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方銹病侵染商水縣玉米,導致商水縣玉米損失嚴重。現針對商水縣玉米南方銹病的發生情況,提出防治技術。
一、發生特點
玉米南方銹病是由擔子菌亞門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該病害具有突發性、暴發性和難防治的特點。在河南省區域,南方銹病病原菌不耐低溫,銹病侵染主要源于當季隨氣流傳播的南方玉米田產生的病原孢子,孢子散落在玉米植株后,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快速萌發,侵染玉米植株的葉片。因此,商水縣南方銹病的暴發與南方氣流方向、風速和病原菌濃度有關,病害的暴發具有不確定因素,有些年份重,有些年份輕。南方銹病的發生與玉米品種的抗性有關,抗性較強的玉米品種,一般染病輕或不染病,不具抗性的玉米品種易感病。
二、存活載體
玉米南方銹病的病原菌孢子體或菌絲在南方玉米種植區存活。一是存活在感染的玉米植株上,以玉米植株的病葉、病穗為主,也可存活在植株的其他器官上。二是存活在玉米種植田的土壤中。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萌發繁殖,并感染新的玉米植株。三是存活在玉米種子上。玉米種子可攜帶病原菌,隨著種子市場流通,將其傳播到新的玉米種植區。四是存活在田間殘留物上。植株病殘體、雜草和其他殘留物都有可能成為病原菌的生活地,在適宜的條件下傳播為害。
三、發病條件
玉米南方銹病的病原菌夏孢子可隨氣流遠距離傳播。一般早發于南方的熱帶和亞熱帶玉米種植區,高溫高濕天氣有利于南方銹病的發生。商水縣玉米受沿海地帶氣流的影響,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病原菌孢子隨臺風由南向北風向傳播至商水縣,8月中旬商水縣玉米受到銹病孢子侵染,開始出現初始癥狀。病原孢子在13~30℃的條件下均可萌發繁殖,溫度為20~28℃、空氣相對濕度為90%時病菌繁殖速度最快,一般只需7~10天就可從病原孢子萌發到新的孢子產生,8月下旬至9月上旬,溫濕度條件適宜時快速顯癥,對玉米進行為害。
四、病害特征
商水縣玉米南方銹病一般在8月中旬零星發生,高峰發病時間為8月下旬至9月上旬。病害發生時,一般孢子堆在發病前期多出現在穗部以下的葉片,隨著孢子的萌發繁殖,穗位以上葉片亦出現孢子堆,一旦下部葉片的葉鞘出現較大孢子堆時,說明病情加重。成熟的孢子堆脫落后隨田間氣流迅速傳播,再次侵染其他植株和鄰近的地塊。侵染初期,一般不被發現,被侵染葉片部位呈水浸狀圓點,當夏孢子出現時才被識別。玉米葉片被病原孢子侵染后,病原孢子從葉片氣孔或損傷的表皮細胞侵入,吸取營養,造成被侵染區域的葉肉細胞死亡形成病斑,一段時間后,產生金黃色夏孢子堆附著在葉片的表面。其既能侵染葉片,又能侵染葉鞘,直至大量夏孢子堆出現在葉鞘上。玉米感染南方銹病后,玉米提前進行衰老死亡期,葉片光合物質生產能力不足,吸收養分能力受阻,造成玉米果穗不能接受養分供應,導致籽粒灌漿不足、千粒質量下降。
五、防控措施
(一)防治策略
實行全面調查、見病防治、聯合用藥、一噴多促的防治策略,遏制病情流行勢頭,做到防治病蟲害、保葉防早衰、追肥促灌漿、提高質量奪豐收。
(二)技術要點
1.選用抗病品種。選擇經過國家或省審定、適宜當地種植、抗銹病能力強、抗逆能力突出、抗倒伏能力強且在商水縣試種產量表現較好的玉米品種,如金瑞25、秋樂368、粒隆969等。
2.避免田間郁閉。改變種植模式,在增強通風透光能力的前提下,科學增加種植密度,避免因種植密度不合理造成田間郁閉。在溫濕度適宜的條件下,田間郁閉會誘發銹病孢子萌發繁殖。
3.品種混作套種。利用玉米品種抗銹病的特性,將高抗銹病品種與不抗銹病品種進行混作套種,顯著降低南方銹病的發病指數。混種時要注意品種玉米株型、植株高度、生育期的一致性,如粒隆969與MY73混作套種。
4.排除田間積水。在玉米生長后期,若因大雨天氣造成澇災,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避免田間濕度過大。否則一旦溫度上升,易造成銹病暴發。此外,應對受漬玉米噴施生長調節劑,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升免疫能力,提高其抗逆性、抗病性。
5.加強預警監測。在8月上中旬,組織植保農技人員對商水縣玉米南方銹病的發生情況進行監測調查,并制訂防治預案。
6.適時藥劑防治。利用高桿式噴藥機械,在銹病初發期,施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150 g·hm-2或25%丙環唑乳油150~225 mL·hm-2或43%戊唑醇懸浮劑150 mL·hm-2兌水450~675 kg·hm-2進行噴霧防治。也可兌水30~60 kg·hm-2進行無人機防治。重發地塊,可間隔7~10天進行第2次防治。
作者簡介:李玉紅(1978— ),女,河南商水人,大專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相關工作。
(責任編輯" " 劉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