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明嚴宜人墓志銘》是明代中期昆山籍刑部郎中孫瓊夫人嚴清的墓志銘。志文不僅較詳細地記載了嚴氏的婚姻、子嗣、婦德等情況,還提供了一些關于孫瓊仕途的珍貴資料,對于研究明代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士大夫階層的婚姻、入仕及社會交往等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明代;嚴宜人;孫瓊;墓志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5.005
《明嚴宜人墓志銘》出土于蘇州昆山市,其志蓋缺失,僅存志身,現收藏于昆山博物館。志為青石質,長55厘米,寬53厘米,厚7.2厘米,近正方形。志文陰刻,楷書,工整清勁,凡26行,滿行28字,共計567字,不僅記載了墓主嚴宜人的婚姻、子嗣、婦德等情況,還涉及一些關于其丈夫刑部郎中孫瓊仕途的重要內容,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圖1)。筆者不揣淺陋,現將墓志錄文句讀并略做考釋如下(“/”表示換行,“□”表示字跡殘缺、無法釋讀)。
1 墓志錄文
明嚴宜人墓志銘/
賜進士出身、承德郎、吏部主事吳瑞撰文/
文林郎、大理寺右寺副、前中書舍人直/文華殿邑人夏文振書丹/
賜進士出身、承德郎、刑部主事邑人秦瓛篆蓋/
宜人諱清,姓嚴氏,為湘潭縣大尹、/封尚書刑部郎中孫公諱宗之冢婦,奉政大夫、尚書刑部郎中瓊之配,山/東武定州知州裕之母。父為處士撝,母為沈昆之令□也。宜人年五十/八而卒,卒時為成化壬寅三月廿有二日。有四男二女:長即知州裕,次/禮,次禎,次祐;娶為周,為梁,為龔,為屈,俱衣纓家;女婿:朱益、諸福,俱為昆/庠生。孫男五:文貴、文貫、文贊、文賓、文質。女六。刑部君以宜人卒之明年/為癸卯年十二月庚申葬宜人于學宮西傍先瑩之次,先期為狀,遣/諸子詣予乞銘。予視刑部君為鄉先進,而裕與予為進士同年,辭弗獲,/遂摭其狀,序而銘之,曰:宜人自為處子時,侍父母不違其教;既嫁,侍舅/姑不違其命,相夫子不違其志,以刑部貴,初/封安人、進封宜人,其儉勤不違其素。刑部嘗被蹇連,宜人能自廣以理不/為變;既而事白,刑部復官,亦不為之動。論者為刑部處險履平不少虧/其節,一就時俗,固由其所養者深,亦賴乎在內有賢助也。刑部高標雅/操,聲震四野,眾方期以公輔,而一旦戢其六翮,浩然歸休,時論益高之,/宜人居中贊其決者甚力。處士公老而鰥居,迎歸,養生送死,兩盡其禮/焉。昔詩人歌周文王后妃,時諸侯、大夫、夫人皆能篤倫理、謹法度以事/□君子,其化及于《江漢》《汝墳》,何其遠也!至于今賴其傳,尚可想見其賢。/若宜人者,其亦可歌以傳者矣,不可不銘。銘曰:/
淑哉宜人,克盡婦道。處盈不驕,處險不撓。貴亦能勤,嫁不忘孝。珠冠繡/袍,□膺/封誥。何壽不融,中折可悼。詵詵子孫,永為德報。
2 墓主及其丈夫生平
墓主嚴宜人,名諱清,父為處士嚴撝,母沈氏。墓志未載宜人出生時間,但依據志文“宜人年五十八而卒,卒時為成化壬寅三月廿有二日”可推知其出生年。“成化壬寅”為明憲宗成化十八年,即公元1482年,此時嚴宜人年五十八歲,按古人虛歲計齡方式可推出嚴氏應出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嚴宜人的丈夫為刑部郎中孫瓊,關于其婚嫁時間未能查獲。孫裕為嚴宜人長子,據《成化十一年進士登科錄》載“孫裕……字德宏,行一,年三十一,七月三十日生。”可知孫裕在成化十一年(1475)殿試登進士第時為三十一歲,則其出生時間為明英宗正統十年(1445)七月,因此嚴氏最晚應是在明英宗正統九年(1444),即年20歲前婚配孫瓊。嚴宜人婚后育有四男兩女,在講究“門第”的封建社會,其子女的婚姻亦都遵循“門當戶對”原則。作為士大夫階層的一員,孫氏家族的四個兒媳“俱衣纓家”,兩個女婿“俱為昆庠生”。“衣纓”原意為衣服上的纓帶,借指官宦世家;“庠生”為明清時期秀才的別稱,“昆庠生”即昆山的秀才。
在明代,女性的社會地位與尊榮主要由其丈夫或子孫的成就決定,隨著孫瓊仕途上的不斷擢升,嚴氏亦“以刑部貴,初封安人、進封宜人”。此處刑部指代孫瓊。孫瓊(1424—1491)昆山人,字蘊章,號頤齋,“年二十四以《易》中正統十二年鄉舉,明年賜進士出身”①。其任職刑部期間累獲升遷,“景泰元年擢刑部廣西司主事,階承直郎。四年,升署員外郎事,階奉議大夫。七年,升郎中。明年丁丑,英宗復辟,進階奉政大夫,賜金帛”②,后于成化元年(1465)致仕。《明史》載:“外命婦之號九。公曰某國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稱一品夫人。二品亦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③景泰元年(1450),孫瓊擢刑部廣西司主事時為正六品,則嚴氏可封為安人。景泰四年(1453),孫瓊升署員外郎事為從五品;景泰七年(1456),升郎中為正五品,按明代品官命婦封贈制度,正、從五品官員,其夫人皆可依例封贈為宜人,故嚴氏又進封為宜人。明代對官員妻子或母親的封贈是有嚴格規定的,官員需要有立功、考評得優等表現,而嚴氏能夠兩次獲得朝廷封號,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孫瓊的政績深得朝廷認可。
嚴宜人先丈夫孫瓊九年卒,其墓志銘即由孫瓊“先期為狀”,委托長子孫裕的進士同年吳瑞“據其狀,序而銘之”。依志文可知,宜人性情溫和、“克盡婦道”,未嫁前孝敬父母“不違其教”,出嫁后侍奉公婆“不違其命”、相夫教子“不違其志”,盡顯明代女性普遍謹遵的三從四德倫理觀念。此外,嚴宜人還是孫瓊仕途上的賢內助。“刑部嘗被蹇連”,指明英宗時“陜西督儲參政婁良……清軍御史程萬鐘及刑部郎中馮維、孫瓊,員外郎貝鈿,給事中黃甄,皆為校尉所發下獄”④。而孫瓊則是因為“太監牛玉假子犯法,囑瓊,瓊不少貸。由是積怨權貴,竟以同官累謫戍遼左”⑤。在孫瓊官場突遭大變之際,嚴宜人能夠“自廣以理不為變”,待憲宗即位“肆赦天下,復其官”⑥時,宜人“亦不為之動”。孫瓊復官后僅月余,即“稱疾不視事,上疏乞休致”⑦。孫瓊能夠“處險履平不少虧其節”“浩然歸休”,正如志文所述“固由其所養者深,亦賴乎在內有賢助也”。
關于孫瓊的為官,其歷官刑部十有五年,“于權幸勢要一無畏忌,公廉平恕如一日”⑧。孫瓊“每讞決,先平喜怒,務鉤得其情,即推勘凜凜,終不失人世之用”⑨。每至年終,刑部都會按例將年內“所訊獄若干奏聞,仍選公廉一人重加審錄。公受選審錄,無一人稱冤者”⑩。天順間,錦衣衛指揮門達“用苛刻羅織人罪,法司承望風旨,往往死非命,惟瓊多所平反”k。孫瓊以執法公正無冤獄深受朝野推崇,“每大臣集議,僉曰:‘以孫郎中作大理卿,天下無冤民矣’”l;“值其出,遮道羅拜馬首日常數十人,曰:‘公神明也,予父母也,是能直予柱、回予生者也’”m,后世亦據此以詩句詠頌孫瓊:“直往回生感德深,馬前羅拜果何心。為官獄倘毫厘誤,執法皋陶何處尋。”n
孫瓊為人高標雅操、清廉自持,謫戍遼東時“瀕行,囊底蕭然。僚友醵金為贐,復峻卻之”o,致仕后“布衣蔬食,僅贍朝夕,沖如也”p,隱居昆山三十年“未嘗一跡公府”q,與其同時代的藏書家陸容曾感慨:“鄉里前輩為顯官,不入官府囑事者,刑部主事吳凱相虞、進士鄭文康時乂、吏部侍郎葉盛與中、刑部郎中孫瓊蘊章、浙江副使張和節之而已”r。
3 孫氏家族其他成員及事跡
昆山博物館還收藏一方《故處士孫永吉墓志銘》,墓主孫永吉為孫瓊的祖父,其志文可與嚴宜人墓志及相關史料互相驗證。孫永吉墓志載“處士諱祥,字永吉,世居昆山。父諱福,蚤世”,可知墓主孫永吉名諱祥,父名諱福。又據志文“子二人:長曰序,娶夏氏,補邑庠生,先卒,無子;次曰宗,繼入庠……女一,適周文盛。孫一人,即瓊也”。可知孫祥有兩男一女,長子孫序先卒,無子;次子孫宗有子一人即孫瓊,亦是孫祥唯一孫子;女兒嫁于周文盛。此外,孫永吉墓志載其有“曾孫三人:曰裕、曰禮、曰禎”,而嚴宜人墓志載其有四男,“長即知州裕,次禮,次禎,次祐”,則孫祐應為孫祥過世后才出生的。此外,孫瓊夫婦有“孫男五:文貴、文貫、文贊、文賓、文質”,但筆者未能查獲他們各自父親為何人。如此,孫氏家族譜系脈絡如圖2所示。
在孫氏家族成員中,除孫瓊外,地方志等史料中有明確記載的人物還有孫宗、孫裕、孫祐祖孫三人。
孫宗,“字公武,其先長洲陸氏。宗幼為昆山孫道庠繼子,遂冒其姓”s。孫道庠即孫祥,如《成化十一年進士登科錄》里亦載為“孫裕……曾祖庠,祖恭武,父瓊”。也就是說孫宗并非孫祥親生的,原是長洲(今江蘇蘇州)陸姓子弟,因自幼來昆山為其后,故改孫姓。孫宗“為正統丙寅貢士”t,“景泰間以貢知懷柔縣”u,相比其子孫瓊,孫宗稍晚踏上仕途。“母喪轉知湘潭,以子瓊官封奉政大夫、刑部郎中,室高氏,封宜人。”v孫宗任知縣期間,“凡勸課、讞獄、救荒、征賦力役之事皆簡當有法”w,時大司成劉崇“以籓寮按部特書‘廉勤’二字以旌之”x。
孫裕,字德宏,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官武定州知州(武定州,取“以武安定”之意,今山東惠民縣)。然孫裕卻于盛壯之年“終武定州知州”y,關于其離世時間未見史料記載。據嘉靖《武定州志》載,孫裕的繼任者為泰和人王檵,而王檵為成化十七年(1481)二甲第23名進士,“知武定州,稱治。終海南兵備副使”z。在明代,仕子中進士后并不立即實授官職,而是被分配中央各衙門觀政學習三個月方可授予實職,故可知孫裕離世時間早于成化十七年六月,時年不滿四十,先孫瓊夫婦卒。
孫祐,字德延。“博學卓行,工為古文,授徒或日不再食,宴如也。性復不能謟曲,足不踐富貴之門。邑令楊逢春禮請鄉飲,卒以足疾辭。”可見孫祐具有極高的道德情操,其博學卓行、甘守清靜等品質很好地傳承了家風。
4 墓志的撰文、書丹及篆額者
吳瑞(1440—1511),昆山人,字德徵。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授南京吏部考功司主事,改工部都水司主事,督治徐州百步洪水利。弘治二年(1489)升郎中,奉敕總督濟寧以南河道,鑿高郵內湖,疏請蠲鑿田賦額。弘治十八年(1505)致仕。吳瑞“博洽群書,尤邃于《易》”,其治《易》學昆山稱首,著有《西溪集》和《宦游》《居閑》二稿。
夏文振即夏鐸,昆山人,字德聲,夏昶次子。諸生,蔭受承事郎。景泰時授中書舍人,為文華殿書辦。成化二年(1466)升大理寺左評事,成化七年(1471)任右寺丞,官至右寺正。曾與黃云、孫瓊、張穆、沈魯等結社為詩文會。
秦瓛(1444—1497),昆山人,字廷贄,號愬菴。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與孫裕、吳瑞俱為同年。授刑部主事,遷員外郎,掌三法司事,補山東司,轉四川司郎中,調廣西司。弘治三年(1490)按治安遠侯柳景不法事,為公論倚重。弘治五年(1492)升貴州按察副使,弘治九年(1496)致仕。秦瓛與孫瓊為親戚關系,秦瓛“母周氏,孫秋官甥也。每曰郎‘他日當似吾舅’”。秋官,為掌司刑法官員的通稱,此處指孫瓊。孫永吉墓志銘中載其有“女一,適周文盛”,則秦瓛母為周文盛的孫女,為孫瓊的外甥女。秦瓛為官“廉靜明謹無弗似蘊章者,吾鄉稱兩秋官云”,著有《紀行集》《愬子集》。
明代墓志可分為墓主親屬所寫或親屬委托有名望的文人所寫,尤以后者在墓志中表現明顯。墓志的撰文與書寫,不僅寄托親人對亡者的哀思,也反映親人一種厚葬和攀比的心理。墓主親屬一般都會延請同鄉高官顯宦者撰寫銘文,這不僅顯示著家族的榮耀,同時也是一種親朋故舊、門生同鄉及社區鄰里間等的重要社交活動,若請來撰文、書篆的文人名聲越大,則墓主及其親屬越有光彩,如嚴宜人墓志就是由吳瑞和秦瓛兩位昆山籍進士聯袂完成的。
5 結語
通過《明嚴宜人墓志銘》的考釋,志文還原了嚴氏作為官宦家族女主人的生命歷程,不僅展現了孝媳、賢妻、慈母的形象,還具有榮辱不變、甘守樸素的可貴品質,正如志文對嚴氏的贊美“淑哉宜人,克盡婦道。處盈不驕,處險不撓。貴亦能勤,嫁不忘孝。珠冠繡袍,□膺封誥。”此外,從孫宗、孫瓊父子勤于政事、廉潔為官以及孫裕進士及第、孫祐隱逸等事跡,可知孫氏家族擁有良好的家風傳承。嚴宜人墓志不僅是研究嚴氏生平和孫氏家族的重要實物資料,同時也對研究明代女性日常生活和士大夫階層的婚姻、入仕、社會交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注釋
①②⑥⑦lm焦竑.國朝獻征錄:卷47[M].揚州:廣陵書社,2013.
③張廷玉.明史:卷72:職官一[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1111.
④張廷玉.明史:卷307:佞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5169.
⑤方鵬.昆山人物志:卷2:節行[M]//昆山市檔案館,昆山市地方志辦公室.昆山歷代人物志.揚州:廣陵書社,2021.
⑧汪堃,朱成熙.昆新兩縣續修合志:列傳一:人物一[M].金吳瀾,李福沂,修.揚州:廣陵書社,2015.
⑨⑩p張大復.梅花草堂集:卷4:皇明昆山人物傳[M].汪中鵬,補訂.刻本.1621—1644(明啟禎年間).
koq方鵬.昆山縣志:人物一:名賢節行文學[M].楊逢春,修.1538(明嘉靖十七年).
n邱樾.昆山人物詠[M].鉛排線裝本.昆山萬元齋印書社印行.1936.
r陸容.菽園雜記:卷14[M].北京:中華書局,1985.
su汪堃,朱成熙.昆新兩縣續修合志:人物四:政績[M].金吳瀾,李福沂,修.揚州:廣陵書社,2015.
tv昆山博物館藏《故處士孫永吉墓志銘》。
w方鵬.昆山縣志:歲貢[M].楊逢春,修.刻本.1538(明嘉靖十七年).
x葉奕苞.昆山縣志:名臣上[M].盛符生,修.稿本.1654—1722(清康熙年間).
y方鵬.昆山縣志:進士[M].楊逢春,修.刻本.1538(明嘉靖十七年).
z楊訒.泰和縣志:卷16:科目下[M].刻本.1826(清道光六年).
葉奕苞.昆山縣志:隱逸[M].盛符生,修.稿本.1654—1722(清康熙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