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討根管治療術及術后修復對牙髓病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23年1月- 2024年12月醫院收治的80例牙體牙髓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基線特征匹配的原則,采用設計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分別實施多次根管治療與一次性根管治療,對比評估兩種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均呈現下降趨勢,在治療后6及9周時,觀察患者的VAS評分降幅顯著優于對照組(Plt;0.05);經過6個月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咀嚼效能及咬合力量均有提高,且觀察組提升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lt;0.05)。同時,兩組患者的牙齦健康評分和出血指數均呈下降趨勢,但觀察組患者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lt;0.05)。結論" 對于牙髓病變患者,根管治療及術后修復不僅能取得顯著的短期效果,長期效果同樣優異。該療法可有效緩解術后疼痛,保障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 根管治療術;牙髓病;疼痛感;咀嚼功能
中圖分類號" R781.3" "文獻標識碼" A" nbsp;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5)08--04
牙髓疾病治療技術的創新發展是當前口腔醫學研究的重要方向[1]。根管治療作為保存患牙的關鍵技術,其治療模式的優化直接影響臨床效果與患者預后。近年來隨著生物材料學的進步,單次就診根管治療因具有操作時效性的優勢引發臨床關注,但其與傳統多次治療模式的療效差異仍需系統論證[2]。本研究從術后疼痛評分、咀嚼效能檢測、組織修復影像學評估3個維度建立綜合評價體系,重點考察單次治療模式在生物組織修復動力學和患者舒適度方面的臨床特征[3]。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國際診療評價體系正在經歷范式轉換,從單純解剖形態修復標準向包含心理評估、社會功能恢復的復合評價體系演進,這一趨勢要求臨床研究必須建立多維度的療效評價機制[4]。
從社會效益視角分析,單次治療模式顯著優化了醫療資源配置。該方案通過減少復診次數降低患者時間成本,同步提升單位時間內的診療服務量[5],對改善基層醫療機構服務供給能力具有現實意義。特別是在我國存在顯著區域醫療資源差異的背景下,治療流程的集約化改進將成為提升口腔醫療服務均等化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3年1月- 2024年12月醫院收治的80例牙體牙髓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X射線檢查確診為牙體牙髓疾病患者;②無牙體結構發育異常;③近3個月內無拔牙史;④具備完整診療檔案。排除標準:①存在口腔創傷或感染病灶者;②存在精神障礙患者;③認知功能障礙者;④凝血機制異常患者;⑤惡性腫瘤確診患者;⑥處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女性。
根據組間基線特征匹配的原則,采用設計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0~63歲,平均41.59±10.42歲,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疾病構成包括牙髓炎20例、牙隱裂10例及根尖周病10例。觀察組年齡20~65歲,平均42.21±10.33歲,男性21例、女性19例,疾病類型涵蓋牙髓炎18例、牙隱裂10例及根尖周病12例。兩組患者上述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獲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標準化根管治療流程。術前通過X線檢查評估患牙三維定位、病變范圍、根管走向及解剖形態。具體操作包含7個階段:①完全清除壞死牙髓并進行咬合調整;②實施牙髓摘除及髓腔開放,采用0.9%生理鹽水與3%雙氧水交替沖洗根管系統;③使用10#或15#標準根管銼定位根管并測定工作長度;④運用逆向擴通法進行根管成形,維持原始解剖結構;⑤應用消毒制劑徹底處理根管系統;⑥使用氫氧化鈣制劑暫封根管口;⑦實施每周隨訪評估,待符合指征后完成根管三維充填[6]。麻醉生效后完成髓腔開放與根管成形,經徹底消毒后采用熱牙膠垂直加壓技術實施根管充填并行冠部修復。
1.2.2" 觀察組" 實施標準化單次根管治療流程。治療初期包含全面口腔檢查、炎癥控制、根管通路建立、三維定位與長度測定、機械預備及化學消毒等基礎操作,其流程參數與對照組保持嚴格一致。在根管充填環節,觀察組采用氫氧化鈣基封閉劑或熱牙膠充填體,配合側向加壓技術實現三維致密充填。術后通過數字化X線影像評估充填質量,確認達到生物封閉標準[7]。同時實施功能性咬合調整,建立協調的咬合關系以保障遠期療效。為客觀評價治療效果,所有病例均在術后實施為期6個月的臨床隨訪觀察。
1.3" 觀察指標
(1)疼痛評估: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測量,評分區間0~10分,數值與疼痛程度正相關。
(2)咀嚼功能檢測:①效率測試:指導患者咀嚼4g花生20s,將咀嚼物置于1000ml清水攪拌,靜置2min后過濾干燥殘渣,計算效率公式為(總重-殘渣重)/總重×100%。②咬合力測定:使用專業咬合力測試儀記錄數據。③牙齦狀況分級:0分(健康)~3分(重度炎癥)。④出血指數評估:0分(無出血)~3分(明顯出血)[8-10]。
(3)并發癥監測:記錄咬合不適、牙齦腫脹、感染及劇烈疼痛等不良反應。
1.4" 數據分析
選用SPSS 24.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組間構成比或率比較使用卡方檢驗。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表明基線疼痛水平相近。治療后3、6、9周,兩組患者VAS評分均呈現下降趨勢,且觀察組在治療后各時間節點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其中6、9周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充分證明該組治療方案具有更優的鎮痛效果。見表1。
2.2" 兩組患者咀嚼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咀嚼效能、咬合力量、牙齦健康度及出血狀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證實基線水平具有可比性。經過6個月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咀嚼效能及咬合力量均有提高,且觀察組提升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lt;0.05);同時兩組患者的牙齦健康評分和出血指數均呈下降趨勢,但觀察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3" 討論
根管治療作為牙髓疾病診療的常規手段,其術后修復質量直接影響臨床效果與患者咀嚼功能恢復[11-13]。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對80例牙體牙髓病患實施治療,比較不同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差異,為優化治療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在鎮痛效果評估中,研究數據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后VAS均呈現顯著下降趨勢,證實根管治療對緩解牙髓疼痛具有普遍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觀察組術后6、9周隨訪節點的VAS下降幅度較對照組更為明顯,提示單次根管治療在疼痛管理方面存在顯著優勢。這種差異可能源于治療次數的減少,通過避免多次操作對根尖周區的重復機械刺激,從而降低組織炎性反應。此外,單次療法通過連續完成清創、消毒及三維充填等關鍵步驟,能更高效消除根管系統內的微生物負荷,加速根尖周修復進程,進而增強鎮痛持續性[14-16]。就咀嚼功能康復而言,半年期隨訪數據顯示兩組咬合效能與咀嚼效率均有提升,但觀察組的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這可能與單次治療徹底控制根管內感染源有關,通過建立更完善的根尖封閉,為牙體組織提供更優的生物力學支撐。同時,觀察組牙齦指數(GI)和探診出血指數(BOP)的改善幅度更為突出,反映該療法對牙周健康的積極影響。健康的牙周環境不僅能增強牙齒功能穩定性,更有助于實現咀嚼系統的整體功能重建。
并發癥發生率作為評估治療安全性的核心參數[17],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相較于對照組顯著下降,提示一次性根管治療可能具備更優的安全特性。傳統分次治療模式因需多次復診,客觀上增加了微生物入侵的可能性,同時反復的器械操作易對根尖周區域產生機械刺激[18-20]。相比之下,單次診療方案通過整合治療流程,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并減少醫源性創傷,為并發癥防控提供結構性優勢。
本研究僅限于一個醫院的患者,并且6個月的隨訪期對于評估遠期療效及修復體穩定性亦顯不足。后續研究將采用多中心協作模式,并建立長期隨訪機制,更加系統地論證單次根管治療的持續效益與風險控制能力。臨床決策時應辯證看待治療模式的選擇。盡管單次方案在鎮痛效果、功能重建、組織修復及并發癥控制維度展現顯著診療優勢,仍需綜合考量患者個體差異,包括病程階段、全身狀況及依從性等因素,并通過優化生物材料性能、改進顯微操作器械、完善術后維護體系等途徑,全面提升牙髓病綜合治療水平,使更多患者受益于現代齒科醫學的發展成果。
4" 參考文獻
[1] 王龍西,徐征,王娟.不同的根管填充劑在治療牙體牙髓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學工程,2024,32(11):70-73.
[2] 鄭時懿.牙髓病根管治療患者根管預備中發生鎳鈦器械分離的影響因素[J].中國民康醫學,2024,36(18):7-9.
[3] 劉宗仁.根管治療牙體牙髓病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4,39(9):130-132.
[4] 喬振,鐘磊.一次性根管治療牙體牙髓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4,40(21):51-53.
[5] 張強強.一次性根管治療對牙體牙髓病患者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4,24(13):74-77.
[6] 高影.一次性根管治療在牙體牙髓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4,40(18):14-16.
[7] 何曉聘.多次法根管和一次性根管治療牙體牙髓病[J].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學報,2023,33(6):29-30.
[8] 耿粵.一次性根管治療牙體牙髓病的效果[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3,38(12):38-39.
[9] 全國艷.奧硝唑合劑聯合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療兒童牙體牙髓病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3,17(21): 119-121.
[10] 陳思遠,王偉偉,王翼.多次法根管與一次性根管治療牙體牙髓病的效果研究[J].系統醫學,2023,8(16):171-174.
[11] 蘇俊.基于液壓控制的搬運機械臂系統設計與仿真[D].成都:四川大學,2023.
[12] 曹宇杰.單軌懸掛錨桿鉆車機械臂結構設計及仿真分析[D].淮南:安徽理工大學,2022.
[13] 張泰源.專用鍛造機械臂輕量化設計及仿真分析[D].青島:青島大學,2022.
[14] 喬傲.基于視覺的移動機械臂的ROS仿真系統設計[D].保定:華北電力大學,2022.
[15] 胡云峰.六軸機械臂控制系統設計及仿真[D].武漢:武漢紡織大學,2021.
[16] 李永強.專用搬運機械臂負載敏感液壓控制系統的設計及仿真分析[D].青島:青島大學,2021.
[17] 梁競文.四自由度鍛造機械臂設計及仿真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20.
[18] 孫霖.攜帶機械臂的履帶救援機器人設計與仿真實驗研究[D].黑龍江:哈爾濱工業大學,2020.
[19] 楊杰.電液直驅五軸機械臂系統設計及Gazebo物理仿真方法研究[D].廣州:廣東工業大學,2020.
[20] 李坤嶺.鍛造專用機械臂的設計及仿真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9.
[2025-03-17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