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望謨縣位于貴州省,脫貧攻堅期間依托其獨特的亞熱帶低熱河谷氣候資源,大力發展芒果產業,種植品種有“金煌芒”“臺農”“紅貴妃”等,種植面積達10.69萬畝,掛果面積5.6萬畝,榮獲全國地理標志認證,芒果已成為望謨縣的一張“金色名片”。但病蟲害問題的發生給芒果種植造成了一定不利影響。因此,結合實際情況,落實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非常關鍵。文章主要就望謨芒果幾種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措施進行研究。
關鍵詞:望謨;芒果;病蟲害
望謨縣作為貴州省的重要芒果產區,其芒果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種植面積和產量均穩步增長,但同時也面臨著病蟲害頻發、種植技術落后、市場競爭力不足等挑戰。通過對望謨芒果產業的深入分析,探討其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不僅對望謨芒果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還能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有助于推動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1望謨芒果主要病蟲害危害及防治措施
1.1桔小實蠅
望謨芒果栽培過程中,桔小實蠅作為一種關鍵害蟲,對芒果的產量及品質構成了重大挑戰。桔小實蠅的生物學習性使其成蟲偏好在果實內部產卵,其幼蟲隨后在果實內部取食并成長,這一行為導致果實提前變黃、腐爛并最終脫落,從而對芒果的產量和品質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在望謨芒果的主要種植區域,桔小實蠅的問題普遍存在,特別是在芒果果實接近成熟的時段,其造成的損害尤為突出。
為了有效遏制桔小實蠅的危害,必須實施一系列綜合防控措施。首先,集中處理落果和受害果實,通過漚制等方法減少害蟲的繁殖基地。其次,設置成蟲誘捕器同樣是一種高效的防控手段,能有效捕捉成蟲,進而降低害蟲的總體數量。另外,實施果實套袋,選用合適的材料對果實進行包裹,可以有效阻止成蟲產卵及幼蟲的侵害。在套袋操作中,確保袋子的透氣與防水性能,保障果實的健康生長。至于化學防治,可以選用高效且低毒性的農藥進行噴灑,通常在成蟲活躍高峰期進行作業。例如,阿維菌素是一種有效的桔小實蠅防治藥劑。每畝地推薦使用1%阿維菌素,具體用量為15~20毫升,需與15千克水混合后進行噴霧。為了增強防治效果,可按30∶1的比例添加紅糖稀釋液。在果園內,建議采取條噴方式,即每隔兩行果樹噴一行。最佳施藥時間是在早晨10點左右和下午4點前后,這兩個時段害蟲活動較為頻繁。整個防治周期中,每隔5~7天需施藥一次,連續進行3~4次,以確保防治效果。在噴灑作業中,務必保證農藥的均勻覆蓋與全面噴灑,以達到最佳的防治成效[1]。
1.2薊馬
在望謨芒果的栽培過程中,薊馬作為一種頻發且極具破壞力的害蟲,對芒果的生長構成了嚴重威脅。薊馬種類繁多,它們以成蟲和若蟲的形式,利用銼吸式口器吮吸芒果的葉片、花朵及果實的汁液。這一行為會導致受害部位形成褐色斑點,嚴重情況下,葉片會卷曲并枯黃,花朵提前凋落,果實則可能出現畸形,品質大打折扣。這不僅削弱了芒果的觀賞魅力,更大幅度地削減了望謨芒果的產量,嚴重時產量損失可達20%,甚至更高。
為了有效遏制薊馬的危害,早春之際應迅速清理果園內的雜草和枯葉枯枝,以此減少害蟲的繁殖場所。與此同時,強化肥水管理,增加有機肥的施用,提升芒果樹的抗逆能力,是預防薊馬危害的關鍵一環。另外,鋪設地膜能夠有效攔截成蟲羽化出土,進而降低害蟲的種群密度。利用薊馬的趨藍特性,通過在果園內懸掛藍色粘蟲板,可以大量誘捕成蟲,減輕其對芒果的危害。此外,還可以采用灌根處理的方式,向芒果樹根部澆灌藥液,以消滅潛藏在土壤中的薊馬幼蟲和成蟲,防止其向上侵害葉片和果實。
關于化學防治,每畝地可選用阿維菌素或吡蟲啉等藥劑進行噴施。具體配比為每畝地使用10克阿維菌素或20克吡蟲啉,與50千克水混合,形成濃度為0.02%或0.04%的藥液。噴施頻率需依據害蟲的實際發生狀況和藥劑的有效期來決定,一般建議每隔7~10天噴施一次,連續進行2~3次。在噴施作業中,需確保藥劑均勻覆蓋,避免遺漏或重復噴施某些區域[2]。
1.3芒果葉癭蚊
望謨芒果在生長發育階段,面臨著多種病蟲害的挑戰,其中芒果葉癭蚊是對嫩梢期構成重大威脅的害蟲。其幼蟲專門啃食嫩葉和嫩梢,導致葉片扭曲變形,表面布滿褐色斑點,嚴重情況下,葉片會枯萎并最終脫落。這不僅削弱了芒果樹的光合作用能力,還影響了樹冠的正常生長,最終對芒果的產量和品質產生了負面影響。
防治芒果葉癭蚊,化學手段常被采用且效果顯著。當嫩葉生長至3~5厘米長時,適宜進行藥劑噴灑。每畝地可選擇使用阿維菌素或吡蟲啉,具體用量為阿維菌素10克或吡蟲啉20克,混合50千克水,制成濃度為0.02%或0.04%的藥液。噴灑時需確保葉片全面均勻受藥,避免遺漏或重復噴灑。依據害蟲的活動規律及藥劑的有效期,通常建議每隔7~10天噴灑一次,連續2~3次。這一措施能有效控制芒果葉癭蚊的數量,減輕其對芒果樹的損害。此外,土壤處理也是一種有效方法,可將敵百蟲顆粒劑與土壤混合均勻后撒于地表,覆蓋約2厘米厚的土層,以此消滅越冬的幼蟲和成蟲,從而降低害蟲的初始數量[3]。
1.4橫線尾夜蛾
橫線尾夜蛾是望謨芒果面臨的主要病蟲害之一,其幼蟲擅長鉆入芒果的嫩梢和花穗中取食,從而切斷了養分與水分的正常輸送路徑。這會導致受害部位迅速失去水分,變得萎蔫、干枯并卷曲,對芒果樹的生長及開花結果能力構成嚴重阻礙。在望謨地區,芒果種植廣泛且果園管理可能不夠精細,為橫線尾夜蛾提供豐富的食物資源和理想的棲息條件,加大了對該蟲害進行有效防控的難度。
橫線尾夜蛾的化學防治重點在于把握修剪后的敏感時期實施噴藥。此時,每畝地適宜采用的藥劑包括3.2%阿維菌素乳油或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具體用量為每畝10克藥劑,配以10千克水,調制成適當濃度的噴灑液。在噴灑過程中,務必保證藥劑能均勻覆蓋到新梢、嫩葉及花穗上,同時避免遺漏或重復噴灑。依據害蟲的活動狀況及藥劑的持久效力,一般建議每隔7~10天進行一次噴灑,連續進行2~3次,以確保蟲害得到有效遏制。此外,為了降低害蟲產生抗藥性的風險,應交替使用具有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并謹慎控制藥劑濃度,以免對環境和芒果樹造成不良影響。
1.5流膠病
望謨芒果易患流膠病,其明顯癥狀是在枝條、莖干及幼果表面形成條帶狀潰瘍,并伴有膠狀液體滲出,這些膠體起初透明無色,隨后逐漸變為褐色乃至黑褐色,嚴重損害了芒果的果實質量和整體產量。此病害主要由半知菌類的芒果擬莖點霉菌所引發,特別是在濕度較高的條件下,其發病率和嚴重程度均明顯增加。
為了有效防控流膠病,首先,改善土壤條件,促進根部健康生長,從而提升芒果樹的整體健康狀態和抵抗力。然而,一旦病害顯現,迅速采取殺菌措施變得至關重要。在化學防治層面,每畝地可選用波爾多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葉面噴施。具體配比為波爾多液按1份生石灰、1份硫酸銅和100份水的比例稀釋,而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則需按1份藥劑與500份水的比例混合。噴施頻率需根據病害的嚴重程度靈活調整,一般建議每隔7~10天噴施一次,連續進行2~3次。在秋冬季節,由于氣候濕冷,流膠病更易暴發,因此需加強對樹干的保護,可涂抹波爾多漿等防護劑,以降低病菌感染的風險。此外,加強果園的日常管理,及時清理病株殘體,減少病原體的滋生環境,預防流膠病[4]。
1.6炭疽病
望謨芒果常遭炭疽病侵襲,此病害對芒果的產量與品質構成嚴重威脅。炭疽病的發生及流行,往往在溫濕度適宜的環境下加劇,病原菌借此迅速滋生,并借風雨、昆蟲等媒介傳播,侵害芒果的嫩葉、新梢、花序乃至果實。感染后,芒果葉片會顯現出圓形、多角形乃至不規則的黑褐色病斑;果實上則可能出現中央凹陷、質地變硬且呈黑褐色的圓形斑點,嚴重時還會導致果實脫落。
為了有效抵御炭疽病,關鍵在于優化果園環境,提升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濕度,從而減少病原菌的生長空間。選用抗病品種并合理種植密度,確保樹冠間空氣流通順暢,也是預防炭疽病的有效手段。在化學防控方面,每畝地可施用波爾多液等藥劑進行預防性噴灑。波爾多液的配制比例為1份硫酸銅、1份生石灰加100份水,每次每畝地噴灑量為50~100升稀釋液。噴灑頻率需依據天氣狀況和病害嚴重程度靈活調整,通常建議在芒果的抽梢、開花及結果等關鍵生長階段進行,每次間隔7~10天,連續噴灑2~3次。噴灑時需確保樹冠內外均勻覆蓋,無遺漏。此外,為減緩病原菌抗藥性的發展,應交替使用作用機理不同的藥劑,并嚴格控制藥劑濃度,以保護環境和芒果樹免受不必要的損害。
1.7白粉病
白粉病病菌的分生孢子特別發達,主要危害芒果的嫩葉、花穗和幼果,使其表面覆蓋一層白色霉層,霉層下的組織逐漸變褐壞死。在溫濕度和營養條件合適的時候,分生孢子和菌絲萌發形成芽管侵入進寄主表皮細胞之間,形成吸器吸收寄主細胞的營養。葉片發病初期會出現零星的白粉斑,后期整片葉子著生白粉,葉片卷曲,變紅褐色;花蕾、花瓣、花托染病后,花瓣呈粉紅色,花蕾不能開放,花托染病不能發育;幼果染病后,病部發紅,不能正常膨大,成熟期發病則果實上著生白粉,失去商品價值。白粉病會嚴重影響芒果的產量和品質,導致果實變小、發育不良,甚至絕收。
為了有效防治白粉病,首先及時清理病株和病害組織,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病菌的滋生和傳播。剪除過密、病弱的枝條,增強通風透光,降低濕度,創造不利于病菌生長的環境。化學防治方面,可以使用20%粉銹靈乳油,每畝地使用3000倍液進行稀釋,或者使用15%粉銹靈可濕性粉劑,每畝地使用3000~4000倍液進行稀釋。
1.8霜霉病
霜霉病傾向于在高濕度與低溫交織的氣候環境下肆虐,特別是在芒果花期遇連綿陰雨,其發病率顯著上升。此病害在初期往往隱匿難察,且癥狀易與其他病害相混淆,致使防治的關鍵時期被延誤。霜霉病主要攻擊芒果的花序部分,引發花朵腐爛,無法正常結果,嚴重時可能波及整個果園,導致顆粒無收,對芒果的產量及品質構成巨大威脅。
為了有效防控霜霉病,應選擇抗病性能較好的品種,如金煌芒等。同時,強化栽培管理措施,包括科學施肥、適時修剪以及確保果園擁有良好的通風與光照條件。在果實采摘完畢后,應實施合理的清園作業,結合修剪去除樹上的枯枝敗葉以及地面的病果、爛果,從而降低病原菌的基數。在化學防治層面,每畝地可選用30%氟嗎啉·氰霜唑稀釋1500倍或50%吡唑醚菌酯等藥劑進行噴灑,每隔7~10天進行一次,連續處理2~3次[5]。此外,應注意輪換使用不同藥劑,防止病原體產生抗藥性。在噴灑時,需確保藥液均勻分布,避免在花序內部形成積聚。
2望謨芒果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2.1農業防治
在土壤管理方面,要定期進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為芒果根系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同時,合理施肥與灌溉,應根據芒果生長周期和土壤養分狀況,科學制訂施肥計劃,確保芒果樹獲得充足的營養。此外,修剪與整形工作同樣重要,要及時疏除錯亂枝、過密枝和病蟲枝,保持樹冠的通風透光性,減少病蟲害的滋生環境。對于已經感染病蟲害的病枝、病葉和病果,要及時進行清除,并集中進行深埋或焚燒處理,防止病菌和害蟲的擴散,從而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
2.2物理防治
針對害蟲的趨性特點,可以利用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等工具進行誘殺,這些燈具能發出特定波長的光線,吸引害蟲前來并將其消滅。同時,藍色粘板也是一種有效的誘殺工具,特別適用于誘殺薊馬等害蟲。此外,人工捕殺與清除也是物理防治的重要手段,通過搖動樹體,可以震落并人工殺滅附著在葉片和果實上的害蟲蟲體。對于受害嚴重的枝梢,要及時進行清理,剪除被害部位,以減少害蟲的滋生和蔓延,從而維護芒果樹的健康生長。
2.3生物防治
通過保護與利用天敵,如捕食性昆蟲、寄生蜂等,可以有效控制害蟲數量,減少對芒果樹的危害。為此,可以采取措施保護這些天敵的生存環境,甚至引進天敵以進一步增強控制效果。同時,生物農藥的應用也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包括使用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制劑來防治病蟲害。在選擇農藥時,應優先考慮對天敵影響小的產品,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確保芒果園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實現可持續的病蟲害管理。
2.4化學防治
針對芒果園中的主要病蟲害,需精選高效、低毒的農藥進行防治。為確保防治效果并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應遵循藥劑輪換與交替使用的原則。同時,要準確把握噴灑時期與頻率,根據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和芒果的生長周期,確定關鍵防治時期,并據此合理安排噴灑次數與濃度,既要確保防治效果,又要避免農藥殘留超標,保障芒果的品質與安全。通過科學合理的化學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病蟲害,保障芒果的健康生長。
綜上所述,望謨芒果的病蟲害防治需要綜合運用農業、物理、生物和化學等多種手段。通過科學的土壤管理、合理的修剪整形、有效的物理誘殺和人工捕殺、保護與利用天敵以及合理選擇和使用農藥等,可以降低病蟲害對望謨芒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在實施防治措施時,應注重生態平衡,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干擾和破壞。
參考文獻:
[1]左興軍,黃戰威,陸英,等.百色市芒果病蟲害種類調查初報[J].廣西植保,2023,36(2):12-16.
[2]劉榮,黃海,劉清國,等.芒果主要病蟲害發生與防控研究進展[J].現代農業科技,2023(4):108-112.
[3]黃文釬,黃福忠,黃海波,等.田陽芒果、番茄病蟲害發生情況與綠色防控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6):221-223.
[4]李顏良,周平,呂盼云,等.麗江市華坪縣芒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1):50-51.
[5]楊成鳳.芒果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研究[J].種子科技,2021,39(1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