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茶果實提煉出的油茶籽油是一種高品質食用油,營養豐富且不易變質,深受消費者喜愛,同時還廣泛應用于醫藥、化妝品等多個領域。此外,油茶籽油還可用于制作生物柴油,作為一種環保、可再生的能源替代品,對于緩解能源壓力、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種植油茶不僅能帶來經濟效益,還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在廣西南寧市賓陽縣,油茶種植已成為當地的重要產業,政府大力推動油茶產業發展,通過提供政策支持和技術指導,促進油茶種植向標準化、規?;?、集約化發展,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新途徑。本文通過分析油茶生物學特性,探究油茶高效豐產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措施。
關鍵詞:油茶;豐產;病蟲害防治
新時期,種植油茶不僅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提升當地農業經濟的競爭力,還發揮著不可或缺的生態價值,有助于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改善生態環境。在廣西南寧市賓陽縣,油茶種植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為了促進油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當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包括出臺優惠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提供技術培訓等,全力推動油茶種植向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管理的現代化模式轉變,為農民開辟一條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有效帶動當地經濟的全面發展。
1油茶高效豐產種植技術
1.1油茶品種選擇與苗木培育
在油茶高效豐產種植技術中,品種選擇與苗木培育是首要環節。對于廣西南寧市賓陽縣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岑溪軟枝油茶是公認的優良品種。這一品種不僅通過了國家良種審定,而且相較于普通品種能提早2~3年結果,產量高出1~2倍。岑溪軟枝油茶及其選育出的岑軟2號、岑軟3號等無性系品種,在當地種植中表現出色,深受農戶青睞。
在苗木選擇上,嫁接苗相較于實生苗具有諸多優勢。嫁接苗結果早,花、枝、葉多,病蟲害發生率低,且能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因此,在賓陽縣的油茶種植中,嫁接苗成為首選。在選擇嫁接苗時,應關注其根系是否完好,有無病蟲害,以及苗齡和苗高是否符合標準。通常,裸根嫁接苗苗齡為2年,苗高約25cm;容器嫁接苗苗齡為1年,苗高約10cm[1]。
苗圃應選擇在陽光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土壤管理方面,應注重保持土壤濕潤,定期除草、松土,并適時施肥。在病蟲害防治上,應貫徹“防重于治”的原則,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確保苗木健康生長。此外,還需關注苗木的修剪和整形,以培養健壯的油茶苗。
1.2油茶種植地選擇與土壤改良
在油茶高效豐產種植技術中,種植地的選擇與土壤改良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地形、土壤、水源等條件是決定油茶生長狀況的關鍵因素。地形上,應選擇坡度適中、土層深厚的山地或丘陵地帶,避免在陡峭的山坡或低洼積水地種植,以防水土流失和病害滋生。土壤方面,油茶喜酸性土壤,pH最好為5.0~6.5,且土壤要疏松肥沃、有機質含量高、排水良好。水源是油茶生長不可或缺的條件,應選擇靠近水源或有良好灌溉條件的地塊,確保油茶在生長過程中有充足的水分供應。
土壤改良技術是提高油茶產量的重要手段。施肥方面,應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注重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的均衡供應。有機肥如農家肥、餅肥等,每畝用量為1000~2000千克,可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化肥則根據土壤測試結果和油茶生長需求進行施用,一般每畝施尿素20~30千克、過磷酸鈣40~50千克、氯化鉀10~15千克。深耕是改善土壤通透性的有效方法,深度應為25~30厘米,可打破土壤板結,促進根系生長。排水措施則包括修建排水溝、改良土壤質地等,以防雨季積水而導致油茶根系腐爛[2]。
整地技術也是油茶種植前的重要準備工作。全墾整地適用于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的地塊,可全面深耕細作,提高土壤肥力。帶狀開墾則適用于坡度較大的山地,可沿等高線開墾,減少水土流失。穴式開墾則適用于零星分布的地塊,每穴直徑和深度均在50厘米左右,便于集中施肥和種植。各種整地技術各有利弊,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整地方式。
1.3合理密植與造林時間
在油茶高效豐產種植技術體系中,合理密植與造林時間的把握對于油茶林的生長和產量具有重要影響。合理密植的原則是根據油茶品種特性、土壤條件、地形地貌以及經營目的等因素綜合確定。一般來說,對于生長勢強、樹冠較大的品種,如岑溪軟枝油茶等,種植密度應適當稀疏,以保證每株油茶都能獲得充足的陽光和營養空間,通常每畝種植80~100株為宜。而對于土壤貧瘠、坡度較大的地塊,則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油茶產量。
造林時間的選擇需充分考慮氣候條件、苗木生長周期以及勞動力安排等因素。在廣西南寧市賓陽縣,春季2~3月和秋季10~11月是造林的最佳時期。春季氣溫回升,雨水充沛,有利于油茶苗木的生根發芽;而秋季氣溫適宜,土壤濕度大,有利于苗木的緩苗和生長。在造林前,應對苗木進行適當處理,包括修剪根系、剪除病弱枝、浸泡生根粉等,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造林技術方面,栽植方法是關鍵。一般采用穴植法,即按預定的株行距挖穴,穴深和穴徑均不小于50厘米。栽植時,應確保苗木根系舒展,覆土踏實,并適當踩緊,以防根系懸空。栽植后,應根據土壤墑情及時澆水,并采取保濕措施,如覆蓋地膜、搭建遮陽網等,以減少水分蒸發,提高土壤溫度,促進苗木生長。同時,還應定期檢查苗木生長情況,及時補植缺株,確保油茶林的整齊度和密度。
1.4幼林撫育與管理
幼林撫育與管理是油茶高效豐產種植技術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直接關系到油茶林的健康成長和后期產量。在除草與施肥方面,除草周期應根據雜草生長情況和季節變化靈活調整,一般每年進行2~3次,分別在春季、夏季和秋季進行,以消除雜草對油茶生長的競爭壓力。肥料種類與用量則需根據油茶生長階段和土壤養分狀況科學確定,通常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有機肥如腐熟的農家肥、餅肥等,每畝用量為1000~2000千克,可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化肥則選擇氮磷鉀復合肥,每畝用量約為50千克,于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一次,以滿足油茶生長對營養元素的需求[3]。
松土與培土是保持土壤疏松、促進油茶根系生長的重要措施。松土深度一般控制在15~20厘米,過深易傷根系,過淺則效果不佳。培土高度則應根據地形地貌和土壤侵蝕情況而定,通常在油茶根部周圍培土的高度為10~15厘米,以形成小土丘,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和防止水土流失。
修剪與整型是油茶幼林管理中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油茶樹的形態結構和產量。修剪一般選擇在油茶生長旺盛期后的秋季進行,此時修剪對油茶樹的傷害較小,且有利于傷口愈合和來年新梢的生長。修剪方法應遵循“輕剪為主,疏剪為輔”的原則,剪除病弱枝、交叉枝、重疊枝和徒長枝,使樹冠通風透光,結構合理。整型標準則是培養主干明顯、樹冠緊湊、層次分明、枝條分布均勻的樹形,以提高油茶樹的光合效率和產量。
2油茶病蟲害防治
2.1病蟲害防治的基本原則
在油茶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遵循綜合防治理念是確保油茶健康生長、提高產量的關鍵。這一理念強調物理、生物、化學方法相結合,形成多元化的防治體系,以應對復雜多變的病蟲害問題。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殺、黃板誘蟲、燈光誘殺等,具有操作簡便、無污染的特點,適用于小規?;蛱囟▍^域的病蟲害防治。生物方法則利用天敵、微生物、植物源農藥等自然力量,通過生態平衡調控病蟲害,具有長期效果好、對環境友好的優勢?;瘜W方法則是利用化學農藥快速殺滅病蟲害,但需注意選擇低毒、高效、環境友好的農藥,并嚴格控制使用劑量和頻率,避免對油茶和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油茶病蟲害防治的基本原則。通過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油茶樹的抗病蟲害能力,如合理施肥、科學修剪、保持土壤疏松等,從源頭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同時,根據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和特點,制訂針對性的防治計劃,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避免病蟲害的擴散和蔓延。此外,病蟲害防治還需注意周期性和針對性。不同病蟲害的發生周期和危害特點各不相同,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防治周期,確保防治效果。同時,對不同病蟲害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污染。通過綜合防治理念的貫徹實施,可以有效保障油茶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2.2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林中的一種常見病害,主要危害葉片、果實和枝條。病害癥狀表現為葉片上出現圓形或半圓形的褐色病斑,邊緣有輪紋,果實上則出現凹陷的病斑,嚴重影響油茶的品質和產量。其發病規律與氣候、土壤條件及油茶品種密切相關,通常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更易發病。營林防治技術方面,可通過修剪病枝、摘除病果、燒毀病株等措施,減少病原菌的傳播和積累?;瘜W防治方法則可選擇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灑,噴灑時間應選在病害初發期,每隔7~10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以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藥劑用量和濃度需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避免過量使用而造成環境污染和對油茶樹的傷害[4]。
油茶軟腐病也是一種危害油茶林的嚴重病害,主要危害果實和葉片。病害癥狀表現為果實上出現水漬狀病斑,逐漸軟化腐爛,散發出惡臭,葉片上則出現不規則的病斑,導致葉片枯萎脫落。其發病規律與油茶林的濕度、通風條件及土壤肥力有關,通常在濕度大、通風不良的環境下更易發病。營林防治技術方面,應加強油茶林的排水管理,保持土壤疏松,及時修剪病枝病葉,減少病原菌的滋生?;瘜W防治方法可選擇使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噴灑,噴灑周期應根據病害發展情況靈活調整,一般每隔10~15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以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油茶煤污病是油茶林中的一種常見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和枝條。病害癥狀表現為葉片和枝條表面覆蓋一層黑色或灰褐色的霉層,嚴重影響油茶的光合作用和生長。其發病規律與油茶林的通風條件、濕度及昆蟲活動密切相關,通常在濕度大、通風不良且昆蟲活動頻繁的環境下更易發病。營林防治技術方面,應加強油茶林的撫育管理,保持林內通風透光,及時修剪病枝病葉,減少病原菌的滋生。同時,治蟲防病也是關鍵,應及時防治蚜蟲、介殼蟲等傳播煤污病的昆蟲。化學防治方法可選擇使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灑,噴灑時間應在病害初發期進行,每隔10天左右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以有效控制病害的發展。
2.3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黑跗眼天牛是油茶林中的一種重要害蟲,主要以幼蟲在油茶樹干內蛀食,導致樹干中空,影響油茶樹的生長和產量。蟲害癥狀表現為油茶樹干上出現明顯的蛀孔和木屑堆積,嚴重時樹干會折斷。其發生規律與油茶林的樹種組成、林分結構、氣候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通常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下更易發生。營林防治技術方面,可采取剪除蟲枝、集中燒毀等物理方法,減少害蟲的滋生和擴散?;瘜W防治方法則可選擇使用40%氧化樂果乳油5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采用注射或涂刷的方法,將藥劑直接注入或涂抹在受害部位,每隔15天左右處理一次,連續處理2~3次,可有效殺死幼蟲,控制蟲害的發展。藥劑用量和濃度需嚴格控制,避免過量使用。
油茶織蛾主要以幼蟲危害油茶葉片,導致葉片殘缺不全,影響油茶的光合作用和生長。蟲害癥狀表現為油茶葉片上出現不規則的咬食痕跡,嚴重時葉片會被完全吃光。其發生規律與油茶林的樹種、樹齡、環境條件等因素相關,通常在高溫多濕的環境下更易發生。營林防治技術方面,可采取修剪被害枝葉、燈光誘殺成蟲等物理方法,減少害蟲的數量和危害程度?;瘜W防治方法則可選擇使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采用噴霧的方法,將藥劑均勻噴灑在油茶樹上,每隔7~10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可有效控制蟲害的發展。在噴灑藥劑時,應注意藥劑的用量和濃度,避免對油茶樹和環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5]。
茶籽象主要以成蟲危害油茶果實,導致果實被蛀食,影響油茶的品質和產量。蟲害癥狀表現為油茶果實上出現明顯的蛀孔和蟲糞,嚴重時果實會脫落。其發生規律與油茶林的土壤條件、氣候因素、油茶品種等密切相關,通常在土壤肥沃、濕度適宜的環境下更易發生。營林防治技術方面,可采取土壤深翻、成蟲捕捉等物理方法,減少害蟲的滋生和危害?;瘜W防治方法則可選擇使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采用地面噴霧或樹冠噴霧的方法,將藥劑均勻噴灑在油茶林和油茶樹上,每隔10天左右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可有效控制蟲害的發展。在噴灑藥劑時,應注意藥劑的用量和濃度以及噴灑的時間和方式,確保防治效果的同時,減少對油茶樹和環境的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油茶高效豐產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措施,能提升油茶種植質量和產量。通過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如合理密植、幼林撫育管理以及適時施肥修剪等,能夠提升油茶林的生長速度和產量。同時,針對油茶林中的常見病蟲害,可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包括營林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既能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又能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進而保護賓陽縣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林瑞明.油茶高效豐產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J].南方農機,2024,55(22):75-78.
[2]韋廷善.油茶樹種植技術及發展趨勢[J].農村科學實驗,2024(22):108-110.
[3]黃盼盼,莫君.油茶種植優勢及豐產栽培技術要點[J].農村科學實驗,2024(22):105-107.
[4]岑道幫.油茶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村科學實驗,2024(22):111-113.
[5]周玉芳.油茶種植優勢及豐產栽培技術[J].河北農機,2024(16):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