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多維主體下的紀行文學空間

2025-04-16 00:00:00陳淇燁
北方論叢 2025年2期

[摘 要]朱逌然為晚清重要官員,現存《朱逌然日記》記錄了其于光緒年間擔任湖南、四川學政的紀行見聞。督學湘、蜀期間,他主持院試、改革書院、整頓學風,相關事務均詳載于日記。由于學政職務具有行旅與社交的特殊屬性,除了直陳公務外,日記更以較多筆墨記錄了沿途山川形勝與風俗人情,當地碑刻古泉與地理歷史,以及具體社交場景與身心感受。以日記為媒介,朱逌然將督學生活的見聞感思融入日常公務書寫中,通過官員、文人、學者等多維主體的視角轉換,加以事件敘述、風景描繪、情志抒發等多種方式的靈活運用,在系統性、組織化的文本結構上鋪設流動立體、翔實鮮活的紀行文學圖景,全面拓展了紀行文學的表現空間,為紀行文學的發展貢獻了日記獨特的文體意義。

[關鍵詞]朱逌然日記 晚清 學政 紀行文學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近代日記文獻敘錄、整理與研究”(18ZDA259)

[作者簡介]陳淇燁,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241)

[DOI編號]10.13761/j.cnki.cn23-1073/c.2025.02.010

紀行文學作為文學發展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親歷者的獨特視角,描繪行旅途中自然人文的地域景觀,承載作者多元的思想情感,具有寫實與審美交融的藝術效果,自古以來深受士子文人喜愛。日記作為私人生活相對真實且全面的寫照,具有個性化與系統化的文本特征,通過日記書寫紀行經歷,又為紀行文學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日記的紀行書寫不同于傳統以篇章呈現的紀行文學,如紀行詩歌、紀行散文等,其流動的時空屬性、綜合的表達方式使得作者能夠有序漸進、全面靈活地記錄行旅途中的活動經歷與思想情感。其中,事件、風景、情志作為紀行書寫的重要內容,它們在日記文本的鋪排下以時空線索串聯組合,通過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構建豐富多維的立體圖景。同時,日記前后呼應、層層相連的文本特性,又進一步加深了紀行文學內部系統性、組織化的結構特征。借助日記媒介進行紀行寫作,能夠發揮日記優勢拓展紀行文學的表達維度和層次空間,增添文本流動立體的審美觀感,如同徐徐鋪展的長軸畫卷,為紀行文學發展貢獻獨特的文體意義。

晚清官員朱逌然朱逌然(1836—1883),字肯夫(肯甫),號味蓮,室名孱守齋,浙江余姚人。咸豐九年(1859)舉人,同治元年(1862)進士,改庶吉士,散館受翰林編修,后擢侍講學士,轉侍讀學士,督湖南、四川學政,官至詹事。父朱蘭,字久香,官至工部侍郎。的使湘、使蜀日記可以視為將紀行文學融入日記寫作的創作范例,日記中多維主體的視角轉換以及表達方式的靈活運用,更為紀行文學書寫打造了流動立體的文本空間。朱逌然在光緒年間先后出任湖南與四川學政,由于學政需要巡回省內各府州主持院試,其職務附帶的行旅與社交的特殊屬性為日記在日常公務之外提供了自然與人文景觀相交織的豐富素材,使得該時期日記具備了紀行文學的內容屬性。在日記中,朱逌然不只是以文章取士的考試長官,其寫作身份融合了官員、文人、學者等多維主體,官員的效責心志、文人的雅致意趣、學者的謹嚴風范在其筆下皆有生動表現;在此基礎上,他又真實書寫身心內部的感受與體悟,并將這些情感志意有序穿插于事件、風景的脈絡中,為紀行文學塑造了立體鮮活的層次空間,視野廣闊而多元。因此,研究《朱逌然日記》朱逌然:《朱逌然日記》,《續編清代稿鈔本》第五三冊、第五四冊,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本文所引日記內容皆出自該本,隨文以阿拉伯數字標示光緒某年月日(農歷),不具注。中的使湘、使蜀書寫,不僅能夠了解晚清官員在地方的科舉教育實踐、自然人文游歷、學術興趣活動以及思想情感狀態等綜合信息,從而進行時代背景下的個案研究;更為重要的是,該日記作為呈現紀行文學的良好樣本,我們可以從中認識如何利用日記文體的獨特優勢,通過系統性、組織化的文本架構,巧妙地將事件敘述、風景描繪與情志抒發融為一體,從而生成流動立體的文本藝術效果,進一步擴充紀行文學的表現空間,鋪展出具有多重觀感和審美張力的紀行文學長卷。

一、科場上的風貌:湘、蜀院試與士子習氣

朱逌然一生經歷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其仕途經歷較為平順,且與考試官頗有緣分。自同治元年(1862)成為進士,改庶吉士,散館受翰林編修后,除了朝廷日常公務外,他先后充任同治六年(1867)丁卯科順天鄉試同考官與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山東鄉試正考官。光緒二年(1876),朱逌然以翰林院侍講提督湖南學政,由此展開了他學政職務的奔忙生涯。學政的任期為三年,光緒六年(1880)二月,朱逌然返京述職,隨后于光緒七年(1881)四月,又以翰林院侍讀學士身份擔任四川學政。光緒八年(1882)朱逌然遷少詹事、晉詹事,并于八月留任四川學政。在《朱逌然日記》的現存稿本中,涉及其督學湘、蜀二地的日記內容如下:

《使湘日記》,光緒二年(1876)八月至光緒三年(1877)四月;

《孱守齋日記》,光緒五年(1879)六月至九月;

《使蜀日記》,光緒七年(1881)四月至光緒八年(1882)六月;

《晴雨記》,光緒八年(1882)八月至十一月。參見朱逌然:《朱逌然日記》,《續編清代稿鈔本》第五三冊、第五四冊。

在朱逌然使湘、使蜀日記中,核心內容為對學政公務的日常記錄。學政,全稱為提督學政,又稱督學使者,為清代負責地方文化教育的行政長官,掌管一省學校的教育政令以及院試選拔過程。院試由學政在省內各府州輪流舉辦,分為歲試、科試兩級,歲試即每年對童生進行考試,選拔成績合格者為生員(秀才),并對原有生員進行甄別考試,按照成績優劣分等級給予獎懲;科試則是在每屆鄉試前對在校生員進行考試,成績合格者方能參加本省鄉試。在朱逌然學政日記中,主持院試的公務記錄占據了大量篇幅。在督學湘、蜀期間,朱逌然每到各府州,往往會在院試前先詣圣廟、明倫堂行禮,后聽諸生講書,歸至試院放告,并見各學教授、學正、教諭與訓導。歲、科二試又分正試與復試兩場,主要由學政出題,試題內容包括經解、詩賦與策問,部分還有算學,收卷后由學政及其幕友評卷,最后分級出案。在文童考試外,還有設有武童考試,包括步射、騎射、技勇等選拔項目,通過即成為武生。除了院試選拔,朱逌然作為督學還主持了省內優行生員的遴選考試。

在日記中,朱逌然摘錄了他主持院試的大量試題,其試題內容頗具特色,他傾向于將當地的天文時節、地輿人文融入試題設計中,從而體現出一種因地制宜、順應鄉俗的出題風格。首先,就天文時節因素而言,他結合當地天文環境和四時節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題目進行考試。在面覆敘永、永寧童時,恰逢日食現象,他以此出題:“‘太史賀日食不見’,得‘祥’字。”(8.4.1)在科試松潘、理番等七邑童時,正值蜀地冬季飄雪,他即“取大蘇《聚星堂雪》詩命題”。(7.12.14)。到仲春之月,他又以《禮記·月令》出題“‘天子乃鮮羔開冰’二句”(8.2.27)。在考成都貢生時,適逢東坡先生生日,他便以“‘僵松再壽千齡葉’,蘇叔黨《大人生日》詩”(7.12.19)命題。其次,就地輿人文因素觀,朱逌然結合當地的山川形勝、歷史文化來設計試題。在嘉定府考試時,他以當地文化為背景,出題“《登凌云山望三江峨眉》五古,仿《選》體”“《嘉州覽古》,仿宋四家七律”“放翁嘉州金石詩七絕十首”等(8.2.20)。在瀘州府考試時則選用瀘州名物,出詠物詩七首“《珍珠菜》《天符葉》《荔枝》《百丈甘》《茶》《給橙》《瀘硯》”(8.3.25)。在科試保寧屬生童時,他又出題“閬州四將詩,《范目》《馬忠》《柴克宏》《張朝良》”(8.5.26)。在當地文化基礎上,他尤其喜愛以先賢杜甫、蘇軾詩歌為題,并結合時節風貌與地方掌故出題。在科試敘瀘七屬生童時,他以杜詩為題:“《槐葉冷淘》賦,以杜拾遺‘一飯不忘君’為韻”。在科試眉屬生童時,他望見廳事前海棠花盛開,出題“《蘇祠海棠》,用東坡定惠院海棠韻”。(8.2.7)朱逌然的試題設計展現了他對當地自然人文環境的自覺接受與認可,這種模式貫穿其出題內容始終,也成為其紀行日記中主動擁抱地域特色的深刻寫照。

在督學湘、蜀期間,朱逌然特別留意當地學生參與考試的各類情形,并致力于改革士子的不良習氣,以掃除科場舊存的積弊壞習。在日記中,他著墨記錄士子的各類弊俗以及自己針對這些行為所采取的懲治措施。在湖南督學時,他發現接燭、抄襲、懷挾等作弊風氣蔓延。接燭為超出答題時間后繼續燃燭考試,其日記言道:“湖南生童,正場無不接燭者,相訟殆百余年,余既警之于前,而昨日生童經古之卷,陽以犯規戳記,蓋其繼燭之卷曰:‘吾照例不閱也。’正場犯此者,即以此法待之,故今日竟無繼燭者,惟有兩本尚未寫畢耳。”(3.3.29)面對接燭弊俗,他以明確的反對舉措予以回擊。關于士子的抄襲現象,他也能夠敏銳洞察,如“(陳顯侖)正場之卷,運筆甚靈,有帆隨湖轉之勢,而訛字三四,詩又甚劣,余固知其賦非己出也。”(3.4.1)。此外,他嚴厲制裁士子的懷挾行為,懷挾為在應試中夾帶文字小抄,如日記所載:“綏寧童生侯三元,藏懷挾于篋底,搜得之,嘩而訴諸學使前,謂官人懷考,具勢洶洶。余欲枷之,固不可,令長跪以俟封門時交巡捕扶之出。”(5.7.16)。在蜀地督學時,朱逌然還遇到了生員賄賂教官的事件:“順榜冊于昨日赍來,疑不由教官、廩生之私沮也。松潘童顏□□未應廳試而欲入院試場,已許教官四百金矣,眾論嘩然,扣除而后息。”(7.12.20)除了懲治士子弊俗,朱逌然也會嚴肅處理失責教官,力求考試公平公正。在四川督學時,松潘吳教授誤會廩生作保不實而剝奪了相關考生的考試資格,朱逌然在查明事實后牌示該教授撤任,并準許考生補覆,即使“府學華陽四教官及毛監院來,為松潘吳教授來解其事,而文已行司矣”(7.12.25)。為了更好整治科場秩序,朱逌然在日記中學習抄錄前四川學政張之洞在光緒二年奏陳的“整頓川省考試積弊一折”張之洞有整頓川省考試積弊一折,內容包括“懲鬻販”“禁訛詐”“禁拉搕”“拿包攬”“責廩保”“禁滋事”“杜規避”“防鄉試頂替”八條。參見苑書義等主編:《張之洞全集》第一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7頁。。他細致核實張學政的原奏內容,詳細稽查禮部、刑部等舊例案卷,逐條論議并進行答復,以上奏恭呈御覽:“臣等查該學政所陳各條,并片奏懲辦生監健訟等語,系指川省現在情形而言,其士習民風既與各省不同,所議整頓懲辦之法,自應參酌時宜,以收實效。”[2]176朱逌然認真研究前輩張學政的思想精見,廣泛考稽相關文獻,并聯系當地實際情況加以補充修改,希冀更好整頓川省科場頻發的不良士風。

朱逌然對地方學生的能力水平與精神風貌也頗為重視,他對才能優秀的學生表露由衷欣賞,給予關注與栽培;對能力欠缺的學生則坦誠指摘缺點,期待日后改進。在蜀地院試時,他遇到保寧府學一等生馮蔚藻,因其“才質甚美”,欣然“攜之同行”(8.6.10)。在選拔省內優行生員時,面對不同學生才能各有千秋而難以取舍的情形,他在發優生案后特意召來落選文生,“告之以去取之難,慰勉再回”,并感嘆“余心滋歉矣”(8.9.4)。他欣賞學生葉大可才華,葉大可兩藝均佳,但因經解對策遜于他人而未能列入優選,待秋闈考后,朱逌然特地索取其首藝觀之,斷定其為“必售之作”,“今果獲捷,為之欣然”(8.9.12)。學生王萬震來謁見,朱逌然對其贊不絕口,稱其“治許學甚專,氣味亦雅”,“砥礪造就,正未可量。”(8.9.20)與此同時,對于地方水平能力較低的生童,朱逌然也直指其弊端。他感慨湖南部分地區文童水平低下,如晃州文“無一合格者”,“俚鄙之語,淺稚之詞,累然滿紙,為湖南最劣地”(5.6.11),鳳凰廳“無人能熟四子書,具見此邦之陋”(5.6.14),靖州生員“于《詩》三家、《春秋》三傳不甚明白,鈔襲策料,別字破句,重貝也悂繆,至遍體疻痏。”(6.7.23)遇到童生面試“文皆失題解”的情況,朱逌然會酌情給予再次表現的機會,然而部分童生“猶未解也”,“真無如之何”(7.12.5)。上述記載反映了朱逌然對地方教育水平深刻的關注與憂慮,同時這類記錄也成為地方學子風貌的獨特寫照。

學政除主持院試外,還有掌管學校政令之責,朱逌然在巡回各地主持歲、科二試之余,也極為關注當地書院教育的發展,致力于改善書院環境,優化士子學風。在湖南擔任學政期間,他在長沙創立校經堂,面對近人說經的專輒之習,則運用樸學的方法,通過整理、校勘、注疏、輯佚等學問來教育學生,以期矯正釋經獨斷的風氣。其后,他又在衡州創立船山書院,借以大思想家王夫之的名稱,希望能表彰先哲,啟迪后人。參見孫德祖《寄龕師友錄》,周炳麟修,邵友濂、孫德祖纂:《光緒余姚縣志》卷二十三《列傳》十六,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在擔任四川學政后,他積極參與尊經書院的事務管理。尊經書院由張之洞在四川擔任學政時創辦,曾盛極一時,然而經數任院長后,書院的規章學風逐漸荒廢松懈,面對此境,朱逌然和院長王闿運反復商討,希冀整治學風,規范制度,革除書院積弊。相較于院試記錄,日記關于書院的工作記錄并不多,主要為和王闿運院長的交流,朱逌然抄錄了《壬秋院長留示諸生正附單》《壬秋院長留定書院章程》《王壬秋院長十月廿五日舟中留寄一書》等文字,對書院的重要事務以及部分學生的能力情況也作了清楚摘錄。在日常工作中,他“檢視南皮中丞留院書籍”(7.12.26),“閱尊經書院觀風卷”(8.1.20),“定尊經書院章程二十條”(8.2.1),通過制度多方面的調整改進,全面整頓書院風氣。王闿運在致朱逌然書信中言:“蜀士雋敏者多,闊大者少,節下施教,務先拓其心胸,至于聞言觀行,圣人所嘆,似又獨為此邦發耳。”[2]407朱逌然一系列改革措施,正如王院長所言,結合蜀邦士子的實際風俗因材施教、對癥下藥,以期重振儒學,弘揚風雅。簡而言之,從主持院試到推動書院改革,朱逌然在湘、蜀督學期間的日常公務記載,充分展現了他作為官員積極履責、勤勉效忠的為官心態。同時,日記中公務事件的呈現也構成了紀行文學中一部分立體豐富的人文圖景,是朱逌然主動融入湘、蜀文化,書寫和展現地方人文風貌的重要實踐。

二、舟車外的形勝: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致

在紀行文學中,地理意義上的自然景致與人文景觀構成了文學創作的核心表達,山川河流、草木花鳥、古城遺跡、民俗風情等地理元素不僅是紀行文學描寫的典型對象,更是書寫文本的靈魂所在。自古以來,紀行文學與風景物象之間一直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二者相互依存,彼此成就。文人在行旅途中觀覽外在景致,用筆墨描摹其狀貌,并摻融入主觀情思,后人在閱讀優秀的紀行作品時,往日風景又從書卷中流淌而出,重現鮮活生動的客體形象,帶來跨越時空的審美體驗與情感共鳴。朱逌然在督學途中往往會留心觀察各地的獨特風景,以詩意彌漫的筆觸刻畫不同的地理景致,將充沛細膩的見聞感思盡攬于書卷之間。由于日記記載具有連續性,沿途的風景被有組織、有系統地串聯起來,行舟、坐車、步行,出行方式不斷轉化,一路風景變化,自然景觀、文化遺跡、民俗風情交織迭見,如同紀錄片逐幀展現,立體豐富,構建出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其中,朱逌然的風景刻畫不乏值得賞味揣摩的片段,部分書寫短小精煉而活潑有趣,新意迭見而韻味深遠,讓人身臨其境,讀之一快。

朱逌然對湘、蜀等地的風景書寫各具特色,面對形態各異的自然人文景觀時,他以散文之筆擇其風神,狀其象形,因地制宜,條理清晰而意境別致。在書寫湘地山川秀美、丘陵起伏、水文交錯的景觀時,他偏好使用白描手法勾勒細節,巧妙捕捉物象的動靜之態、色彩之變,加以對比聯想,糅合長句鋪陳與短句點綴,并融入個人感慨,使得語言畫面既清新又活潑。從京赴湘途中經過湘、鄂交界地帶,他描摹當地農野景觀:“竹竿搖翠,楓葉留紅,嵐翠千重,晴沙百里,澗水雖涸,時聞泉聲,炊煙乍生,如曳云影,真山居一幅好畫圖也!”(2.10.18)此句色彩鮮明,動靜相宜,將人文生活鋪設于自然景致之中,渲染出一幅生動優美的山居畫卷。行至湘鄉,他以簡練筆觸勾畫雪后初晴的早春山水圖:“遙望湘中諸山,宿雪未消,濃翠猶濕,田水皆滿,泥潦縱橫,山光倒納水中,令人作舟行之想。”(3.2.1)其用語清新脫俗,田水滿溢,山光倒影,靜謐景象中蕩漾著無限詩意,自然之美汩汩流出。又有摹寫沅水落崖場景:“沅水自麻伊洑兩折而至峰下,兩頭織之,形如環珠,江崖水落,白沙如霜。”(5.8.21)寥寥數語,江崖水落的靈動、清冷與純凈之感躍然紙上。除了山水景觀外,朱逌然還關注動物與人文書寫,他描寫辛金坪風貌:“雞鳴于山,馬散于野,秔稻半刈,秋蟲喁鳴,蕘豐筱重,隔水朝觀,亭父和衣而眠,亦足以暫息塵擾,游心物外者焉。”(5.8.11)農野之地,物種繁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頗有遠離塵囂、物我兩忘的意境之美。由于湘地河流眾多,他還記錄了漁家、船夫等水岸百姓的生活風俗。在清浪灘,他記敘漁家的捕魚行為以及船夫的祀神信仰:“漁家子踞石撒網,或羸而入水以取魚,榜師瞻禮伏波宮于船頭,酒醒祀神。”(5.8.21)又有洞庭溪沿岸熱鬧的買賣景象:“沿岸用方船,以板為屋,蓋瓦其上,放乎中流,蔥蔬鹽酒雜置船頭取,以便行者之酤鬻也。”(5.8.21)各類民風民俗描寫質樸自然,簡練明快,滿溢生活氣息。

相較于湘地的靈動秀美,從京師前往蜀地的風景則呈現出壯麗奇美的迥異風貌。從京赴蜀途中,路途遙遠而車馬勞頓,但朱逌然仍不忘記錄沿途山西、陜西的別樣風光。行經山西時,土屋行館的奇特場景引起了他的注意:“五里柏井驛宿,供饌豐潔,行館穴土為之如高洞然,爽塏而幽邃,兼擅其勝。自入州境后,居民穴山成屋,積石成田,自一二層以至十余層,如碉樓然,高者入天際,飛鳥之巢可俯而瞰也。塍埒分明如浮圖,層級可數,細石碎沙,皆資營構,足征工于生計,纖細不遺,其陶唐氏之遺風乎?”(7.5.26)宏觀勾勒佐以細節描摹,他生動刻畫了山西民眾鑿山成屋、壘石成田的獨特建筑景觀,這一藝術化的場景再現給予觀著奇幻的視覺遐想,包蘊后人對古代先民智慧的崇高敬意。經徑山西聞喜縣時,他記錄了因戰亂荒涼無人的村莊景觀:“鎮北所過之問店、姚村、中莊等處,比屋頹壞,或堅整自若,而闃其無人,往往穿寨以行不見一人,蓋皆死于丁丑大侵時矣。田畝草萊皆未開墾,當日情形可想。”(7.6.12)村落荒廢,街巷無人,田地未墾,文字間彌漫著凝重的沉寂氣氛,留給讀者無盡的悲涼想象與對過往災難的無限哀思。然自入安邑界后,生機盎然的鄉村圖景又重返眼前:“村落漸密,樹蔭不斷,田疇之間,亦皆開墾,苜蓿連疇,小蝶升飛,鷓鴣亂啼,村童叱犢,馌婦披綿,一洗平陽以西荒涼氣象。”(7.6.13)朱逌然將鄉村的活潑小景生動串聯,畫面清新明快而靈動有趣。

從山西趕路至陜西,陜西風貌迥別于山西,晉地古樸而奇崛,陜景則雄渾而奇麗。朱逌然遙望山西陳倉諸山寫道:“蒼翠插空,南與太白諸山爭雄競起,峰峰出云,縈青繚白,奇麗譎詭。其西南一角,則一白無際,煙水相交,則汧水入渭處也。”(7.6.30)此句運筆以色彩暈染和動態變化,壯闊與奇詭并存的美感升騰而起,既有山川之雄偉,又有云霧之繚繞,亦有煙水之迷蒙,共同構成了恢宏而細膩的山水畫卷。行至陜西鳳縣,他則從多角度觀測鳳嶺全貌:“上有閣道,北額南天門,南額去天尺五。張詩舲聯云:‘萬山爭地立,千騎送上行。’回視傍城諸山,低如部婁,白云滃然,起于澗谷,始知所歷之高,南面眾峰環抱,未能遠覽。循山而下……澗水淙淙,隨山曲折,下注至此。峰巒奇麗,如萬丈錦屏。”(7.7.3)以移步換景方式描寫景觀,山水空間層次復雜多變,雄渾氣勢與秀美景象交相輝映,頗有動態奇特之美感。

行至川省后,登臨瑰麗奇幻的巴蜀風景,朱逌然喜好以奇思妙想搭配多彩風光,結合夸張、比喻等修辭,以宏闊的文筆氣勢狀寫蜀景的百變姿態。劍門關一帶壯觀奇偉的高峰急流讓他贊嘆不已:“自關北望昨日來路,萬山叢沓,峰峰插天,奇偉難狀,至此則兩崖壁上百余丈積土凝石,險峭直下,溪徑皆絕,中通一線,澗峙其間,大劍水流經其下覆奔泉,混混皆作黃色,巨石嵯峨,或如筍簇,巖溜噴薄而下,如匹練,如散珠,目眩神怡,誠雨后一奇也。”(7.7.15)山巒連綿高聳,崖壁險阻陡峭,山泉濃渾奔騰,流水傾瀉四濺,雨后劍門之景雄渾壯麗而奇幻多變。從劍門驛啟程往青樹子,山路更是變化無端,目睹了崢嶸奇崛的山峰景觀,他以壯筆快語出之:“左顧群峰,峰峰北向,皆作欹勢,如水之趨大海,如馬之赴戰場,杜詩所謂‘石角皆北向也’。又外則森森如鋸齒,如劍鍔,萬箭排空,鐵鋒卓立,蜀山之奇,誠無過此。”(7.7.16)以充沛聯想摹寫靜態山峰之形神,山峰磅礴雄偉之勢與尖銳挺拔之態不由沖蕩而出,這種澎湃直露的生命力書寫頗有視覺震撼的美感。經過黃草坪時,他眺望山巒云霧繚繞的仙境景象:“云從谷起,倏馬升山,下視眾峰,如在兜羅綿中,霎時之間,輿前皆是。”(7.8.2)山谷間云霧翻騰,瞬息萬變,可謂朦朧神秘而變幻莫測。

在四川巡回各地主持院試之余,朱逌然會與同僚、幕友及家人共游名勝古跡。在寧遠府城院試之暇,他赴約瀘山公餞之局,該地不同于平日蜀地山川之雄奇,而展現出另一種秀美寧靜的風貌,他將瀘山風景錄于日記:“傍崖架屋,俯見邛海,一碧無際,纖波不驚,自入蜀以來,驚湍激瀨所見多矣,未有若茲之靜者也。遠山環列,冠以白云,夷堡雜居,各依綠樹,可以悅性,斯稱勝游。”(7.8.27)又有與幕下諸君作草堂之游:“草堂在安梵寺之右,修廊危亭,布置楚楚,修竹交影,疏梅作花,溪無游龜,檐有啼鳥,祠右坡下草亭,可攬遠勝,致稱佳處”,“夕陽西墜,綠竹環之,啜茗聽水,足怡人性。”(7.12.27)草堂中廊亭、修竹、疏梅、啼鳥等風景要素,構成了清幽雅致、意境深遠的園林畫卷,頗有文人雅士的審美氣韻。作為暫居蜀地的浙人,他時常由相近的蜀地之景生發鄉關之思。行舟至板橋溪聯想家鄉風景:“東風挾雨,習習作寒,從船窗中遙見兩岸青山蜿蜒不斷,時有鑿崖棲佛者,竹樹人家與山影江煙團成一片,仿佛吾越陶堰以西風景。”(8.2.18)此外,他還記載了當地的民風民俗,如成都每年三次迎城隍的民俗:“成都每歲三迎城隍:一清明、二中元、三十月朔。”(8.9.10)以及清溪解關煞的風俗:“鄉間小兒有關煞,輒抱至官道旁,候學使輿過,以兒度過輿下,謂可解煞。”[2]307這些風俗記載為后世了解晚清地域民間文化提供了相關文獻參照。

除了自然人文風景外,朱逌然在日記中還關注當地特殊的天文氣象。就天氣而言,他記錄了湖南夏季的暑熱情況:“晨間云氣冒山,隱隱聞雷,無雨而熱,日光徐露,溽濕之氣浮于空際。”(5.7.24)水汽沉沉,悶熱難耐,正是南方夏日特有的潮濕觸感。前往四川保寧府路上,他記載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雷雨:“行五里,過琵琶塘,稻氣拂拂,亦覺暑熱,在輿中掩鼻而坐。又行二十余里,北風大作,簾旌搖蕩,殆不可止,云陰四合,雷鼓隆然,行道之人皆曰雨至矣,纖夫、輿夫奪路狂奔。五里抵南部縣行院,雨點大至,檐溜浪浪,入夜不息。”(8.5.24)此段場景敘寫了行路途中酷熱難耐到驟雨傾盆的天氣變化全程,著墨渲染了雨落之時周遭人群的慌亂舉動。在天文現象方面,他記錄了觀測彗星與日月食的情況,如在成都府觀測彗星:“五更起視,彗星正在正東,從大堂西廊望,如一匹白練然,茸茸欲動,又如鋼刀上有兩歧,其刃在下,刃向西南,歧向西北……望之令人不寒而栗。天色向明,星漸升漸高,光亦短亦淡,蓋為日色所奪矣。”(8.9.3)他精細描繪了彗星的方位、形態及變化過程,并將自我對彗星奇觀的驚駭震撼之情融入其中。日食記載也較為詳細,如某日“日食八分四十六秒,申初初刻三分初虧,申正一刻五分食甚,酉初一刻十二分復圓”,“日復圓后,云影少開。”(8.4.1)他以時間為序記錄了日食全程,并輔以觀測時的天氣背景,使得記錄全面生動。對于自然景致與人文景觀,朱逌然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致的感受力,他能夠巧妙地捕捉各類景觀的狀貌精髓,再以準確流暢、親切自然的文筆摹寫景觀的形神,賦予讀者舒適的審美觀感和共鳴的精神體驗,其日記中的自然人文風景描寫無疑為紀行文學書寫增添了流動立體的圖景魅力。

三、行篋中的學問:收藏喜好與研究考證

朱逌然出身于東南望族余姚朱氏,該族子孫在學術研究諸如經學、詩文、金石、書畫等方面多有卓越表現。朱逌然的父親朱蘭是清代重要學者,為道光九年(1829)一甲三名進士,官至工部侍郎,學識淵博,著有《補讀室詩文鈔》《群籍摭聞》等十余種著作,成果豐碩;其兄長朱朗然,博聞強識,兼善四體書法,尤工題跋,搜輯名刻甚富;其弟弟朱衍緒,為同治六年(1867)舉人,工詩,亦精篆書。朱逌然也承續了家族一脈相繼的學術傳統,《寄龕師友錄》載其“幼承父訓,邃于經、史,兼及諸子,旁通小學,著有《莊列輯注》《急就章補注》。”[4可見,朱逌然自幼接受父親訓導,在家庭濃厚的文化熏陶中長大,他諳習儒家經典與歷史典籍,同時貫通諸子百家之學,對文字學亦有較多研究。朱逌然的妻子錢卿藻,亦工于繪畫。

朱逌然雅好藏書,秉承其父親朱蘭的藏書傳統,朱蘭為著名藏書家,曾在姚江邊建造藏書樓“四明閣”,朱逌然接續此傳統,亦藏書豐富,其日記保存了較多關于書目購買與攜帶的清單。早年寓居京師時,他喜好與友人前往廠肆購書,自擔任湖南、四川學政后,他便從家中攜帶書籍行篋運往湘、蜀兩省,因公務繁忙且外省購書不便,他與當地書賈建立了密切聯系,如“饒、吳兩書賈”(8.9.18)等人,書賈會定期上門以書目示之售賣。除了購書與他人贈書外,朱逌然還會托朋友、仆人去各地尋覓書籍,其對書籍收藏的熱愛可見一斑。出使湘、蜀期間,沿途路過一些府州縣,他也會主動向當地長官求閱地方志,積極搜羅地方文獻,如赴蜀途經咸陽時“作書致咸陽嚴令索縣志”(7.6.26)。除了喜好收藏書籍外,朱逌然也熱衷于抄書,在湘、蜀兩地期間,學政公務奔波繁忙,但他仍然堅持抄錄書籍重要信息的良好習慣。在詩文集方面,日記抄錄了《文選》《文藪》《韓文考異》等書籍的序言目錄以及前人詩歌摘句。就詩歌創作而言,現存日記在使湘、蜀期間并未收錄個人作品,僅有聯對一二,或許由于督學勞碌作詩并不多。對于史學書籍,朱逌然也抱有濃厚興趣,其日記抄錄了《南唐書》《金史詳校》等史料內容。在督學途中,由于主持院試需要巡回省內各府州,每經過一地遇到重要的歷史文獻時,他都會擇其精要進行抄錄,如拜訪靖州鶴山書院時抄錄創辦者南宋魏了翁的詩作,途經辰州時記錄曾于此地講學的陽明先生的事跡及文章。他還積極關注國家外交局勢,先前在京師時便在日記中抄錄大量外交時事,出使偏遠蜀地更不忘家國外交,主動了解邊疆情況,摘錄羅藏華蓋上人關于西陲與俄羅斯事務的言論,抄錄《俄羅斯立國事略》,并閱讀《西陲要略》等書,以增進對國家外交事務與邊境局勢的認識。

朱逌然對文字學研究有著濃厚興趣,日記記載了他關于《說文解字》系統的研究與考證工作。早年在京師時,他搜羅校本文獻對其進行細致核對,并撰寫《說文部首》幾篇,日記中保存了他研究《說文》的零散語段,其中有較多關于考證及闡發的文本內容。同時,他也收集并學習前人研究《說文》的著作,日記摘錄了他購買相關著作的書目價格清單:

《說文義證》:四元 《說文通訓》:六元《說文通檢》:六角四 《說文外編》:七角" 陳刻《說文》:三元六 《說文韻編》:一角五 《說文部目》:一角五 《說文辨字》:四角 《說文分韻易知錄》:五元2]447-448

在四川督學期間,朱逌然決定刊刻前人王筠所著的《說文句讀》。光緒七年十一月,他從王懿榮處取得《說文句讀》一部擬付刊行,其后便展開了刊刻的實施工作。光緒八年三月,友人章碩卿寄來已初步刊刻好的《說文句讀》“第一、二卷新刻朱印本”(8.3.19)以供審閱核對。十月中旬,《說文句讀》全書正式刊刻完成,共花費“銀七百八十兩”(8.10.15),十月底,朱逌然隨即投入到《說文句讀》的精細校對工作中,每日于燈下校閱《說文》一卷。進入十一月,由于工作事務繁雜,加之身體狀態不佳,他便將《說文句讀》檢校訛字的后續工作交由尊經書院學生分任,及至月底完成。在刊刻校對《說文句讀》期間,他還搜集閱覽了《說文聲讀表》《說文新附錄》《說文逸字考》等其他《說文》著述,積累自己在文字學上的知識儲備。

在良好的文字學基礎上,朱逌然對于金石學也有較為專業的愛好研究,主要集中在碑拓與古錢幣兩方面。在督學蜀地時,朱逌然與章碩卿以及入蜀省父的王懿榮、懿杰兩兄弟保持著密切的交誼,章碩卿收藏豐富,王懿榮精通金石之學,他們時常會與朱逌然分享最新的碑拓與古錢幣信息。就碑拓而言,蜀地碑闕古跡眾多,為朱逌然進行碑拓研究提供了極好的客觀條件,因主持院試需要巡回各府州,朱逌然每到一地都會去觀碑、拓碑。其日記記載了他在雅安觀覽《高君闕》《貫光闕》兩碑的情況:“經高君闕前,易輿而行,諦視隸刻及所畫車馬人物,皆燦然可辨。貫光闕中左及闕蓋俱存,而失其右,貫方闕石四皆中闕也,左右及蓋皆無有矣,貫光中闕右柱別刻一‘光’字,當日樹闕時以此識別也”,“貫光墓碑,建安十四年所樹,道光十七年韓小亭觀察(泰華)物色于民家得之者,字數與樊敏碑相同,結體用筆亦復相似,或當日一手為之,暇當為之對校也。”(7.10.6)可見,對于碑拓研究,朱逌然既有認真謹嚴的學術態度,亦有專業獨到的評判眼光。他購買收藏大量蜀碑拓本,并在日記中摘錄所得拓本的名稱種類,如光緒七年十一月,“今日向李姓買得蜀中漢石拓本九種:《梓潼侍御史李業闕》《新都兗州刺史王稚子闕》……又得六朝蜀石拓本三種:《簡州北周文王廟碑》《奉節隋金輪寺舍利塔》《奉節龍山公墓志》。”(7.11.15)同時,朱逌然也喜好觀覽名勝詩碑,至劍門關則游覽“杜少陵、李義山、李贊皇、明州守李璧詩碑”(7.7.15),至嘉定則遣人拓“山谷詩石”(8.2.26)。在古錢幣研究方面,朱逌然的使蜀日記以大量篇幅抄錄了歷代古泉發展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李佐賢所著《古泉匯》,他還在眉批上自注個人思考補充說明。朱逌然的古錢收集也頗為豐富,如光緒七年十二月購得“小泉直百、大泉五十、直百五銖、乾元重寶、大觀通寶、端平通寶、淳祐通寶、大中通寶”等。(7.12.25)又有不少同儕好友以古錢相贈,如合州牧黃景周“以漢興二枚、得壹一枚見贈”。(8.5.3)得益于蜀地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與豐富的人文資源,朱逌然得以系統深入地開展金石學研究活動,其對金石的觀摩、搜集行為以及由金石與友人產生的互動交流也成為其紀行旅途中的重要環節。

作為一名學者,朱逌然在督學湘、蜀期間,往往會關注不同地方的地理名物與社會歷史,并引用地理志、史書方志等諸多文獻對其進行解釋說明與推斷考證。在湖南途經朗江時,他對朗江的地理信息進行了多重文獻查閱:“朗江,即樠溪,一名郎溪,又名狼江,今托口,唐貞觀八年析龍標,置朗溪縣”,“樠溪,《水經注》土俗作‘朗’。”《一統志》:“郎江源出貴州錦屏縣湖耳山,東北合渠河,又北流入黔陽縣界。一名狼江,又名朗溪。宋狼山巖以此名。”《會同志》:“郎江入縣界,過郎坡,橫流入狼洞,會于三江口,上受渠河、潭溪之水,至托口入沅。”(5.7.5、6、7)他通過查閱地理志《水經注》《一統志》以及縣志,對朗江的別名稱呼、地理位置、歷史沿革、源頭流向以及水文特征進行了系統梳理。在從京赴蜀途中,他路過山西徐溝縣的同戈驛,對其地名字義產生存疑,由而進行了細致的邏輯考證:“魏《地形志》謂五水合流‘同過’,指大涂、小涂、木瓜、洞渦、源渦五水也,今書‘過’為‘戈’矣。《左傳》:‘知徐吾為涂水大夫。’徐溝即涂水故地,‘涂’之字轉為‘徐’歟?徐吾之以人氏其地歟?當可考而知也。”(7.6.2)據其考證,“同戈”原為“同過”,意指五條河流在此匯合,而當下文獻卻將“過”字誤寫為“戈”,同時他又援引《左傳》文本,推測“徐溝”即為古時“涂水”地,并提出了“涂”字可能因為歷史上名為“徐吾”的人物而轉變為“徐”字的假設。縱覽朱逌然湘、蜀日記,他對地理名物、社會歷史的考證翔實有據,無論是地名、河流、古跡,還是跳出地理實體范疇,涉及不同地方的歷史事件、人物文化等,他都盡量進行相對科學的探本溯源,這充分體現了他在紀行生涯中身為學者的深厚功底和嚴謹態度。

四、身心內的自我:情感體悟與疾病書寫

翻閱朱逌然使湘、使蜀日記,我們可以依據其書寫對象,辨識出他作為官員、文人、學者三種重要的社會文化身份,并以此為框架梳理分類其紀行見聞的主要內容。然而,重新審視紀行文學的構成部分,其要義離不開事件、風景、情志三個基本要素,若以官員、文人、學者的身份進行簡單的標簽分類,我們選取的日記內容傾向于展現事件與風景,而蘊含于事件和風景內部的情感志趣卻顯得較為分散,它曲折地游走于事件與風景的縫隙中,缺少完整的話語表達。其實,就日記文體本身來看,作為一種私人化的寫作形式,日記中的思想情感語段相較于其他文體往往更少鋪墊且更為直白;但受到日記片段式、散點分布等文體特征的影響,情志書寫有時會附于事件、風景背后,或者與其敘述軌道相脫節而獨立開來。因此,在研究日記的紀行書寫時,我們更需要留意重要的情志片段,通過揣摩相關抒情議論,把握作者當下的創作心理,從而更準確地分析事件與風景的書寫話語,以充分展現紀行文學立體鮮活的審美觀感。在朱逌然日記中,雖然使湘、使蜀日記的情志書寫少于早年的京居日記,但是仍不乏對世事生活直觀性的心靈表達,以及基于個體生命反思性的價值體認。同時,出于年紀漸長、督學辛勞,使湘、使蜀日記中出現了較多疾病書寫,而疾病作為一個人身體直接的生理感受,會極大地影響心靈情感的正常抒發。將疾病書寫與情志狀態相聯系,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朱逌然真實的身心情況,從而深度把握其日記創作的思維軌跡與情感狀態,更好地理解紀行文學中事件、風景、情志綜合呈現的動態效果。

在擔任學政期間,朱逌然離開了熟悉的京師與家鄉,踏上了陌生的土地,開啟了全新的公務生活。新鮮的自然人文環境使他眼界開闊,科場百態、行旅勝跡、金石名物,紛紛涌入他的生活。在督學公務中,他融入了一個新的地域同僚社交圈,寓居于成都府城,他與四川總督丁稚璜、藩司鹿傳霖、臬司張凱嵩,書院院長王闿運以及金石家王懿榮、收藏家章碩卿等人往來交好。同時,與朱逌然相處最密切的伙伴為其幕中諸君,即朱芾卿、楊福孫、柯鳳孫、徐搢臣、夏葆堂、王元達等人,幕府成員跟隨朱逌然巡回各地進行院考,并幫助管理學院事務,成為他工作中得力的左膀右臂。然而在看似和諧安穩的公務生活背后,朱逌然也面臨著無處不在的現實壓力。作為院試主考官,他每到一地都會與各地官員交流接觸,有時能夠一見如故,如與越嶲州牧寋子諶相談甚歡,邀之共食;但更多情況下他與地方官員的交往僅限于官場禮儀的互動,甚至毫無寒暄,如與青神縣令王朗卿同坐舟中,兩人“默然相對,無可言者”(8.2.17)。此外,因為學政由朝廷委派任職,巡回各地,很多地方官員會向學政以事相托。在湖南督學時,朱逌然收到眾多地方官員的求助之請,倍感為難:“趙健菴謁見三次,欲請中丞酌委,一比沅江稍優之地。而袁訓導亦言此地有督銷分局設在學后,可否請之觀察,許其兼理。沅州太守亦有州縣稍多府分之說。永順唐令、靖州壽吏目、武陵余巡捕均有轉懇之言。辰州太守又以永興周令為托,奈何!”(5.8.27)受累于個人辦事之困擾,疲憊于人際關系之兜轉,其無可奈何之情難以言表。身為學政,他不能輕易被私情所擾,然而面對紛繁復雜的請托和糾葛,他又不得不花費時間精力去應對處理,這種矛盾境況讓他疲累而無奈。

這類由公務壓力的現實困境所產生的消極情感,在日記中有深刻表露。光緒八年,朱逌然升詹事,朝廷派其留任四川,然蜀邦督學,矛盾挑戰重重,他不由慨嘆道:“帶兵出身人負疾,視秀才如同盜賊,若學使有寬解之語,左右群以為長刁風,反以不善教化為學使咎,以寬其屬員,不協輿情,種種苛刻之罪,可嘆!余既奉旨留此,又須與之共處三年,納悶而已,其尤甚者,隨時救正而已,聽否非所知也。”(8.10.24)在四川官場中,他不僅要應對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還需承受來自他人的輕視、誤解乃至推諉責任的壓力,無法真正融入當地官場生態,這種人際困境所帶來的無力與孤獨感,使其內心備受煎熬。朱逌然的這類情感也源于其父親的官場經歷,朱蘭曾在朝廷上不附廷議,引經力爭,獨抒己見,雖滿堂動色,然最終遭他人所忌,逌然反思自己既無父親的才能,又無父親的膽魄,“事事不及我父”(8.11.23),在官場進退兩難中身不由己。對于未來的仕途發展,他更是憂慮深重,其日記寫道:“恐詹事一官,不能久居,若按次而進,轉眼將戴紅頂,此非佳兆,實蹈危機。”蜀地已然問題重重,而朝廷局勢更是危機四伏:“京官境況,久已視為畏途,況文字之外,實無可以稱職者乎?共坐朝房,笑言皆偽,共事酬應,性情不存,種種難堪之態,有甚于此者乎?攘臂而任事,害且至于覆車,袖手而旁觀,恥有類于伴食……今世貴人,類皆藏鏹百萬,滿口道窮,良田千頃,一味干進,何曾知我家素尚哉?彼且以為饑鷹附人,飽即飏去矣。”(8.11.23)朱逌然喟嘆朝廷公務之虛偽,感慨其中難有廉潔正義之士;對于社會風氣之凋敝,他更是痛心疾首,憤恨追求利益而含婪無度的達官貴人。在這種朝廷現狀與社會風氣下,他難以明晰未來之路,無法確定未來能否在危機潛藏的環境中繼續生存。

從官場延伸至家庭,也有不受控制的擔憂之事。當他得知奴仆郭成因貪圖利欲而急于從京赴蜀,竟然不顧主家母子的健康寫信欺騙自己,不由憤怒不已。其日記載道:“阿六言不能舉步,仍如前時……而郭成言阿六足疾全愈……渠母嘔吐之證,入秋更甚,郭成亦未言及。其意蓋以汪醫南歸,慫恿主母決計,以便其急于來蜀之謀,萬一中途勞頓,更增他疾,當如之何?利心既深入膏盲,遂置其母子性命于度外,人之無良,一至于此!”(8.11.19)。上述種種消極情緒的直接表露,展現出了朱逌然在督學旅途中內心情感的另一面色彩,他直面混亂世事,對其進行直露批評,并對個體生命的境遇進行了深刻反思,這類真實的情感波瀾被毫無保留地呈現在日記中,為其紀行文學的主人公形象增添了更為立體豐滿的人物效果,使讀者能夠切身體會其紀行文本間涌動的內心世界。

相較于其他文官,學政之職顯得艱難繁重,它對人的體力、思力及精力各方面都構成了極大挑戰。梁章鉅曾言:“掌文柄者,以學政為最難,各項試官,不過端坐校閱而已,而學政則兼有舟車奔走之瘁、夙興點名之苦、內外防弊之勞,且所閱之卷較多,而揭曉之期尤迫,專恃一人之精力,必不能周。”[5]101可見,學政工作復雜辛苦,不僅需要審閱大量試卷,還要承受舟車勞頓、早起點名以及內外防弊等多重壓力,聯系朱逌然上奏的工作簡要,足以窺見其操勞奔波的學政日常:

再臣自光緒七年七月二十二日抵任,于謝恩折內附陳先試寧遠、雅州、邛州三屬,接試成都各屬情形在案。旋于閏七月出省,考試寧遠,繼及雅、邛,皆科歲合試如例。十一月初二日回省,十七日接試成都,并調考資、綿、茂三州,松潘、理番二廳,十二月十八日完竣。今年二月初三日,出試眉州及嘉定、敘州、瀘州、重慶、順慶四府一州,于五月二十六日接試保寧,尚未竣事。[2]544

除了學政之職自身的困難屬性外,蜀地的山峰險阻也給行路帶來了干擾與危險。在院試期間,朱逌然途經登相營一帶,其環境“霧氣迷漫,咫尺莫辨,陰寒之氣,觸鼻欲僵,大嶺而北,路陡而濕,逾峻涉險,舉步凜然。”(7.9.1)從保安營出發,則“非小石破碎,即大石犖確,或跋走于汗泥,或傾側于峻嶺,搖搖終日,不啻棧行。”(7.9.3)蜀地部分地區環境陰濕,山路艱險陡滑,來回奔波使得朱逌然身心疲憊,“在途次積受潮濕”[2]453。由于年紀漸長、積勞成疾,日記中出現了較多疾病書寫,主要以身體疼痛為主,在成都府院試時,他曾“頭痛偏左,延及于齒、目、鼻之間,亦牽動不快”(7.11.4),服用藥方后直至四五天才痊愈,此外還有腹中作痛、牙齒浮痛等具體疼痛情形。同時,隨著年歲侵襲,他明顯感受到了身體的衰老之狀:“余至保寧后,每遇次日正場,則前夜即不能熟睡,甚以為苦,老境侵尋,無可如何也。”(8.6.6)光緒八年十一月,他不幸感染了一場嚴重的風寒,月中時他身體畏寒,兼有里急之癥,日記載其“衣薄作寒,懔懔之欲戰,擁被而臥,口鼻眼皆轟轟有熱氣,唇干面熱而皮膚粟起,小便亦短而熱”(8.11.9),“患里急較重,今日愈甚,加著皮套袴,又換白狐袍,始覺身中有暖意。”(8.11.10)到了下旬,他又罹患嘔吐不止的劇癥,“晨起,嘔惡久之”(8.11.18),“夜二更,嘔吐甚多”(8.11.22)。直至光緒八年末,由于屢醫無效,病情篤重,朱逌然向朝廷奏陳自己生病難以痊愈、擔憂不久于人世的情況:

臣氣體素弱,兼在途次積受潮濕,十一月底驟得痰喘氣逆之癥,屢醫罔效。數日以來,氣息綿惙,日就危殆,自揣萬難痊愈。[2]453

光緒八年十二月十一日,朱逌然因病重卒于川省學政任上,其疾病書寫成為他生命末途的重要寫照,也給他的紀行生涯畫上了終章之筆。在日記中,朱逌然以質樸平實又真摯細膩的語言記錄并剖析自我身心內部深刻的感受體悟,不少文字均含有對世態人情的現狀洞察以及對個體生命的價值反思。這類情態書寫勾勒出紀行文學書寫中自我心路歷程的變遷軌跡,為后人提供了透視晚清個體官員精神世界、生活態度以及價值追求的獨特窗口。

余 論

縱觀朱逌然的使湘、使蜀日記,他將自然人文景觀的書寫嵌入日常公務記錄中,靈活運用事件敘述、風景描繪、情志抒發等多種表達方式,塑造了一個兼官員職責、文人情懷與學者素養的多維身份主體,同時關注主體身心內部的生命體驗,鋪設出流動立體、翔實鮮活的紀行文學圖景,全面拓展了紀行文學的表現空間,為紀行文學的發展貢獻了日記獨特的文體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在文本結構方面,日記整體前后呼應、層層相連的文本特性塑造了紀行文學系統性與組織化的結構特征;而其中散點分布、多線并行的寫作方式,更為日記增添了多維度的亮點,特別是奇思妙想、靈光一閃的片段記錄,極大豐富了紀行文學的圖景魅力。然而,任何文學體裁都有表現效果上的局限性,日記行文靈活而不受拘束,內容豐富而思維跳躍,在另一方面也導致了文本的零散化特征。日記根據作者的所見所聞與即時感受進行記錄,這種對當下全盤照收的記錄方式保證了內容范圍的廣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內容潛在的無序性。因此,受限于上述文體特征,日記在展現事物、風景或情志時,往往以片段化、零散化的語句來呈現當下的空間場景,而缺乏專題整合視角的連貫性書寫,這種敘述方式容易帶來戛然而止、意猶未盡的審美體驗,卻也為讀者留下了廣闊的遐想空間,激發讀者對于完整情境構建的想象與期待。

其次,與崇尚思力與文筆的詩歌、散文相較,日記的書寫方式顯得更為隨性自然,它無須遵循嚴密的邏輯框架,也不必經過反復推敲與潤色,更多的是作者觀察生活的真實記錄以及思想情感的即時抒發。故而,在邏輯嚴密性與思想深度上,日記難以企及那些精心經營的文學作品,但即興記錄與直抒胸臆的書寫特征恰恰也構成了日記的魅力所在——它保留了作者生活視角最原始、最真實的一面,讓讀者能夠透過文字紙背,窺見作者本真的思維軌跡與情感動態,進而探尋作者個體人生的廣袤世界。

日記作為個人私密空間的產物,其非公開性的本質決定了它主要以草稿化的形態存在,不如詩歌、散文創作的精細完整。但正是這種草稿化的狀態,賦予了日記生動鮮活的生命力,使其成為研究個人思想變遷、社會行動軌跡以及文學創作心理的重要材料。朱逌然日記便是一個典型例證,他在日記中記錄的每一個瞬間,都是他對生活最直接、最迅速的回應,這些記錄在內容形式上可能并不完美,部分文辭濃墨重彩而繁復冗長,部分語句又輕描淡寫一筆帶過,部分信息甚至縱橫交錯而雜亂無章。然而,正是這些未經修飾的原始素材,全面構建了一個鮮活真實、流動立體的個人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他的思維火花得以即時捕捉,他的見聞感思得以毫無保留地呈現。因此,我們要辯證看待日記文體表達效果的局限性,在研究日記時對文本素材進行適當的加工,通過系統性的文本過篩和歸納整合,分析其創作視野和內在理路,厘清前后呼應與層層相連的文本邏輯,統籌散點分布與多線并行的文本框架,使日記文本從私密的“未完成”狀態逐步轉換為相對成熟的“完成”狀態,從而搭建系統性與組織化的文本結構,充分利用日記文獻探討日記對于不同學科領域的價值意義。

[參 考 文 獻]

[1]桑兵主編.續編清代稿鈔本第五十三冊[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

[2] 桑兵主編.續編清代稿鈔本第五十四冊[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

[3] 苑書義等主編.張之洞全集[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8.

[4] 周炳麟修;邵友濂, 孫德祖纂.光緒余姚縣志[M].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5] 梁章鉅.退庵隨筆[M].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1997.

[責任編輯 連秀麗]

The Space of Travelogue Literature under the Multi-dimensional Subject

——Centered on Zhu Youran’s Diaries of His Missions to Hunan and Sichuan

CHEN Qi-ye

Abstract:Zhu Youran was a prominent official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existing Diaries of "Zhu Youran "documented his experiences as an education administrator in Hunan and Sichuan during the region of Emperor Guangxu. While supervising the educational assessments in Hunan and Sichuan, Zhu led elementary examination, reformed academies and improved style of study, with all relevant activities meticulously recorded in his diaries. Due to the special attributes of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role, which combines both travel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Zhu’s diaries not only present his official duties but also provide ample details to descriptions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s, local customs, historical inscriptions, ancient springs, and geographical history encountered along his journey, as well as specific social gatherings and his physical and emotional feelings. Through the medium of diaries, Zhu Youran integrates his observations and reflections on his life as an education administrator into his routine official writings. By shifting perspectives among multiple subjects——those of the official, scholar and literati---he employs various narrative techniques such as event recounting, scenic depiction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This flexibility, combined with the systematic and organized structure of the text, constructs a dynamic, three-dimensional and vivid portrayal of documentary literature. This approach significantly expands the expressive space of documentary literature and contributes to its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unique sty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diary genre.

Key words: Diaries of Zhu Youran "late Qing Dynasty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 travelogue literature(documentary literatu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视频下载|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色首页AV在线|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在线毛片网站|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性欧美精品xxxx|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天堂成人av|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不卡午夜视频|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黄色在线网|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久草网视频在线| 国产va视频|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精品久久高清|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综合|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91丝袜|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自拍|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一区|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久久九九热视频| 午夜免费小视频| 国产一级小视频|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三区在线视频| 91福利片|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在线无码九区|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伊人色在线视频|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无码 在线 在线|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