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幼有所育、幼有善育、幼有優育的提出,國內對0—3歲嬰幼兒的相關研究呈上升趨勢,研究內容日益豐富。通過對研究成果進行回顧和梳理,借助CiteSpace軟件對國內2000—2023年收錄在中國知網上的有關0—3歲嬰幼兒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以圍繞托育政策、托育服務、家庭教育、身心健康成長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為主,研究結果發現對0—3歲嬰幼兒的研究還有待完善,建議從政策支持、托育服務、家庭教養、影響因素等方面發力,確保我國0—3歲嬰幼兒得到充分的關注和支持,為他們的身心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關鍵詞:0—3歲嬰幼兒;CiteSpace;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C924.2;G61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5)08-0128-04
A Literature Review of Research on Infants and Toddlers Aged 0—3 via CiteSpace
Wang Yumei1,2
(1. Facul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ichuan Sanhe College of Professionals, Luzhou 646200;
2. School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Abstract: With the advocacy for nurturing, quality care, and superior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domestic research on infants and toddlers aged 0—3 years is on the rise, and the cont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rich. This paper combs through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infants and toddlers aged 0—3 collected i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from 2000 to 2023, and conducts a visualized analysis with the help of CiteSpace. It’s found that the topic revolves around childcare policies, childcare services, family education,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at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quires further improvement.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to enhance efforts in policy support, childcare services, family upbringing,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o ensure that these children receive adequate attention and support, which will provide better conditions for their development.
Keywords: infant and toddler aged 0—3; CiteSpace; literature review
0—3歲嬰幼兒的教養工作被各國政府視為人才培養的奠基工程。在嬰幼期,大腦發展在某些學習和心理發展方面存在敏感期,因此需要我們高度重視0—3歲嬰幼兒的教養工作。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強嬰幼兒的養育,促進嬰幼兒早期發展。隨著幼有所育、幼有善育、幼有優育的提出,對0—3歲嬰幼兒的研究引起學界廣泛關注,優秀成果層出不窮。基于此,筆者對中國知網2000—2023年收錄的相關文章進行了梳理,以便更清晰了解研究現狀、熱點主題并做出反思與展望。
一、研究工具與數據采集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中國知網文獻計量與信息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作為研究工具,對0—3歲嬰幼兒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
(二)數據采集
為更清楚了解0—3歲嬰幼兒領域的有關研究現狀、熱點、前沿和研究趨勢,筆者在中國知網中以“0—3歲嬰幼兒”為關鍵詞和主題進行高級檢索,刪掉無關文獻,檢索到2000—2023年共469篇文獻(其中期刊文獻377篇,碩博論文92篇)。綜合運用中國知網計量可視化分析和CiteSpace軟件對檢索文獻進行分析,生成了該領域的發文量、文獻互引等指標,顯示出該領域研究熱點的關鍵詞以及聚類圖。
二、0—3歲嬰幼兒研究的分布情況
(一)文獻期刊分布統計
一個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可以通過期刊發文量的情況予以體現。筆者整理了0—3歲嬰幼兒領域發文量前10名的期刊,見表1。
由表1可知,該時段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學刊》《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學前教育研究》等國內知名期刊,以上期刊均為核心期刊。0—3歲嬰幼兒研究在以上期刊上發表既代表著該領域學術研究的最高水平和發展趨勢,也反映出所發表的文獻質量高、研究性強,能反映出該領域的學科水平。
(二)期刊被引頻次分布
文獻的被引頻次與其學術價值呈正相關,被引頻次高往往是用來衡量學者科研能力的重要標準。筆者對中國知網中關于0—3歲嬰幼兒研究高被引文獻進行統計,取被引量前10的文獻,見表2。
如表2所示,10篇文章中有3篇以托育服務為主題進行研究,有3主要篇聚焦于早期教養,還有4篇分別從早期教育機構、影響因素、政策研究等角度進行分析。以上研究內容均反映出當下對0—3歲嬰幼兒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向,具有較強時代性、針對性和研究性。
(三)研究熱點知識統計
研究熱點反映了學術和實踐對知識和解決方案的需求,通常在學術研究、創新和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意義。識別和探索研究熱點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好地定位工作,并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有價值的見解,結果如圖1所示。
最突出的是“嬰幼兒”和“托育服務”。從圖中關鍵詞的連線看出,“嬰幼兒”和“托育服務”兩個詞與其他節點的關聯性最強,然后是“早期教育”“影響因素”等。
三、總結與歸納
根據對2000—2023年的文獻梳理,本文將現有的研究現狀歸納如下。
(一)圍繞托育政策的相關研究
隨著全面二孩、三孩政策的提出,嬰幼兒托育需求出現井噴,隨即需要相關的托育政策予以扶持。據統計,2022年中國3歲以下嬰幼兒約4 200萬人,比2021年的4 700萬人減少了500萬人。一是因為經濟、工作、教育等壓力導致生育率下降;其次由于缺乏相關托育政策,從而打消年輕父母對于生育更多子女的顧慮。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是世界關注的重要民生問題,對嬰幼兒身心發展、家庭穩定、和諧社會建設均有重要意義。海鷹等(2023)向200名托育教師、593名嬰幼兒家長發布調查問卷,從江蘇省Y市托育機構保育的質量現狀出發,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思路,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從宏觀、微觀兩方面研究Y市0—3歲嬰幼兒托育機構保育的質量現狀,并基于合理歸因,結合Y市托育服務的發展實際,從主管部門、托育機構、托育教師、嬰幼兒家庭四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1]。
(二)圍繞托育服務的相關研究
托育機構是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載體,在機構中由專業人員為0—3歲嬰幼兒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照護服務。國家通過頒布一系列政策法規支持托育工作的規范運行,鼓勵托育機構良性發展。為進一步提高托育機構辦托質量,國家衛健委于2023年頒發《托育機構質量評估標準》,分別從辦托條件、托育隊伍、保育照護、衛生保健、養育支持、安全保障、機構管理七個方面對托育機構提出評價標準。康傳坤、趙書晨、李欣桐考察了我國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的發展現狀、使用狀況與效果后提出,提高托育服務可及性、降低托育服務成本,同時增加服務的多樣性、保障服務的安全性,是構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亟須解決的問題[2]。
(三)圍繞家庭教育的相關研究
0—3歲是嬰幼兒成長的關鍵階段,家庭教育在這個階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促進嬰幼兒的全面發展,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在《家庭教育》等著作中強調:家庭教育是根本,他認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家庭是兒童早期教育的核心場所[3]。朱冬[4]選取六盤水市的200名嬰幼兒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六盤水市嬰幼兒家庭教養存在6個方面的問題,指出有關部門應完善嬰幼兒家庭教養服務指導體系,健全家庭教養指導制度建設,社區應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為家庭提供多元化托育服務。家長應提高教養意識,更新教養知識,提升教養能力。
(四)圍繞身心健康成長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
嬰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受到遺傳、疾病、營養、環境、醫療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全社會需要通力合作為促進嬰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提供良好條件。楊君婷、黃愛群、陳大方采用基于群組軌跡模型(GBTM)分析0—3歲嬰幼兒體格發育軌跡,應用Group Lasso回歸模型進行影響因素的初步篩選,進一步用無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體格發育軌跡的影響因素。陳敏[5]于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對上海市閔行區13個社區0—3歲家長進行問卷調查,采用組間差異性檢驗和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家長育兒健康素養的影響因素,通過研究分析出醫療機構、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是否為獨生子女、是否為上海戶籍4個因素是育兒健康素養水平的獨立影響因素。
四、0—3歲嬰幼兒研究的反思與前瞻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影響人的一生,影響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隨著我國生育政策的不斷調整,0—3歲嬰幼兒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這個階段,嬰幼兒的身心發展至關重要,需要得到充分的關注和支持。本研究認為從政策支持、托育服務、家庭教育和影響因素等方面來看,應深入反思當前存在的問題,并展望未來的發展。
(一)政策支持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國已經意識到0—3歲嬰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性,認識到對0—3歲嬰幼兒進行科學照護、教養的重要性。自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中央到地方各相關部門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然而,當前的政策支持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首先,政策出臺的速度與實際需求之間存在差距,導致政策效果的滯后。其次,政策宣傳和貫徹落實力度有待加強,以確保每個家庭都能了解并享受到政策紅利。最后,政策體系尚不完善,如托育服務的收費標準、質量監管等方面仍需進一步明確。本研究認為,我國應繼續加大對0—3歲嬰幼兒問題的關注,完善相關政策體系。一是加快政策出臺速度,確保政策與實際需求相匹配,各地應加快調研并根據實際情況出臺有關政策舉措。二是加強政策宣傳和貫徹落實力度,廣泛運用新媒體,面向群眾予以推廣,確保宣傳力度最大最有效。三是完善托育服務的收費標準和質量監管,保障嬰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托育服務
在托育服務方面,我國目前提供的服務尚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據調查,我國0—3歲嬰幼兒的托育服務需求缺口較大,且現有的托育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首先,我國托育服務的供給量不足,特別是普惠性托育服務更是稀缺,托位數遠遠低于嬰幼兒總數。其次,托育服務的質量亟待提高,部分托育機構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管理不規范、衛生和安全方面的問題。最后,家庭托育服務的發展滯后,缺乏規范和監管,這導致了家庭托育服務的質量無法得到保證。3歲以下嬰幼兒尚不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更多的個別化照料及充滿母愛或親情的關懷,家庭托育服務可以提供熟悉、溫暖的環境以及穩定的依附對象。本研究認為,我國應著力擴大托育服務的供給,提高托育服務的質量,加強師資培訓和安全監管,此外,鼓勵家庭托育服務的發展,制定相關規范和標準,保障嬰幼兒的福祉。例如,可以設立家庭托育服務示范點,提供優質的托育服務,并向其他家庭傳授經驗。
(三)家庭教養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國家長對0—3歲嬰幼兒的養育觀念存在一定誤區,如過度強調智力開發,忽視情感交流和身心發展。首先,家長在育兒觀念上存在誤區,過度追求智力開發,忽視嬰幼兒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其次,家長對嬰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家長缺乏科學的育兒方法。最后,家庭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城市與農村、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家庭教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本研究認為,我國應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一是推廣科學的育兒觀念,情感交流和身心發展的重要性;二是加強家庭教育資源的分配,縮小城鄉、地區之間的差距;三是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家庭教育,提供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服務。例如,可以設立家庭教育咨詢中心,為家長提供專業的育兒指導。
(四)影響因素
影響0—3歲嬰幼兒發展的因素眾多,如經濟條件、家庭結構、社會環境等。在這些因素中,經濟條件和社會環境對嬰幼兒的影響尤為顯著。首先,經濟條件對嬰幼兒發展的影響較大,家庭經濟壓力可能導致家長在育兒方面的投入不足。其次,社會環境對嬰幼兒的成長也具有重要意義,如空氣質量、食品安全等問題。最后,家庭結構的變化,如單身家庭、二胎家庭等,也對嬰幼兒的養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未來,我國應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扶持力度,確保嬰幼兒得到充分的關愛和養育。同時,加強社會環境的治理,保障嬰幼兒的身心健康。此外,關注家庭結構的變化,為不同家庭提供有針對性的育兒指導和支持。例如,可以設立專門的家庭支持項目,為二胎家庭提供育兒經驗和資源分享。
五、結束語
0—3歲嬰幼兒問題是我國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從政策支持、托育服務、家庭教育和影響因素等方面來看,我們應深入反思當前存在的問題,并展望未來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國0—3歲嬰幼兒得到充分的關注和支持,為他們的身心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海鷹,歐蕾,劉天娥.托育政策調整背景下城市家庭嬰幼兒照護服務需求與實現:基于深圳市嬰幼兒家庭的調查分析[J].教育導刊,2023(5):81-89.
[2]康傳坤,趙書晨,李欣桐.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現狀、使用與效果[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23(3):75-85.
[3]陳鶴琴.家庭教育[M].2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68.
[4]朱冬.貴州省本科師范院校0—3歲嬰幼兒托育師資培養的改革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1(11):52-53,91.
[5]陳敏,黃俊,張越,等.上海市閔行區0~3歲嬰幼兒家長育兒健康素養及影響因素[J].上海預防醫學,2022(8):800-805.
作者簡介:王玉梅(1987—),女,漢族,四川合江人,單位為四川三河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學院,貴州民族大學政治與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公共管理。
(責任編輯: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