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品種區域試驗”也稱品種區域適應性試驗,是科研育種成功走向生產用種的中間環節,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是在不同生態區、不同栽培水平條件下評價品種的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為品種審定和推廣提供科學依據。鮮食玉米是指有特殊風味和品質的幼嫩玉米,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云南省玉溪市為推動鮮食玉米的廣泛種植,注重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示范,客觀、正確、科學的評價參試鮮食玉米品種的豐產性與適應性,對鮮食玉米新品種的選育與推廣提供科學依據。現階段,玉溪市江川區的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工作取得較好成效,積累較多成熟經驗做法,對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工作的推進有重要意義。要高度重視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工作,并充分明確和掌握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工作中涉及的技術要點,確定其中的注意事項,探索研究和總結經驗,總結出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技術要點,包括制定試驗方案、選擇試驗地點、播種前準備工作、加強田間管理、田間調查記載、適時進行收獲、規范室內考種、試驗結果分析等。
關鍵詞: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田間管理;室內考種
引言
云南省玉溪市注重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示范,玉溪市江川區是重要的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區之一。海拔最高點2648米(翠峰谷堆山),海拔最低點1690米(九溪河口村),中心城區海拔1730米,壩區海拔一般在1740米左右。屬亞熱帶半干燥高原季風氣候,干濕季分明。境內平均氣溫17.5℃,極端最高氣溫31.3℃,極端最低氣溫為-3.7℃,全年日照時數為2269.6小時,素有“白藥故里,魚米之鄉”的美譽。夏天沒有酷暑及冬天沒有嚴寒,氣候、水資源優越,土壤極大部分為壤土,適宜種植鮮食玉米及品種區域試驗示范,所產出的鮮食玉米有皮薄軟糯、香味濃郁、風味佳、口感好的特點。在玉溪市江川區的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已吸引較多鮮食玉米種苗企業前來進行研究試驗,促進了鮮食玉米的科研、生產,產業與市場得到有效銜接,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實際開展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工作中,涉及較多的難點工作與技術要點,使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工作具有挑戰性和復雜性。對此,要注重技術要點的分析研究,以提高試驗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結合實際工作經驗,總結出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技術要點,期望為研究此方面的工作人員提供建議。
1制定科學可行的試驗方案
在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工作開始之前,要結合試驗目的進行試驗方案的分析論證,制定科學可行的試驗方案。在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方案中。一是,對試驗基本條件進行界定;二是,保證小區排列布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一般每小區面積控制為20平方米(5m×4m),三次重復,隨機排列;三是,確定出試驗地點選擇的原則和要求;四是,確定種子準備、播種前開墑、整地、播種密度、播種方式等的技術要點;五是,規范田間管理工作,主要是對中耕除草、蟲害防治、施肥、澆水這些技術工作制定具體要求;六是,制定田間調查記載工作的任務和要點;七是,制定鮮食玉米適時收獲的標準、方法和要點;八,是結合《云南省鮮食玉米品種試驗調查項目和標準》設定室內考種工作的要點,并建立完整的試驗檔案;九是,制定試驗結果的分析項目,主要分析品種的豐產性、品質、穩產性、適應性、抗逆性。整個試驗工作中,試驗方案起著支撐與引領作用,并保證按試驗方案嚴格執行。
2合理選擇試驗地點
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地點的選擇至關重要,要求選擇平坦、光照好、前作一致、排灌方便、地力均勻的地塊[1]。選擇試驗地點的過程中,要重點避免三種情況的出現。一是,試驗地點的重復選擇與使用;二是,試驗地點的肥力不均勻;三是,試驗地點的肥力偏高或偏低。要有針對性選擇的試驗地點,對存在的不良因素或風險因素進行消除,若是試驗地點存在均勻度差的現象,則要及時進行改良處理,或棄之另選地塊。除此之外,所選擇的試驗地點要保證不受其他物體的影響,比如不受樹木與建筑物的影響。
3播種前準備工作
播種工作對于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至關重要。首先,要求嚴格按照試驗方案做好播種前準備工作,如種子準備、整地、播種前開墑等這些技術工作。其次,在種子準備這一技術工作中,根據試驗方案進行參試品種的查收與登記,保證參試品種的數量和品質均滿足試驗要求。在參試品種的查收環節,若所出現的標簽不清楚和無標簽問題及時處理。最后,將參試品種存放于安全位置。在種子整理環節上,重點工作是準確計算出需用種量,根據種子發芽率、試驗地實際小區面積及重復次數計算出用種量。結合所計算出的用種量,對存放的鮮食玉米品種進行重新分裝整理,分裝種子的分裝量稍多于實際用種量。在播種前開墑這一技術工作中,提前對試驗地的土壤墑情進行實地調查,確定是否存在土壤墑情較差的問題。若土壤墑情較差,一般在播種前的2—3d采取灌水開墑方式,做到適墑播種[2]。在整地這一技術工作中,通常是在灌水開墑后的2—3d進行翻耕整地,做到墑平土細。按照試驗方案與田間種植圖完成“起埂做畦”工作。在繪制田間種植圖中,可以分為各試驗具體圖、整體圖。整體圖中準確標出各試驗區的位置,準確標記觀察道、保護行等內容;各試驗具體圖中主要標記出試驗參試品種排列分布情況。除此之外,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可以采用適時早播,采用育苗移栽方式,保證玉米植株生長的均勻一致[3]。后續的播種作業中,要求由試驗技術人員親自參與,將播種密度可以控制在3200株/畝左右。
4加強田間管理
在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田間管理環節中,加強田間管理,把握好田間管理中的技術要點。主要包括四方面,即間苗與定苗、中耕除草、追肥與灌水、蟲害防治,確保每項技術工作適時開展。
4.1間苗與定苗
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間苗工作在玉米植株3—4葉時進行,主要原因是鮮食玉米初生根對土壤的水分、營養及通氣等條件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間苗過晚,則容易因為植株的擁擠相互遮光和損傷根系,導致玉米初生根生長不良,自然對地上部分的植株生長造成影響。在間苗工作中,將病苗、弱苗全部去除,留下生長健壯及生長整齊一致的苗。苗齡至5—6片時,開展定苗工作,若是夏鮮食玉米苗,考慮到幼苗生長較快,所以可以在3—4片時便進行定苗,通過定苗工作避免出現幼苗爭光爭養分現象。
4.2中耕除草方法
在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整個試驗工作中,通常進行2—3次的中耕除草。播后苗前每畝用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100ml+15%噻吩磺隆可濕性粉劑15g進行土壤封閉處理;苗期雜草可采用地膜覆蓋控草,或每畝用40%砜吡草唑懸浮劑25ml—30ml進行防除。完成試驗田的除草工作之后,要保證鮮食玉米苗生長過程中不出現雜草,避免雜草影響和危害鮮食玉米苗健康生長。
4.3合理掌控追肥與灌水量
特別強調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追肥與灌水工作,充分保證追肥與灌水有效。在追肥工作中,需要根據區域面積和行數計算出追肥量,每個區域要保證肥料的分行分量均勻施入,也可以將施肥與中耕培土作業同步進行。為取得合理追肥的效果,開展測土配方和按照既定原則進行追肥,主要原則是施足底肥、施好種肥、巧施平衡肥、重施穗肥,增加鉀肥量。當鮮食玉米拔節期沒有出現嚴重干旱問題,則可以不灌水[4]。拔節后至成熟前,是鮮食玉米雌穗分化、莖葉生長迅速、葉面蒸騰增大、干物質積累的重要時期,這一重要時期的顯著特點是對水分反應敏感,所以必須進行灌水,根據旱情確定灌水次數和總量,充分保證鮮食玉米植株生長過程中有充足的水分和養分。
4.4鮮食玉米蟲害防治策略
在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工作中,在病蟲害防治方面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治蟲不治病”[5]。在蟲害防治工作中,要求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生物藥劑,避免蟲害防治對鮮食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長造成危害。在苗期,重點防治地下害蟲;在生長中期,對草地貪夜蛾、玉米螟、玉米黏蟲進行針對性防治;在抽雄前期,重點對蚜蟲進行防治;在大喇叭口期,重點防治對象是黏蟲、玉米螟、草地貪夜蛾;在抽雄期,對蚜蟲進行重點防治。整個蟲害防治過程中,“以防為主,綜合防治”這一重要原則,及時發現和消滅害蟲,堅決杜絕出現嚴重蟲害影響品種真實性。
4.5田間調查記載
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田間調查記載工作極為重要,為分析鮮食玉米生長發育情況及產量變化情況提供重要依據,所以必須由專人負責好田間調查記載工作。在田間調查記載工作中,主要記載鮮食玉米品種名稱、播種期、出苗期、吐絲期、收獲期、出苗至收獲天數、株高、穗位高、株型、雙穗率、苞葉覆蓋、空桿率信息等。具體來講,田間調查及記載的過程中,重點把握好三方面技術要點。首先,對氣象條件和鮮食玉米生長情況進行真實記載,后續對氣象資料進行分析,評估氣象條件對鮮食玉米生長所造成的具體影響和影響程度。其次,調查和記載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出現的蟲害問題,對蟲害發生時間、防治措施進行詳細記載,要求由一名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全權負責蟲害調查和記載。最后,試驗工作中會出現非正常現象,對非正常現象進行詳細記錄,比如澇災、鼠害、肥害、藥害等非正常現象必須進行詳細記錄,主要原因是這些非正常現象會影響品種特征特性的表現,所以在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整個過程中要盡量避免。
5適時進行收獲
授粉結束后25d左右,是鮮食玉米的適宜采收期。在確定鮮食玉米的適宜采收期之時,通常情況下可以用指甲去劃鮮食玉米鮮籽粒,如果中部粒沒有漿液流出,或者是有極少漿液流出,并且基部粒有漿但流出很少,則可以確定為鮮食玉米采收最佳時期。在適時收獲作業中,將玉米棒帶苞葉一起采收,收獲的果穗及時裝袋,將寫好的標簽分別放入袋外與袋內(必須要有內外標簽)。在核實完畢無誤之后,便扎緊袋口將果穗及時運出地塊安全存放,涉及的技術要點是干燥防潮、定期檢查和通風、選擇適宜的貯藏方式。當果穗的水分含量低時,要及時脫粒,避免出現果穗的酸敗與霉變。除此之外,果穗存放過程中一旦出現熱濕問題,則要及時降溫處理與降濕處理[6]。
6規范室內考種
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室內考種工作環節,必須嚴格遵守《云南省鮮食玉米品種試驗調查項目和標準》的規范和要求,室內考種過程中不能出現漏項與空項,并且保證數據信息的真實可靠。特別注意一點,即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項目中的室內考種有較多專業內容,為保證室內考種的規范性與真實性,必須做到專人專項,由專業的技術人員負責室內考種工作任務。通過進行室內考種,要按照規范要求建立起完整的品種試驗檔案,在試驗檔案中,詳細記錄從接收試驗種子開始到完成試驗總結報告這一過程中所形成的原始記錄數據及試驗相關資料。通常情況下,建立的品種試驗檔案中重點反映三方面的信息內容。一是,觀察和記錄穗長、穗粗、禿尖、穗行數、籽粒深度、行粒數、穗型、粒色、軸色等性狀情況;二是,觀察和記錄感官品質和蒸煮品質指標,感官品質是觀察鮮食玉米品種的外觀性狀,蒸煮品質主要涉及氣味、色澤、種皮厚度、甜度(糯性)風味、柔嫩性等指標,在此基礎上分析評價鮮食玉米品種的級別;三是,產量分析,帶苞葉鮮果穗稱重:分別稱重3個重復的產量后計算平均穗重,再折合畝產量比對排名;去苞葉鮮果穗稱重同理。
7試驗結果分析
待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工作完成之后,可以獲得較多重要數據信息,對數據信息進行系統分析,評估和總結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成效。在試驗結果分析這一環節;一是,各專業技術人員按照要求全過程參與試驗結果分析環節,對所形成的試驗結果進行客觀、全面及科學的分析論證;二是,結合試驗結果對鮮食玉米品種的豐產性、抗逆性、品質、穩產性、適應性進行比較分析,并客觀評估鮮食玉米品種的利用價值,確定是舍棄還是利用所試驗的鮮食玉米品種繼續參試;三是,對此次的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工作成果進行分析評估,找出存在的不足之處,通過分析討論形成改進建議,便于以后不斷提高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工作的整體成效。除此之外,一個重要建議是在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工作開展的早期,工作人員要積極與當地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協調,確保品種區域試驗的各方面資源得到科學配置,將各方面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制度優勢、資金優勢有效整合起來,有力支撐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綜上所述,云南省玉溪市高度重視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江川區的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工作正在有效推進。在實際開展試驗工作中,涉及較多的技術要點。對此,不能輕視或忽視,必須明確掌握各方面的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結合江川區的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工作經驗,必須注重在試驗過程中按照具體要求制定試驗方案,對選擇試驗地點、播種前準備工作、加強田間管理、田間調查記載、適時進行收獲、規范室內考種、試驗結果分析這些方面的技術要點進行重點把控。之后,要清楚意識到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工作的挑戰性和復雜性,進一步對其中涉及的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進行分析,并認真做好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技術和經驗的推廣運用,使江川區鮮食玉米種植產業得到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瓊.鮮食玉米綠色優質高效集成技術推廣[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3(8):186-187.
[2]杜新宇.鮮食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探討[J].農村實用技術,2023(2):91-92.
[3]覃靜媛,覃金鼓,蒙懿,等.不同鮮食玉米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24(19):30-33,41.
[4]李權林.鮮食玉米品種展示[J].云南農業,2022(9):6.
[5]趙丹.種植密度對鮮食玉米產量的影響與解決措施[J].黑龍江糧食,2023(7):73-75.
[6]呂佳雯,李文霞,常敏,等.鮮食玉米品種綜合性狀及品質鑒定[J].中國種業,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