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職院校科教融匯育人聯結教育、產業、科技三大系統的人才培養需求,通過知識、技術、技能與創新素養的綜合培育,有效解決技術技能人才創新實踐能力、解決技術難題能力不足等問題。文章在分析高職院校科教融匯育人內涵、價值和問題的基礎上,厘清“科魂匠心”育人目標,提出“科魂浸入”賦能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嵌入”賦值專業理論教學、“平臺融入”賦效專業實踐教學、“項目導入”賦力創新創業教育的育人優化路徑,為高職院校深入實施科教融匯育人、培養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高職院校科教融匯育人;路徑;優化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8.011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Science-Education Integration Pathway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A Yong
(Binzhou Polytechnic, Binzhou, Shandong 256603)
Abstract Science-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nects the talent cultivation needs of education, industry, and science amp; technology systems.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of knowledge, technology, skills, and innovative literacy, it effectively addresses the insufficient innovative practice and technical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of technical-skilled talent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value, and challenges of science-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talent cultivation,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scientific spirit and craftsmanship.\" It proposes optimized cultivation pathways, including: empowe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spirit immersion,\" enhancing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teaching through \"achievement embedding,\" effectua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through \"platform integration,\" and strengthen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rough \"project introduc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s and insight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deeply implement science-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technical-skilled talents.
Keywords science-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lent cultivation; pathways; optimization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數智化生產方式加速變革對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素養提出了新要求,而科教融匯育人倡導專業知識、實踐技能與核心價值、創新素養的綜合培育,對于推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和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吸引力具有重要的時代意蘊。
1" 高職院校科教融匯育人的內涵要義
綜合學者已有研究,“科”是指科學技術,“教”是指教育教學。“融”即相互融合,是手段和過程。“匯”即匯聚一體,是目的和結果。從教育內部看,科教融匯是一種人才培養理念和方式,強調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撐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驅動高校整體辦學理念、運行機制、管理體制、資源配置模式等方面的調整和更新。從高校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看,科教融匯是科技創新的一種理念和方式,強調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尤其要把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與科技產業的科技創新緊密關聯協同。
基于職業教育類型教育的特征,高職院校的“科”更多體現在技術創新、轉化與服務,“教”更加強調德技并修、實踐應用。高職院校科教融匯育人的核心內涵是以德技并修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牽引,以產教融合為主線,以實踐育人為基礎,政行企研校等主體協同合作,平臺、項目、成果等多維創新要素集聚融合,共同作用于人才培養的各環節全過程,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和扎實學識、精湛技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 高職院校科教融匯育人的價值意蘊
2.1" 科教融匯育人是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代之需
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新質生產力發展所需的新型勞動工具和新型勞動對象,有賴于大批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科學技術、適應人機協同、具備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來創造和應用。因此,高素質勞動者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堅實人才根基。
在科技革命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更加依靠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發展,更加需要暢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中試—商品化—產業化—生產—銷售—服務”“全鏈條”。在此鏈條中,技術技能人才廣泛參與除基礎研究之外的各個環節,是將先進技術應用到生產實踐、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主要執行者。高職院校科教融匯育人將科學技術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使所培養的人才能夠掌握科技創新的基本原理、思維方法,以及產業發展的最新技術,并創造性地開展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優化和升級,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2.2" 科教融匯育人是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
2.2.1" 有利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在德育方面,在教學中融入科學精神、科學價值觀,注重人文精神培育,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尊重自然和社會規律的道德自覺。在智育方面,在教學中融入科學知識、科創方法、創新成果,實現教學內容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匹配,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提升和發展智力。在體育方面,學生無論是學習科學理論知識,還是參加科創實踐活動,對于鍛造強健體魄、塑造健康心智都有積極影響。在美育方面,通過學習探索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事物,能夠引導學生感悟“真理之美”“理性之美”“創新之美”,增強探尋美的意識和創造美的能力。在勞育方面,學生參與的實驗操作、技術服務、創新創業等一系列探究實踐活動,都有利于增強專業技能和勞動技能。
2.2.2" 有利于產科教一體化融合發展
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共同價值取向在于推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教育發展、科技創新、產業變革質量的同步提升使得產教融合與科教融匯具有耦合發展的內生動力,形成動態自適應的產科教融合發展生態系統,從而推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與產業結構迭代升級。產科教融合共同體實體化建設是推動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耦合發展的有效路徑,在高職院校科教融匯育人過程中,依托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聚焦行業企業一線生產技術難題,開展應用導向的技術攻關、工藝改進、產品升級,有助于深化產教融合內涵,提升校企合作質量。
2.2.3" 有利于深化產學研用合作
高職院校科教融匯育人可以在更廣的范圍內優化創新資源配置,高效整合產業科技部門、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校內外科技創新與教育教學資源力量,充分發揮各主體在資源稟賦、科研基礎、人才培養、經驗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形成技術研究攻關的強大合力,緊密融入區域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體系。高職院校科教融匯育人能夠加快學校有組織科研變革進程,推進高水平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引育更多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廣泛開展產學研用合作,有效提升科技創新效能,促進科學技術高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3" 科教融匯育人是提升學校關鍵辦學能力的務實之策
高職院校科教融匯育人是一種將科學技術融入人才培養各方面全過程的育人模式,能夠有效增強關鍵辦學能力。專業建設方面,其促使高職學校緊密聚焦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引發的崗位人才需求變化,實施專業結構布局和人才培養目標規格的優化調整,提高專業與產業匹配度。課程建設方面,將產業變革和科技創新元素及時融入教學,促進課程內容體系的優化更新,實現教育、技術、產業的緊密銜接。教材建設方面,將科學精神、創新能力等典型案例和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等融入教材內容,有效激發學生創新潛能。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倒逼教師不斷學習科學技術知識,塑造創新思維與方法,增強實踐與創新能力,提升其成果轉化、推廣意識;倒逼教師不斷優化完善教學內容、方法,增強教學吸引力和有效性。實踐育人方面,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生產車間、創新平臺等載體作用,加強實踐環節的系統設計和全程指導,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自我成長。
3" 高職院校科教融匯育人的現實困境
3.1" 育人定位不精準
部分高職院校采用“照本宣科”的專業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對于科學精神、創新素養的培養重視不夠,導致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能力不足,技術創新成果匱乏、后勁不足。
3.2" 育人路徑不通暢
部分高職院校未能將科學精神充分融入教育教學,致使學生對科學精神的內涵、價值等重視不足、知之甚少。部分高職院校科創成果與教學內容融合不足,受科研水平、辦學經費等因素影響,部分高職院校缺少科技創新平臺、設施設備,導致學生難以參與技術研發項目,無法依托科創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 高職院校科教融匯育人的優化路徑
4.1" 科魂匠心:厘清高職院校科教融匯育人目標,從“知識為基”“技能為本”走向“能力為重”“創新為要”
面對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的態勢,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應同步進階到面向高端產業、兼具工匠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新質技術技能人才,具體來說,就是不僅善于“動手”、精通操作,能夠靈活運用現代技術,熟練操作智能設備;還要善于“動腦”、能夠創新,可以開展技術革新、工藝優化、產品升級等技術創新工作,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復雜問題。基于此,將高職院校科教融匯育人目標界定為“科魂匠心”。魂者,精神也。科魂即科學精神,集中體現為愛國精神、求真精神、探究精神、創新精神等。匠者,“尚巧”也。匠心即工匠精神,核心內涵是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科學精神與工匠精神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如果缺乏科學精神,會導致技術技能人才創新能力等高階能力不足,阻礙科技創新成果高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如果缺乏工匠精神,會導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的功能、效率、精度達不到最優水準,影響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成效。
4.2" "“四入聯動”:明晰高職院校科教融匯育人路徑,實現由“獨立分散”到“整體協同”的轉變
4.2.1" 將科學精神浸入思想政治教育
突出思政育人,結合不同專業特點和教學實際,充分挖掘闡釋科學精神的內涵價值、發展脈絡等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兩彈一星”精神等典型案例講好愛國主義、求真務實等“大道理”,厚植家國情懷和時代擔當。突出文化育人,深入挖掘科學精神與工匠精神的共同文化秉性,通過科技講座、技能大賽等載體,吸引學生參與技術研發、發明創造、創新創業等活動,引導學生深刻體悟科學精神與工匠精神對社會進步、文化繁榮和個體成長的重要作用,涵養創新精神和意識。
4.2.2" 將科創成果嵌入專業理論教學
強化最新科技發現、前沿技術項目的融入和“本土化”轉化,使教學內容更具時代性、前沿性,幫助學生收獲新知、啟迪思維。將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創新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資源,幫助學生了解科技發展趨勢和知識技能應用情況,增強專業認知和自信。
4.2.3" 將科創平臺融入專業實踐教學
充分發揮新型產教融合平臺作用,依托產教融合共同體、產教聯合體等平臺,面向市場需求開展技術研發攻關,學生通過雙向選擇參與項目、加入團隊,基于實驗室、生產性實訓基地等校內平臺和工程研究中心等校外平臺開展科創實踐訓練。充分發揮虛擬仿真平臺的作用,開展專業技術技能學習和實訓,完成技術研發、驗證等任務,教師、企業技術人員全程指導,錘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2.4" 將科創項目導入創新創業教育
實施項目化培育,鼓勵學生根據興趣特長,申報創新創業孵化、技術研發服務、成果轉化推廣等項目,豐富有價值的科創深度體驗。注重競賽化牽引,堅持與產業發展新動向相結合,常態化舉辦雙創比賽、科創競賽、技能大賽,充實高階知識,提升高階能力。強化專業化引導,遴選企業人員和教師擔任“科創雙導師”,組建科研團隊,通過言傳身教帶領學生開展科技創新研究與實踐,強化創新素養、養成合作意識。
基金項目:2023年度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院校‘四入四化’科教融匯育人模式研究與實踐”(2023232)。
參考文獻
[1] 石偉平.發展高質量職業教育建設技能型社會[J].職教通訊,2021(5):1-2.
[2] 曾天山.以大職業教育觀推動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J].職教論壇,2023,39(1):5-8.
[3] 張思琪,匡瑛.職業教育科教融匯的新定位、特征與推進策略[J].職教論壇,2023,38(5):5-12.
[4] 謝拙政,曾紹瑋.職業教育科教融匯的實施價值、機制構建及實現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3,44(22):33-40.
[5] 盧曉中.科教融匯視角下高校教學與科研更好結合芻論[J].中國高教研究,2023(11):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