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材內容十分豐富,有助于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及其綜合應用能力的有效培養。教師需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為依據,深度解讀語文教材,以教學文本為重點,基于學生實際學情設計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成效。散文是文學類文本的一部分,也是初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者運用生動活潑、形象具體的語言描繪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觀,并抒發自身感悟、情感的一種文體,分為托物言志類、記敘抒懷類、議論明理類。新課標對初中學生閱讀學習提出了明確要求,學生不僅要學會欣賞散文作品,還要領悟散文作品的內涵與意境,學習并運用散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升語文綜合應用能力。本文以劉湛秋的《雨的四季》為例,讓學生通過學習文本內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間抒發的對雨的贊美與喜愛之情。
一、教材分析
《雨的四季》是劉湛秋先生創作的一篇描寫自然景象的散文,被納入七年級上冊語文的“自然美景”單元中。通過欣賞這篇文章中生動而優美的文字,學生能夠領略到四季雨景的多樣性,并從中體會到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厚情感。
該篇文章以其邏輯分明、布局嚴謹的特點,展現了豐富的情感細節和生動的語言描繪,其風格清新而充滿詩意。它不僅為七年級學生提供了閱讀和欣賞借景抒情的散文的典范,也指導學生如何將景色作為情感的切入點,感受作者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情贊美。此外,它還有助于消除閱讀障礙,激發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促進他們的心靈成長。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萌發了對文學語言的初步審美感受,在閱讀描寫自然景物的散文時能主動地從景物描寫中感知作者的情感色彩。但大部分學生的閱讀經驗尚淺,方法和策略還不夠成熟,在語言文字的學習、審美鑒賞方面仍舊有所欠缺,對深入挖掘美、表達美和創造美的技能掌握不熟練。此外,大部分七年級學生參與各類活動的熱情較高,敢于展現自己的獨特性格。針對這一年齡特點,筆者在本節課設計了一系列緊湊而又循序漸進的語文學習活動,包括朗誦、品味、閱讀、辨識和寫作,旨在引導學生在賞雨、品雨中發現美、描繪美、書寫美和創造美,通過實踐體驗,深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教學目標
(一)賞雨
欣賞四季降雨的各異風貌,體驗雨水不同的“面貌”與“性格”,通過朗讀增強對雨的感知。
(二)品雨
鑒賞雨的美感,培養全面欣賞散文的能力,同時學習運用藝術性表達技巧。
(三)明理
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從多個角度解讀作品,提煉出蘊含的詩意與哲理。
(四)創作
將所學應用于創作,通過寫作學會欣賞自然之美,培養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
四、教學過程
(一)積累·貫通
教師:雨水是自然界的奇妙造物,它連接著蒼穹與大地,自古以來,眾多文人雅士都對它傾注了深深的情感。現在,請大家回憶一些描繪雨的經典古詩詞,簡單說一說,詩人們是如何通過雨來抒發他們的心情的?
學生1:“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边@句詩說的是春雨如同大自然的甘霖,為萬物帶來生機與喜悅。詩人在這句詩中傳達了對春雨滋潤萬物的喜愛之情。
學生2:“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這句詩寫的是詩人在夜晚聽雨,感慨自己年歲已高不能報效祖國的遺憾,伴隨著雨聲入睡后,只能在夢里作戰廝殺。詩人在這句詩中不僅表達了他保家衛國的豪邁情懷,同時透露出對家國命運的深沉關注。
學生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講的是清明時節細雨紛紛,路上的行人都懷著沉重的心情。詩人用這樣的景象來傳達他對逝去親人的深深思念和無盡的哀愁。
教師(過渡):生活本身或許平淡無味,但經過詩人深情目光的洗禮,它便煥發出靈動與深邃。在這堂課上,我們將追隨一位情感豐富的詩人——劉湛秋先生,一同走進一個四季輪回的雨中世界,來體會這位當代“抒情詩之王”的悠遠沉思……(板書課題)
(二)賞析·識雨
1.粗讀全文,理清順序
教師:大家在早讀的時候已經朗讀過全文,現在請大家再次速覽全文,回答我的問題。
(PPT出示問題)
問題一:課文的整體結構是什么?內容分別是什么?
問題二:課文的主體部分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繪的?分別有哪些季節的雨圖呢?
(學生思考后回答)
學生1:課文的結構是總—分—總。先總寫對雨的喜愛,接著詳細描繪雨的各個季節的景象,最后表達對雨的贊美之情。
教師:回答得非常準確??偨Y下來,課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喜雨、賞雨、贊雨。誰來回答第二個問題?
學生2:課文內容主要依照四季的變化描繪,有序地呈現了春、夏、秋、冬四幅生動的雨景畫面。
2.識別“雨容”,品味性情
教師:大家總結得非常好!細致地品味作者對雨的描繪和贊美,可以發現四季之雨在作者詩意的筆下展現出不同的“容貌”和“性情”?,F在,請大家分成四個小組,每組選擇一個季節的雨景圖進行探討:如果這段話中的雨具有“人”的性情,你們讀到了一個怎樣的人?請分享你們的理解和感受。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小組1:我們小組探討的是春雨圖。我們認為春雨宛如一個純潔、害羞的小女孩,她的明亮與清新傳遞出溫暖和希望的氣息。
教師:很有趣的比喻,春雨確實給人一種新生和希望的感覺。其他小組呢?
小組2:我們小組探討的是夏雨圖。夏雨就像一個熱情洋溢的少女,她的張揚和明媚仿佛能感染每一個人,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教師:夏雨的確有著讓人無法抗拒的熱情。下一組請繼續。
小組3:我們小組品讀到的秋雨像一個優雅、冷靜的成熟女性,她的深邃和成熟讓人感到一種內在的智慧和寧靜。
教師:秋雨的這種成熟和沉穩確實給人一種深思熟慮的感覺。最后我們來看看冬雨是怎樣的。
小組4:冬雨像一個擁有豐富閱歷的老嫗,她的恬淡和從容讓人感到無論經歷多少風雨,都能保持內心的平和和寧靜。
教師小結:從整體上閱讀這篇文章,我們會發現體驗雨的四季就像是經歷人生的不同階段。春雨象征著幼兒時期的純真和稚嫩,就像我們剛開始探索世界時的無憂無慮;夏雨則代表了青少年時期的活力和激情,如同我們在青春期的熱烈和沖動;秋雨則讓人感受到中年的穩重和成熟,就像我們在經歷了生活的風風雨雨后所獲得的智慧;而冬雨則象征著老年的平和與寧靜,它讓我們體會到在歲月沉淀下的淡然和從容。
3.尋覓美感,評析手法
教師:整體感知后,我們感受到雨的四季顯得靈動而美妙?,F在,讓我們細讀文本,探討一下其中的美點?;仡櫼酝膶懢吧⑽?,我們一般從哪些方面入手進行細節賞析呢?
學生1:我們一般會從內容上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主要分析作者的情感。
學生2(補充):還會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
教師:回答得非常好!接下來請大家繼續進行小組討論,從文章的內容、作者的情感以及寫作手法方面探尋雨的魅力吧!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小組1:我們小組注意到文章描繪的雨景畫面非常迷人。作者不僅僅是通過視覺來描述,還巧妙地融入了聽覺和嗅覺,讓讀者仿佛能夠聽到雨滴的聲音,聞到雨后的清新氣息。此外,作者還將不同季節的雨景特點生動地拼接在一起,就像是在欣賞一系列精心制作的畫作。這種描繪方式讓四季的雨景變得栩栩如生,讓人仿佛能夠親身感受到每場雨的不同魅力。
教師:這里體現了文章的“畫面美”特點(板書),這種多鏡頭、多角度的手法也被我們稱為“蒙太奇”,還有同學想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嗎?
小組2:作者筆下的雨千變萬化。春雨嬌羞可人,夏雨明媚張揚,秋雨端莊自持,冬雨心如止水。它們各有特色,共同構成了一幅美妙的畫面。
教師:回答得很準確!這體現了作者筆下的“變化美”。還有同學要繼續分享嗎?
小組3:我覺得文章的手法很美。作者通過運用比喻和擬人手法,結合正面和側面描寫,使得四季的雨景生動形象,讓讀者仿佛能夠親身感受到雨的四季帶來的不同魅力。這種描繪方式使得文章更具生動感和真實感,讓人仿佛置身于雨中。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回答切入點非常準確,這也是本文細節描寫的三大板塊——畫面美、變化美、手法美。
(教師板書,學生齊讀)
(三)美讀·聽雨
(教師組織學生展開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來接觸一項全新的活動。
(PPT展示活動題目及提示)
活動:“春雨圖”電視散文
提示:
1.分析原文:深入理解原文的意圖、情感、場景描述和主題,確保這些核心元素在重構過程中得以保留。
2.創意構思:基于原文,構思新的情節線索、情感表達和視覺元素,以適應電視散文的特點。考慮加入新的視角、細節描述或情感層次。
3.聲配畫設計:采用適合的背景音樂、音效和朗讀表演,以強化情感表達和氛圍營造。確保朗讀的重音、停連等技巧能夠融入情感,以情帶聲、以聲傳情。
教師:電視散文是一種獨具魅力的藝術表現手法,它巧妙地將音頻、詩歌與畫面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片寧靜而優雅的空間,充滿了深沉的抒情意味,散發著濃厚的文化氣息。
活動提案:深情演繹“春雨圖”,呈現一部聽覺與視覺完美融合的電視散文。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設計,教師隨機挑選學生進行朗誦表演)
(四)品讀·悟雨
教師:大家在活動中表現得非常完美。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文中并不是只有“有色彩、有溫度”的話,還存在一些氣氛比較沉重的語言。請大家快速瀏覽全文,找一找這一類描寫。
(學生速讀課文)
學生1:在春雨圖中,春雨的降臨仿佛攜帶著冬日的沉悶,雨滴在空中跳躍,帶出一抹冬日的昏黃。
學生2:夏雨圖中的驟雨猶如一道幕布,遮擋了我們的視線,帶來一絲陰沉的氣息。
學生3:在秋雨圖中,雨是在寂靜的秋夜里悄然落下,那“凄冷的雨滴”似乎在空氣中就能感受到它們的冰冷。
學生4:冬雨圖中的雨是從那“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飄灑而下,而且它們“干巴”得讓人幾乎感受不到春的生機、夏的熱情、秋的收獲,只有冬的單調與寂寥。
教師:總結得非常好,雖然有時雨似乎有些暗淡,但作者對雨的情感始終如一。作者對雨持有什么樣的情感?
學生:我覺得作者對雨是贊頌的,他喜歡雨,不管什么樣的雨他都喜歡。
教師:非常正確。這不僅僅是對自然景象的描述,更是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大家能從中悟出什么呢?
學生1:我覺得無論是春雨的溫暖還是夏雨的激情,無論是秋雨的凄涼還是冬雨的寒冷,都像是生活的不同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它的美好和挑戰,就像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都有可能帶來希望和困難。
學生2:只有心存熱愛,才能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找到美好。即使遇到困難和挫折,我們也要像那些樂觀的云朵一樣,讓幸福的雨滴滋潤我們的心靈。
學生3:生活中的高峰和低谷,就像四季的變化一樣,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它們。就像雨,雖然有時候讓人感到陰沉,但它也是滋潤大地的必需品。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發言充滿了智慧和深度。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不僅欣賞了四季雨景的美,更領悟到了生活的真諦。讓我們帶著這份感悟,繼續在生活的道路上前行。
(五)拓展·抒懷
教師:接下來,我們進行本節課的最后一項活動。
(教師出示PPT)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會遇到那些觸動靈魂的瞬間。對于劉湛秋先生來說,那樣的時刻是四季的雨滴。然而,對于我們來說,那些令心靈震撼的可能是細微的風、縹緲的云……
活動:以情繪景,抒發內心的感動,描述一個使你心動的自然景觀。
要求:
1.自選并描繪自然景觀的美麗,融入你的情感,讓讀者感受到你的內心世界,體會這一景觀的魅力。
2.活用修辭手法,運用側面描寫,賦予文章情感色彩。
3.不少于70字。
(學生自行構思創寫,隨后舉手示意教師,教師點名進行朗讀展示,師生點評)
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領略了雨的魅力,看到了雨的不同姿態,感悟到了作者透過雨幕總結的人生態度。在不知不覺中,我們與四季的雨景邂逅之旅即將畫上句點,希望這節課能讓你有所收獲。接下來請所有同學把目光投向大屏幕,讓我們以一首老師的原創小詩結束這段美好的時光。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PPT顯示詩歌)
四季雨思
是你,點綴了春的生機
是你,增添了夏的張揚
是你,裝滿了秋的行囊
是你,豐盈了冬的蘊藏
啊——
四季的雨,雨的四季
一幅幅自然的畫卷
一曲曲生命的贊歌
(全班學生在背景音樂中朗讀詩歌,下課鈴響,課堂結束)
五、教學反思
《雨的四季》的教學過程中主要包含“積累·貫通”“賞析·識雨”“美讀·聽雨”“品讀·悟雨”“拓展·抒懷”五個環節,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學習散文,學生可在多種形式的閱讀中品味雨的美感,增強審美體驗,而且也能在詩意化的語言情境中掌握作者的語言特色與語用規律,從多個角度發現美、領悟美。通過語文讀寫實踐活動,學生加強了對散文創作手法的掌握,深層次感知文學語言獨特魅力的同時,寄托并表達自身對自然景觀、社會生活等的情感。但教學活動也有著一定的不足,如文章中作者對雨的稱呼發生了轉變,在這個變化中,作者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對此,教師并未組織學生探究。因此,教師在未來的散文教學中要挖掘文本的細枝末節,為學生創設一節又一節高質量課堂。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七山鄉中心學校)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