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教育改革浪潮的持續推進,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兼具創新性與實效性的教學策略,在初中英語教育領域已被廣泛應用。本文深入探討了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運用,通過詳述其理論基礎,剖析其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并結合生動的教學實例,充分展示了合作學習在提升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合作精神及激發學習興趣方面的顯著成效。
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英語的重要性愈發顯著。初中英語教育在學生語言能力塑造方面承載著重要的使命。然而,傳統教育模式傾向于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這無疑抑制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革新,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策略逐漸興起,它側重于學生間的互動與合作,旨在錘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技巧及問題解決能力。
一、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一)社會互賴理論
社會互賴理論(見表1)深刻揭示了個體間相互依賴關系對其行為模式的深遠影響。積極互賴促使個體間形成正向互動與合作,當學生意識到彼此目標緊密相連,惟有攜手并進方能達成時,他們更愿意伸出援手、共享資源、交流知識,從而共同攀登學習的高峰。相反,消極互賴會誘發個體間的競爭與沖突,若學生認為個人成功需以他人失敗為代價時,便會滋生消極行為,嚴重損害學習氛圍與效果。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如圖1)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建構與合作交流。該理論認為學習并非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基于已有經驗與認知結構,對新知識進行主動建構與理解的過程。在合作學習框架下,學生通過與同伴的深入交流與熱烈討論,得以分享多樣化的觀點與經驗,進而完善知識建構。合作交流為學生打開了多元化的信息之門,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契機。每個學生都擁有獨特的見解與視角,通過小組討論,他們相互啟發,拓寬思維,深化了對問題的理解。在合作學習的情境中,學生還需共同應對挑戰、解決問題,這無疑提升了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與合作技能,與建構主義學習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
二、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為學生搭建了更多用英語溝通的橋梁。傳統教學模式往往側重于教師的講授,學生被動接受,語言實踐的機會相對較少。而合作學習則徹底顛覆了這一局面,學生在相互交流、討論及表達觀點的過程中,英語實踐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圍繞特定英語話題展開熱烈討論,人人都有發言的機會。為了清晰、準確地傳達自己的思想,他們會竭力組織語言,靈活運用所學的詞匯與語法結構。這種實踐不僅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促進了他們書面表達能力的飛躍。通過與小組成員的深入交流與反饋,學生能夠及時發現并糾正自己語言表達中的錯誤,進而不斷完善。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中,學生還能接觸到多樣化的語言表達方式,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庫,進一步提升語言運用的精準度與流暢性。
(二)培養合作精神
初中階段是學生社會技能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學生需攜手并進,通過明確分工、互幫互助,共同完成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必須學會傾聽他人的聲音、尊重不同的觀點,學會協商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逐漸形成了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他們懂得了如何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長處,同時也學會了借助團隊的力量彌補自己的短板。這種合作精神不僅有助于他們在英語學習中取得優異成績,還會對他們未來的求學之路、職業生涯乃至整個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變遷。
(三)增強學習興趣
合作學習的形式多樣,充滿了趣味性和挑戰性,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枯燥的課堂教學相比,合作學習活動如小組競賽、角色扮演、項目合作等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小組競賽為例,各個小組為了贏得比賽,會積極準備,主動學習和運用英語知識。在角色扮演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模仿和創造,將英語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項目合作則要求學生共同完成一個較為復雜的任務,如制作英語手抄報、拍攝英語短片等,這種具有挑戰性的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通過參與這些形式多樣的合作學習活動,學生能夠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從而增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他們就會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中,積極探索知識。
三、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小組對話練習
以“購物”這一貼近生活、實用性強的主題為例,小組對話練習為學生打造了一個生動的語言實踐場景。教師科學分組,每組4~6人,并設定了模擬的購物環境,如時尚服裝店、鞋店、水果店等,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學生分別扮演顧客與店員,運用英語句型與詞匯進行互動對話,既復習了書本知識,又在語言海洋中進行了自由探索。
為確保練習有序、高效,教師先示范對話流程、要點及標準,為學生提供明確的方向。練習中,教師觀察學生表現,及時糾正語法錯誤或發音偏差,并給予鼓勵與肯定。小組對話結束后,教師精選幾組代表性成果,邀請其他同學聆聽、觀察,并基于公正原則進行評價與學習。學生能從他人表現中汲取經驗,發現自身不足,同時在評價與被評價中錘煉批判性思維能力,實現自我提升。
(二)合作寫作任務
以“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為寫作任務。討論環節是合作學習的基石,學生在小組內暢所欲言,分享對環保的獨到見解。有的著眼日常,倡導垃圾分類與資源節約;有的深究工業污染,提出治理對策;還有的強調環保教育,探討提升公眾意識之道。這些多元視角交融,能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寫作思路。進入素材收集后,分工合作更重要:網絡高手搜集最新數據案例,書蟲們摘錄書籍精華,還有人通過訪談收集真實故事。多元方式提升效率,素材全面且深刻。撰寫時,學生依框架各司其職,擅長描繪者刻畫環境現狀,邏輯強者闡述環保措施,彼此借鑒風格技巧,共同進步。
從語言準確性、流暢性,到邏輯連貫性、內容充實性,小組逐一審視,提出修改建議,不斷完善直至最佳。此過程能鍛煉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提升語言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維。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僅完成了寫作任務,還在環保議題上達成了共識。
(三)英語戲劇表演
教師組織了英語戲劇表演教學活動(見表2)。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僅能夠提高英語表達能力,還能形成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時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
四、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案例
(一)教學目標
通過冀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 My neigh-bourhood”的學習,學生能夠生動、精確地描繪自己所居住的社區,熟練掌握相關的詞匯和句型,具備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應在語言技能層面取得顯著提升,同時,對周遭環境的觀察力和理解力也將得到增強。
(二)任務設計
1.小組討論
教師為各學習小組設定一個聚焦性的討論話題:Describe th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your neigh-bourhood(描繪你們社區的標志性特征)。小組成員需對社區細致觀察,積極表達個人的深刻感受。觀察范圍涵蓋社區的建筑風貌(諸如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與古樸的傳統民居)、配套設施(如綠意盎然的公園、琳瑯滿目的超市、設施齊全的健身房)以及日常活動(如充滿活力的廣場舞、歡聲笑語的兒童游戲等)。為確保討論的順利進行與成果的有效記錄,每個小組將指定一名成員擔任記錄員,細致捕捉并整理每位成員的發言要點。
2.角色扮演
為各小組設定多樣化的角色扮演場景,如Resid-ents warmly introduce the neighbourhood to visiting guests(居民熱情地向來訪客人介紹社區)或A neigh-bour respectfully seeks assistance from another(一位鄰居禮貌地向另一位鄰居尋求幫助)。小組成員需根據所設定的場景分配角色,包括熱情的居民、好奇的來訪者、需要幫助的求助者以及樂于助人的幫助者等,并自行構思對話內容。在準備過程中,學生需靈活運用已掌握的詞匯和句型,結合個人對社區的深入了解,使對話內容既豐富又貼近實際。
3.調查報告
學生要選擇與社區相關的特定主題進行深入調查,如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and initiatives in the community(社區面臨的環境挑戰與應對舉措)或Cultural events and activities that enrich the neighb-ourhood(豐富社區生活的文化事件與活動)或Insightful suggestions for enhancing the community(關于提升社區品質的深刻建議)。小組成員需分工明確,通過實地探訪、居民訪談、網絡檢索等多種途徑廣泛收集相關信息和數據,隨后,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深入分析和整理,并運用英語撰寫調查報告。報告內容應涵蓋問題的明確闡述、調查結果的清晰呈現、原因的深入剖析以及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措施。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在課程開始時,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社區圖片和生動有趣的視頻,包括現代化的城市社區、寧靜的鄉村社區以及充滿特色的異國社區。在展示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出一些引導性的問題,如 What can you see in these pictures? (在這些圖片中你們能看到什么?)Which neighbourhood do you like best and why?(你們最喜歡哪個社區,為什么?) 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自己對所展示內容的看法和感受,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自然引出本節課的主題——My neighbourhood。
2.知識講解
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和之前導入環節中引出的話題,系統地講解本單元的重點詞匯,如 apartment,house,park,supermarket, community centre等。實物、圖片、情景模擬等多種方式可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和記憶這些詞匯的含義和用法。教師要詳細講解與社區描述相關的句型,如There is/are...,It’s a nice place to...,People often...等,并通過例句和對話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其結構和用法。教師針對本單元涉及的語法點,如一般現在時的正確運用,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和分析,通過對比、歸納等方法幫助學生理清語法規則,避免常見的語法錯誤。
3.小組活動
學生依據事先的分組安排迅速投入合作學習的氛圍中。他們圍繞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調查報告等多樣化活動展開積極探索。在此期間,教師穿梭于各小組之間,密切關注學生的活動進展,及時發現并妥善解決學生在討論和活動中遇到的種種難題。面對小組內部的爭議與分歧,教師適時介入,給予恰當的引導與協調,鼓勵學生通過友好協商達成共識。對于表現優異的小組,教師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樹立榜樣;而對于遇到挑戰的小組,教師則耐心指導與鼓勵,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繼續前行。
4.展示與評價
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登臺展示本組的討論成果、角色扮演或調查報告。展示結束后,其他小組成員從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與流利性、內容的豐富性與創新性、團隊合作的協調性等多個維度進行評價與補充。評價方式靈活多樣,既包括口頭評價、書面評價,也包括打分評價等,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與積極性。
5.總結與反饋
課程尾聲,教師對學生在本節課中的整體表現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總結。教師著重強調了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顯著成績與進步,同時也指出了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通過對本單元重點知識與難點內容的再次梳理與鞏固,學生的記憶與理解得以進一步強化。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暴露出的錯誤與問題,教師給予了及時反饋與糾正,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建議,以期幫助學生優化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果。
(四)教學效果
本次合作學習的實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教學成果。在知識層面,學生對Unit 4 My neighbourhood中的詞匯與句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記憶,能夠熟練運用英語描繪自己生活的社區。在技能層面,學生的口語表達、聽力理解、閱讀以及寫作能力均得到了顯著提升。在情感態度方面,合作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與互助意識,還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與學習興趣。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務,深切體驗到了合作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展現出了顯著的優勢。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精心設計合作學習活動,以充分發揮其效能,進而提升初中英語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還要不斷探索和完善合作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合作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省小隴山職工子弟學校)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