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的城市化發展進程中,火災事故時有發生,傳統消防車難以快速有效地處置高層火災,而消防無人機憑借靈活機動、偵察范圍廣等優勢,在城市滅火救援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基于此,分析了消防無人機在城市滅火救援中的重要性,指出當前消防無人機在安全性、續航能力、載重能力等方面存在的技術挑戰,并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創新應用方案。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消防無人機必將在未來城市滅火救援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消防無人機;城市滅火;消防救援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率不斷提高,高層建筑、地下空間等城市復雜場景不斷增多,這些建筑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而新型滅火裝備的引入則可以大幅提升救援的效率。在此背景下,消防無人機以靈活性強、偵察范圍廣、成本低等優勢脫穎而出,成為城市智慧消防的重要發展方向。
1 消防無人機應用在城市滅火救援中的重要性
1.1" 快速到達火災現場,把握滅火搶險“黃金時間”
消防無人機憑借體積小、重量輕、機動靈活等獨特優勢,能夠在接到火警后迅速出動,第一時間抵達火災現場。與傳統消防車相比,消防無人機不受道路狀況限制,可通過空中直線飛行快速到達事發地點,大幅縮短了響應時間[1]。尤其在交通擁堵、道路受阻等復雜情況下,消防無人機更能發揮出快速反應的優勢,為控制火情贏得寶貴的“黃金時間”。同時,先期抵達的消防無人機可對火場進行偵察,跟蹤火情發展,為后續到場的地面救援力量提供第一手信息,助力指揮員快速掌握火災態勢、制定有針對性的滅火方案,從而在最短時間內將火災撲滅,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
1.2" 偵察火情發展,助力科學撲救決策
消防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機、紅外熱成像儀等先進偵察設備,能夠對火場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監測。無人機可靈活繞行火場上空捕捉多角度畫面,并將采集到的高清影像實時回傳至地面指揮中心,通過無人機的“火眼金睛”,指揮員能夠清晰掌握火勢蔓延趨勢、重點防守區域、建筑結構特點等關鍵信息,從而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滅火部署。一旦發現火情出現新的變化,無人機也能快速捕捉并及時告警,為調整戰術提供依據。此外,紅外熱成像技術使無人機能夠識別高溫區域,精準定位火源位置,找出最危險、最需要攻堅的“主戰場”,確保有限的救援資源用在刀刃上。
1.3" 運送應急物資,保障一線供給
面對大面積、高強度的城市火災救援,充足的應急物資供給至關重要,消防無人機靈活輕便,可執行“空中快遞”任務,為一線救援力量運送滅火彈藥、破拆工具、醫療用品等關鍵物資。尤其在一些陸路受阻、地面通行困難的區域,無人機更能發揮穿越障礙、精準投送的獨特優勢,通過“定點空投”將急需裝備、藥品等送至指定地點。在火場周邊設置無人機補給站就能實現對一線力量的持續物資支援。此外,無人機還可為奮戰在救援一線的消防隊員運送飲用水、方便食品,在極端條件下為救援工作提供后勤保障。
2 消防無人機應用在城市滅火救援中面臨的技術挑戰
2.1" 復雜火場環境下的飛行安全性
城市火災現場環境復雜多變,高溫、濃煙、強風等惡劣條件對消防無人機的飛行安全提出嚴峻挑戰。火場上空氣流湍急,加之熱氣上涌形成“熱氣流旋渦”,容易造成無人機飛行姿態不穩、偏離預定航線。濃煙更會嚴重影響無人機的視覺感知能力,導致遇障規避、精準懸停等關鍵功能失效[2]。此外,現場可能存在諸多物理遮擋,如建筑物、樹木、高壓線等,無人機需要具備快速反應能力,利用傳感器實時重構環境模型,規劃出安全飛行路徑。同時,由于無人機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其結構件材料、線路板、傳感器等易出現性能衰減,進而引發操控失靈等故障。因此,如何提升消防無人機的綜合抗干擾能力,使其在惡劣火場條件下依然能保持飛行平穩可控是一大技術難題。
2.2" 滿足長時間作業需求的續航能力
目前,多數消防無人機采用電池供電,續航時間較為有限,難以完全滿足大型火災事故的持續偵察、搜救等作業需求。受限于無人機平臺有限的空間與載重,如何在有限的重量與體積內實現能源裝備的小型化、高能量密度化,從而顯著提升單次飛行時長是一大技術挑戰。未來,一方面要在電池技術上取得突破,研發高比能、長壽命、快充電的新型電池產品;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優化無人機的氣動設計、動力系統與能源管理策略,通過降阻增效、能量智能調度等手段最大限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與此同時,還可探索激光充電、空中加油等新型補能模式,通過在火場周邊部署補能裝置,在無人機飛行過程中持續充電,實現長時間不間斷作業。
2.3" 搭載滅火裝置的載重能力
在實際消防救援中,無人機往往需要搭載滅火彈、照明設備等專業裝置,而這些裝備體積大、重量高,對無人機的載重提出更高挑戰。一般的消防無人機受限于平臺自身尺寸與動力,其有效載荷較低,難以搭載大型滅火裝備。而搭載過重的外部設備,又會對無人機的機動性、穩定性帶來不利影響。當下如何在確保無人機平臺性能的基礎上最大化載重,在承載能力與靈活機動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是一大技術難題。這就要求在無人機研制過程中,采用輕質高強的新型材料,優化氣動布局與結構設計,最大限度減輕平臺自重,為有效載荷讓出更多空間。與此同時,還要著力提升動力系統效能,選用功率更大、效率更高的發動機,為無人機賦予強勁“動力心臟”。此外,在滅火彈藥研制方面也應加強藥劑配方、殼體材料、射程精度等關鍵技術攻關,在保證滅火效能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彈藥自重,為消防無人機“減負增效”。
2.4" 惡劣條件下的通信保障能力
消防無人機在火場惡劣環境中開展作業面臨嚴峻的通信保障挑戰,現場高溫、濃煙、粉塵等都會對無線電信號造成強烈干擾,使之衰減,加之建筑物、地形等物理遮擋因素,極易造成通信中斷,進而導致無人機與地面站失聯,影響接受指令與回傳數據。尤其在無人機深入室內開展搜救時,通信條件更加惡劣,信號衰減、多徑效應更為突出。此外,大型火災事故現場往往依靠大量應急通信設備,可能產生頻率干擾[3]。在無人機通信技術方面,一方面要著力增強通信鏈路抗干擾能力,優化信號調制調解算法、糾錯編碼機制等,確保信號質量,同時采用擴頻、跳頻、自適應信道選擇等措施,在復雜電磁環境中提升抗干擾性;另一方面,要大力拓展無人機通信手段,綜合運用衛星通信、地面移動通信、自組網等多種方式,構建全時全域、多路徑、抗毀性強的立體通信網絡,從而實現對無人機持續可靠的通信覆蓋。
3 城市滅火救援中消防無人機的創新應用
3.1" 空中偵察、火情監測與評估
消防無人機可充分發揮空中視角優勢在火災現場上空巡航偵察,實時獲取火場全局動態信息,為指揮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高清攝像機、紅外熱成像儀等先進偵察設備的加持,使無人機能夠全方位、高精度偵測火勢蔓延趨勢、重點火源區域、被困人員位置等關鍵要素,從而繪制出詳盡準確的“火情地圖”。偵察數據的持續積累,再結合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可實現對火災發展態勢的動態評估與預測。參與救援的指揮員借助無人機“火眼金睛”能夠及時洞察火情新變化、新隱患,快速找出破局突破口,為調整滅火戰術、優化救援部署提供科學依據。尤為關鍵的是當地面視野受限,難以全面掌握火場全貌時,消防無人機的“上帝視角”更顯得彌足珍貴[4]。空中立體監測再輔以智能分析手段,大幅提升了火情感知與研判水平,是支撐科學高效救援的利器。此外,在特大火災事故中,還可協同多架無人機編隊作業,構建大范圍、全覆蓋的立體偵察網絡,做到“千里眼、順風耳”,為整場救援行動的科學調度保駕護航。
3.2" 滅火彈藥投放、火場隔離
城市火災蔓延迅速尤其高層建筑火勢更難控制,常規消防裝備難以及時、有效制止火勢蔓延。消防無人機則可搭載滅火彈直搗火場腹地,在最危急、關鍵區域實施定點“空中滅火”。當前小型滅火彈技術日趨成熟,單發藥劑裝量、射程精度、覆蓋范圍、滅火效能等性能指標不斷刷新,完全可滿足消防無人機靈活機動、快速打擊的實戰需求。通過無人機攜帶多發滅火彈接連向火場核心區域精準投放,能在最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火勢蔓延。尤其面對高層建筑地面消火栓壓力不足、消防云梯夠不著的狀況,無人機滅火彈投放無疑是一大“神器”。在撲救初期,及時利用無人機在距離火源數十米外隔空布防,形成空中隔離帶,能有效阻斷火勢向臨近建筑、可燃物蔓延,為地面滅火贏得寶貴時間。結合無人機搭載的火情偵測設備還可實時評估滅火效果,找出死角盲區,再次實施精準投放,直至火勢得到有效控制。與傳統水炮、水槍等滅火裝置相比,無人機滅火彈投放無疑更加靈活、高效、精準且所需水資源更少。未來隨著新型滅火劑、智能投放、自動飛行等關鍵技術的進一步突破,消防無人機“空地協同”滅火模式必將在撲救高層建筑大火、阻斷火勢快速蔓延等方面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3.3" 應急物資、救援裝備空中運輸
大型火災事故應急物資、救援裝備供給至關重要,關系到救援效率與成敗,消防無人機可充當“空中搬運工”,為火場一線源源不斷輸送滅火彈藥、防護裝具、破拆工具、醫療用品等救命物資。得益于垂直起降、快速機動等獨特優勢,無人機能大幅壓縮物資運輸時間,確保救援裝備在最短時間內投入使用。尤其面對交通受阻、地面通行困難的復雜火場環境,無人機更能一展身手。它們可翱翔于道路、廢墟、建筑殘骸之上,以最短捷徑將急需物資精準投送至指定區域。通過在火場周邊開辟無人機臨時起降點,就能實現對滅火一線持續不間斷的物資供給。而在高層建筑火災中,無人機更可直接將滅火裝備、醫療物資等運送至樓頂平臺或特定樓層,無需經由地面層層轉運,極大地提升了運輸效率[5]。與地面車輛運輸相比,無人機空中輸送速度快、靈活性高,完全不受道路狀況、交通管制等限制,能充分滿足“時間就是生命”的消防搶險要求。此外,無人機運力雖不及直升機,但造價、使用、維護成本更低,能夠常態化配備,為消防救援行動提供更加經濟、高效的后勤保障。
3.4" 火場夜間照明、通信信號中繼
夜間火災撲救面臨諸多不利因素,火情難以察覺、環境復雜多變,極大制約了救援效率。消防無人機可搭載高亮度探照燈在火場上空巡航,為奮戰在一線的消防隊員提供充足的照明,極大地改善夜戰條件。借助無人機空中“補光”,地面指揮員能夠更加清晰地觀察火勢發展,救援人員也能看清障礙物、危險源,在復雜火場中準確行動,有效規避意外傷害。而通過協同編隊飛行、錯落分布的方式布設多架無人機,就能形成大范圍無死角的立體照明網絡,多角度、多方位增強火場夜戰視野。在此基礎上,無人機還可搭載熱成像儀,利用紅外探測功能透視黑夜與濃煙,快速發現被困人員,實現精準搜索定位。此外,消防無人機還可充當“空中信號塔”,盤旋在火場上空,接力傳輸無線通信信號。當地面移動通信網絡受到火災破壞時,無人機可第一時間架設應急通信鏈路,恢復指揮通聯,而在高層建筑大火等特殊場景中,地面信號受到嚴重阻擋往往出現通信盲區,而無人機則可充當空中“中繼站”,實時轉發火場畫面、定位信息等關鍵數據,確保前后方信息互通。
4 結束語
消防無人機正逐漸成為智慧消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消防無人機在安全性、續航力、載重力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局限,亟需加大技術攻關力度。未來,隨著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消防無人機的性能將不斷提升,其必將在城市火災撲救中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杜松巖.探究無人機在消防滅火救援工作中的應用[J].冶金管理,2023(15):110-112.
[2]費洪杰.無人機在消防滅火救援中的應用[J].今日消防,2023,8(5):22-24.
[3]谷天培.多旋翼無人機在城市消防滅火救援中的應用[J].消防界(電子版),2022,8(22):52-54.
[4]趙凡.無人機在消防滅火救援中的應用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2,8(9):78-80.
[5]劉卓斌,劉永軍,張恕孝,等.基于無人機的智慧消防系統建設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