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課間體育活動形式單一、內容缺乏趣味性,導致學生參與興趣不高。而在大課間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還能促進“五育”并舉教育理念的落實。基于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學校的辦學特色,在大課間開展形式多樣的陽光體育運動,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陽光體育運動;身體素質
一、在大課間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意義
(一)彰顯辦學特色
在大課間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發展,還有助于學校根據本校實際情況探索出有創意、深受學生喜愛的體育活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體育特色發展新格局。
(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方面。在大課間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正是落實這一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的有效途徑。它不僅能夠讓學生釋放學習壓力,促進心理健康發展,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提升運動能力,增強體質。此外,這樣的活動還有助于學生融入集體,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在大課間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策略
(一)花樣武術添趣味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融合武術類運動項目(如長拳、太極拳、八卦掌等)和其他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項目(如賽龍舟、舞龍、舞獅等)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以鍛煉學生的身體,同時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武術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體育項目,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將武術納入大課間陽光體育運動項目中,能有效避免課間體育活動單調乏味,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1]。同時,學生在練習武術的過程中,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以武術類運動項目太極拳為例。太極拳強調陰陽調和、虛實相宜、剛柔并濟等基本原則。在課間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完整的太極拳動作,讓學生對太極拳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動作演示的過程中教授學生24式太極拳的基本口訣。隨后,引導學生根據口訣練習太極拳,同時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及時糾正他們的動作。以太極拳第十式“云手”為例。“云手”共有五步,分別是右轉落手、左轉云手、并步按掌、右轉云手、出步按掌。教師可以先演示“云手”的全部動作,再讓學生模仿,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接著,教師可以分段教學,向學生詳細講解“云手”的每個步驟,并讓學生練習,同時及時糾正他們的動作。最后,讓學生將所有步驟串聯起來練習,直至動作連貫。根據學生的綜合訓練情況,教師可以評選領操員,讓領操員協助糾正其他同學不正確的動作。對于24式太極拳的課間練習時間安排,教師可以設定為在前十分鐘給學生講解基礎動作,后二十分鐘讓學生自主練習,并糾正學生的動作。在完成24式太極拳所有動作的教學后,教師可以組織班級間的24式太極拳比賽,依據學生動作的整齊度、連貫性和熟練度評選出優秀班級并給予證書獎勵。除此之外,在學生熟練掌握24式太極拳后,教師還可以編創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太極操”,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創新體育教學方式。
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師還可以安排不同的武術類運動項目。例如,讓一年級的學生練習一些基本的武術動作,二年級的學生練習手型操,三年級的學生練習韻律操,四年級的學生練習搏擊操,五年級的學生練習基本劍術,六年級的學生練習太極拳。這樣的安排不僅能鍛煉學生的體能,還能增強學生對傳統武術的認知,進而提升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2]。
組織學生參與武術類運動項目,不僅能豐富課間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還能有效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同時,這也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傳統武術文化的認知,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實現體育育人的目標。
(二)自編體操展風采
體操活動是學生展現個人風貌的有效方式。通過參與體操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身體的協調性,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和韌帶的柔軟性,還能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學校在大課間開展特色體操活動,能使廣播體操富有趣味,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
以藝術體操基本動作的訓練為例。掌握藝術體操的基本動作是學生能夠自編體操的基礎。教師可以先教授學生藝術體操的基本動作,待學生掌握后,再引導他們進行體操的編排和表演。以藝術體操基本動作“仰臥推起成橋”為例。首先,教師應向學生詳細講解這一動作的要領:先仰臥在地上,雙腿屈膝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反撐于肩膀兩側,然后緩慢地挺髖,使頭部、背部、臀部離開地面,整個身體呈拱橋狀[3]。接著,教師需著重強調做“仰臥推起成橋”動作的注意事項:一是“仰臥推起”時動作需緩慢,避免受傷;二是還原仰臥姿勢時,需按順序進行,先屈臂使頭部、背部接觸地面,再使臀部接觸地面。為了增加“仰臥推起成橋”動作練習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設計相關的游戲。例如,設計并開展“小鯉魚過龍門”游戲。游戲規則如下:由一人或多人進行“仰臥推起”形成“龍門”,其他學生扮演鯉魚從“龍門”上方跳過;學生成功跳過“龍門”后,迅速進行“仰臥推起”成為新的“龍門”。這樣的游戲有助于學生“在玩中學”,掌握相關動作的技術要領。在學生對相關藝術體操動作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身體狀況和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熱門流行音樂,編排具有學校特色的體操。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結合歌曲《快樂的撲滿》編排體操。這首歌旋律輕快,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能夠激發學生練習體操的興趣。
結合學生的身心狀況以及學校的課程設置來開展特色體操活動,不僅能夠豐富課間體育運動的形式,提升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還有助于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在輕松的體育活動氛圍中愉悅身心,展現當代青少年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風采。
(三)多彩跳繩練技能
跳繩作為廣受歡迎且易于參與的體育活動,對于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設計并組織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跳繩活動,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身體協調性、反應速度,還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以單人接力跳繩為例。活動準備階段,教師需為學生提供統一的跳繩器材和計時器等工具,并向學生講解單人接力跳繩的規則:分小組接力跳繩,每個小組的人數相同;每個小組成員輪流跳繩一分鐘,完成后迅速轉換為搖繩角色,如此接力進行,直至小組全員完成跳繩。教師還需向學生強調,在接力搖繩時必須迅速且準確地交接繩子,一旦繩子落地,則需從小組首名成員重新開始跳繩。再以多人接力跳繩為例,其規則為:從一人跳繩開始,逐漸增至兩人、三人,人數隨著跳繩輪次的增加而遞增,直至小組全員參與;在跳繩過程中,小組成員要及時接替搖繩的位置,確保繩子搖動不中斷。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班級間的小組跳繩比賽。教師在班級內選出10—20名跳繩技術較好的學生,并選出4名搖繩搖得較好的學生組成參賽隊伍。比賽時,所有參賽學生在繩子一側站定,隨著繩子甩動的節奏同步起跳,即便中途出現失誤,也可立即調整,繼續跳躍。最終,在相同時間內跳繩次數最多的班級獲勝。
通過參與多樣化的跳繩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跳繩技能,還能學會根據不同情境靈活調整跳繩策略,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發展。同時,趣味跳繩活動不僅能營造輕松愉悅的運動氛圍,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還能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和靈活性,并為學生提供交友的平臺,讓他們能在跳繩活動中結識新朋友,獲得社交技能的發展。
(四)趣味跑操強體魄
在大課間開展趣味跑操活動,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體質,提升他們的免疫力,還能有效緩解他們因長時間學習而產生的疲憊和困倦,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以曲線跑操為例。教師創新設計跑操隊形,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提升他們對跑操活動的興趣,確保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跑操活動,在強健學生體魄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凝聚力。以“八字形”跑操為例,在跑操開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排隊組成數字8的形狀,隨后按數字8的書寫順序跑步。在此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所選跑操場地應足夠寬敞,確保學生能充分活動,避免運動意外的發生;其次,組織學生排隊時,應確保隊伍整齊有序,避免學生在跑操中因隊形混亂而摔跤;再次,由于“8字形”跑操隊形存在交叉點,教師應提醒學生控制跑步速度,確保安全;最后,跑操結束后,要引導學生做適當的拉伸活動,放松肌肉,預防肌肉酸痛和抽筋等問題。若是在冬季,教師還應考慮在體育館等室內場所開展跑操活動,以避免學生因跑操前后體溫變化而引發感冒、發燒等癥狀[4]。
此外,部分學生體能較好,對體育活動充滿熱情,跑操結束后仍想參與其他運動。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應向他們強調適量運動的重要性,并教授他們正確的運動方式,同時,實時監測他們的運動情況,及時糾正他們存在的危險行為,確保他們的安全[5]。
開展趣味跑操活動不僅能營造輕松、愉悅的體育活動氛圍,讓學生愿意參與、樂于運動,還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使他們心情愉悅,心理健康發展。同時,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他同學,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三、總結
小學教育階段,在大課間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陽光體育運動,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深切體會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還能使他們掌握各種運動技巧,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合作互助等品質,進而提升其綜合素質。此外,這一舉措還有助于學校打造出具有本校特色的體育課程,形成獨具特色的體育教學體系,實現體育學科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邵建華.核心素養導向下中華武術精神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觀察,2018,7(24):46-47.
徐志強.以特色體育活動打造活力課間[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4(4):19-21.
姜秀.體操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的應用[J].中國學校體育,2020,39(12):77-79.
查勝山.小空間學校開展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品質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2(4):155-156.
葉海潮.小學體育大課間活動的組織方法探索[J].新課程,2021(4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