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是我國花生生產的第一大省,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發展花生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保證油脂供給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管理措施是影響花生產量的重要因素,目前花生生產中常采用苗期噴施殺菌劑及葉面肥促進生長、中期噴施控旺藥劑控制株高、后期噴施殺菌劑和葉面肥延長綠葉期的管理措施。該技術方案為模式化管理技術,有較好的可操作性。但隨著生產情況的改變,各地生產條件、品種、種植方式等各不相同,花生的產量和質量需要采取更為合理的管理措施進行提升。
為解決花生生產中常出現的苗期營養生長過旺、中期控旺困難和根系發育不良、后期營養供給不足等問題,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花生團隊針對花生生長發育規律集成了“全苗、壯根、促花、控旺、防衰”的精準調控技術,并于2023年在全省各花生主產區開展試驗示范,以期為花生科學管理和單產提升奠定理論基礎。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材料
試驗品種選用高油酸花生品種豫花37號和豫花93號,試驗品種均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選育。
(二)試驗地點
2023年在河南省內13個市15個點進行了試驗。具體試驗點如表1所示。
(三)試驗設計
試驗設兩個處理:處理區采用精準調控技術,對照區采用當地常規管理技術。各試驗點示范區面積為0.53 hm2,對照區面積為0.13 hm2。示范區和對照區的播種時間、收獲時間與種植密度均保持一致。
(四)管理措施
1.處理區管理:出苗后4~6葉期噴施鉬酸銨225~300 g·hm-2和10%調環酸鈣200~450 g·hm-2;初花期噴施150 g·L-1的流體硼195~225 g·hm-2和磷酸二氫鉀750 g·hm-2;盛花后期噴施10%烯效唑200~450 g·hm-2、25%吡唑醚菌酯270~300 g·hm-2、5%萘乙酸67.5~75 g·hm-2;收獲前25天噴施2%胺鮮酯300 g·hm-2、5%萘乙酸67.5~75 g·hm-2、25%吡唑醚菌酯270~300 g·hm-2、七水硫酸鋅450~750 g·hm-2。
2.對照區:按當地生產習慣進行管理。處理區和對照區統一進行灌溉、治蟲、防草,防止干旱、蟲害、草害發生。
二、結果與分析
(一)不同處理產量比較
從表2看,各試驗點均表現為精準調控處理產量高于常規管理對照。
處理區平均產量6 495.75 kg· hm-2,對照區平均產量5 860.05 kg·hm-2,平均增產10.85%。其中,內鄉縣增產幅度最大,為20%;濟源示范區五龍口鎮增產幅度最小,僅為0.2%。增產幅度在5%以上的有13個試驗點,增產幅度在10%以上的有9個試驗點。
(二)不同處理投入產出比較
由表3可知,傳統的管理技術費用較高,采用精準調控技術后,管理成本可降低近900元·hm-2,增產600 kg·hm-2以上,花生按6元·kg-1計算,節本增效在4500元·hm-2以上。各試點節本增效在450~9180元·hm-2,其中,周口市淮陽區、駐馬店市上蔡縣、南陽市內鄉縣、新鄉市延津縣4點節本增效均在6000元·hm-2以上,效果顯著。因此,采用精準調控技術可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
(三)不同處理品質比較
從各試驗點花生籽仁品質結果(表4)來看,精準調控處理可提高脂肪含量,降低蛋白含量。處理區花生籽仁脂肪平均含量為55.43%、蛋白平均含量為21.74%,對照區脂肪平均含量為54.13%、蛋白平均含量為22.37%。
三、結論
合理的管理措施對產量提升有顯著效果,也是作物增產、農民增收的技術保證。本研究選取了河南省13個市15個花生產區作為試驗點,精準調控處理,田間觀察表現出根系發達、根瘤菌多、花多、結果多、莢果飽滿等特點,這說明精準調控處理有效地協調了花生各生育期長勢,統籌地上和地下部生長,為生育后期物質生產與積累提供了有效保障。從2023年整體試驗結果看,采用精準調控技術花生產量可增長10%以上,提高籽仁含油量1個百分點,節本增效平均為4500元·hm-2以上。因此,在黃淮海主要花生產區,從產量品質提升和生產效益角度考慮,可采用精準調控技術作為花生的主要管理措施,以進一步促進該地區花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簡介:張俊(1984—),男,山東淄博人,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花生高產栽培生理及示范推廣工作。
通信作者:臧秀旺(1969—),男,河南商丘人,本科,研究員。
基金項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資助(CARS-13);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自主創新項目(2023ZC022)。
(責任編輯" " 張夢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