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地區的食用菌產業發展在河南省起步最早,已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強縣富民產業。南陽市已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占河南省食用菌總產量的30%以上,全產業鏈年產值超70億元,帶動從業人員15萬人。信陽食用菌年產量,占河南省食用菌總產量20%左右,全產業鏈年產值超30億元,帶動就業約10萬人。駐馬店食用菌產量占河南省食用菌總產量的15%左右,全產業鏈年產值超20億元,帶動就業約5萬人。
一、豫南地區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
(一)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2020年,南陽市栽培各類袋栽食用菌4.96億袋,其中香菇4.54億袋,食用菌鮮品總產量約49.6萬t,總產值約50.59億元。2023年,全市食用菌鮮品年產量突破60萬t,綜合產值超過70億元。2020年,信陽市食用菌鮮品總產量達13.73萬t,總產值15.31億元,較2018年分別增長7.2%和6.9%。2023年,食用菌鮮品年產量達15萬t。2021年,駐馬店市食用菌鮮品總產量達10.02萬t,總產值超11億元。2023年,食用菌鮮品總產量達12萬t。
(二)產業品牌逐步擦亮
豫南地區立足良好產業發展基礎,擴大食用菌種植基地面積,加工產品種類不斷增多,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罐頭及鮮菇出口量大幅增加,形成了一批知名產業品牌?!拔鲘{香菇”“泌陽花菇”均已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仲景香菇醬”等一批知名食用菌加工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三)產業鏈條日益完善
豫南地區食用菌產業三產融合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駐馬店市泌陽縣建成了包括高標準食用菌種植區、花菇博物館、特色民宿、特色林果種植區、社區康養中心等在內的花菇小鎮,形成了涵蓋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的香菇全產業鏈,著力打造“花菇之都”。南陽市西峽縣高標準建設“百公里香菇長廊”,建成標準化香菇生產基地近200個,全縣60%人口從事香菇產業,從種植到消費終端產業鏈條完備,成為全國最大的香菇標準化生產基地。
二、豫南地區食用菌產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品種結構不夠合理
豫南地區栽培的食用菌以香菇、木耳等大宗產品為主(產量占比在90%以上),雖有羊肚菌、雙孢蘑菇等推廣種植,但規模增長相對緩慢。與草腐菌類相比,當地木腐菌類栽培量過大,加之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豫南地區出現了嚴重的木腐菌類菌材不足、木屑價格持續上漲等問題。食用菌同種異名、同名異種問題嚴重,加之經營主體良莠不齊、缺乏有效監管、部分菇農和企業盲目進行多級擴繁等原因,導致當地菌種雜亂與退化問題嚴重,給生產帶來較大危害。
(二)大型龍頭企業相對不足
豫南地區食用菌栽培主力仍是小規模生產的菇農和小微企業,存在盲目生產、品質提升困難、低價競爭、利潤被侵蝕等問題。大型龍頭企業的缺乏導致豫南地區食用菌產業發展帶動能力弱、競爭力不強、當地食用菌產業創新發展能力不足,影響食用菌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三)科技支撐不足
當地從事食用菌栽培工作的人員普遍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培訓,對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往往束手無策。此外,當地農業農村主管部門雖然開展了大量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但涉及食用菌產業的技術較少,無法滿足產業發展需求。
三、豫南地區食用菌產業發展對策
(一)因地制宜,加快食用菌品種更新升級
豫南各地市應立足當地實際,發揮資源優勢,加快引進適宜當地栽培的食用菌品種,布局多菌種并舉的發展格局。南陽市應支持木材資源相對豐富的西峽縣、淅川縣建強香菇等木腐菌栽培基地,鼓勵鎮平縣、新野縣等發展雙孢蘑菇、雞腿菇等草腐菌。信陽市應進一步擴大靈芝、銀耳等特色食用菌栽培,鼓勵引進裂褶菌、羊肚菌、牛肝菌等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的食用菌種類。駐馬店市應進一步發揮泌陽縣花菇生產優勢,同時引進雙孢蘑菇、大球蓋菇、猴頭菇、榆黃菇等食用菌品種,并擴大其栽培規模。
(二)多措并舉,壯大食用菌產業經營主體
豫南各地市應將食用菌產業發展納入當地發展規劃,促使土地、財政、國稅等主管部門聯動制訂產業扶持政策,形成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巨大引領力。當地食用菌生產企業可通過創新組織模式、重構創新模式、變革生產模式、優化商業模式,發揮大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提高中小企業專業化水平。
(三)支持創新,強化食用菌產業科技支撐
豫南各地市政府部門應加強食用菌科研平臺建設,加大相關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引進相關領域高水平人才和團隊,促進相關科研單位、龍頭企業的科技成果產出和推廣轉化。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常態化舉辦食用菌產業相關技術培訓,鼓勵創新龍頭企業牽頭制定技術標準、生產規程,推進標準化、集約化生產。
作者簡介:許蕾(1978— ), 女,河南漯河人,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村經濟發展工作。
(責任編輯" "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