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屬葫蘆科一年生攀緣草木,一般采用溫室或塑料大棚栽培。相比其他蔬菜,黃瓜適應性強、品種多、經濟效益高,在市場上銷售狀況良好。但溫室黃瓜存在連作障礙、土傳疾病增加、病蟲害增加等問題,易出現苗弱甚至死苗等現象,嚴重影響黃瓜的成活率和產量。針對上述情況,扶溝縣以黃瓜種植為研究對象,從幼苗培育、嫁接操作、嫁接后管理等方面,總結出黃瓜嫁接防病增產技術。
一、幼苗培育
(一)品種選擇
種植過程中農民傾向于選擇抗病、高產、符合市場需求的黃瓜品種。種植品種的選擇不僅需要考慮市場需求,還需要因地制宜。冬春季選擇耐寒、耐弱光、高抗的品種;夏季、秋季選擇抗病毒、耐熱的品種。
(二)改善種植環境
幼苗的生長需要吸收充足的營養。黃瓜育苗營養胚可以將草炭、蛭石、農家肥按照2:1:1的比例混合作為基質。普通苗床培育需要無污染的田土與優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以3:2的比例混合作為營養土。營養土獲得后需要進行充分的消毒,保證床土無污染。消毒方法一是用福爾馬林與水以1:100混合的溶液噴灑床土,并用塑料薄膜悶蓋3天,待氣味消散后方達到充分消毒;二是將50%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與50%福美雙與土壤按照1:1:2的比例混合撒在床面上,以達到消毒效果。
(三)前期播種
播種前種子需要進行催芽。首先將黃瓜種子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中浸泡1 h,或在福爾馬林300倍液中浸泡1.5 h;將消毒浸泡后的種子撈出洗凈,溫度保持在28℃左右進行催芽。播種時間主要根據季節的不同進行調整。播種前對土壤進行充分灌溉,土壤充分濕潤后用消毒晾曬后的營養土鋪平床面,按10 cm×10 cm劃方。冬季春季育苗床面需要覆蓋地膜保持地面溫度,夏季秋季為防止地面暴曬或水分蒸發,需要覆蓋遮陽網或稻草。在準備好土壤之后,調節溫濕度,再將種子播種在準備好的營養土中,待種子長出基質后及時整理沒有完全脫落的種衣。
二、嫁接操作
嫁接品種可選擇與黃瓜親合力強的黑籽南瓜,用種量為2.25 g·m-2,南瓜籽為4400~4700粒·kg-1。催芽前種子需要晾曬1~2天,然后用溫水浸泡6 h,在水中搓洗3~4次,浸泡后在室溫下晾18 h,再在30℃時催芽。2天后開始出芽,每缽播種1粒經催芽露白的種子。嫁接方法主要有靠接法、劈接法、插接法。
(一)靠接法
靠接法需要將黃瓜、南瓜提前3天播種。種植戶首先將南瓜苗去除真葉,在子葉下方0.5~1 cm處,按35°~40°向下斜切,切口入莖1/2;在黃瓜幼苗子葉下方1.2~1.5 cm處向上斜切,與南瓜切角一致,再將兩顆幼苗的切口相互插入,把嫁接好的幼苗用嫁接夾固定,移栽到營養缽內。
(二)劈接法
劈接法是將南瓜苗的生長點切除,從南瓜苗子葉的基部沿著胚軸向下切出0.5~1 cm的小口;從黃瓜苗子葉下0.5~0.7 cm處沿著胚軸切出楔形,將切出的黃瓜幼苗嫁接到南瓜的切口處,并用塑料條進行固定。
(三)插接法
插接法嫁接時,南瓜比黃瓜提前3~4天播種。水平插接需要切除南瓜苗生長點,用竹簽從右側主葉脈斜插留下的兩片子葉,從黃瓜子葉下0.8~1 cm處下刀,斜切至莖2/3,切口為0.5 cm,從側面將接穗修剪成楔形,將竹簽固定的南瓜苗插入接穗,用嫁接夾固定。斜插法需要用竹簽以45°在南瓜一片子葉側面穿透,黃瓜苗從子葉下1 cm處斜切下來,插入孔內,注意不要穿透南瓜胚軸。
三、種植管理
(一)環境管理
黃瓜苗床培育的前3天白天溫度應保持25~30℃,夜間降為10℃左右,小拱棚內的相對濕度保持
90%~95%,全部遮光。4天后逐步調整環境,白天濕度保持在22~25℃,夜間溫度保持在15℃左右,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早晚補給光照,中午注意遮光。8~10天后適當通風降溫,增加光照。兩天后去掉小拱棚,插接嫁接苗應延長3~5天。
(二)嫁接后管理
黃瓜嫁接成功后,可以在接口或結穗下方斷開0.2~0.5 cm,或者將接穗的根拔除;及時整理不同生長狀態的黃瓜苗,其中接口愈合較差的小苗可以放置在環境更適宜的位置進行管理,淘汰狀況糟糕的小苗;及時去除砧木上的萌芽,避免影響幼苗的生長。采用劈接、插接方法成活的幼苗,可以在幼苗成活生長穩定7天后去掉固定物,根據成活狀況適當調整靠接時間。定植前7~10天適當降低苗床溫度至日常生長的環境,可以對幼苗進行低溫適應鍛煉。
(三)肥水管理
定植后及時澆水追肥,防止蹲苗失敗。考慮到不同季節適度差異,種植戶應當將冬季春季的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夏季秋季濕度相應提高15%左右。根據黃瓜的品種和長勢,追施氮肥和鉀肥,有針對性地噴施微量元素,肥水標準需依照黃瓜的狀態進行調整。
四、病蟲害防治
(一)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是利用環境因素對黃瓜進行防護。黃瓜植保依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針對當地災害情況,選用高抗品種。種植戶在黃瓜的生長過程中可以增施有機肥,提升土壤營養,提高壯苗存活率;調控黃瓜植株在生長過程中的溫度和濕度,保證黃瓜適宜的生長環境;提供充足的光照、肥水,確保黃瓜植株在生長過程中可以獲取營養物質,提高生長抗性;及時清理農田垃圾,防止積水漚苗,適當輪作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土壤肥力。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根據害蟲的特性,利用客觀存在的要素對黃瓜進行防護。種植戶夏季可在設施中鋪設塑料薄膜、防蟲網和遮陽網來防護,設施內懸掛25 cm×40 cm黃板,懸掛450~600塊·hm-2,利用蚜蟲等對黃色敏感的特性,引誘害蟲撲向黃板防治害蟲;在植株上鋪設銀灰色地膜或張掛銀灰膜膜條,可以利用蚜蟲對銀灰色的反趨光性規避蚜蟲。充分澆水后封閉設施,提高溫度為46~48℃,保持2 h后從頂部防風,每隔15天悶棚1次。種植戶還可以利用頻振殺蟲燈、黑光燈、雙波燈等物理設備通過趨光原理吸引誘殺害蟲。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可以通過生物鏈防治病蟲害,也可以利用生物藥劑。種植戶可以采用粉塵法、煙熏法,輪換用藥,把控農藥噴灑的安全間隔時間。目前根據黃瓜植株出現的癥狀研制出針對性的防治藥劑,能夠對出現的病害進行有效處理,其中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炭疽病等常見的病害可以通過藥劑進行重點防治。
1.霜霉病。霜霉病出現時,黃瓜植株會出現大片病斑,葉面潮濕,出現黑灰色霉層。種植戶可采用5%百菌清粉塵或煙霧劑、克露粉塵等藥劑,施加15 kg·hm-2粉塵藥劑、1500~2700 g·hm-2煙霧劑,可以將多個噴霧機均勻安置在棚內,每天噴施3次。
2.細菌性角斑病。細菌性角斑病會導致黃瓜植株葉片溢出白色菌膿,葉片變脆,黃瓜瓜肉腐爛。種植戶可以選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每3天噴灑1次,噴施2~3次即可。
3.炭疽病。炭疽病會導致黃瓜葉片出現橙黃色霉點,逐漸匯合呈現灰褐色病斑,幼瓜苗根部腐敗變黑,蜷縮甚至折倒,可以選用炭疽福美600~8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2%武夷菌素(B0-10)水劑200倍液噴霧,每4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4~6次。
4.白粉病。患病黃瓜葉片出現大規模白粉區,葉片隨即枯黃。種植戶可以使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27%高脂膜乳劑70~140倍液、小蘇打500倍液進行防治。
5.疫病。患病植株會在幼苗葉尖出現水浸狀腐敗,腐敗迅速擴散,植株出現稀疏灰白色霉層,有腥臭味。種植戶可以施加72.2%的普力克水劑8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72%克抗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疫病。
6.枯萎病。枯萎病會導致黃瓜植株由葉片下垂逐步發展為表皮枯黃蜷曲,進而導致植株藤曼枯萎。一般是病菌由土壤、肥料等進入黃瓜根部,逐步向上破壞黃瓜植株。種植戶可以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0%雙效靈水劑300倍液灌溉植株,每10天灌溉1次,連灌3次,可抑制病菌為害。
7.灰霉病。灰霉病會直接影響開敗的黃瓜花和果實,花朵染病后會出現灰褐色霉層,導致果實軟化、腐敗、掉落。種植戶可以采用6.5%萬霉靈粉塵15 kg·hm-2、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每7天噴施1次,連噴2次即可。
黃瓜嫁接過程需要系統控制,種植戶應根據生長環境、當年氣候、植株生長狀態對黃瓜可能出現的病害的防治措施進行適當調整,盡可能選取抗病黃瓜品種,培育強壯的黃瓜幼苗,改善黃瓜的生長環境,科學培育黃瓜植株,并根據黃瓜植株的生長情況選取適宜的生物藥劑,合理保障植株的生長。
作者簡介:朱紅霞(1974—),女,河南周口人,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相關工作。
(責任編輯" " 張夢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