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應從孩子抓起。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必要讓幼兒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身邊的一切。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幼兒珍惜現在的生活,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要感恩身邊的一切。以下,我們從“小豆芽成長記”的故事說起。
“我不愛吃豆芽。”琳琳在早飯時不高興地對老師抱怨。那天,幼兒園的餐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早餐,其中就有琳琳避之不及的豆芽菜。老師說:廚師叔叔辛苦地把它炒好,你扔掉了多可惜。琳琳可憐巴巴地說“我不愛吃,就是不想吃”。這件事讓老師陷入了沉思,怎么才能讓孩子們不挑食,對食物懷有敬畏之心呢?
轉眼間,秋天悄然而至,到了收獲的季節。孩子們熱情地收集了各種秋天的果實帶到幼兒園分享。“看,這是我帶來的南瓜!”大寶自豪地展示著。“我帶來的是蘋果,甜甜的,紅紅的!”小雨也不甘示弱,高高地舉起手中的蘋果。這時,琪琪輕輕地走到大家面前,她的手里提著好多塑料袋,里面裝了各式各樣的豆子。她輕輕地打開袋子,把豆子倒在了老師準備好的托盤上,并進行了介紹:這是紅豆,這是綠豆,這是黃豆……
日子一天天過去,那些豆子似乎被小朋友遺忘了。直到有一天,露露在植物角里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一個不起眼的種植盆里,幾抹白色的小芽悄悄探出了頭。“哎呀,這是什么呀?”露露驚訝地喊道。孩子們立刻圍了過來,有的蹲在地上,有的跪在盆邊,只為了更清楚地看到這小小的生命。“老師快來看,這里有奇怪的東西!”孩子們興奮地呼喚著老師 。老師走過來,仔細看了看說:這是琪琪帶來的豆子發芽了!
孩子們聽后,紛紛表示要照顧這些意外長出的豆芽。他們有的拿來小鏟子,輕輕地松土;有的拿來噴壺,小心翼翼地澆水。這時,琪琪說:我還有很多豆子,可以分給大家,我們一起種,這樣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小豆芽了。每個孩子都領到了豆子,小心翼翼地種在自己的小盆里,期待著豆芽的成長。有的孩子甚至在盆邊貼上了自己的名字和豆芽的“成長日記”。
一次又吃炒豆芽,琪琪說:這跟我們種的豆芽是一樣的嗎?老師趁機告訴孩子們,這些豆芽是農民伯伯和廚師叔叔辛勤勞動的成果。琳琳馬上說:老師我以后不再挑食了,我想做個感謝卡送給廚師叔叔。從那以后,孩子們在進餐時不再浪費糧食了,他們學會了感恩農民伯伯和廚師叔叔的辛勤付出,懂得了感恩和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在這次“小豆芽成長記”活動中,感恩這一品格得到了有效的培育與體現。孩子們通過種植豆芽,體驗了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與大自然的慷慨。在收獲季節,他們給廚師叔叔送去感謝卡,表達了對廚師叔叔平日里默默付出的感激之情。孩子們學會了感恩大自然的賜予,感恩伙伴們的幫助。他們開始意識到,每一份收獲都離不開他人的付出與努力。
“小豆芽成長記”不僅是一次簡單的種植活動,更是一次生動的教育實踐。孩子們通過種植豆芽,觀察其生長過程,記錄其成長變化,增長了生活知識,提升了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展現出了初步的責任感與分享精神。這些優良的品質將伴隨他們的成長,成為他們未來人生道路上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