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梨樹整形修剪的目的是確保梨樹形成良好的樹形和易豐產的骨架,做到有形不死、無形不亂,因樹、因品種修剪;隨枝做形,最終達到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相互協調與平衡。整形與結果同步進行,使各種枝條相互協調生長,主次分明,枝組搭配合理,并按照梨樹生長發育的生長規律合理培養結果枝組,最終達到豐產、穩產、優質,使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得到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梨樹;整形修剪;林業
梨樹是駐馬店地區栽培最多的小雜果樹種之一,20世紀80年代的栽培面積為2.5萬公頃,至今已擴大到15.8萬公頃。駐馬店處于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非常適合各種小雜果樹種的生長與栽培。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質梨果已成為每個家庭的必備果品。因此,果農種植梨樹的積極性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但是,在梨樹栽培過程中,對梨樹進行整形修剪時,達不到梨樹整形修剪的目的和作用,忽視了梨樹高產、豐產優質整形修剪的理論基礎和整形修剪技術的操作過程。為了確保果農增收,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筆者在自身多年從事梨樹栽培生產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在對梨樹進行整形修剪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旨在為林業科技工作者和果農提供參考和借鑒。
1 注意控制梨樹的先端優勢
梨樹在幼樹期時主干生長勢強,中主干上發生的枝條角度不易開張,易抱頭生長,其結果是梨樹上強下弱、外強中弱。修剪時一定要注意控制枝條的先端優勢,達到控制樹高的目的,促進主枝及側生枝的正常生長,力求達到各級骨干枝相互平衡。對成枝力特別強的品種,一定要用弱芽弱枝去帶頭,通過弱芽弱枝帶頭,可以緩和過強的頂端優勢,達到控制樹高的目的。也可以把中心干彎倒后按照輔養枝去培養,利用新發的弱枝去代替中心干。對成枝力強的一些品種,可進行換頭回縮,或根據冠內枝葉的生長狀況,適當疏去枝葉的一部分,有利于冠內光照充足和發芽的形成,促使早結果,通過以果壓冠來控制中心干過強的修剪措施,保證樹體平衡和正常生長。為了處理好中心干與各主枝的相互協調關系,應每年對延長枝進行適當短截,對弱小的枝短截時要適當剪重一些,對強旺枝短截時要盡量輕一些;對弱枝要多留枝葉,對強枝要少留枝葉;讓弱枝的角度盡量小一些,強枝的角度盡量大一些。生產實踐經驗證明,大多數梨樹在栽培中表現為成枝少,樹冠中大多數是中、短枝,冠內的枝條比較稀疏,為此,冠內的主側枝要適當多留一些。在栽培過程中,若第一層3個主枝不能均勻布滿四周,可適當增加1個主枝,使其布滿第一層的空間;第二層2個主枝,第三層1個主枝;最后落頭開心,樹高控制在3.5m左右較為適宜。層與層之間的間距一般為80cm左右,對矮化密植的樹一定要多留、多放、少短截,讓樹冠盡量開張,達到早期結果、以果壓冠的修剪目的。在控制樹冠時,幼樹的強旺枝應先緩放、后回縮,即見果后再回縮,對大樹的強旺枝可采取先截后放的修剪手法,促進多發枝,再采用去強留弱的方法促其結果。
在栽培過程中,側枝的開張是整形修剪環節最重要的問題,通過對主、側枝角度的開張,來進一步緩和其先端優勢,去促發分枝,既緩和了外強內弱的問題,又促使梨樹早結果,對那些易發生枝強的品種也可以用換頭的方法去開張角度。一般品種要求基角為50°~60°,對部分直立性較強的品種,則要求基角為65°~75°。若用換頭的方法去處理角度,應對背下枝有計劃地培養,千萬不要操之過急,一定要防止上強下弱的現象出現。
2 早成形、早結果問題
梨樹發枝少,成枝力又弱,為了讓其提早形成樹冠,提高早期的產量,應在整個整形修剪過程中促發更多的枝條。所以,對無秋梢的中、長枝,應采取不短截或輕短截上部1~2芽的方式;對有秋梢的枝,應在秋梢的骨節部分進行短截,以促發分枝,在整形時應盡量留用,對臨時性枝,讓其開張角度,長放,待結果后再回縮。由于梨樹枝條少,為增加產量,對冠內的旺枝和部分交叉枝、重疊枝以及換頭后的延長枝,盡量改變其生長方位,完成彎枝處理后,再進行回縮。對梨樹中心干上的輪生枝、對生枝,只要不發生掐脖,不過分擁擠,也要進行開張角度利用。這類枝條在經過改造后其壽命變長,相應結果能力得到加強。幼齡時期的大型輔養枝要見空間就留用,然后根據主、側枝的發展情況來補空養樹,并通過改造培養成大、中型結果枝組。在整形過程中,要提前成形、提前結果,但需注意的是要控制其增粗、長放的時間不宜過久,以免擾亂樹形。
對一些發枝弱的品種,即一年內不易在主干上選出3個以上主枝的梨樹品種,應對中心干延長枝偏重短截,促剪口下的第2~3芽發枝,使所生長的枝條符合所需枝的生長方向要求,當重截后所抽生的枝條不夠強壯時,應長放養枝,同時注意控制中心干上前一年留用枝條的生長勢,盡可能促使中心干上的主枝生長勢平衡一致。
梨樹發枝力弱、萌芽力強,若對骨干枝長放或過輕短截,則會造成枝條的盲節數相應增加。隨著骨干枝的向外延伸,后期生發的中短枝極易衰弱,可形成無效枝,最后枯死,造成內膛早衰、空虛和缺枝脫節的現象。因此,對延長枝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長放,適當短截。
梨苗在定植后,緩苗慢、生長弱,有的發枝較晚,原因是苗木質量差,根系不發達,其在恢復生長后才能抽發枝。所以,這類幼樹在定干后應先養樹,枝要多留長放,不急于當年確定主枝,養好枝后再選留主枝,特別是對那些枝條軟弱、角度又開張的品種更要留意,否則會發生樹勢弱、成形較慢且結果推遲等現象。
3 注意枝組的培養
梨樹的單枝生長勢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因萌芽力相當強,且多以中、短果枝結果,多數的長梢長放后均易轉化為結果枝,此種特性有利于梨樹提早結果。因此,對于結果枝組的培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因梨樹的先端優勢較強,呈單軸延伸,培養成多分枝時比較困難,所以大中型枝組要及早培養,培養枝組時應放、截、縮相結合,冬季修剪與夏季管理相結合。枝組上的強旺枝一般不宜短截,要采取先緩放、再拉倒的處理方法,以促使結果。若培養大型枝組,要有放有截,使其多分枝,每年修枝時要截放相結合,當達到所需的分枝數量時,再長放結果。對于果臺枝副梢為中長枝的品種,應采用彎枝捺枝的方法來改變枝條生長的方向,促生短枝,待結果后,利用果臺副梢可培養成為大中型的結果枝組,有利于提早結果。培養時對形成的花芽要求結果適量,要留有余力,以促進發育枝生長。對中庸枝采取先放后縮的策略,即可培養成小中型枝組;待連年緩放結果后,根據空間的大小疏除和回縮,即可形成小型枝組;對中型枝組,采用先放、再對先端強枝短截促其發枝的方法,可形成單軸的中型枝組。對于弱枝可先甩放,待養壯后再截,促發分枝,將其培養成中型結果枝組;也可長放結果后待枝組衰弱時回縮,把背上旺枝培養成結果枝組;還可先把旺枝拉平或斜下,多發枝后將其培養成所需的結果枝組。
有些梨樹品種不僅中短果枝極易形成花芽,長枝也易形成花芽,應在幼樹的整形過程中,對擴冠的枝少留果或不留果,對全樹也要控制結果量,使樹體留有余力,維持樹勢健壯,以利于有效進行整形和培養枝組。在處理外圍枝留果量時,要根據外圍枝條的長勢來決定。若枝條開張角度小,外圍枝生長旺盛,此時,外圍也要留果。當樹冠長到一定大小時,為了控冠,此時外圍要多留果,力求達到以果來壓冠的效果。
4 超密栽植園的整形修剪
4.1 促長成形期
此時期是指栽植后的1~3年,梨樹的生長特點是枝條基本上抱頭生長,長枝少,枝量少,而且枝條角度小。在進行管理及修剪時,以擴大樹冠為主,讓枝條達到開張角度。其修剪的主要任務是骨干枝的培養定干及整形,應采取短截和巨部目傷等技術措施,使枝量盡快增加,為促果壓冠進一步打下基礎。冬季修剪時,在距離地面80~100cm處剪截,在剪口以下留6~8個較為飽滿的芽。在落葉后修剪時,對于長度在30cm以上的當年生枝,應留4~6個飽滿芽重短截,對于長度為15~30cm的枝,應剪掉頂芽,對于長度在15cm以下的枝,均不動剪;二年生樹在修剪時應以短截為主,中心延長頭的長度在50cm以上的枝條,應留4~6個較為飽滿芽短截,長度在50cm以下的枝條,只剪去頂芽,長度在30cm以下的中心干枝條均不動剪。另外,冠內的其他當年生枝條,凡是長度在50cm以上的,一律留3~5個飽滿芽短截;而長度不超過50cm的留2~3個芽短截;30cm以下的枝條不動剪刀。修剪時,為了充分利用頂芽的生長優勢,對于三年生的樹,應根據具體生長勢的強弱進行適當的短截。中心干延長枝的修剪與二年生的樹相同,需要注意的是,此時期樹的生長高度已達到樹高的標準,在修剪短截時,剪口下面枝條的芽應留到去行間的方向位置,同時,對冠內枝條直徑在1cm以上、長度在100cm以上的枝條,已達到每平方米所占的營養面積時,此時已證明梨樹已進入以果壓冠的時期,生產實踐證明,經過3年的整形和適宜的修剪管理,樹體基本已成形,而枝組已完成初步配置,達到常規栽培的開花、生長、結果三種枝條合理分布的配置程度,為下一年以果壓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2 促果壓冠期
4.2.1 健壯枝組的修剪
長度為100cm的1年生枝在經過長放后,基本上均可形成健壯的結果枝組,此時凡是冠內枝條的基角在30°以內,結果后角度仍不易開張的,這些枝組通過長放形成花芽后,應在延長枝的輪痕處短截,待修剪結果后保留2~3個較短的果枝再進行回縮。此種修剪措施可以抑制枝條加粗生長,促使剪口下進一步促發分枝。另外,對于冠內通過長放結果后枝條角度仍不開張的枝組,應進行回縮,縮放相結合后可形成單枝更新,有利于枝條角度的開張。
4.2.2 較壯枝組的修剪
這類枝組較為健壯,但枝條的角度有一定的傾斜度,結果后容易開張。對于這類枝條應長放2年再適量剪去部分頂梢,使得枝組的上下兩部分輪流交替結果,這樣有利于達到壓開枝條的角度來緩和樹勢的效果。
4.2.3 一般枝組的修剪
此類枝組多數為長50cm左右的一年生枝,這種枝是經過長放形成的,大多數垂直角度為45°~60°,其生長勢為中等。對于這類枝組,將其長放1年后應在先端延長枝輪痕處回縮,這樣有利于穩定枝組的長度,可形成單枝型隔年結果。同時,可伴隨著結果枝組的形成,實現連年結果,達到連年穩產、豐產優質的目的。
4.2.4 細弱枝組的修剪
在栽培實踐中,這類枝組生長勢弱,枝條的垂直角度均在60°以下。在修剪時,對于比較健壯的枝,應在延長枝處進行短截,對于弱枝一定要長放1年后再進行適當部位的回縮,回縮后抽出的新梢應長放,對下垂枝要先縮后放。縮放結合的修剪措施可進一步培養出較壯的枝組。
4.2.5 一年生枝的修剪
對各類枝組進行修剪時,除對主軸延長枝在適宜的部位進行剪截外,對于余下的枝條要全部長放,不進行修剪。若冠內枝條過密,要部分疏除,對于角度較小的枝,要開張角度,通過緩和樹勢來提高成花量。當冠內部分枝的基角、腰角較小,且以果去壓冠達不到所要求的效果時,一定要采用撐、拉和背后換頭等措施去進行改造,對緩放2年后才能見花的果枝,要嚴防未見到結果即回縮的修剪方法。對一年生較壯的育花枝,應在枝軸的基部進行環刻或環剝,可提高當年成花率。
5 優質豐產期
5.1 大中型長軸枝組的修剪
生產實踐證明,此時期的主要修剪任務是調整枝勢,控制枝條的長度,對于過長的枝應回縮,對于較壯的枝,要用弱芽枝去當頭,這樣有利于對頂端優質的控制;對于弱枝必須用壯芽或壯枝當頭。部分側枝角度較大的要回縮,必須保持單軸延伸的有利優勢;對部分長勢較強且角度又小的枝組,應采取部分疏除、部分重回縮的技術措施進行合理的修剪,這樣有利于達到改善冠內光照和通風條件的目的。
5.2 弱小枝組的修剪
對此類枝組一般采取先緩放、后回縮的修剪技術措施,可有利于加強枝勢。對于冠內過密的枝組,應根據空間合理疏除,果農總結的修剪原則是留近去遠、留強去弱、留側去上的修剪原則。同時,對于冠內有生長空間的徒長枝,要對其進行適當的利用,原位置緩放,對于空間較小的,要改變生長方向,先截后放,有利于將其培養成為結果枝組。對于因果臺分枝力較差而易形成單果的品種,修剪時要注意對果臺枝采取短截或回縮的修剪措施,有利于促發分枝,可防止抽出的枝條細弱、冗長,這類枝條會發生光禿現象。
6 更新復壯期
此時期樹勢逐年衰弱,產量逐年下降,品質也同時變差,主要的修剪任務是以重縮復壯為主,遵循枝條的緩放與短截相互結合的修剪原則。對于壯樹宜輕度回縮,對于衰弱樹應重度回縮,對于冠內的大枝要重回縮,對于小枝應輕剪。同時,對部分較為健壯的枝組,要剪掉原枝組的1/3左右,對于較弱的部分枝組,剪去原枝組的1/2左右,必須在2年內把冠內的大中型枝組全部回縮完畢。對復壯后的當年生枝條必須全部長放,注意利用冠內的徒長枝來加大結果量,并通過此措施使樹體能恢復到盛果期的結果程度,可以按照豐產樹盛果期的要求進行合理修剪。
參考文獻:
[1]賈敬賢.梨樹高產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2]賈敬賢.梨樹矮化密植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3]柴全喜.梨樹整形修剪應該解決的主要問題[J].果農之友,2011(8):45.
[4]孫令伊.梨樹整形修剪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J].落葉果樹,2016(4):40.
[5]李寶東.梨樹生長發育時期實施修剪的主要技術措施[J].越野世界,2020(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