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文采用文獻資料和邏輯分析等方法,探討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助力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實踐路徑。研究指出,當前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存在以下四大問題:培養目標錯位、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組織管理不規范以及文化教育與訓練失衡。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策略:一是明確建設理念,對接國家競技體育發展;二是優化人才培養機制,提高運動員文化教育與訓練水平;三是整合教育、體育、社會資源,探索多元化培養模式;四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先進經驗,推動協調發展。這些策略旨在推動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實現高質量發展,助力我國競技體育邁向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關鍵詞】"高水平運動隊""高校體育""競技體育""競技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8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813(2025)10-0163-04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University High-Level Sports Teams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WANG Longfei
Guiyang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Technology,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55002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mploys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paths of university high-level sports teams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Research ha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four major problems with high-level sports teams in current universities: misaligned training goals, low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disorganized management, and the imbalance between cultural education and athletic training.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irstly, clarify the construction concept and aligning with national competitive sports development; Secondly, optimize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s, improve cultur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levels; Thirdly, integrate educational, sports, and social resources, explore diversified training models; Fourthly,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draw on advanced experiences and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se strategies aim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high-level sports teams, supporting the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petitive sports.
[Keywords] High-level sports teams; University sports;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for competitive sports
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近年來面臨諸多困境,尤其在基層人才培養方面,存在參訓人數不足、少體校發展滯后等現實問題,制約了我國競技體育的高質量發展[1]。因此,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亟須變革,以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構建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的新型人才培養機制。自2020年起,《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管理的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相繼出臺,明確提出將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培養納入國家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充分發揮高校在競技后備人才培養中的獨特作用[2]。從體教結合到體教融合,我國大學體育已邁入以青少年健康促進與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為復合目標的新發展階段[3]。新時期高校體育在推動競技體育高質量發展方面,主要體現在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上,為我國競技體育輸送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經過多年實踐,高水平運動隊在推動我國競技體育及高校體育發展方面作出了顯著貢獻,為深入推進體教融合戰略積累了寶貴經驗[4]。基于此,本研究從多元視角出發,重點探討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與發展,并針對其助力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提出相關實踐路徑。
1 "高水平運動隊助力競技體育發展的現實邏輯
1.1 "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競技人才
學訓矛盾長期制約我國競技體育的高質量發展,尤其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這一矛盾更為凸顯。從人的全面發展角度看,應強調均衡化。我國運動員長期面臨文化教育缺失的問題,不利于其長遠可持續發展。高校開辦高水平運動隊的重要價值在于緩解學訓矛盾,推動運動員文化知識學習,改變過去“重體育輕文化”的狀況,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的競技后備人才。因此,高水平運動隊既能保持訓練與參賽,又能開展文化課學習活動。長遠來看,這將推動我國競技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
1.2 "拓寬我國競技后備人才培養體系
長期以來,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主要依賴三級訓練網,即業余少體校、省市隊及國家隊。不可否認,三級訓練網在特定時期為我國競技體育實力的提升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三級訓練體制已難以適應當前競技體育發展的實際需求,逐漸暴露諸多弊端。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創辦初衷在于拓寬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途徑,擴大培養規模,助力我國競技體育發展轉型。從目前高水平運動隊的辦學實踐來看,部分競技項目已取得顯著成果,形成了有益經驗,如“南體模式”“清華模式”等,為我國高水平運動隊的辦學提供了方向。
1.3 "助力我國競技體育全面發展
目前我國競技體育發展仍不夠全面,突出表現為競技項目發展不均衡,項目布局不合理,制約了我國競技體育的全面發展。例如,籃球、足球等項目水平仍有待提升。體育強國建設的重點在于彌補我國競技體育的短板項目,推動項目合理布局,促進競技體育的全面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不斷強調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應向市場化程度高、重點項目靠攏,如足球項目,逐步退出部分“冷門”項目,以提高我國競技體育短板項目的水平,推動競技體育的長遠發展[5]。
2 "高校體育助力競技體育發展存在的現實問題
2.1 "高水平運動隊培養目標錯位
我國高水平運動隊辦學的重要使命在于拓寬競技后備人才培養渠道,擴大我國競技人才培養規模,助力我國競技體育的長遠可持續發展。然而,近年來我國高水平運動隊辦學存在培養目標錯位的問題。部分高校將開辦高水平運動隊視為提升學校知名度、影響力的手段,導致高水平運動隊被物化。在實踐中,學校對高水平運動隊辦學的認知不清,長期聚焦于微觀層面,未能將其納入國家競技體育發展的大格局中。相反,對人才培養的認識模糊,辦學目標異化。長遠來看,這不僅不利于我國競技體育事業的發展,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制約競技體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例如,調研中發現,部分高校管理人員強制要求高水平運動隊成員參加大學生系列賽事,為學校爭奪榮譽。在此背景下,運動員不得不放棄部分專業賽事,長遠來看不利于運動員的自身發展。
2.2 "人才培養質量亟待提升
目前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培養工作面臨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的困境,突出表現在訓練水平下降、競賽成績不理想等,這與高水平運動隊的辦學初衷背道而馳。從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來源看,主要有以下3類:一是長期處于學校教育體系下成長起來的學生運動員,他們具有較好的運動水平和文化課成績;二是各類職業運動員,他們通過免試入學;三是在各類重大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具有較高水平的退役運動員。受高校考核機制影響,學校更為關注運動員的比賽成績。然而,近些年來,我國高校自主培養的競技人才在各類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青年運動會等重大體育賽事中的成績不容樂觀,整體來看遠未達到期望值。
從培養體系來看,運動員培養工作更傾向于競技訓練與參賽,忽視了文化課教育,對國家所制定的相關高水平運動隊培養工作條例貫徹不到位,人才培養不夠全面。例如,部分高校過于關注比賽名次,提高了比賽成績在運動員綜合考核體系中的權重,導致文化課教育滯后。
2.3 "高水平運動隊組織與管理不規范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管理是一項復雜的體系,涉及多個管理部門,在此過程中運動隊管理存在一定混亂現象,且管理不規范。長期以來,我國高水平運動隊在校外受到體育總局、體育協會、各地體育局等部門的管理,在校內則受到多部門協同管理,在多元管理背景下容易出現權責沖突,管理效能不高,造成運動隊發展缺乏合力。例如,在面臨重大比賽期間,學校與相關體育管理部門在學生參賽管理上存在一定矛盾,雙方利益難以有效協調。從高水平運動隊招生機制來看,目前我國尚未形成一體化高水平運動員招生機制,各高校在招聘過程中自主權較大,相關招聘考核機制與方法標準不統一,易出現不公平、不公正的問題。例如,部分學校考核不嚴格,對技能考核不全面,無法有效選拔出具有綜合能力的高水平運動員[6]。
2.4 "高水平運動隊文化教育與訓練失衡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初衷在于實現體教結合,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競技人才。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文化教育與運動訓練之間的失衡問題日益凸顯。許多高校在追求競技成績的同時,忽視了運動員的文化教育,導致運動員在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方面存在明顯短板。這種失衡不僅影響了運動員的全面發展,也制約了他們在退役后的職業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具體表現在:文化教育的時間和質量難以保證,由于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和比賽任務繁重,運動員往往無法按時參加文化課程,甚至出現長期缺課的情況;即使部分高校為運動員提供了補課或個性化教學,但由于缺乏系統的教學計劃和有效的監督機制,文化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時,文化教育與訓練之間的協調機制不完善,高校在安排訓練和文化課程時,往往缺乏科學的統籌規劃,導致兩者在時間上沖突,難以兼顧。
3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助力競技體育高質量發展實踐路徑
3.1 "明確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理念,積極對接我國競技體育發展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世界范圍內競技體育競爭的日益激烈,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既面臨著諸多機遇,也存在著較多現實挑戰。高校高水平運動隊作為我國競技后備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對于優化新時期我國競技人才培養機制具有重要意義。新時期,我國高水平運動隊建設要立足于立德樹人理念,推動運動員全面發展。為強化高水平運動隊在我國競技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關鍵地位,高校、體育管理部門、教育部門應積極協同,明確協同發展理念,不斷優化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管理模式,助力高水平運動隊高質量發展。對于高校而言,應積極打造高水平運動隊,加大資金投入,優化訓練機制以及培養方式,將運動隊培養工作對接到國家競技體育發展的大格局中,努力培養一批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競技人才[2]。
3.2 "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提高運動隊人才培養質量
從當前我國對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目標來看,應強調全面性,突出文化教育與運動訓練的協同推進。目前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尤其在培養質量方面,難以契合我國對運動員人才培養的要求。
第一,優化運動訓練機制。高校作為高水平運動隊訓練與參賽的重要組織者與管理者,應不斷健全運動訓練機制,提高運動員訓練水平。從訓練基礎設施建設來看,應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健全訓練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引入更為專業的訓練設施,提高訓練針對性[7]。此外,從教練員層面來看,應努力打造復合型教練員團隊,提高教練員業務水平。學校應為教練員業務能力提升提供機會,通過開展各類培訓活動,提高教練員的執教能力。同時,學校可通過向社會購買教練服務,引入高水平教練員隊伍,從而有效提高運動隊訓練質量。
第二,加強文化課教育。高校開辦高水平運動隊的重要初衷在于健全人才培養方式,利用高校優勢,強化文化教育。因此,學校應針對運動員文化課教育建立相關管理制度,健全相關激勵機制,針對高水平運動隊的管理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文化課教育模式設計。針對特殊學生,要實施延長學制、個性化授課、補課等多元扶持方式,為優秀運動員完成學業創造條件,促進運動員“學”“訓”共同提高,培養符合文化和技術雙重標準,德藝雙馨的學生運動員。
3.3 "強化教育、體育、社會優勢資源互補,探索高水平運動隊多元培養新模式
第一,強化體教融合優勢資源整合。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應協同合作,系統整合全國范圍內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高校資源,針對各學校的地域特色、訓練優勢等,推動全國育人資源的協同共享,實現優勢要素的互補。同時,應遵循體育與教育的發展規律,立足于體教融合的背景,構建訓練、競賽、文化教育一體化的育人體系。
第二,推動社會資源參與人才培養。社會力量在推動高水平運動隊辦學發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辦學特點,應廣泛吸引企業、社區、協會等社會性力量參與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形成以學校為主導、體育部門為關鍵、社會力量為輔助的運動隊治理格局。
第三,構建“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針對不同項目的發展規律及市場化特點,建立運動員的分流與選拔機制,與省市隊協同管理,實現“一條龍”培養目標。例如,在學生入學后實施分流,結合學生當前的競技水平與專業隊共同培養,打通運動員的向上晉升途徑,為運動員的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3.4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高水平運動隊文化教育與訓練的協調發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應通過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解決文化教育與訓練失衡的問題。首先,借鑒國際先進的體教融合理念,如美國的NCAA模式和德國的“雙元制”教育,引入靈活的課程安排和個性化教學計劃,優化文化教育與訓練的協調機制,確保運動員在追求競技成績的同時,兼顧文化素養的提升。其次,通過參與國際賽事和學術交流活動,拓寬運動員的國際視野,增強其綜合素質和職業發展能力。最后,高校可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引入國際優質教育資源,為運動員提供國際化教育。同時,與國際體育組織和企業合作,為退役運動員提供職業培訓和就業支持。通過這些舉措,高校高水平運動隊不僅能提升競技水平,還能從根本上解決文化教育與訓練失衡的問題,推動運動員的全面發展,為我國競技體育的國際化發展貢獻力量。
4 "結語
在體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不僅是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體育強國戰略實施的關鍵舉措。然而,當前高水平運動隊在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質量以及組織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因此,亟須通過明確建設理念、健全人才培養機制、整合優勢資源以及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等路徑加以解決。未來,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應立足于我國競技體育和體育事業發展的全局,進一步推動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優化運動隊的訓練、文化教育和管理模式,以促進其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史國生,劉冬華,周銘揚,等.深化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時代價值、現實困境與實踐進路[J].體育學研究,2024,38(6):34-43.
[2] 張春合,張逸歌,張辰琛,等.招生新政對學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影響及優化策略[J].中國體育科技,2024,60(9):93-97.
[3] 錢俊偉.新時代我國高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現狀、方向和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4(9):96-103.
[4] 鄭亞飛.“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培養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的策略研究與路徑探索[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4,50(5):101-108,130.
[5] 李寧.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展的本質要求與治理邏輯[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4,47(8):47-58,104.
[6] 趙慧敏,李贊,陳笑然,等.國家級訓練基地高水平綜合科技服務保障的實踐探索與經驗啟示[J].中國體育科技,2024,60(5):30-38.
[7] 楊獻南,盧紅羽,張少杰.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政策的演進邏輯與發展趨勢[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4,23(1):59-68.
作者簡介:王龍飛(1989—),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