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農業農村局在2022—2024年度不同氣候條件下,在示范田實施小麥高質高效集成栽培技術,產量為1.06萬~1.12萬kg·hm-2,分別較全市當年大田種植小麥增產61.8%~77.6%,實現了大幅提升單產的目的。關鍵技術落實情況如下。
一、選用高產、穩產小麥品種
選用適合駐馬店市當地種植的高產穩產品種,所選品種具有抗倒性好、抗病性強、抗倒春寒、抗逆能力強等優點,如鄭麥136、鄭麥1860、百農607、華偉305、偉隆169、鄭麥139、新麥9369等。
二、提高整地質量
高質量整地是培育越冬壯苗的基礎。一是進行深耕整地。耕深25~30 cm,以打破犁底層,加深活土層,提升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二是科學秸稈還田。秸稈還田地塊要與深耕相結合,避免耕層秸稈量大出現暄松不實情況。進行稈秸還田時,確保秸稈粉碎呈絲狀、長度<5 cm;同時注意混施適量氮素肥料或秸稈腐熟劑,調節碳氮比,以加速秸稈腐熟,提高秸稈還田效果。三是精細整地。深耕后旋耕2遍,再耙壓2~3遍,達到下無暗垡,上無坷垃,土碎地平,上虛下實。
三、培肥地力,施足底肥
良好的土壤肥力對實現壯苗及高產十分重要,因此,整地時要增施有機肥作底肥,改善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結合整地,一般底施生物有機肥450~600 kg·hm-2,氮、磷、鉀有效含量比為15:15:15的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750 kg·hm-2,尿素120~150 kg·hm-2。有機肥及50%復合肥作底肥,其余復合肥和尿素撒施垡頭,進行分層施用。
四、種子包衣
種子包衣可有效防止或減輕小麥莖基腐病、根腐病、紋枯病等種傳病害及土傳病害的發生,控制苗期地下害蟲為害。可選用呋蟲胺·嘧菌酯·種菌唑懸浮種衣劑,或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或吡蟲·咯·苯甲懸浮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
五、提高播種質量
高質量播種是保證苗齊、苗全、苗壯的基礎,是構建高質量群體,協調群體與個體矛盾,實現高產高效的重要措施。一是適期播種。最好選擇在10月18—25日播種,避免出現早播旺長和晚播苗弱的情況。二是適量播種。小麥播種量180~195 kg·hm-2,保證基本苗數285萬~315萬·hm-2。三是適墑播種。小麥播種時耕層適宜墑情為土壤相對含水量73%~75%,在適墑條件下播種,才能保證一播全苗。播種后墑情不足影響出苗的,及時采用微噴灌方式澆水促進出苗。四是適深播種,播種深度以4~5 cm為宜。五是要采用寬幅勻播方式。寬幅勻播方式下種均勻,能夠提高單位有效穗數。一般采用播幅與背壟為6 cm×20 cm~8 cm×22 cm的寬播幅播種方式,有利于實現冬前壯苗。六是播種后鎮壓。在整地耙壓的基礎上,播種后使用鎮壓器鎮壓一遍,達到種土密接、保墑增墑,利于實現一播全苗。
六 、田間管理技術
(一)苗前管理
小麥播種后至出苗前,對多花黑麥草重發地塊,要進行封閉除草。采用“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土壤噴霧。噴霧時加大兌水量,或趁田間表土濕潤時進行,以提高防治效果。
(二)冬前苗期管理
一是化學除草。在麥苗3~5葉期、雜草2~4葉期時,于11月中下旬,日平均氣溫6℃以上的無風晴天,在9:00—16:00施藥進行除草。根據雜草類別選用適用除草劑,以野燕麥、早熟禾、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發生為主的麥田,可選用環吡·異丙隆、啶磺草胺·唑啉草酯、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等藥劑防除;以播娘蒿、薺菜、婆婆納、牛繁縷、麥家公、豬殃殃、澤漆等闊葉雜草發生為主的麥田,可選用雙氟·氟氯吡、雙氟·唑草酮、2甲·氯·雙氟等藥劑進行防除。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混生的麥田,可根據草相選擇以上適宜藥劑混配使用。二是防治病蟲害。11月中下旬,視紅蜘蛛及紋枯病等發生情況,選用戊唑醇、己唑醇、丙環唑等殺菌劑加聯苯菊酯、阿維菌素、噠螨靈等殺蟲劑混合噴霧防治,壓低病蟲越冬基數。三是澆好越冬水。12月20日前后,日平均氣溫降至3℃時,視墑情澆越冬水,以保證麥苗安全越冬。
(三)春季管理
1.追施拔節肥。于小麥拔節期,視苗情用尿素150~187.5 kg·hm-2深施追肥,加速兩極分化,促進多成穗、成大穗。
2.返青拔節期防治病蟲害。殺菌劑選用氟環唑、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多抗霉素、井岡·蠟芽菌等藥劑,殺蟲菌選用噻蟲嗪、吡蚜酮、高效氯氰菊酯等,混合噴霧。注意加大藥液量,對準莖基部噴淋,控制紋枯病、蚜蟲等病蟲害發生;結合病蟲害防治,選用磷酸二氫鉀、氨基寡糖素溶液噴霧,補充磷、鉀營養,提高植株抗
逆性。
3.防止倒春寒。3月上旬至4月上旬,要多關注天氣預報,于倒春寒來臨前視墑情灌水增墑,同時根外噴施1%尿素和1%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溶液,可減少倒春寒的影響。
4.孕穗期做好“一噴多防”。選用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和蕓苔素內酯生長調節劑,并視病蟲發生情況,選用適宜殺菌劑、殺蟲劑,進行混合噴霧。
(四)抽穗揚花期預防赤霉病
于小麥抽穗至揚花初期的關鍵窗口期,選用氰烯菌酯或戊唑醇或丙硫菌唑或丙硫菌唑·戊唑醇或氰烯·戊唑醇等殺菌劑噴霧穗部預防赤霉病發生。施藥后6 h內遇降雨,雨停后應及時補噴。如果抽穗揚花期連續陰雨或大霧天氣且氣溫較高,第1次用藥后5~7天須進行第2次施藥噴防,防止病害流行。結合赤霉病防控,加入高效氯氰菊酯、吡蟲啉、吡蚜酮、啶蟲脒、噻蟲嗪等殺蟲劑防治蟲害。
(五)灌漿期管理
1.小麥灌漿初期進行“一噴多防”。小麥揚花開始5~10天,選用萘乙酸或蕓苔素內酯或赤·吲乙·蕓苔等生長調節劑,及磷酸二氫鉀、尿素或有機水溶肥等葉面肥,加入適宜殺菌劑、殺蟲劑,科學混配噴霧,起到補充營養、促進灌漿、防止早衰的目的。
2.防止漬害。灌漿期易發強對流天氣,較大降雨過程往往造成田間積水,發生漬害。應視降雨情況,及時挖通“三溝”,排明水,疏暗水,防止出現漬害漚根導致植株早衰。
3.防后期干熱風。5月中旬以后,易發干熱風,應及時澆水增墑補墑,減輕危害。澆水最好采用噴灌、微噴灌等噴淋方式進行,防止澆水過量或大水漫灌造成植株早衰。
作者簡介:李航(1986— ),男,河南駐馬店人,碩士,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責任編輯" " 程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