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工作實踐,介紹了滅火救援現場常見的危險因素,從觀察現場情況、善用避險姿勢、識別重點風險源和及時尋求救援等方面,總結了消防人員緊急避險的措施;提出了仔細檢查通信與消防設備、使用無人機輔助救援、選擇最佳救援時機,以及加強消防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等安全防護建議,使消防人員在完成滅火救援任務和保障人身安全兩方面實現兼顧。
關鍵詞:滅火救援;緊急避險;安全防護;無人機輔助救援
由于火災事故具有突發性,加上滅火救援的緊迫性,消防人員必須迅速到達現場并開展救援工作。如何在高效完成滅火救援任務的前提下保障消防人員的安全,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實踐表明,一些消防人員在緊急投入滅火任務時,可能因時間緊迫,未能充分掌握火災現場情況或者未能完全熟悉緊急避險技能,導致個人防護準備不足,從而不慎吸入了有毒氣體或者被燒傷、炸傷。因此,對于進入滅火救援現場的一線消防人員,掌握緊急避險知識、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尤為重要。
1 滅火救援現場常見危險因素
1.1" 火災現場的危險因素
當滅火救援現場存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體時,一旦出現泄漏、爆炸,會使消防人員面臨極大的安全風險。比較常見的是天然氣泄漏,特別是一些建設年代較早、管理相對寬松的老舊小區,私自更改天然氣管道以及管道老化等情況較為常見。在發生火災事故后,很容易發生天然氣管道的爆炸事故。如果火災發生場所是化工廠房,發生燃爆事故的概率更大,并且很多化工品在高溫炙烤或者燃燒以后會釋放出難聞且有毒的污染氣體,對廠區內部人員、附近群眾以及消防人員的健康安全都會產生不良影響。正確認識火災現場的這些危險因素,對避免火災損失的擴大化,以及保證救援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有積極幫助。
1.2" 建筑物倒塌危險因素
在滅火救援過程中,建筑物局部突然倒塌的情況較為常見。特別是一些以木質結構為主的建筑物,在火災發生后由于高溫作用導致木質材料炭化,承載力大幅度下降,以至于出現門窗變形、墻體倒塌等事故,對消防人員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即便是鋼結構、混凝土結構,也會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鋼構件彎曲變形、混凝土墻體鼓包、裂縫等情況,從而造成樓板塌陷[1]。另外,隨著火勢蔓延,當接觸到易燃易爆物質后,爆炸瞬間產生的強烈沖擊波也會對建(構)筑物造成嚴重破壞,并危及消防人員和被困群眾的生命安全。對于以大理石、花崗石等材料為主的建筑物,在滅火救援時,冷水與高溫的石材接觸后容易出現爆裂,對建筑物的局部或整體穩定性也會產生影響,使所有一線的消防救援人員都面臨安全威脅。
1.3" 消防人員自身危險因素
除了上述外界危險因素外,消防人員在安全意識上的不足,如個人防護措施的疏忽或是心存僥幸沒有嚴格落實滅火救援的規章制度,都可能誘發安全事故。在滅火救援時,消防人員往往面臨著高溫、毒氣、濃煙、爆炸、漏電等復雜危險環境。正常情況下,消防人員應當做好防護措施再進入火災現場實施救援,但是個別消防人員可能因粗心大意或者抱有僥幸心理而忽視了這一環節。除此之外,火災現場各類突發事故頻繁發生,如果消防人員缺乏足夠的危機意識或未能嚴格執行指揮部的部署,都有可能使自身或同伴陷入危險之中。
2 滅火救援現場的緊急避險措施
2.1" 觀察現場情況,作出專業預判
為了確保現場滅火救援工作順利開展,同時也是出于保護消防人員自身安全和被困群眾安全的客觀需要,必須在展開救援工作前對現場情況進行全面了解。例如,建筑內部構造以及應急通道、消防設施的位置,是否存在易燃、易爆或者有毒物品,有無被困人員以及被困人員的數量、位置以及火勢蔓延方向等。如果有需要,還應安排專門的火災觀測員,并利用無人機等輔助設備隨時掌握現場火情。然后,將掌握到的各類信息進行匯總分析,由指揮小組作出科學決策,并指導滅火救援工作的開展。如果現場救援情況比較復雜,滅火救援難度較大,還需要指揮部統一調配其他資源,例如,協調公安部門維護現場秩序并進行安全警戒;協調衛生健康部門組織醫療救護隊伍救治受傷人員等[2]。對于受困群眾,應基于掌握的現場信息合理安排救援順序,優先解救處于危險區域的群眾,而對于位置相對安全、狀態較好或者是暫時無法營救的被困人員,可以在消防人員的遠程指導下先做好基本防護,冷靜地等待救援。
2.2" 保持冷靜心態,善用避險姿勢
滅火救援現場存在高溫、濃煙、噪聲等干擾因素,加上場地環境的復雜性,讓消防人員難以集中注意力。越是在這種情況下,消防人員越要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靈活運用專業防護知識,做好緊急避險將意外傷害的發生概率降到最低。例如,受到風向、建筑物結構等因素的影響,火勢的蔓延方向與煙霧的擴散方向可能會臨時改變,并引起爆炸或者建筑物坍塌等情況。不僅干擾了救援行動的正常開展,而且也可能讓消防人員受困。此時消防人員要盡量處于安全區域,并采取避險姿勢,以防意外傷害的發生。消防人員盡量選擇有墻體遮擋或者地勢較高的位置,以防火勢蔓延對自身造成的傷害。在移動時,盡量選擇蹲或趴的避險姿勢,并手舉盾牌或門板等物體阻擋頂部掉落物對頭部、身體造成的傷害。如果遇到爆炸等險情,要第一時間尋找可靠掩體,匍匐在地并雙手護頭,以減輕爆炸造成的身體傷害。
2.3" 重點風險源的識別與應對
滅火救援現場的重點風險源不僅對正常救援活動的開展造成了阻礙,而且直接威脅消防人員和受困群眾的生命安全。在進入滅火救援現場后,要準確識別和妥善應對這些重點風險源。濃煙是重點風險源之一,統計數據表明,在滅火救援中因煙霧受傷或死亡的消防人員,占傷亡總人數的75%。消防人員進入火災現場后,如果遇到濃煙阻擋視線,可以使用測溫儀器測量現場各個區域的溫度,根據不同區域的溫度變化分析火勢走向,并初步確定火源所在位置,為滅火與救援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3]。例如,消防人員觀察到有的門窗間隙冒出濃煙,進一步測量發現門窗溫度較高。根據消防救援經驗可知,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轟燃情況,因此要立即破除門窗阻擋,釋放煙霧和火勢,在此基礎上輔以滅火設備進行火勢壓制,從而保障救援安全。如果遇到門窗難以破除的情況,則使用水槍沖刷降溫,避免轟燃造成人員傷亡。除了濃煙外,漏電也是造成消防人員傷亡的重點風險源之一,消防人員在進入火災現場前應當與供電部門或者物業公司協商,對火災現場及周邊范圍的建筑進行斷電處理。如果是進入機房等帶電場所進行滅火救災,消防人員還要穿戴絕緣防護服,避免因為漏電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2.4" 遇到危險及時尋求救援
消防人員進入火災現場開展滅火救援任務時,由于不熟悉現場環境或者是遇到爆炸等突發狀況時,容易出現自身受困的緊急情況。如果呼吸器內的氧氣較為充足,并且現場相對安全,消防人員應首先嘗試自救;相反,如果自救無法脫困,或者是呼吸器內的氧氣快要消耗殆盡,則需要及時尋求其他消防人員或者指揮部的救助。要簡潔準確地說明自己當前的位置、面臨的危險狀況,以便于其他戰友能盡快開展針對性救援。
3 滅火救援現場的安全防護策略
3.1" 仔細檢查通信與消防設備
滅火救援現場的情況瞬息萬變,不能死板地執行既定的救援計劃,需要做出靈活的應急應變。為了保證救援行動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避免因為決策失誤或配合不當而使消防人員的安全受到威脅,在進入滅火救援現場前必須認真檢查通信裝置是否正常,在確定工況良好后正確佩戴,以便于及時溝通、實現信息共享。例如,消防人員在疏散火場內被困群眾時,按照原定計劃需要走安全通道,但是無人機偵查發現安全通道被雜物封堵已經無法通行。地面指揮人員將信息及時告知現場消防人員,隨即將疏散方案改為消防云梯疏散,節約救援時間,保障消防人員和被困群眾的安全。
3.2" 使用無人機輔助救援
在加速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的背景下,一些新技術、新設備在滅火救援現場得到了推廣使用。其中,無人機具有體積小巧、操作靈活、成像清晰、傳輸效率高等特點,成為消防人員開展滅火救援工作的好幫手。尤其是對于高層建筑物或者場地復雜的廠房建筑,發生火災后由于火勢較大、煙霧較濃,不利于消防人員掌握救援現場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可以操作無人機進入救援現場,利用高清攝像機拍攝現場影像并同步反饋給地面消防人員。這樣一來,消防人員就可以實時獲取著火范圍、易燃易爆物分布位置等重要信息,并基于專業知識對火災事故做出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為制定滅火救援計劃和組織開展救援行動提供了依據。相比于直接進入火災現場實施滅火救援,利用無人機獲取豐富信息后再開展行動,不僅能提高滅火救援效率,而且也能最大程度上保障消防人員的安全。由此可見,在滅火救援中要定期更新技術與裝備,讓科技賦能滅火救援,為消防人員的安全保駕護航。
3.3" 選擇最佳的救援時機
根據火災發生階段的不同,一般可以將其分成發生(初燃)、發展(猛燃)、撲救三個階段。其中,初燃階段由于火勢較小,煙霧較少,建筑物內溫度較低且不容易造成建筑物的坍塌。如果消防人員能在這一階段達到火災現場,是進行滅火救援的最佳時機。進入猛燃階段后,火勢變大,煙霧濃烈,建筑物內溫度升高且存在倒塌風險。如果消防人員在這一階段貿然進入建筑物內部開展滅火救援行動,很有可能因為吸入毒性煙霧,或者是炸傷、燒傷、砸傷。因此,為了確保消防人員的安全,應當選擇合適的救援時機,盡量避免在猛燃階段實施救援。
3.4" 提高消防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
滅火救援現場的情況復雜,無論是基于滅火救災考慮還是出于保障消防人員自身安全的需要,都要求消防人員具備較強的安全意識,熟練掌握消防救援的專業技能。為此,消防部門應實行常態化培訓,并且在技能培訓過程中穿插開展安全宣傳,幫助消防人員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在宣傳方式上,既要進行正面引導,又要引用一些真實的反面案例發揮警示教育的作用。例如,某次滅火救援行動中,消防人員在進入建筑物滅火前沒有切斷整棟建筑的電源,以至于出現了觸電事故。利用這種發生在消防人員身邊的真實案例開展安全教育,更容易引起消防人員的重視,對強化安全防護意識有良好效果。同樣的,在定期開展的滅火救援培訓中,指揮人員也要根據以往救援工作的開展情況,羅列出容易誘發安全事故的行為進行加強訓練,讓消防人員可以形成肌肉記憶,在今后的滅火救援中可以規范自身行為,在完成滅火救援任務的同時也能確保自身的安全。
4 結束語
消防人員作為滅火救援的主力軍,是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最后一道堅實屏障。消防人員在撲滅火災、救助受困群眾的同時,也必須保護好自身安全,因此,掌握緊急避險技能、做好個人安全防護顯得尤為重要。在進入火場前盡可能了解現場情況,開展救援任務后能夠根據現場復雜情況作出專業預判,并保持冷靜心態、善用避險姿勢,才能確保滅火救援任務的順利開展。同時,注意使用無人機等輔助工具實施救援,平時注意加強安全技能的學習與訓練,確保在高效完成滅火救援任務的同時保護自身安全。
參考文獻
[1]李剛.高層建筑滅火救援現場的火情偵察及緊急避險探究[J].今日消防,2023(8):51-53.
[2]陳鵬.在滅火救援中提高消防員緊急避險能力與智慧消防技術[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3(4):44-46.
[3]李明陽.做好救援工作,保障人員安全:滅火救援行動中的緊急避險與安全防范措施探究[J].警戒線,2022(13):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