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元素是果樹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六大營養元素之一,果樹缺少鈣素,不僅會影響果樹的生長發育,還易誘發多種生理病害和生理障礙,果樹缺鈣會引發多種問題,尤其是影響果實的品質和耐貯性。缺鈣的果樹更容易在果實上顯癥,櫻桃、草莓和葡萄的果實開裂,蘋果的苦痘病、水心病,桃果的頂腐病 以及梨果的黑心病等均是由缺鈣引起的。缺鈣還會造成果實色澤暗淡、風味下降和貯藏時間縮短等。果樹缺鈣時樹體其頂部新生葉片頂端往往卷曲如鉤,后逐漸焦枯并向下部葉片蔓延,缺鈣嚴重可造成新梢枯死、花朵萎縮、根系生長受到抑阻。桃、杏等核果類果樹缺鈣容易發生流膠病和根癌病。
一、果樹缺鈣的原因
(一)土壤中缺乏鈣元素
土壤中的碳酸鈣與磷酸鈣是鈣元素的主要來源,在通常情況下,沙質土壤、酸化土壤中的鈣元素含量較低。
(二)土壤中拮抗離子的影響
果園土壤溶液中的銨離子、鉀離子、鈉離子和鎂離子等含量較高時,會與鈣離子產生拮抗作用,使果樹對鈣離子的吸收和利用受到阻滯, 從而減少果樹對鈣的吸收量,造成果樹缺鈣。
(三)鈣在植物體內的移動性較差
木質部的導管是鈣素在果樹樹體內輸導和移動的主要渠道,鈣元素憑借蒸騰液流的動力運送至旺盛生長的器官,然而鈣元素在果樹體內的移動性較差,進入旺盛器官的鈣元素基本上不會進行二次分配。
二、施用鈣肥對果樹的影響
(一)改善果實品質
鈣元素可供給果樹進行花芽分化、減少果實畸形和開裂、促進果實轉色及提升其含糖量、增加果實維生素C的含量、改善果實風味、延長果實的采收期。
(二)增加果實硬度
相關實驗表明,水果果實的硬度與其中的鈣元素含量呈正相關,充足的鈣含量可增加果實硬度。鈣離子是細胞膜的保護劑,鈣對膜功能的維持被認為是胞外作用,是Ca2+結合在細胞膜外表面上形成角質的結果,能防止細胞和液泡中物質外滲,提高保護酶活性和保護物質含量,有利于保護細胞膜結構,防止果實變軟。
(三)延長儲存和貨架時間
鈣元素與果實中組織結構的穩定性及酶活性密切相關。果實中鈣元素含量高,可減緩果實采摘后的生理活動,延長其貯存時間。
(四)促進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等
鈣元素還能夠促進果樹對鉀元素、磷元素和氮元素的吸收。在果實生長后期,適當補充鈣肥,不但能預防裂果,還能延長果實采收期。此外,果樹樹體維持較高水平的鈣含量,可降低呼吸速率,抑制乙烯產生,促進蛋白質合成,增強抵御凍害的能力。
三、果樹施鈣技術
(一)土施鈣肥
果樹中85%的鈣素是由土壤供給的,土壤中鈣元素的含量對果樹植株鈣元素含量影響最大。鈣元素嚴重不足的果園宜在秋施基肥時增施鈣肥,適宜土施的鈣肥主要有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硝酸鈣和硅鈣鎂肥等。沙質土壤建議每年輪換施入鈣鎂磷肥、過磷酸鈣、硝酸鈣、硅鈣鉀鎂肥等;酸性較強的土壤建議再增施生石灰,既能調理土壤的酸堿性,又能達到補鈣的目的。
(二)葉面補鈣
果樹葉面補鈣是土施鈣肥的補充措施,具有立竿見影的補鈣效果。果樹在其生長期出現缺鈣癥狀時,應及時進行葉面補鈣。葉面補鈣通常應在開花后7~42天和果實采收前30~40天內進行,套袋果實可于去袋后再施用1~2次。
目前,適于葉面施用的鈣肥主要有三種。一是糖醇螯合鈣,性價比較高,一般噴施濃度為0.08%~0.12%,各個需鈣時期均可使用,效果好,適于生產高檔果品的果園。二是氨基酸螯合鈣,它極易被果樹吸收,施用濃度為0.3%~0.4%,建議在花后10~20天開始施用,每個年度3個補鈣高峰期可施用1~2次。三是鈣源庫(EDTA螯合鈣肥),其噴施濃度為0.1%~0.15%,可在果樹生育期施用2~3次
四、注意事項
果樹用鈣肥要選擇含鈣量較高(最好在10%以上)的鈣元素肥料。如果土壤施用,施用前最好先將果園土壤pH調理為5~7,有利于果樹根系吸收營養物質。葉面補鈣宜選陰天或晴好天氣的早晨或傍晚,主要是為了延長肥液在果樹葉片和果實上的停留時間,有利于其吸收。此外,硼元素不但能促進果樹葉片制造的營養向根系輸送促進新根的萌生,還有利于果實對鈣元素的吸收。基于此,無論是土壤施鈣還是葉面補鈣,均宜混施適量的硼肥。
作者簡介:李南(1979— ),男,河南遂平人,本科,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責任編輯" "劉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