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勤寶
【摘 要】
近幾年來,隨著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網絡語言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頻率也隨之提升。就中職教育而言,魚龍混雜的網絡語言如同一把雙刃劍,給中職作文教學帶來的影響也是喜憂參半。如何正確對待網絡語言對中職作文教學的影響,同時,如何正確引導網絡語言發揮其在中職作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已成為當今教育界亟需探討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網絡語言 中職作文教學 積極引導 規范使用
古人云: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富則中國富。學生是祖國建設的接班人,如何培養合格的接班人是我國教育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在印刷時代,閱讀、寫作和計算被視為傳統教學的三大基石。但是,伴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傳統教學模式與社會新興技術之間的沖突也日漸明顯。例如,眾所周知,21世紀是科學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在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強烈的沖擊了傳統課堂教學。下面本文就網絡語言對中職作文教學產生的影響進行探究。
一、網絡語言影響范圍廣泛,使用情況喜憂參半
網絡語言是一種建立在計算機通信技術基礎上的網絡文化,網絡語言以其獨特的虛擬性、開放性、便捷性、多元性等特點,對中職作文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中職學生大多處于青春萌動期,具有好奇心強、樂于接受模仿新生事物等特點,網絡語言的時尚性、新穎性無疑對中職階段的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學生在生活、寫作中樂于使用網絡語言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中職作文教學是規范學生用語習慣、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的課程。由于學生長期受網絡語言的影響,其在進行寫作時會不自覺的將網絡用語運用到作文中去,便出現了用語不規范、諧音字混用、錯別字連篇等情況。如:當老師對學生作文中的用語進行規范時,學生常常以網絡用語是正確的作為擋箭牌而不愿更正。例如:很多網絡廣告用語中用到步步為贏、默默無蚊、愛不濕手、天嘗地酒、騎樂無窮、鱉來無恙、一步到胃等等,雖然網絡用語別出心裁的對用語改頭換面,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對中職作文教學帶來了負面影響,學生在作文中常常采用成語來表述,但是卻常常因錯別字連篇而影響了整篇文章的效果。
二、區別對待網絡用語引用,不能“一刀切”
網絡語言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強、隨意性高、邏輯關系差、規范性不高等特點。如正如人們日常口語一樣,網絡語言不像書面語言那樣側重語法運用、邏輯關系和意境表達,與此同時,很多網絡語言為了突出自身的新穎性、靈活性通常會盡可能的壓縮語言,常采用倒裝、省略等形式來表達內容大意。此外,擬聲詞、方言等,在網絡語言中也被大量應用。如厚厚(模擬笑聲)、灰常灰常(模擬福建發音)、醬紫和萱你(臺灣發音),這種隨意、輕松的交流方式使得網絡用語在中職作文中經常出現,也為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于根元主編的《中國網絡語言詞典》指出: “大部分‘網語是網民為提高輸入速度。對一些漢語和英語詞匯進行改造,對文字、圖片、符號等隨意鏈接和鑲嵌。”很多網絡用語為了提高輸入速度,常常采用英文縮寫的方式來表達如MM(美眉)、CC(猜猜)、BB(寶貝);一種是英語字頭的簡寫,如GF(女朋友)、丌(faint,暈);另一種是英文諧音,如Cu(seeyou,再見)、3Q(謝謝)。在中職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間交流時使用網絡語言,但是在寫作過程中杜絕不正規的網絡用語。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作文熱情,同時也為作文中的不規范用語敲響了警鐘。
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揮網絡語言優勢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推廣,很多中職老師已經認識到網絡語言具有簡潔易懂、概括簡練、個性鮮明等特點,這也使其深受廣大中職學生喜愛的原因之一。作為中職語文教師更應在作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正確認識和了解網絡語言,從而讓學生在使用網絡語言時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師應倡導學生積極運用積極向上、富有生機的網絡進行作文創作。如在中國好聲音中出現的經典歌曲,教師可以倡導學生適度引歌入文,來增強作文的靈動、生動性。這樣不僅利用了學生喜歡接受新興事物的心態,同時也能為學生正確看待和使用網絡語言起到示范作用。
曾有人說過:“語言是用來交際的,特定的環境下使用特定的語義符號,只要不影響思想交流,就應該予以寬容。”有很多中職老師認識到由于中職學生處于青春叛逆期,過分排斥學生使用網絡語言可能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相反,若是教師對學生的用語進行適當的引導,對學生在作文創作時引用網絡語言持寬容態度,學生也會逐步接受教師的指導性意見進行作文創作。但是,在作文創作上對學生的寬容不等于縱容。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講明哪些網絡用語是健康向上可以使用的,哪些是不規范、不文明禁止使用的。這種松弛有度、一張一弛的作文教學方式,不僅能對學生的作文活動進行規范化、系統化教育,同時也為網絡語言的推廣和去糟取精構建了良好的平臺。
【結 語】
眾所周知,語言文字是人與人之間傳達想法、溝通交流的工具,而語言工具運用的恰當與否更是對使用者素質的側面反映。在中職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培養是“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先進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的新世紀人才。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區別看待網絡文化的正面作用和負面作用,正確引導學生在寫作中適度引用網絡語言,讓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而讓網絡語言優勢在作文中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宗俊.當網絡語言走進中學生作文【J】.新課程下旬,2013(06)
【2】郭秋潔.網絡語言對作文教學的影響研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2014(07)
【3】陳兵.網絡語言進入學生作文問題透視 【J】.考試周刊,2007(47)
【4】劉燦群,雷婷.網絡語言對中小學作文教學的影響及對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7)
【5】李鎮西.我看網絡與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