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圖書館館藏的外國文學經典譯本眾多、版本繁雜,這對讀者挑選譯本增加了難度。針對這種現象,廣州圖書館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了“選對譯本,讀好書”系列線上活動。文章闡述了2020—2023年該系列活動的過程和對該活動的思考,以期對公共圖書館開展同類閱讀推廣活動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圖書館" 兒童文學" 譯本" 閱讀推廣
文學經典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心靈最美好的滋育者。加拿大學者李利安·H.史密斯在她的《歡欣歲月》中提到:“童年寶貴,孩子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接納平庸。”她認為,兒童時期的閱讀選擇是未來閱讀的基礎,一個人孩童時期在閱讀中的收獲和沉淀,將累積轉化成為成人的一部分。[1]因此,教師、家長、圖書館員等,要盡可能為兒童提供經典的文學作品。在我國公共圖書館的館藏中,外國兒童文學圖書是一個重要的館藏類別,尤其是創作年代久遠、受歡迎程度較高的兒童文學經典,其譯本資源通常非常豐富。有學者認為,優秀的兒童文學譯本應當“為兒童而譯”,關注兒童的需求,翻譯的內容要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認知水平、審美情趣。[2]但龐大的館藏量、繁多的版本數,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讀者挑選外國兒童文學譯本的難度。
目前,國內公共圖書館針對外國兒童文學開展的閱讀推廣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學術研究也較多,但專門針對譯本的閱讀推廣服務和研究則較少。僅有無錫圖書館曾媛曾在2021年發表過《公共圖書館對外國兒童文學名著漢譯本版本的選擇策略研究》[3],文中就英國兒童文學經典《柳林風聲》的館藏譯本選擇作了深入的探討,但并未涉及相關的閱讀推廣實踐。本文僅以2020—2023年“廣圖少兒”的33期“選對譯本,讀好書”線上活動為例,談談公共圖書館在推廣經典外國兒童文學譯本方面的實踐與思考。
公共圖書館開展外國兒童文學譯本活動的背景
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的“精細化”。隨著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公共圖書館開通新媒體服務已經成為常態。新媒體平臺具有覆蓋面廣、即時性強、互動性強等優勢,使得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方式更加精細化。2014年,廣州圖書館開通官方微信服務號,讀者逐漸可以在微信上實現在線注冊、綁定、續借、書目檢索等功能。2016年1月,廣州圖書館為兒童與青少年專門開通了“廣圖少兒”微信訂閱號,由少兒館員撰稿和運營,為圖書館線上服務的精細化提供了可能。
經典兒童文學館藏資源的優勢和館員獲取多種譯本的便利性,也使得“選對譯本,讀好書”系列活動成為可能。截至2023年10月,廣州圖書館中小學生文學藝術圖書區共有兒童文學類圖書9萬余種,合計42萬余冊,其中外國兒童文學類圖書12.4萬余冊。2020年3月,該館策劃了第一期“選對譯本,讀好書”線上活動,通過微信訂閱號的“留言”“投票”“點贊”“轉發”等互動功能完成和讀者的互動,靈活又及時的反饋幫助館員調整活動方式,不斷驗證優質譯本的挑選原則。
外國兒童文學譯本“選擇難”。首先,外國兒童文學經典名著出版年份早,譯本版本繁雜。同一名著在不同時期由不同的譯者翻譯,同一譯者翻譯的作品在不同出版社出版也形成不同的版本。如《海底兩萬里》《柳林風聲》《愛麗絲漫游奇境》《木偶奇遇記》《小婦人》……這些經典的兒童文學名著初版的歷史悠久,在過去100多年里不斷有譯者進行翻譯并將其介紹到中國。當代讀者在圖書館借閱這些作品時,面對眾多版本的譯本常常出現“選擇困難癥”,不知道應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譯本。在廣州圖書館官網檢索《小王子》一書,結果顯示有405條對應書目,搜索“著者”為“圣埃克蘇佩里”的有204條之多。其次,經典外國兒童文學作品還存在大量改編版,增加了讀者挑選譯本的難度。為適應不同年齡兒童的閱讀需求,出版社有時會對外國兒童文學作品加以改編,如刪減大段描述性、思考性的字句,只保留故事情節,或者增加拼音、插圖、注釋等。這些譯本的封面上一般會標注“改編版”“改寫版”“刪減版”“簡譯本”“拼音版”“青少版”“編譯版”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讀者挑選譯本增加了障礙。
廣州圖書館“選對譯本,讀好書”線上活動實踐
活動過程:讀者可線上參與互動。2020年3月11日,“廣圖少兒”微信訂閱號發布了第一期“選對譯本,讀好書”活動推文:《選對譯本,讀好書|〈柳林風聲〉,你最愛哪個譯本?》。三年間,“選對譯本,讀好書”先后針對《小王子》《綠野仙蹤》《格列佛游記》《魯濱遜漂流記》《海底兩萬里》等33部外國兒童文學名著開展了線上對比活動。其中,25部名著的創作語言為英語,8部名著的原版語言是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荷蘭語。
具體活動流程:館員從圖書館的館藏中找到經典文獻的外文原版,展示該作品的部分原版段落;依據“信、達、雅”的翻譯三原則,館員從館藏譯本中選擇4—5個優質譯本,在微信推文中展示它們對同一段落的翻譯文本,進行線上對比;讀者根據自己的偏好為自己喜歡的譯本線上投票,并在微信留言區參與討論;微信投票時間持續6個月,每年或每兩年公布一次“選對譯本,讀好書”最受讀者喜愛的兒童文學譯本榜單,從而形成更大范圍的傳播(如圖1)。
活動發現:挑選優質譯本的策略。2020—2023年,“選對譯本,讀好書”關于33部外國兒童文學名著譯本線上對比活動共展示了168個譯本,累計收到讀者投票895次,讀者留言286條,從而篩選出33個最受讀者喜愛的名著譯本。根據讀者的投票結果,館員從“最受讀者喜愛的兒童文學譯本榜單”中得出了幾點研究結論。
一是相較于各類改編版的外國兒童文學,全譯本因為能還原名著的美感而更受歡迎,投票中97%的讀者認為全譯本更好。
二是70%以上的讀者更偏好知名譯者的作品。
三是最受歡迎的譯本中,42%的讀者選擇了專做外國文學翻譯的5家權威出版社的譯本。
四是受歡迎的多人合譯本,僅在短篇小說合集的對比中更有優勢,對于完整的長篇小說,單譯本讀起來前后更一致、更流暢。
五是對于非英語原著的譯本,直譯本和二次轉譯本受讀者歡迎的程度基本持平(50%)。
在上述五種變量的橫向比較中,影響讀者選擇某個譯本的最重要變量是“知名譯者”。通過上述結論,可以為讀者大致提供一種選擇外國兒童文學名著譯本的策略:首先,選擇“全譯本”;其次,長篇小說首選“單譯本”;再次,挑選“知名譯者”的譯本;最后,選擇“權威出版社”的譯本。具體選擇某外國兒童文學名著的優質譯本策略如圖2所示。
活動效果。廣州圖書館“選對譯本,讀好書”線上活動效果明顯,具體呈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即時效果:推動經典文獻的館藏借閱。經過數據統計研究發現,“選對譯本,讀好書”線上活動推出后,既提高了“最受讀者歡迎”的優質譯本的借閱量,也提高了活動展示的所有譯本的整體借閱量。一是讀者的借閱行為受到了館藏復本量的限制,文獻的借閱和回架需要一個周期,如廣州圖書館當前的最長借閱期限為84天(疫情期間延長至120天),當“最受讀者歡迎”的譯本復本量無法滿足讀者的即時借閱需求時,讀者會傾向于選擇活動中的其他譯本,從而造成了活動展示的所有譯本的借閱量的提高。對圖書館而言,這也從整體上提升了讀者對兒童文學經典文獻的借閱量。
長期效果:互聯網“長尾效應”帶來的持續影響。“選對譯本,讀好書”是依托微信推送完成的線上活動,微信推送的數據是讀者參與活動的情況反映。一般而言,在推文發布后的一周內,閱讀量、投票量、留言量會達到“峰值”,隨著時間的推移,閱讀數據會慢慢回落。然而,“選對譯本,讀好書”的實際閱讀數據卻因為“標簽”功能,在發布一周后,呈現出了閱讀數據的“長尾效應”。
學者克里斯·安德森認為,網絡時代是關注“長尾”、發揮“長尾”效應的時代。互聯網新媒體時代,讀者可以使用“標簽”功能在公眾號里面搜索,或通過最新推文鏈接到“標簽”歷史頁面,從而獲得簡易信息聚合RSS推送的文獻及關聯信息,這樣的檢索方式使得“選對譯本,讀好書”推薦的譯本漸漸成為“長尾”的館藏文獻。[4]因為“標簽”的存在,“選對譯本,讀好書”在推文發布的一周后,閱讀量、投票量、評論量并不會完全消失,而是呈現出一種互聯網“長尾”現象,保持著閱讀數據的緩慢增長,如圖3所示。
作為公共圖書館的新媒體線上活動,“選對譯本,讀好書”推送的是經典文學作品的譯本挑選與甄別,內容可讀性強、時效性強,讀者有反復閱讀的需求,因此閱讀數據增長也比一般的推文更持久。在文學經典的魅力和微信“標簽”功能的加持下,最終呈現出了互聯網“長尾效應”。
公共圖書館開展外國兒童文學譯本活動的意義
滿足兒童讀者的閱讀需求和增強閱讀能力。首先,“選對譯本,讀好書”活動自上線以來,通過互動積累了一批外國兒童文學作品的優質譯本,除了33個投票選出的“最受讀者歡迎的譯本”外,其他在微信推文中呈現的100多個經典文獻譯本也是質量上乘的備選譯本,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少年兒童讀者的咨詢借閱需求。其次,活動還通過新媒體展示了經典兒童文學作品的不同譯法,讓讀者更直觀地感受到了文學語言的張力,拓展了閱讀的層次,提升了讀者精讀文本的能力。此外,通過活動向讀者提供了挑選優質譯本的策略,能夠幫助讀者在借閱經典文學作品時甄別、對比,根據自己的閱讀喜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文學譯本。
強化公共圖書館的微觀主題服務能力。首先,“選對譯本,讀好書”活動篩選出的優質譯本幫助了館員應對讀者的日常咨詢,為讀者借閱文獻提供專業的導讀服務;將優質譯本做成經典文獻書目推薦、宣傳冊等,還可以提升館藏經典文獻的利用率。其次,通過活動提升了館員和讀者對優質譯本的認知,從而推動圖書館采編部門對外國兒童文學優質譯本的采購,加強公共圖書館的館藏經典文獻資源建設。此外,“選對譯本,讀好書”開創了一種新的圖書館對外服務的形式。借助館藏譯本資源豐富的優勢,制作優質的內容與讀者線上互動,是公共圖書館在新媒體時代提供專業化服務的一種嘗試。自2020年推出活動以來,“選對譯本,讀好書”系列推文陸續被中小學校、圖書館同行等微信號轉載,將服務覆蓋到更多讀者,對公共圖書館而言也是專業化服務的一種創新。
公共圖書館開展外國兒童文學譯本活動的可借鑒經驗
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互動作用,提升譯本閱讀活動的趣味性。5G時代,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也應當與時俱進,因此,這就要求館員在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的基礎上,開展譯本閱讀活動。譯本活動的譯文對比環節,屬于閱讀中的“精讀”,內容偏深度,如果采用線下活動的方式,容易產生枯燥無趣感,不易吸引讀者參與。但是,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撰寫活動推文讀者可以通過投票、留言等方式參與線上互動,既增強閱讀活動的趣味性,又擴大了讀者的覆蓋率。此外,“選對譯本,讀好書”活動,還對投票結果進行了數據整理,每年發布一次“最受讀者喜愛的兒童文學譯本榜單”,可以增強閱讀活動的持續性和影響力。
加強館員專業化,打造具有綜合能力的閱讀推廣團隊。有學者提出,譯本挑選并非需要具備高深學科知識的工作人員來完成,而是更需要所謂的“通才”,即熟悉多個學科基本情況、發展脈絡、名人名著,能對譯本內容質量作出總體定性評價的工作人員。[5]“選對譯本,讀好書”活動在發布活動推文之前,館員需要對照英文原著,挑選出4—5個相對優質的譯本作對比展示,在這一環節,館員要具備外國文學、語言學的知識背景;在撰稿發布環節,則要求館員有新媒體寫作、編輯以及與讀者線上互動的能力;在活動后,要匯總和分析讀者的反饋信息。這類活動不能僅僅依靠一兩個館員的堅持,更需要有一支專業的兒童文學閱讀推廣團隊共同完成、持續開展,讓閱讀推廣效果最大化。
加強兒童文學經典譯本的館藏建設和活動互相反哺。外國兒童文學經典文獻經過歷史的洗滌,必然存在著多種不同的版本。事實上,因語言的發展、時代背景的不同,每隔幾年、十幾年就有新的一批譯本出現。圖書館在開展譯本對比活動時,需要有足夠豐富的館藏版本進行對比,如不同時代不同出版社的譯本,不同時代不同譯者的譯本,甚至是同一譯者不同時期的譯本;此外,還有歷史上出現過的評價較高的知名譯本,以及當下市場上已絕版的譯本。這些不同的譯本具有珍貴的研究價值,對圖書館的讀者來說,無疑也是一次高質量的名著開卷之旅。而活動期間,由于館藏的經典譯本復本量不足,常常處于“借出”“典藏”或“查詢未果”狀態,以致無法呈現所有經典譯本的翻譯。因此,需要圖書館加強經典文獻的館藏建設,更加妥善地采購與保存不同時期外國兒童文學的譯本資源。
結語
“選對譯本,讀好書”活動開展了3年多,在實踐中有收獲也有不足,這是廣州圖書館在外國兒童文學譯本的閱讀推廣服務上做的初步實踐和嘗試,下一步應當提升館員專業性和團隊化,豐富活動形式引發讀者深度參與;做好數據收集,助力館藏文獻的更新,保證不同時期的譯本館藏量,為更多讀者和研究者做好經典文獻資源的建設與服務。
作者單位:廣州圖書館
參考文獻
[1][加]李利安·史密斯.歡欣歲月[M].梅思繁,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2022.
[2]應承霏.近30年國外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現狀與趨勢[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5,38(3).
[3]曾媛.公共圖書館對外國兒童文學名著漢譯本版本的選擇策略研究[J].山東圖書館學刊,2021(4).
[4]吳桂蘭.長尾理論應用于高校圖書館館藏利用研究熱點分析及對讀者服務的啟示[J].圖書情報導刊,2022,7(11).
[5]馬學劍.圖書館譯本文獻選擇及其屬性的探討[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