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理念,核心素養不僅關注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還重視他們在身心健康、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基于核心素養,探討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策略,簡要分析新課標對小學體育教學的核心素養要求,從教學目標、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四個方面出發,結合實例提出幾點可行的教學之策。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體育;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已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小學體育教學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途徑,在其中落實核心素養要求,可豐富課程內容,讓學生對體育活動有全新的認識,對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教師應當加強對核心素養的解讀,豐富教學方法,創新教育模式,挖掘任務素材,助力體育教學模式革新,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一、新課標對小學體育教學的核心素養要求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方面,為教學活動指明了方向[1]。通過詳細解讀新課標中的核心素養內容,可總結出以下教育要求。
第一,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健康意識的培養。小學體育課程不能停留在技能學習上,教師應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理解健康的內在含義,注重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等;還要通過適量的體育訓練,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識和技能等,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
第二,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培養。體育教學不僅包含跑、跳、投擲等活動,體操、球類運動等運動項目也同樣重要。教師要立足學生實際情況,豐富教學內容,以體育項目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韌性、協調性,為學生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第三,教師要加強體育文化的傳承。體育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知識,體育史、體育名人、體育精神等都是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是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堅韌品格的有效素材,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品德,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二、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體育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立足核心素養,科學設計教學目標
新課標提出了“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育要求。在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保證教學目標緊密圍繞核心素養,確保教學活動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還能培養他們的健康意識、體育精神、團隊合作能力等。具體而言,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應深入解讀體育活動,思考體育活動的特點、要素,融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發展階段,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個維度設計教學目標,將核心素養落到實處,以保證教學活動的指向性,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以小學體育活動“50米快速跑”為例,該活動是小學體育教學中一項基礎且重要的田徑項目,不僅能直接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能提高學生的爆發力、協調性、反應能力。這一體育項目對場地的要求不高,適合各年齡段的小學生,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跑步技巧,并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2]。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隨著年齡、能力的提升,其肌肉力量、心肺功能逐漸增強,但小學生的耐力也相對較弱,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他們還具有好奇心強的特點,喜歡趣味性、游戲化的學習方式,對競爭和成功有積極的向往。大多數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跑步姿勢與技巧,在“50米快速跑”項目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起跑反應、步頻步幅控制、呼吸調節等方面進行細致指導。綜上,結合課程分析、學情解讀,可圍繞核心素養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運動能力:學生能夠正確掌握50米快速跑的基本技術,包括正確的起跑姿勢、合理的途中跑動作(如高抬腿、快速擺臂)、有效的沖刺技巧;通過訓練讓大多數學生的50米跑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提高至少5%,讓能力較強的學生獲得更高水平的提升;加強對學生的下肢力量、爆發力的訓練,為其他體育活動奠定基礎。
健康行為:定期進行短距離沖刺練習,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注重安全健康知識講解,讓學生了解運動前熱身和運動后放松的重要性,掌握避免運動傷害的基本方法,認識合理營養攝入與充足休息對于提高運動表現的重要性,保持身心健康。
體育品德:設計小組接力賽,讓學生學會團隊協作、尊重對手、合理看待勝負,培養公平競爭意識;鼓勵學生面對挑戰不放棄,通過反復練習克服困難,培養堅韌不拔的精神;強調比賽規則的重要性,培養學生遵守規則、誠實守信的體育道德風尚。
教師可圍繞教學目標有計劃地安排課時活動,關注學生的運動技能提升,重視學生健康行為的養成與體育品德的培養,以體育項目促進他們的核心素養發展,讓他們獲取積極的學習體驗。
(二)注重技能訓練,強化學生運動能力
技能訓練是體育教學的核心,系統、科學的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在核心素養視角下,面對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能力,教師應立足實際,制訂合理、科學的教學計劃,加強體育基礎技能訓練,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運動技巧。教師還要開發多樣化的運動項目,讓學生有機會嘗試不同的運動,提高其適應能力,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3]。
以小學體育活動“障礙跑”為例。該體育活動考驗學生體能,能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團隊精神。在活動中,學生需快速奔跑,并靈活跨越、穿越或繞過各種障礙物,從而有效提升速度、協調性、靈活性,強化對身體的控制能力。針對“障礙跑”項目,教師可為學生設計專項練習,以技能訓練強化學生的運動能力,達成核心素養要求。
在基礎性訓練中,教師可從起跑技巧、障礙跨越兩個方面出發,采用分享練習的方法。在起跑技巧訓練中,讓學生掌握穩定的起跑姿勢、有節奏的步伐、合理的擺臂動作。在障礙跨越訓練中,為學生提供跨欄、平衡木、繩網等障礙,通過示范向學生介紹正確的跨越障礙的方法及動作要領,如高抬腿跨過欄桿,低頭彎腰鉆過隧道等,強化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在完成基礎性訓練的前提下,教師可逐漸提高訓練難度,加強體能訓練,從速度、協調性、耐力三個方面入手。比如,在障礙跑中融合短距離沖刺、加速跑等練習,提升學生的速度素質;設置連續的障礙物,要求學生快速、準確地跨越每個障礙,提高學生身體協調性與靈活性;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逐步延伸障礙跑距離,或增加障礙物數量,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耐力水平,以多項練習強化學生運動能力。
總之,上述專項練習將“障礙跑”拆解成多個部分,整合了不同的訓練項目,以多種專項練習提升學生的速度、協調性、靈活性和身體控制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
(三)科學安排活動,養成健康行為習慣
在健康行為的核心素養培養要求下,教師需要科學安排體育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4]。具體而言,在小學體育課程中,教師應將健康衛生知識融入訓練內容的講解與實踐中,包括糾正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不良習慣,告知學生錯誤行為對身體的不良影響,幫助學生掌握健康知識,學會保護自己,樹立健康意識。
以小學體育活動“助跑投擲壘球”為例。該活動綜合了速度、力量、協調性和準確性等多方面素質的培養,能鍛煉學生的上肢、腰部、腿部力量,同時提升學生的身體協調性與投擲技巧。在實際訓練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表現,并針對學生在訓練中的問題提供建議。比如,在投擲壘球時,學生常常出現“投擲時直臂”的問題,即在投擲時未能做到大臂帶動小臂,而是直臂揮動。對此,教師可適時叫停學生的活動,進行示范與講解,告訴學生直臂揮動可能對手臂造成的傷害。同時,教師還要做出正確的示范,指導學生練習“背后過肩、肘關節向前揮臂”,讓學生通過感受關節的運動過程,了解大臂帶動小臂的感覺和優勢。這不僅能有效糾正學生的動作問題,還能深化他們對健康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助力學生健康行為習慣的養成。
以此類推,對于學生在活動中出現的肘關節外展、上下肢配合不協調等問題,教師可采用同樣的方式進行講解與訓練指導,并提供明確的訓練要點(見表1),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運動模式,同時滲透健康與安全知識,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學會保護自己,逐步養成健康行為習慣,實現全面發展。
(四)挖掘人文元素,注重體育品德培養
體育教學不僅是技能的傳授,更是人文精神的培育。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可以深度挖掘體育活動中的人文元素,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5]。例如,在設計體育項目時,教師可從體育挑戰和規則入手,讓學生理解規則的重要性和公平競爭的意義;列舉人物事跡,以榜樣教育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使其樹立正確的競技精神;開展集體活動,強調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以小學體育活動“多人協作跳繩練習”為例。該體育活動為跳繩教學的延展與變式,教師可從“多人協作”視角出發,挖掘活動背后的人文元素,以集體項目、合作活動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強化學生的體育品德。
首先,教師可以設計“雙人跳繩挑戰”項目,要求學生兩人一組完成跳繩任務。雙人跳繩時,兩名學生的手臂擺動需保持相同的節奏,跳躍高度與頻率也要保持一致。在此過程中,學生會體驗到合作的魅力,通過與同伴共同商討技術要領和默契配合,增強團隊協作意識。其次,教師可調整活動模式,如采用“同步換位”的模式,讓學生在跳繩時根據節奏進行交替換位,避免繩子纏繞。學生需要在練習和溝通中找到最佳的換位時機和方式,這能進一步強化他們的合作能力。此外,教師還可增加活動難度,引入“雙人交錯跳”“扭腰跳”等創新跳法,使學生在挑戰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最后,教師可將活動范圍擴展到全班,設計“多人跳繩挑戰”項目。學生根據人數和身高自行合理分配位置,確保每個人都能在跳繩過程中保持舒適、安全。在這個項目中,全體同學要齊心協力,通過多人協作完成跳繩練習,從而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魅力,在相互支持、相互鼓勵中達成目標。
在上述活動中,跳繩練習不斷變化,從“雙人合作”逐漸過渡到“多人協商”,不僅提高了體育活動的趣味性,還強化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協調能力。學生能夠在合作中感受團結互助的意義,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體育品德。在體育訓練中有效開發人文元素,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結語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理念,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體育教師應積極落實核心素養要求,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不斷探索和實踐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黃寅.探究如何構建小學體育核心素養高效課堂[J].教育界,2023(33):86-88.
張學泉.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體育課堂“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11):55-56.
王勝龍.趣味田徑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應用與教學質量的提升[J].體育教學,2023(增刊2):47.
劉清儒,孫澍.開展少兒趣味田徑教學,提升學生體育核心素養[J].體育教學,2023(增刊2):66-67.
錢成思,劉濤.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設計[J].青少年體育,2023(11):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