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指農產品來源于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征主要取決于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志。它是一種重要的知識產權,對于保護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和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一、溫縣鐵棍山藥保護與發展現狀
溫縣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耕作層深厚,排灌方便,非常適合鐵棍山藥生長發育,鐵棍山藥種植加工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溫縣鐵棍山藥質地堅硬,肉質細膩,含水量少,粉性足,熟食甘甜綿香,屬于藥食同源,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為進一步保護這一傳統地域特色農產品品牌,打造鐵棍山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溫縣政府積極推動溫縣鐵棍山藥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作。2018年,溫縣鐵棍山藥成功注冊為農產品地理標志,自此步入發展快車道。目前,溫縣鐵棍山藥已發展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全縣常年種植鐵棍山藥約2000 hm2,成立懷藥農民專業合作社868家,懷藥加工及銷售企業696家,擁有9家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成省級懷藥產業集群2個,省級農業聯合體5個;成功培育3個省著名商標、2個省名牌產品,2家河南老字號;培育山藥品種2個,13個產品通過綠色食品及有機農產品認證;常年從事鐵棍山藥種植、加工、銷售的農戶在3000戶以上。相關企業年加工懷藥產品在20萬t以上,從業人員2萬多人,年產值30億元。
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科研投入不足
1.缺乏規范的育種基地。多年來,鐵棍山藥的種植依賴農戶自留種,種栽來源相對雜亂。同時,部分農戶辨識能力較低、品種提純復壯意識薄弱,導致鐵棍山藥種栽純度低、抗病蟲性能弱、品質退化。
2.綠色高效生產技術研究應用滯后。目前,鐵棍山藥栽培、施肥等多沿襲傳統方法,對化肥減量增效、病蟲害綠色防控、土壤改良等技術研究較少,這不利于推動山藥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3.產品加工方面缺乏核心技術。鐵棍山藥加工工藝簡單,產品以山藥片、山藥粉等初加工產品為主,沒有過硬的拳頭產品。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制約了產業規模化發展。
(二)冒用農產品地理標志現象突出
與外地山藥相比,溫縣鐵棍山藥入口軟面香甜,富含皂甙、氨基酸等豐富的營養物質,滋補食用價值極高,深受消費者認可。受利益驅使,市場上不斷出現外地山藥冒充溫縣鐵棍山藥銷售的現象。這種公然冒用農產品地理標志,利用公用品牌作假牟利的行為,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品牌形象和公信力,不利于農產品地理標志穩定健康發展。
(三)監管保護力度亟須加大
農業農村部負責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管理工作,產品流入市場后則由市場監管部門負責監管。由于兩部門未建立統一有效的協調聯動機制,未能實現資源、信息共享,監管執法過程變得被動,存在取證難、浪費資源、效率低等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全方位監管。
三、對策建議
(一)做好頂層設計,建立統一協調管理機制
1.要完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明確各部門職責和權限,理順相互間關系。
2.要建立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協調聯動機制。各主管部門應實現信息共享,協作互聯、齊抓共管,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穩定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二)重視種苗培育
保持溫縣鐵棍山藥特色和品質不變,核心要素在種苗。要積極建設特色品種保存和繁育基地,堅持種質保護與品種培優相結合,加強區域特色品種的調查收集、提純復壯和繁育選育,保護鐵棍山藥核心種質資源,培育優良品種,提升溫縣鐵棍山藥特色品種的供種能力。
(三)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
提升地理標志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關鍵靠提高產品質量。有關部門及行業協會應充分發揮其職能,為相關生產者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和管理服務,推廣標準化、綠色化生產技術,引導生產者按標準種植管理,嚴格把控產品質量,完善記錄流程,做好全過程質量管控。
(四)嚴格農產品地理標志使用管理
要制定標志使用管理辦法,嚴格溫縣鐵棍山藥授權和后期管理。對授權主體要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明確其職責,嚴防弄虛作假。要加大監管力度,堅決打擊各種不良行為,切實維護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形象和公信力。
作者簡介:宋娟娟(1982— ),女,河南孟州人,本科,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農業品牌建設以及綠色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推廣工作。
(責任編輯" " 劉沛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