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地理知識,還要在戶外考察、實驗、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地理信息,探索和解決地理問題。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明確要求地理實踐力是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內容之一,所以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高考政策的實施,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已成為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然而,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實踐活動形式單一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素養發展緩慢。
地理實踐力是培養學生地理思維和地理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它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地理知識、技能和方法,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要求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與地理相關的實際問題。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地圖、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工具進行地理調查、分析和評價。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地理研究方法,如實地考察、對比分析、實驗室分析、統計分析等進行地理研究。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地理思維,如空間思維、逆向思維、假設思維、歸納思維等對地理現象進行思考和分析。
在現代社會,地理實踐力不僅是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也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基石。它有助于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環境的和諧共生。所以培養具有高水平地理實踐力的公民,既是地理教育的責任,也是構建和諧社會、應對全球挑戰的戰略選擇。
創設地理實踐情境是地理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地理實踐力的重要手段。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地理現象或災害的視頻與圖片,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將難以用語言描述的畫面動態展示給學生。通過展示時事熱點材料,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通過各種游戲、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這些方法有助于學生在生動、真實的情境中主動參與地理學習活動。
開展地理實驗與觀測活動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模擬實驗,如模擬水循環、模擬熱力環流等實驗活動,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認真觀察、準確記錄并分析所得數據,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制作地理模型,如地貌模型、洋流模型等,通過制作地理模型深度理解地理現象及其形成的原因。此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天文觀測、氣象觀測、日影長短的變化觀測等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地理觀測技能和數據分析能力。
教師要根據課程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地理調查與考察活動,通過地理調查和考察活動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教師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城市規劃、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方面的調查研究,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地理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教師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地理考察活動,如觀察土壤、觀察地貌等,讓學生在實地考察中增長見識、拓寬視野,用科學探索的方法學習地理。
適時應用地理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技術(R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指導學生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分析現有的數據。此外,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VR)模擬真實地理環境,方便學生直觀地觀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教師要組織各種地理實踐活動,包括實驗教學、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等。從活動的策劃、準備到實施和總結,都需要教師精心組織和安排,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在地理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程指導。在實驗教學中,指導學生正確操作實驗儀器,分析實驗數據;在野外考察中,指導學生觀察地理事物和現象,采集地理數據;在社會調查中,指導學生設計調查方案,進行調查實施和結果分析等,幫助學生掌握地理實踐的方法和技能。
教師要對學生的地理實踐活動成果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實踐報告的撰寫質量、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等。通過評價,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提供指導和建議。
高中學生地理實踐力素養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來實施。地理實驗教學、野外考察活動、社會調查活動、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等都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素養的有效方法。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斷探索和創新地理實踐力素養的培養方法,才能培養出具有較高地理實踐力素養的高中學生,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奠定堅實的地理基礎。
(作者單位:陜西省丹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