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是中國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但面臨水資源短缺和農業用水效率低下的問題。農田節水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農田灌溉對地下水的依賴、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而且能夠減少化肥施用量、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然而,節水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仍存在一些問題?;诖耍嚓P部門工作人員通過深入分析河南省農田節水技術推廣現狀和面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與建議,為農田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一、河南省農田節水技術推廣現狀
目前,河南省大力推廣節水技術,這些技術在不同地區和不同作物上得到了廣泛應用。
(一)滴灌技術
滴灌技術通過管道系統將水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實現精準灌溉。該技術在河南省設施農業和高附加值作物種植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如蔬菜、水果和花卉等,在大田作物上也達到了一定的應用規模。
(二)噴灌技術
噴灌技術通過噴頭將水均勻噴灑到作物表面,適用于多種作物。河南省廣泛推廣噴灌技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微噴灌技術
微噴灌技術介于滴灌和噴灌之間,通過微噴頭將水噴灑到作物根部附近。這種技術適用于多種作物。河南省在部分地區推廣了微噴灌技術。
(四)渠道防滲技術
渠道防滲技術是指通過在灌溉渠道內鋪設防滲材料,減少水分在輸送過程中的滲漏損失。河南省在多個灌溉區實施了渠道防滲工程,有效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提高了灌溉效率。
(五)集雨補灌技術
集雨補灌技術是指:通過修建雨水收集池和蓄水池,將降雨收集起來,用于農田灌溉;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有效緩解干旱季節的用水壓力。河南省在一些山區和丘陵地區推廣了集雨補灌技術,有效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二、節水技術推廣面臨的主要難題
(一)農民節水意識薄弱
農民節水意識薄弱是制約節水技術推廣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農民沒有意識到水資源的有限性和寶貴性,因此在農業生產中未認識到節水的重要性。同時,由于農民缺乏科學的灌溉知識,對節水技術的工作原理、具體操作方法和實際效果缺乏深入了解;再加上獲取信息的渠道較為單一,且這些信息往往不夠全面、準確。因此,農民在面對新技術時容易產生不信任、誤解和抵觸情緒,阻礙了節水技術的進一步推廣。
(二)技術推廣體系不夠完善
節水技術推廣體系不夠完善,也是制約節水技術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
1.推廣力量相對薄弱。目前,河南省的節水技術推廣工作主要由各級農業推廣和水利部門負責,然而這些機構在人員配備、技術力量和經費支持等方面存在不足,且推廣人員的專業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積累相對欠缺,難以滿足大規模推廣工作的需求。
2.推廣方式單一且缺乏創新。傳統的推廣方式有技術培訓,如舉辦培訓班、發放技術手冊等。通過這些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技術水平,但是效果有限,難以激發其學習和應用新技術的積極性。
3.推廣效果的評估和反饋機制不夠健全。在節水技術推廣過程中,缺乏對推廣效果的系統評估和反饋機制;許多推廣項目在實施后缺乏后續的跟蹤和評估,難以及時發現和解決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影響了推廣效果,還降低了農民對節水技術的信任度。
(三)節水技術與農業生產的適配性差
許多節水技術在實驗室或試驗田中表現出色,但是在實際農業生產中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主要原因是這些技術沒有充分考慮不同地區土壤、氣候、水源等自然條件的差異。例如,滴灌技術在干旱地區表現良好,但是在濕潤地區可能未呈現顯著效果。一些節水技術對作物種類的適應性也很有限。例如,噴灌技術在小麥種植中的效果顯著,但在其他作物上可能效果不佳。技術適配性差還體現在設備的兼容性方面。即實際使用的灌溉設備相對老舊,無法與新型節水技術有效結合。例如,一些新型的智能灌溉系統需要與特定的傳感器和控制系統配合使用,但這些設備普及率較低。
(四)政府資金投入不足
當前的資金投入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特別是一些較為貧困的地區,政府的財政壓力較大,難以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然而,節水技術的應用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尤其是在初期需要購置灌溉系統設備,進行田間設計和安裝等。節水技術的運行和維護成本也不容忽視。例如,滴灌系統需要定期清洗過濾器,更換滴頭,既需要投入人力,又需要一定的維護費用;對于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智能化系統,維護和維修工作更加復雜,費用更高。
(五)節水技術研發與創新相對滯后
科研機構和高校在節水技術領域的研究力量相對薄弱,缺乏專門的科研團隊和高水平的科研人員。許多研究項目依賴國家和地方的資助,但資金支持往往不夠穩定,導致研究項目難以持續開展?,F有的科研設施和技術手段相對落后,無法滿足現代節水技術研究的高要求。雖然在節水技術領域已經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但是這些成果的轉化率相對較低。技術成果的轉化渠道不暢,導致科研成果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難以進入市場。
三、破解農田節水技術推廣難題的對策
(一)加強宣傳教育,增強農民節水意識
河南省農田節水技術的推廣首先需要解決農民節水意識薄弱的問題。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宣傳教育,如組織節水技術培訓班、舉辦節水技術現場觀摩會、發放節水技術宣傳資料等。還可以利用現代媒體,如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廣泛傳播節水技術的重要性和具體應用方法,逐步轉變農民的傳統觀念,提高他們對節水技術的認識和接受度。
(二)完善技術推廣體系,強化服務支持
建立健全的技術推廣體系,加強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建設,提升其服務能力。
1.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建設,配備專業的技術推廣人員。同時,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提升推廣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并適當引進高層次技術人才。
2.建立完善的技術推廣網絡。通過省、市、縣、鄉、村五級推廣體系,將節水技術及時、準確地傳遞給農民。
3.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為農民提供全程的技術支持和服務,幫助農民解決在應用節水技術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三)加強技術研發與創新,提高技術的適應性
加強技術研發與創新,提高技術的適應性和實用性。第一,加大對節水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節水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第二,建立節水技術研發平臺,促進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第三,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節水技術的創新,開發適合不同地區、不同作物的節水技術和設備,提高技術的適應性和適用性。
(四)加大政策與資金投入力度,保障推廣實施
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是推動河南省農田節水技術推廣的重要保障。第一,制定和完善節水技術推廣的相關政策,明確推廣目標和任務,為推廣工作提供政策保障。第二,增加財政投入,設立專項基金,用于支持節水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第三,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入節水技術推廣,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作者簡介:林楓(1982—),男,河南長垣人,碩士,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土壤肥料相關工作。
(責任編輯" " 劉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