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層建筑火災具有燃燒猛烈、蔓延迅速、易引發“煙囪效應”等特點,稍有不慎即可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發生。結合高層建筑的建筑結構特點以及火災發生后的主要危險特性,著眼“滅大火、打惡仗”的實際需求,按照“實戰型配置、模塊式調集、系統性訓練、體系化作戰”原則,科學評估高層建筑火災事故處置所需作戰力量規模,合理確定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專業編隊的類型及處置模塊的數量,優化車輛裝備和人員編成,確保隊伍高層建筑火災實戰處置能力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專業隊;火災特點;疏散救人
針對高層建筑火災帶來的巨大損失,我國各消防救援總隊紛紛結合轄區內部此類建筑結構的實際特點組建了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專業隊,力爭通過不斷加快立體化、智能化、精準化的滅火救援體系的有效構建,以打造“政治過硬、專業精干、一專多能、攻堅克難、全域機動、實戰高效”的特勤尖刀和拳頭力量為目標,全面提升隊伍針對高層建筑火災的現代化滅火救援水平,以新質戰斗力筑牢城市安全防線。在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專業隊的組建過程中,必須堅持“按作戰任務編組、按響應等級調度、按作戰編成行動”的原則,從隊伍實際出發,采取整體部署、統一謀劃、集思廣益、跟蹤問效的工作措施,從器材裝備配備、戰術打法研究、崗位訓練革新等方面入手,不斷推動專業隊實戰打贏能力的有效提升,進一步優化整合隊伍現有滅火救援力量,不斷規范作戰力量編成,突出模塊化、單元化的建隊模式,確保轄區內部高層建筑火災事故發生后,實現短時間內對火勢的有效壓制[1]。
1 高層建筑火災的基本特點
1.1" 蔓延途徑多,易形成煙囪效應
由于高層建筑內管道、電梯井等垂直連通部位較多,煙火因“煙囪效應”易迅速蔓延至其他樓層,形成立體火災,給滅火救援行動的展開帶來極大挑戰。此外,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型城市往往高樓密集,超高層建筑集中分布,因此超高層建筑一旦發生火災,飛火、熱輻射容易造成火勢向周邊樓宇擴散。
1.2" 疏散救人難,易造成群死群傷
高層建筑功能多樣,結構復雜,發生火災時人員自救逃生和救援力量進行疏散營救都比較困難。此外,因為高層建筑滅火救援處置跨度時間較長,加上救援力量也受高層建筑火災不利因素的影響,目前登高消防車無論是數量還是高度上普遍都還很難滿足高層建筑火災救援的需要,消防救援人員到達火災現場后往往很難實現及時有效地安全疏散和解救被困人員。
1.3" 排煙難度大,易導致窒息中毒
火災事故發生后,在“煙囪效應”作用下,高溫煙氣會在起火建筑物內部迅速蔓延,這就給救援行動的展開帶來一定的困難。由于受風力、風向的影響,無法破拆進行有效自然排煙;采用機械排煙受各方面的影響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煙霧擴散影響人員疏散,建筑高度為100m的高層建筑大約在30s煙霧將竄到頂部,并且產生的煙霧造成人員恐慌,給疏散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2 高層建筑火災實戰處置的難點
2.1" 樓層較高,攀登困難
目前我國使用高科技消防設備對高層建筑實施滅火還比較少,比如使用直升機等。高層建筑一旦發生火災,絕大部分依靠消防電梯和內部樓梯,如果消防電梯不可利用,消防人員只有通過樓梯間攀登上樓進行滅火救援,由于處置樓層高度高,人員體力消耗大,水帶鋪設困難,高層建筑滅火救援戰斗時間要比其他類型火災長得多,從而使火勢擴大,增加火災撲救難度[2]。
2.2" 火場用水量大,供水難度大
當發生火災時,一旦高層建筑固定消防設施失靈,消防救援人員就僅能依靠從建筑外部架設水帶供水干線進行供水滅火。但由于高層建筑外部架設水帶難度大,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容易貽誤戰機,使火勢擴大。如果著火層較高,此時需要較大的壓力,容易使鋪設干線水帶爆裂,造成供水中斷。高層建筑火災撲救本身用水量大,若再對干線供水,火災撲救的供水就很難滿足。
2.3" 火災撲救受阻
高層建筑消防滅火設施不完善,關鍵時刻發揮不出應有效能。部分高層建筑消防設施維護保養不到位,常常導致發生火災時相關固定消防設施不能正常啟用。加之,玻璃幕墻受高溫等影響,易發生玻璃炸裂墜落,極易造成人員受傷以及消防器材損壞,內攻近戰危險性較大,在危險區域的實戰上缺少經驗,這就使得撲救成了一場持久戰,極大地影響了滅火戰斗進程。
3 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專業隊組建的基本原則
3.1" 考評促訓,重視體能,提升專業發展進程
專業隊結合實戰需求,需要圍繞打造“專家型”指揮員、“工匠型”消防員的組訓原則,針對高層建筑實戰處置過程中的基本處置流程開展常態化實訓、輪訓工作,并在組訓工作開展過程中對滅火救援全流程、全要素、全環節開展效能考評。在此基礎上,實行按人定崗、按崗選人制度,通過“師傅帶徒弟”“定向培養”“專項培訓”方式,充分調動指戰員思戰、謀戰、研戰的積極性,提升指戰員業務素質。積極探索總結“器械輔助+徒手操作+訓練文化”相結合的核心訓練法,在日常組訓過程中重點訓練與大跨度內攻相關的背負空氣呼吸器等科目的體能項目,在日常訓練過程中不斷提升隊伍的實戰處置能力。
3.2" 深化戰術融合實訓
依托現有訓練設施,專業隊每月至少開展1次真火煙熱、煙火特性實戰化訓練。依托轄區高層建筑重點保護單位,專業隊每月至少開展1次類型災害事故“全過程、全要素”實戰化演練。依托轄區聯勤單位,每年至少開展1輪實戰化駐訓。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人員選拔、培訓認證、考核淘汰”機制,專業隊內部每年至少組織1次全員綜合考核,按照每年10%的更新率實行末位淘汰和動態補充。在此基礎上,定期組織班組對抗演練,不斷強化專業隊成員的體能與技能結合,提升單兵在高層建筑火災處置過程中的應急處置能力。
3.3" 突出實戰導向,提升專業隊執勤訓練科學化水平
針對高層建筑的結構特點,專業隊應當定期開展專項熟悉演練,結合隊站現有車輛裝備,不斷突出崗位專業技能,開展壓縮空氣泡沫滅火、火場堵截、固定消防設施操作等針對性技戰術訓練。在日常組訓過程中,重點演練空氣呼吸器他救接口操、火源偵察操、水霧驅煙操、內攻堵截操、主體框架冷卻操等專門針對高層建筑火災的專用操法,在訓練過程中研究不同場景下的班組協同,優化分工與戰術配合。在此基礎上,專業隊在日常組訓工作開展過程中,必須合理考察隊伍現有各類滅火藥劑實戰處置的真實效能,必要時可以開展壓縮空氣泡沫“濕泡沫主冷卻、干泡沫主隔離、遇煙氣主補液”的覆蓋窒息滅火技術在實戰中的實際應用等專項測試,在有效提升隊伍自身安全保障的同時,推動隊伍整體實戰處置能力的有效提升。
4 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專業隊編隊類型與戰斗單元
在實際組建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專業隊的過程中,專業隊編隊類型與戰斗單元的設定必須立足于事故處置的實際需要。因此,需要按照高層建筑火災的處置特點,預先對人員、器材裝備、戰斗模塊實施明確設定。當轄區內部高層建筑火災發生后,專業隊應當結合事故處置的實際需要將滅火救援編隊分為輕型編隊和重型編隊,由管理指揮、內攻主戰、舉高噴射、疏散營救、遠程供水、照明排煙、戰勤保障和通信保障等8個模塊組成,每個模塊可匹配1個至若干個作戰單元,承擔某個戰斗面的作戰任務。每個作戰單元根據任務匹配車輛和器材裝備,可獨立承擔某個戰斗面的特定作戰任務,切實保障對高層建筑火災事故的有效處置[3-5]。
4.1" 編隊類型
輕型滅火救援編隊。至少包括管理指揮、內攻主戰、疏散營救、照明排煙、戰勤保障和通信保障等6個模塊,每個模塊1個作戰單元,不少于3名指戰員。可在就近取水的情況下承擔某個戰斗面一定時間內的作戰任務,長時間作戰需要其他力量提供遠程供液支援。根據滅火救援任務需要,可增加舉高噴射和遠程供水作戰單元或在作戰單元內增加車輛裝備數量。
重型滅火救援編隊。包括管理指揮、內攻主戰、舉高噴射、疏散營救、遠程供水、照明排煙、戰勤保障和通信保障等全部8個模塊,內攻主戰模塊匹配3個作戰單元,其他模塊匹配1個作戰單元,不少于3名指戰員。可獨立承擔某個戰斗面全過程的作戰任務。根據滅火救援任務需要,可增加某個模塊的作戰單元數量或在作戰單元內增加車輛裝備數量。
4.2" 作戰單元
管理指揮單元。主要承擔現場作戰指揮任務。最低配備車輛1輛,即1臺指揮通信車,由轄區支隊當日全勤指揮部擔任。
內攻主戰單元。主要承擔內部強攻近戰、堵截設防、火情偵察等作戰任務。最低配備車輛2輛,即1臺主戰消防車、1臺重型供水消防車。重型供水消防車泵流量應與主戰消防車泵流量相匹配;主戰消防車單車或耦合供液高度、供水距離應滿足所在地區作戰對象最不利條件需要[6]。
舉高噴射單元。主要承擔外部設防,控制火勢從外部向上蔓延,通過建筑外窗或破拆口控制消滅內部火勢等作戰任務。最低配備車輛2輛,即1臺舉高噴射消防車(直臂云梯消防車、登高平臺消防車)、1臺重型供水消防車。重型供水消防車泵流量應與舉高消防車泵流量相匹配。
疏散營救單元。主要承擔起火建筑或受火勢直接威脅建筑內部遇險、被困人員的搜索、定位、營救與疏散等作戰任務。最低配備車輛1輛,即1臺搶險救援消防車。搶險救援消防車應配備疏散營救人員必需的救生、破拆、偵檢等器材裝備。
遠程供水單元。主要承擔為作戰現場遠距離持續供水的作戰任務。最低配備1套遠程供水系統,或者相當數量、供水強度不低于200L/(s·m)的相關車輛、裝備,供水距離不少于1500m。
照明排煙單元。主要承擔作戰現場的外部、內部照明,以及內部排煙等作戰任務。最低配備車輛2輛,即1臺照明消防車(具備相同功能的其他車輛)、1臺排煙消防車。照明消防車應配備一定數量的移動照明燈具。
戰勤保障單元。主要承擔作戰現場的戰勤保障任務,可提供供氣、食宿、被裝更換和常用裝備器材補充、維護保養等保障。最低配備車輛2輛,即1臺飲食保障車、1臺裝備運輸車。
通信保障單元。主要承擔作戰途中和現場通信、調度指揮和研判會商等任務,具備有線通信、無線通信、單兵圖像、衛星圖傳、無人機航拍等功能[7-8]。
5 結束語
針對高層建筑發生火災事故后的火勢蔓延速度快、人員疏散困難、易引發“煙囪效應”等處置難點,應在轄區內部組建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專業隊,實現對高層建筑火災的有效處置。本文根據我國一線消防救援隊伍人員構成及器材裝備配備等實際情況,對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專業隊的組建思路進行了逐一介紹,并對專業隊不同處置條件下的戰斗編隊與作戰單元進行了逐一明確,力求最大限度提升我國消防救援隊伍的高層建筑火災實戰處置能力。
參考文獻
[1]汪七九.淺析高層建筑火災的撲救及防范[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1(5):122-123.
[2]蘇心偉.高層建筑火災特點及安全撲救對策[J].四川建筑,2022,42(3):318-320.
[3]曹彥東.高層建筑火災的撲救方法研究[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2(3):135-137.
[4]楊博智.高層建筑火災危險性及滅火救援戰術策略思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11(21):191-193.
[5]高旭文.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策略探討[J].低碳世界,2021,11
(5):313-314.
[6]韋宏偉.新時期高層建筑火災特點、撲救對策及思考[J].今日消防,2020,5(3):103-104.
[7]慕睿鵬.基于消防救援工作實際探究高層建筑火災撲救中的不利因素[J].今日消防,2020,5(2):85-87+123.
[8]張慶利.高層建筑火災撲救關鍵技術應用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9,38(1):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