摘 要:金絲小棗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在生產過程中常受到各種病蟲害的侵襲,嚴重影響其產量與品質。傳統的化學防治方法雖能夠迅速控制病蟲害,但長期使用會給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為此,綠色防控技術成為了一種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文章圍繞金絲小棗的綠色防控技術展開,主要探討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態防治以及化學防控的綠色替代方案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通過引入和利用天敵昆蟲、微生物農藥、粘蟲板、誘蟲燈等措施,能夠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提升作物的抗病能力。樂陵市作為典型的金絲小棗產區,其實踐經驗為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金絲小棗;綠色防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態防治
金絲小棗作為一種重要的水果作物,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有較大份額,還在國際市場中逐漸受到青睞。然而,病蟲害的頻繁發生對金絲小棗的產量和質量構成了嚴峻挑戰。傳統的化學農藥使用雖然能夠短期解決蟲害問題,但長期依賴化學農藥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還可能對土壤健康和人類健康產生潛在威脅。綠色防控技術以其低環境負荷、可持續性等優勢,逐漸成為現代農業中不可忽視的防控策略。特別是在金絲小棗的生產過程中,綠色防控技術的有效應用,不僅能保障果品的安全性,還能提升生產的經濟效益。隨著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態調控等綠色防控措施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棗農開始認識到綠色防控技術在病蟲害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逐步將其應用到實際生產中。
1金絲小棗病蟲害概述
1.1主要病害的種類與危害
金絲小棗的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害主要有棗樹病害、細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等[1]。棗樹病害的發生常常影響其生長發育,造成棗樹生長緩慢,甚至導致大面積的枯死。棗樹根腐病是主要病害之一,這種病害由多種真菌引起,感染后的棗樹根部腐爛,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受到影響,嚴重時棗樹死亡。此外,棗樹還可能受到棗斑病、棗枯病等真菌性病害的威脅。棗斑病主要通過葉片傳播,嚴重影響光合作用,導致葉片早期脫落,影響果實的成熟和質量。棗枯病的發生癥狀是枝條枯萎、枝葉脫落,樹體的生長活力降低,整體抗病能力下降,最終金絲小棗的產量受損。
細菌性病害在金絲小棗的種植過程中也較為常見,尤其是棗樹細菌性萎蔫病。這種病害由細菌引起,表現為棗樹葉片枯萎,并伴有明顯的葉脈黃化。棗樹在感染細菌性萎蔫病后,往往無法恢復,嚴重時可能整株棗樹死亡,給農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1.2主要蟲害的種類與危害
金絲小棗的主要蟲害包括棗蚜、棗癭蚊、棗葉小卷葉蟲等[2]。棗蚜是金絲小棗常見的害蟲之一,通常以群體形式在棗樹的嫩葉和枝條上吸取汁液。棗蚜的危害表現為葉片黃化、卷曲,嚴重時會棗樹的生長停滯,光合作用受到影響,最終產量降低。棗蚜的存在還可能引發病害的傳播,進一步加劇棗樹的損害。此外,棗蚜的繁殖能力較強,若防治不及時,就會造成較大危害。
棗癭蚊是另一種常見的害蟲,它主要危害金絲小棗的果實。棗癭蚊的幼蟲會侵入棗果內部,導致棗果腐爛,影響棗果的外觀和品質。此外,棗癭蚊還可能通過蛀入棗樹枝干,導致樹體的弱化,從而降低棗樹的產量和經濟價值。
棗葉小卷葉蟲對金絲小棗的危害主要體現在葉片上。成蟲會在葉片上產卵,幼蟲孵化后會卷入葉片內部,導致葉片變形、變色,嚴重影響棗樹的正常生長。長時間的蟲害侵害可導致葉片枯死,嚴重降低樹體的光合作用效率,影響棗樹的生長發育和產果能力,甚至引發樹體的早衰,縮短棗樹的經濟壽命。
這些病蟲害對金絲小棗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既影響了棗樹的生長,也影響了棗果的質量和產量。有效防控這些病蟲害,保護棗樹的健康生長,已成為當前農業生產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顯得尤為關鍵,有助于降低病蟲害對金絲小棗的影響,保證棗樹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生產,從而提升棗農的經濟效益。
2金絲小棗綠色防控技術的概念與原理
2.1綠色防控技術的定義與原則
綠色防控技術是通過利用生物學、生態學、物理學等手段來控制植物病蟲害,減少或避免化學農藥的使用,最終實現生態平衡與可持續農業目標的技術體系。與傳統的化學防控方法不同,綠色防控技術更加強調自然調節和生態保護,其核心理念是通過非化學方式達到對病蟲害的有效管理,同時保護生態環境,保障農產品的安全性與質量,并提升農業整體效益。
綠色防控技術的實施遵循一定的原則?!邦A防為主”是指在病蟲害發生前采取預防措施,如優化栽培管理、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其二是“綜合防控”,強調多種手段和方法的綜合利用,形成科學的防控策略。“生物優先”是指優先選擇自然敵人、天敵或有益微生物進行防控,這種方式不僅能有效減少病蟲害,還能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最后是“適時適度”,防控措施需根據病蟲害的發生程度、氣候變化及栽培條件進行調整,避免過度干預和不必要的干擾[3]。
2.2金絲小棗綠色防控技術的基本原理
2.2.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金絲小棗綠色防控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引入或保護天敵、寄生蟲、捕食性昆蟲以及有益微生物等自然敵害來抑制病蟲害的發生與擴散。例如,在棗樹的病蟲害防治中,可以利用寄生性天敵(如寄生蜂)控制害蟲的數量,或者通過釋放生物農藥(如枯草芽孢桿菌)來消滅病原菌。生物防治的方法具有高度的針對性和長期效果,一旦引入合適的天敵,其防控效果可以持續較長時間,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和化學農藥的依賴。
2.2.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來干擾或阻止病蟲害的發生。這類方法不依賴于化學藥品,因此不會對土壤和水源產生污染。對于金絲小棗的病蟲害,常見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光誘滅蟲法、溫濕度調節、覆蓋物保護等。通過利用蟲害的生物習性,如使用紫外線燈具誘捕害蟲,或通過設置溫濕度適宜的環境來減少病原菌的滋生,物理防治為金絲小棗病蟲害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另一種途徑。此外,機械性清理和去除病蟲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病蟲害的傳播。
2.2.3生態調控
生態調控是指通過合理安排金絲小棗種植的空間布局、種植時間和輪作制度等方式,增強整個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例如,通過合理安排作物間作和輪作,不僅能提高土壤的養分利用效率,還能有效打破病蟲害的生命周期,減少病蟲害的積累和傳播。此外,合理的水肥管理和灌溉制度也能夠幫助金絲小棗樹木增強抗病蟲害的能力,提升其免疫力,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2.4誘捕與監測技術
在綠色防控技術中,誘捕和監測技術是關鍵的輔助手段。通過定期設置誘蟲器或監測裝置,可以實時了解病蟲害的發生動態,為防控措施的實施提供科學依據。例如,使用黃色粘蟲板誘捕害蟲,能夠有效監測害蟲的種類與數量,為采取適當的防控措施提供數據支持。同時,利用高科技的遙感技術和無人機監測,可以及時識別病蟲害的潛在風險區域,從而進行精準施治,最大程度地提高防控效率。誘捕和監測技術不僅幫助種植者實現精準化管理,也為實現病蟲害的早期發現和快速處置提供了保障,為金絲小棗的健康種植創造了良好條件。
2.2.5植物免疫激活技術
植物免疫激活技術是一種通過刺激植物自身免疫系統來增強抗病能力的方法。通過使用植物源性或天然的免疫誘導劑,激發金絲小棗植物體內的抗病機制,使其在遭受病蟲害侵襲時能夠更迅速地作出反應,從而減少病害的侵染。這一技術不僅能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還能減少農藥的使用,符合綠色防控的基本要求。此外,免疫激活技術在改善植物生長狀態、促進產量提升的同時,還能降低農藥殘留對環境和食品安全的潛在威脅,因此在現代農業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3金絲小棗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方法
3.1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
生物防治技術在金絲小棗的病蟲害防控中通過引入或利用天然敵害生物控制害蟲,從而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常見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使用天敵昆蟲和微生物農藥。
為了控制棗樹上的害蟲,如棗蚜、棗癭蚊等,通常通過釋放天敵昆蟲如瓢蟲和寄生蜂來進行防治。瓢蟲能夠有效降低棗蚜的數量,而寄生蜂則能夠寄生于棗癭蚊等害蟲體內,抑制其繁殖[4]。在樂陵市的某些棗園,棗農與農業技術服務公司合作,每年定期釋放瓢蟲,以維持棗蚜的天敵種群,從而有效降低害蟲數量。這一做法不僅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也提高了棗樹的整體健康水平。天敵昆蟲的釋放時間通常根據棗蚜的繁殖周期和氣候條件進行調整,以確保其防治效果的最大化。
微生物農藥利用天然微生物的抗病能力來防治病害,主要用于防治如根腐病、棗斑病等真菌性病害。微生物農藥通過抑制病原菌生長或產生抗病物質,從而有效控制病害。這些微生物農藥通常通過噴灑或灌根的方式應用,確保有效覆蓋病菌侵染的區域。根據土壤的病原菌密度和棗樹的生長情況,微生物農藥的使用頻率也有所不同。在樂陵市的棗園中,部分棗農使用以枯草芽孢桿菌為基礎的產品,防治土壤中的病原菌,減少根腐病的發生。
3.2物理防治技術的應用
物理防治技術通過利用物理手段來干擾或殺滅病蟲害,通常包括使用粘蟲板、誘蟲燈、溫濕度調控設備等。這些措施不依賴化學藥劑,具有高效、環保的特點。
在金絲小棗的生產中,粘蟲板是常見的物理防治工具,尤其是在棗蚜和棗癭蚊等飛行性害蟲的防治中。在樂陵市的一個案例中,棗農使用黃板和藍板來吸引并捕捉害蟲,尤其是棗蚜。這些粘蟲板被懸掛在棗樹的上方,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和色彩吸引力進行捕捉。每當蟲害達到一定閾值時,棗農便更換粘蟲板,及時清除捕捉的害蟲,減少了蟲害對棗樹的影響。
誘蟲燈是另一種有效的物理防治工具,主要用于捕捉夜間活動的害蟲,如棗癭蚊等。在樂陵市的部分棗園中,棗農使用藍光誘蟲燈來吸引和殺滅棗癭蚊等害蟲。誘蟲燈的安裝通常選擇在果園的邊緣或田間的高處,這樣可以有效吸引周圍的害蟲,減少其對棗樹的危害。誘蟲燈的使用頻率通常在害蟲高發季節增加,通過定期檢查燈具的效果,確保防控的持續性。
3.3生態防治技術的應用
生態防治技術強調通過改善栽培環境和農業管理措施來增強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這包括優化種植結構、實施合理輪作等措施。
金絲小棗的種植過程中,通過調整種植密度、合理配置不同作物的種植組合,可以有效減少病蟲害的傳播[5]。棗農可以采用高密度種植與低密度種植的交替方式,形成良好的植物間相互抑制作用。高密度種植區域有助于提升作物的抗病能力,而低密度種植則能夠避免過度擁擠,減少害蟲滋生的空間。這種綜合的栽培管理方式,可以提升金絲小棗的病蟲害抵抗力。
在樂陵市,部分金絲小棗園的棗農采用了間作、輪作等方式來調整作物的種植結構,從而提升生態防控效果。通過與豆類作物進行間作,棗樹能夠獲得更好的營養和光照資源,同時,豆類作物具有天然的抗病能力,有助于減少棗園內的病蟲害風險。例如,在一些棗園中,棗農通過間作大豆,不僅改善了土壤結構,還利用大豆的抗蟲性,降低了蟲害的發生。每年春秋季節,樂陵市的棗農還會進行合理的土地輪作,以打破病蟲害的傳播鏈條。
某些棗園還采用了種植一些具有驅蟲作用的植物,如大蒜、辣椒等,這些植物能夠自然驅趕害蟲,減少對金絲小棗的侵擾。
3.4化學防控技術的綠色替代方案
盡管綠色防控技術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但在病蟲害發生嚴重時,化學防控依然是必要的補充。為減少環境污染和農藥殘留,綠色替代方案應運而生,這些方案包括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以及新型化學防控技術。
在樂陵市的金絲小棗種植中,棗農在病蟲害嚴重時采用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確保棗樹的健康生長,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和農產品的影響。這些農藥主要通過噴霧的方式進行施用,棗農通常根據病蟲害的發病程度和氣候條件進行精準施藥,確保效果的最大化。在使用低毒農藥時,棗農通常會結合天敵昆蟲和物理防治措施,以進一步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頻率。
新型化學防控技術包括采用環境友好的藥劑,如微膠囊化農藥、可控釋放型農藥等。這些藥劑通過緩慢釋放活性成分,減少了藥劑的環境殘留。在樂陵市,一些棗園已經開始嘗試使用這種新型農藥,以減少傳統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通過與農業技術服務公司合作,棗農能夠選擇最適合本地土壤和氣候條件的農藥品種,并根據蟲害的發生規律實施精準施藥。
金絲小棗綠色防控技術通過多種防治手段的綜合應用,為解決病蟲害防控難題提供了有效的技術路徑。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態防治及化學替代方案等方法各有特點,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靈活調整與組合應用。樂陵市的相關實踐表明,綠色防控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有助于提高金絲小棗的產量和品質,還能推動農業生產向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技術的創新,金絲小棗綠色防控技術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升級與轉型。參考文獻:
[1]陳宇航.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在水稻種植中的應用局限與創新性分析[J].種子科技,2024,42(20):124-126.
[2]楊君.綠色防控技術在南陽玉米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中國種業,2024(8):166.
[3]魏彩俠,邢旭英.南陽花生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示范研究[J].中國種業,2024(8):168.
[4]王建勛.金絲小棗優質豐產高效管理技術[J].果農之友,2023(11):37-39.
[5]馬秀萍.無棣金絲小棗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控技術[J].河北果樹,2020(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