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越來越深刻,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顛覆性作用越來越顯現,教育數字化轉型逐漸上升為國家教育發展戰略,既是“數字中國”戰略的有機構成,也成為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實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關鍵路徑。
數字化轉型是推動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進入快車道和攻堅期,需要通過數字化轉型開辟新賽道和塑造新優勢。《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了“以教育數字化開辟發展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重點任務。202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要持續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助力教育教學深層次變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已經發生格局性變化。在價值取向上,職業教育從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主轉向促進產業經濟發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并重;在發展方式上,職業教育從外延式的“規模化發展”轉向內涵式的“高質量發展”;在治理方式上,職業教育從相對割裂的“粗放式管理”轉向整體性的“精準化治理”。顯然,數字化轉型是這種格局性變化的重要驅動力量。通過系統性的數字化轉型,將塑造一個由“技術內嵌—技術協同—技術沉浸—技術創新”構成的,能夠打通不同業務場景的,高度智能化的職業教育新形態。
數字化轉型是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數字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職業教育是離產業最近的教育類型,在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職業教育應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數字技能人才。數字職業化和職業數字化改變了勞動方式,繼而分化了就業群體,產生了許多新興職業。電子商務師、互聯網營銷師、商務數據分析師、全媒體運營師、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等數字職業都與職業教育高度相關。數字職業的不斷涌現催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和職業教育體系的數字化變革。一方面,要加快形成數字職業人才培養和技能等級認證的產教融合型職業教育體系,尤其要加強服務數字教育、數字醫療、工業物聯網、數字金融、低空經濟等數字經濟新技術、新業態的人才培訓力度,開發體現產業新技術知識、新崗位需求和新工藝流程的課程教材;另一方面,要面向傳統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生產場景數智化升級,提供內容更加豐富、手段更加智能、評價更加精準的技術和文化教育。
深化科研是促進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當前,數字化轉型已成為職業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和前沿話題,但是,正如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還處于起步階段一樣,當前的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研究亦處于初級階段,對很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的深度還不夠,共識還不足。對已有研究的最好呼應,就是繼續深化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研究。從微觀角度看,需要深化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尤其是數字技術賦能實習實訓課程變革、教學模式創新和教學評價重構研究;從中觀角度看,需要深化數字技術驅動的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及其結構優化、產教融合型組織建設、“數字工匠”“數字新農匠”培養生態重塑等研究;從宏觀角度看,還需要從更深層次關注鄉村振興、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與職普融通等多元關系中的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在研究范式上,須強化基于證據的實證研究,通過開展扎實的調查研究、實驗研究和數據統計分析,理清隱藏在職業教育業務數字化、職業教育數據價值化和職業教育治理生態化等諸轉型行動背后的各種因果關系和相關關系,從而提高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行動的決策效率與科學性。
(鄧小華,博士,廣西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