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低空經濟對中國是一個巨大機遇?”“為什么會去做飛行汽車?”
“小鵬汽車從創業到如今11年了,最重要的沉淀是哪些?”
“創業過程中怎樣才能把‘危機’變成機遇?”“現在許多年輕人都在創業,對他們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
面對記者的提問,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時而侃侃而談,時而深思熟慮。
幾輪對答后,記者發現了規律:如果他心中已有答案,會條理清晰地列出“一二三”;面對沒有準備的問題或記者的追問,他常會思考后作答,給出答案時會像寫代碼一樣嚴謹,先說出自己的觀點,再跟你解釋他為什么這樣認為。
有些時刻,何小鵬看起來仿佛還是那個坐在電腦前認真寫代碼的“碼農”。雖然當年的程序員已成為“何總”“何代表”,但嚴謹認真的思考習慣看起來并沒有改變,當然,對科技創新的熱愛和執著也沒有改變。
談起科技創新,何小鵬頓時興奮得兩眼放光,浮現笑容。2025年全國兩會上,何小鵬聚焦人形機器人、低速無人駕駛、智能駕駛保險、低空經濟4個領域,提交了4份建議:《關于推動支持高智能等級人形機器人加速商業化普及的建議"》《關于推動在停車場開展低速無人駕駛,實現無人停取車能力的建議》《關于推動智能駕駛保險業務發展的建議》《關于加快構建eVTOL航空器駕駛員資質認證管理體系的建議》。

對于未來,何小鵬顯然滿懷信心,訪談中,“我相信”“機遇”是他口中的高頻詞。實際上,對于“成功”,他有著自己的定義:
“我覺得每個人創業實際上是‘Follow"your"heart’,跟著你的內心走,那都叫成功。絕大部分人都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是極少數人能把想法嘗試去變成現實,只要是有這個嘗試的,甚至都可以叫成功。”
3月10日下午,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記者在廣東代表團駐地首都賓館新聞中心采訪室專訪何小鵬,聽他講述關于AI機遇、低空經濟、企業管理、創業感悟等的思考。
民生周刊:全國兩會期間,你在微信朋友圈提到了基層公務人員怎樣更好地減負、提效的問題。作為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名領軍人物,為什么會關注這個問題?
何小鵬:3月10日早上,我們代表團進行小組審議,多位代表指出,基層一線工作負擔比較重,希望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更快地回應群眾訴求。
在過去兩年里小鵬汽車一直在變革,我們“All"in"AI”。這是巨大的挑戰,比如說我們內部有很多的需求討論,我怎么把這些事情從更多、更繁雜的需求里更有效率地解決。舉一個例子,我們有一個會議自動系統,有了這個自動系統之后我們再也不用寫會議的紀要、摘要了。因為它會生成3份報告:第一份是會議所有的文字,第二份是紀要,第三份是大概半頁紙的摘要。最后會議的組織者就會把這樣的一份紀要進行適度修訂,形成最終滿足需要的會議文件。
我相信不管小鵬汽車還是其他公司,我們都在AI里面看到,它是一個全新的生產力工具。我舉個例子,根據我們的內部統計,利用AI編程可以提升21%的工作效率,而在很多其他崗位,這個數字甚至還能再漲幾倍。所以我相信現在我們正在用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里。
政府的效能是支撐和引導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一個基礎。所以如果把AI更多帶到基層、帶到政府的運轉體系里面,我相信能夠為推動中國更快速地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
民生周刊:小鵬汽車是國內特別是造車新勢力里很早就開始做飛行汽車、做垂直飛行器的,在最開始布局的時候你是怎么考慮的?中國在這個領域的市場前景怎么樣?
何小鵬:實際上無論是造智能汽車,還是造飛行汽車,這些想法我在2013年就有了。所以后來還有不少朋友問我,當年你怎么會想到在低空經濟、在新能源上去做一些事情。因為2013年時我曾經訪談過他們,去請教、詢問過他們。
我是一個技術型的創業者,我相信技術到達一個轉折點,會帶動產品跟商品也到達這個轉折點,但是首先需要技術的主體先到達。所以換一個角度,我可能和很多的創業者不一樣,我會通過看技術的趨勢,來看將來的商業變革,我們創業11年做了差不多6個版本的飛行汽車,才真正實現落地。因為有一個想法很容易,但是做成一個Demo(樣本)很難,把一個Demo要做成一個商品,那又是10倍到100倍的難度。所以我還是蠻幸運的,堅持了9年之后,低空經濟開始從國家層面有高度和有遠景地明確了方向。我們相信在政策支持下,下一個10年我們起碼要做3到4代產品,低空經濟會取得巨大的騰飛。
民生周刊:你其實在汽車領域也是個創業者,怎么想到可以雙線作戰,既要做路上跑的,還要做空中飛的,當時有沒有猶豫過?是怎么考慮市場前景和應用場景的?
何小鵬:那時候汽車是一個非常確定的商業場景,但是飛行汽車不是。所以當時把飛行汽車分割出來去獨立融資,然后自己先投。我們總要為了自己的夢想去努力,當時我覺得不知道要做多久,我也不確定做到某個點的商業成功概率有多大,但是我覺得先投入,用自己的錢,然后讓相信自己的投資人也投一點錢,再慢慢地孵化。
實際上我們創業的時候,很多時候會非常關注節奏,在小鵬汽車這11年的歷史里面,前幾年的人員規模都小于100人。從第7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直到今年超過"2萬人的規模。但是在我們的飛行汽車里面,“飛行”是由小鵬匯天來做的,“汽車”是由小鵬汽車來幫忙做的,所以小鵬汽車可以用自己的平臺力量來幫助做一款不一樣的汽車。
民生周刊:根據你的觀察,中國在低空經濟這個領域的水平在全世界處于什么位置?
何小鵬:實際上低空經濟對全世界是個挑戰,我覺得對中國反而是個機遇。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去年歐洲有兩家低空經濟的公司倒閉了,從我的角度來看是因為他們一直在做Demo,而并沒有把一個很酷的Demo去嘗試真正轉成一個可以量產交付的商品,所以導致了他們沒有后面的融資能力。
一個投資者前面可以去為了夢想而投,后面必須是為了進展,到了最終你必須做成量產,必須帶來商業價值,歐洲這兩家公司可能都沒有做到。我覺得中國在去年有少數幾家公司正在努力地向前,當然我講的少數幾家公司是面對個人用戶市場這個產品,整個生態會有很多家。小鵬汽車也在這里面,我相信小鵬匯天是把飛行汽車最早量產的一家公司。
民生周刊:你所說的對中國來講是一個機會,對其他國家是挑戰,是因為中國市場的特點、消費者的特點,還是有政策的支持,或者說從融資的角度成本更低?
何小鵬:第一,中國的機遇在于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為低空經濟發展打下了很好的技術和生態鏈基礎;第二,現在中國的低空經濟正在從政策層面放開,會有更多具體措施落地;第三,一旦中國明年能夠在低空經濟領域實現量產,也許再花數年時間會重現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過去5年的風光,不光在中國披荊斬棘,而且在全球初步嘗試乘風破浪。我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民生周刊:你在3月8日全國兩會的“代表通道”上說,計劃2026年實現飛行汽車量產,有多大把握?
何小鵬:從產品的把握,我相信肯定是100%。但是我們還要解決非常多的服務和安全問題,這是我們在未來十幾個月里面要專注做的。實際上量產是痛苦的開始。我很多時候不敢這樣說,它既是預言又是真實,所有的新事物最難的不是做出來,最難的是做出來后大家真正覺得它又安全又好,這個工作量比做出來的工作量可能還要大幾倍。這是我們在未來的時間要去做好的事情。
民生周刊:這幾年小鵬汽車從銷量平淡到最近銷量很好,主要原因是什么?這一過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何小鵬:我覺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個感受:當你碰到困難的時候,當你碰到巨大挑戰的時候,也許過幾年再回看,會覺得這是一種幸運,你要把“危”變成一種新的機遇。
在過去的3年里,我們有很多個關鍵詞,如果一定要排序的話,第一個我覺得最重要的要自我涅槃,當你碰到困難的時候,不要去抱怨環境、不要去抱怨競爭,不要去抱怨什么,實際上核心在自己。所以自己的問題在管理層,管理層問題在高管層,高管層的問題在我自己,所以自我涅槃、重新思考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

第二個,自我涅槃之后,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詞叫刀口向內,比如說我們的經營、技術、用戶體驗是否有可以改善的地方,這些都是刀口對內。我覺得刀口對內里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組織的效率。因為對于我們小鵬汽車,一個2萬多人的公司,不是一個數十人、數百人的團隊,必須把群體的力量給組織起來、激活起來。
第三個,要真正地從用戶角度思考。這句話非常容易講,但基本上很多人都不做。很多人說用戶是上帝,要從用戶角度思考,那你有沒有從組織、從激勵、從你的產品、從你的整個團隊的流程角度去確保不只是說的,而是變成真實在做的。這個我們說實話還在路上,我們還在學習。但是我們改變幾小步,現在就看到一點點效果,在后面還有巨大的可改變的地方。所以如何從用戶的角度考慮售前和售后的使用,考慮中國和全球的用戶、不同區域和文化的需求,能夠把它歸攏、整合統籌,這是非常有技巧的,要有全過程的保障。
民生周刊:3年前,“何小鵬后悔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產品”登上了微博熱搜,現在小鵬汽車最新市值已經超過220億美元了,你還會后悔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產品嗎?
何小鵬:實際上真正用自己的名字作品牌名稱,是壓力也是責任。但是因為我已經用了,子彈已經在飛的路上了,我一定盡全力把它做好。不光在中國做好,而且把Xpeng放到全球也做好。所以它是責任,是壓力,也是企業家的一種驅動力。沒有好壞,既然選擇了,我們就堅定地走下去。
民生周刊:從路上跑的新能源汽車到飛行汽車,再到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這些前沿技術小鵬都在研發。選擇這三個前沿方向的內在邏輯是什么?
何小鵬:我先說一下小鵬的愿景。小鵬愿景是未來出行的探索者,期待10到20年后我們可以叫未來出行的引領者。
為什么說是未來出行的探索者?第一,它們都是出行交通工具;第二,它們本身都是科技方面大的差異化創新;第三,它們全部都是具身智能的,只是身體有的是用腳、有的是用輪子、有的是用翅膀,但是都是聰明的、高科技的,有自己的本體、有自己的底盤、有自己的動力、有自己的算力,叫作AI和大腦的組合,它們只是交通形態不一樣。
所以換一個角度,我們機器人做了好幾年,實際上今天在中國有好幾家機器人公司的創始人和不少員工,都是來自小鵬做機器人的團隊。我們一直都在探索和嘗試。本來我們是期望今年年底推出小鵬的機器人,因為我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變化,機器人在過去還是以遙控型為主,還是以科學研究為導向,真正想進入到產生商業價值,這是一個極具挑戰的事情,所以進入到家庭我們覺得還稍微有點遠,但是我們先進入到工業,再嘗試進入到商業,最后進入到家庭,我相信這條路徑一定能夠走得通。所以在小鵬汽車里面,你會看到我們先把汽車做好,現在同時在做AI汽車跟全球化。
無論是AI汽車還是飛行汽車,還是人形機器人,實際上它們都是人工智能加新能源和具身智能的一種組合的體現。比如說機器人要做手,這個東西汽車現在是沒有的,但也許10年后的汽車有可能有手。所以這在將來的“科技樹”(以“樹”的形態呈現,根節點是基礎技術,分支代表不同的發展方向,節點間的連線表示技術之間的依賴關系)上都會逐一點亮,并且產生依賴關系。
我覺得這是我們科技人員創業最喜歡的事情,知道趨勢,找到能力,把握節奏,一步一個腳印。有些是大投入,有些是長線思考跟小投入的組合。
民生周刊:小鵬汽車在未來的全球市場是什么樣的定位?
何小鵬:小鵬汽車不是我的第一家創業公司,也不是我第一次走向全球。我學到的一個經驗就是你千萬不要中國做的是A、海外做的是B,這樣會導致企業的科技或者產品、或者整個的組織會有不一致。所以你看到今天小鵬在中國做的,實際上也基本上是我們在海外做的。我們明確,第一,走科技差異化發展之路;第二,走中高端;第三,長期主義;第四,極其重視服務跟口碑;第五,一定真正地跟當地做到共贏。
我覺得要跟當地的用戶、當地的行業、政策制定者,跟當地的供應鏈合作伙伴共贏。當然我們也期望中國的工業合作伙伴也跟著包括小鵬在內的很多中國科技制造企業一起,在當地投資建廠或者有合作,為當地產生長期價值。所以我們在很多地方有研發中心或者總部區域,有銷售中心,我覺得慢一點、穩一點,可以走得遠一點。
民生周刊:小鵬汽車創業至今11年的時間里,最重要的沉淀是什么?
何小鵬:我相信一個11年的企業肯定會沉淀下來很多東西,有品牌、有基因、有組織、有信念,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沉淀了一個品牌。作為中國一家新的企業,走科技創新之路、走智能電動的差異化發展之路、走從國內到全球化的發展之路,我相信這對于小鵬汽車來說是最大的沉淀。
民生周刊:在全國兩會的“代表通道”上,你點贊了廣東的營商環境。能否分享一個感受最深的細節或者故事?
何小鵬:在“代表通道”上,我表達了對廣東的特別感謝。我相信所有的創業者都會記得最困難的時候,他或許不會記得最好的時候。在這些年,廣東對小鵬有非常多的支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前年年底、去年年初非常困難的時候,我記得當時省市領導跟我說:“小鵬,你就努力發展,你不要怕。如果你們真的碰到了困難,省市一定會支持你們!”雖然最后我們自己自我涅槃,重新走出來了,但是在那種困難的時候,領導主動找你,鼓勵你大膽往前沖,這真的讓我深受感動、印象深刻。
民生周刊:今年是你創業的第21年,覺得自己創業算成功了嗎?在創業過程中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何小鵬:我覺得創業的成功不是從行業來看,而是從內心來看。每個人創業的時候都會有自己一點小小的期望。我第一次創業最開始的想法無外乎就是多掙點錢、能夠買套房,我相信跟中國絕大部分創業者是一樣的。但是隨著你創業的規模不斷地變大,想法會不斷地變化。
我覺得每個人創業實際上是“Follow"your"heart”,跟著你的內心走,那都叫成功。絕大部分人都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是極少數人能把想法嘗試去變成現實,只要是有這個嘗試的,甚至都可以叫成功。不一定說嘗試且還能夠賺到錢,嘗試且還能夠做到很強,那才叫成功。做了就是成功的一種表現。
民生周刊:那付出了時間和金錢也不后悔嗎?
何小鵬:這就是人生的意義,你總要花時間去干事情,去做一些你覺得很有挑戰的事情更開心。我覺得人生的意義是“精彩”。每個人對精彩的定義不一樣,有的人對精彩的定義是挑戰,有的人對精彩的定義是穩定,有的人對精彩的定義是美食……anyway,我覺得都是精彩。
民生周刊:現在許多年輕人都在創業,你對他們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何小鵬:我覺得首先祝賀他們已經在創業的路上,我想跟他們說的是,不用去看那些所謂的成功的創業者或者公司。我覺得創業路是一步一步走,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去很安靜地思考自己、自己的團隊和自己的企業該怎么去一步一步地成長。我覺得他們總有一天會做到比今天很多的民營企業家更好,因為他們還年輕,會有很多機會。
(實習生郭晶心、賈冰參與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