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頸部、腋下、腹股溝等部位的皮膚,如果看起來比其他部位的顏色深,似乎有一層怎么洗也洗不掉的“污垢”,這可能是黑棘皮病“惹的禍”。雖然黑棘皮病一般不會導致明顯的不適癥狀,但皮膚外觀的改變很可能讓患者產生自卑心理,影響其正常的社交和生活。
黑棘皮病到底是啥?
黑棘皮病是一種少見的皮膚病,以患處皮膚角化過度、色素沉著以及乳頭狀或天鵝絨樣增生為特征,多見于頸部、面部、腋窩、肛周、腹股溝、乳房以及外生殖器等部位。黑棘皮病的發生與肥胖、遺傳、藥物使用等多種因素相關。根據病因、臨床表現等,黑棘皮病可分為以下幾類:
1.假性黑棘皮病
假性黑棘皮病又被稱為“肥胖型黑棘皮病”,多見于肥胖且伴有胰島素抵抗人群,是最常見的一類黑棘皮病。胰島素抵抗可導致體內胰島素分泌過多,刺激皮膚角化細胞和成纖維細胞過度增生,導致皮膚過度角化,局部膚色加深?;颊呷绻軐Ⅲw重控制在健康范圍,改善胰島素抵抗,患處皮損可逐漸消退。
2.真性良性黑棘皮病
這類黑棘皮病多見于新生兒和幼兒,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一般認為,真性良性黑棘皮病與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基因缺失或突變有關。相較于其他類型的黑棘皮病,患者的皮損情況較輕。并且,隨著患兒年齡增長,患處皮損狀態可逐漸減輕。
3.藥物型黑棘皮病
長期使用煙酸、胰島素、避孕藥、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可能導致體內激素水平變化,代謝速度變慢,引發血液循環不暢或者組織營養不良,從而誘發藥物型黑棘皮病?;颊叩陌Y狀通常在停用藥物以后逐漸消失。
4.惡性型黑棘皮病
惡性型黑棘皮病一般與惡性腫瘤相關,部分惡性腫瘤可能引起代謝異常以及激素水平變化,從而引發黑棘皮病。這類黑棘皮病的癥狀明顯、皮損加重的速度快。如果頸部、腋窩等部位突然出現皮膚變黑、粗糙和瘙癢等癥狀,同時伴隨體重下降等異常情況,患者應盡快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對癥治療還您皮膚本色
1.去除病因
對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黑棘皮病,采取的治療措施有所不同。真性良性黑棘皮病患者如果癥狀較輕,疾病位置為腋窩、腹股溝等比較隱蔽的部位,不影響日常生活,可暫時不予治療。藥物型黑棘皮病患者應及時停用可能致病的藥物。肥胖型黑棘皮病患者應及時減重,改善胰島素抵抗情況。惡性型黑棘皮病患者則要首先治療腫瘤,控制原發病病情。
2.藥物治療
針對患處皮膚粗糙、過度角化、色素沉著等癥狀,可遵醫囑適當使用外用藥物如水楊酸軟膏、維A酸乳膏等緩解。涂抹藥膏前應保持患處皮膚清潔、干燥。服用鹽酸賽庚啶片、阿維A膠囊等藥物,能改善部分黑棘皮病患者的癥狀。
3.物理治療
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患者可以考慮接受物理治療。激光治療、冷凍治療、電灼治療等物理治療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處皮膚外觀。激光治療是臨床實踐中較為常用的治療方法,使用窄譜紫外線或者均勻紅外線照射患處皮膚,能夠分解黑色素細胞,達到改善皮膚癥狀的效果。
4.中醫輔助治療
中醫認為,黑棘皮病的形成與氣滯血瘀、肝腎虧虛等因素有關。中藥內服方法對黑棘皮病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對于不同證型的患者,可采取不同的藥物配伍加以治療。
(1)氣滯血瘀證
此證型多由情志不暢、憂郁思慮所引起,患處癥狀以色素沉著、干燥、變厚為主。中醫治療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為原則,可選用的中藥材有柴胡、赤芍等。柴胡味苦、性微寒,有疏肝解郁、解肌發表、疏通肝氣之功效;赤芍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颊咭部捎貌窈?、赤芍搭配食材,制成食療藥膳加以食用,如柴胡粉葛瘦肉湯、赤芍蓮藕湯,以達到促進氣血流通,改善皮膚癥狀的目的。
(2)肝腎虧虛證
此類患者的患處呈灰褐色或黑色,皮損分布廣泛,癥狀較重,是由于肝腎精血不足、肌膚失養所致。中醫治療以滋養肝腎、益氣活血為原則,可選用的中藥材有山藥、山萸肉等。山藥有健脾益胃、滋腎益精、健中補虛之功效;山萸肉入肝、腎經,可補益肝腎、收澀固脫。
(3)氣虛血燥證
此類患者的病情是由于久病失于調理或脾虛氣弱,導致氣虛血燥,不養肌膚所致,患處多表現為色素沉著、粗糙、無光澤,毛發干枯、脫落。中醫治療以補氣養血、潤燥止癢為主,可選用生地、黨參、何首烏等中藥材。生地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黨參可以健脾益肺、養血生津;何首烏可以補益精血、滋補肝腎、烏發養顏。
(4)寒濕凝滯證
此類患者是由于寒濕侵體,阻滯氣機所致,患處多呈棕褐色,有乳頭狀瘤樣丘疹。中醫治療以溫化濕寒、活血化瘀為主,可選用的中藥材有姜炭、麻黃等。姜炭有溫經止血、溫中散寒的功效;麻黃有驅寒發汗、利水消腫的功效。
兩招教你遠離黑棘皮病
常言道:“有病求醫,不如無病預防。”雖然對于由遺傳、癌癥等因素導致的黑棘皮病,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措施,但體重和臨床常見病的用藥方案等是可以人為干預的。通過合理控制體重、科學使用藥物,可以降低肥胖型和藥物型黑棘皮病的發生風險。
1.均衡飲食、堅持運動,控制體重
生活中,應加強飲食管理,做到均衡飲食、熱量適中,嚴格控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攝入,禁止暴飲暴食。肥胖患者要做到能量的“負平衡”,即適當減少每日的熱量攝入,增加熱量消耗。運動是減輕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的重要途徑。建議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每周進行2~3次無氧運動。
2.謹慎使用誘發藥物
如果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胰島素、煙酸、口服避孕藥等藥物,必須定時復診,檢查肝腎功能,同時注意觀察自身癥狀。如果出現局部皮膚顏色改變等情況,應及時告知醫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