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高職教育體系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背景下,“賽教融合”理念日益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賽教融合”是指將職業技能大賽的內容、標準和模式引入教學之中,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以更好地滿足行業和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在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中,以視唱練耳課程為例,實踐“賽教融合”理念,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賽教融合;音樂教育;視唱練耳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5)04-0187-03
一、“賽教融合”模式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意義
(一)“賽教融合”模式的理論基礎
“賽教融合”模式創新性地將競賽機制融入傳統的教育教學之中,其目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包括但不限于科學思維、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這種模式不僅重視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和創新思維的激發,而且強調對實踐成果的評價。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機關響應黨的二十大精神,為解決教育與產業需求不匹配的問題,出臺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旨在將產業需求深度融入教育體系,以此優化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供給。
在高等教育層面,“賽教融合”模式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探索,助力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促進了學術理論與實踐技能的有機結合。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得以發揮創造力、實現創新,并在此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思考能力。職業教育領域中,“賽教融合”模式通過融合產業需求和教育實踐,創新性地提出了“產賽教融合”理念。這一理念通過構建智力資源庫、更新課程資源、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等手段,實現了教學內容質量的提升和教學方法的現代化,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學習路徑和更豐富的實踐機會。
“賽教融合”模式的實施需要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上作出相應的調整,采用競賽的思維和方法促進教學改革。這不僅對課堂教學的質量提出了要求,還需要在真實環境中驗證教學成果,確保教育的實效性。
“賽教融合”模式的進一步發展需要跨學科的協作、政策的扶持、企業與學校的合作,以及新教學場景的構建。這種模式的推進,將有助于學生在數字化技術和教育理論的支持下,獲得更多實際操作的經驗,從而更好地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準備。
(二)“賽教融合”模式的實踐意義
第一,從個人能力提升來看,“賽教融合”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將課堂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平臺。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科學思維、實踐技能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我認知和專業興趣得到加強,為他們未來的職業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從教育方法創新來分析,該模式推動了教學方法的創新,促使教育者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實踐操作,教師在教學中更加關注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實踐技能的錘煉,使得課程內容與市場需求和科技發展保持同步,提高了教育的實效性和前瞻性。第三,從產學研協同發展方面來看,“賽教融合”模式強化了產業界與教育界的聯系,促進了產學研的深度融合,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能夠直接與企業合作,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這不僅為企業解決了技術難題,還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第四,從教育公平與資源優化來分析,“賽教融合”模式通過競賽平臺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使得優質教育資源得以更廣泛地傳播。這不僅提高了教育公平性,還為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了新的途徑。
“賽教融合”模式代表了未來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它通過競賽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實現創新的舞臺,同時也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實踐路徑。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這一模式有望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的人才。
二、高專師范音樂教育專業視唱練耳課程現狀分析
(一)高專師范音樂教育專業視唱練耳課程現狀調查綜述
1.調查的內容
本次調查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高專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視唱練耳課程學生學習興趣情況。
(2)學生對在該課程中融入職業技能大賽內容和技能評價標準的接受情況。
2.調查對象
研究者在宜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舞蹈學院任教,有五年以上的視唱練耳教學工作經驗,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H大學音樂教育專業大一三個班的155名學生,其中男生39人,女生113人,共發放問卷155份,篩選出有效問卷152份,有效率為98%。
3.調查的目的
通過對視唱練耳課程滿意度調查,分析調查問卷以了解目前學生對該課程的滿意度,了解該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掌握該課程開發的方向,為后續的課程改革做準備,使得改革后的視唱練耳課程更加適合音樂教育專業學生。
4.調查的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相結合的研究手段。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音樂教育專業的大學生對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等。
(二)高專師范音樂教育專業視唱練耳課程現狀調查結果
本研究結果基于對視唱練耳課程的六項指標進行的數據分析,旨在評估學生對課程的興趣程度、課程內容的滿足度、個人表現,以及課程與職業技能大賽融合的接受度等(如表1)。
1.調查結果
(1)課程重要性與興趣:雖然77人認為課程對專業發展至關重要,但興趣程度存在差異,32人表現出極高興趣,而45人不太感興趣。
(2)課程內容滿足度:55人對課程內容感到滿意,但有50人(30人不滿足,20人非常不滿足)認為課程內容需進一步優化以滿足不同需求。
(3)個人表現:60人自評為優秀,50人感覺良好,22人認為自己表現不佳,顯示出自我評價的兩極分化。
(4)賽教融合接受度:80人接受課程融入職業技能大賽內容,其中35人感興趣,7人不太感興趣,反映出大多數學生對賽教融合持開放態度。
(5)學習意愿:67人有積極學習意愿,55人感興趣,30人持中立態度,無學生表示不愿意學習,顯示出學生對課程的普遍接受度。
由此可見,絕大多數學生認為視唱練耳課程對他們的專業非常重要,顯示出高度的重視。學生對課程的興趣程度分布相對均勻,但有較大比例的學生表示興趣一般或不特別感興趣。約一半的學生認為課程內容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表示不滿足或非常不滿足。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課程表現評價較高,但有少數學生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絕大多數學生接受將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大賽融合,顯示出對賽教融合的積極態度。幾乎所有學生都表示愿意學習好視唱練耳課程,顯示出高度的學習意愿。
三、“賽教融合”理念下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
課程改革的方向探討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地方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正逐步引入“賽教融合”這一創新理念,探討課程改革的新方向。“賽教融合”強調將全國、全省職業技能大賽的元素融入專業教學中,旨在通過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提高他們的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
筆者認為,課程目標需要重新定位,以適應“賽教融合”的要求,這不僅包括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要注重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教學實踐能力。教學內容的更新是改革的關鍵,需要將職業技能大賽的關鍵知識點和技能要求納入課程體系,確保教學內容與行業標準同步發展,教學方法的創新也是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案例教學、模擬競賽和項目驅動等多元化教學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評價體系的改革也至關重要,各高職高專院校應建立以職業技能大賽評價標準為基礎的課程評價體系,實現評價的多元化和客觀化,同時也需進一步完善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課程改革的成效。因此,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升其專業水平和教學技巧是必要的。
實踐教學的強化也是改革的重點,可以通過增加模擬課堂、現場演奏等環節,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鼓勵學生發揮主體性,參與課程設計和教學活動,提升他們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跨學科的融合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而持續的跟蹤和反饋機制則確保課程改革能夠不斷優化和完善。
“賽教融合”理念下的課程改革,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教學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音樂教育專業的創新發展。視唱練耳作為音樂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其改革實踐將為其他課程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四、“賽教融合”理念下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
課程改革建議
(一)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大賽的深度融合
在“賽教融合”理念的指導下,課程內容的改革應當與職業技能大賽緊密結合。首先,需要對現有的視唱練耳課程內容進行全面審視,識別其與職業技能大賽標準之間的差距。在此基礎上,將大賽中的專業技能要求和最新行業發展趨勢融入課程教學中,確保教學內容的前瞻性和實用性。其次,高職院校應結合職業技能大賽的賽項設置,對課程內容進行更新,優化視唱練耳的教學大綱,增加與大賽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模塊。強化技能訓練,設置專項技能訓練課程,如視唱技巧、聽力訓練、固定調、首調等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同時定期邀請行業專家參與課程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活動,確保課程內容與音樂教育行業的最新發展同步。
(二)教學方法與評價體系的創新
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的創新是實現“賽教融合”的關鍵。通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建立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
首先,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翻轉課堂、模擬競賽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實踐能力。其次,實現評價體系多元化,建立以職業技能大賽評價標準為基礎的課程評價體系,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成果。最后,將學生在職業技能大賽中的表現作為課程評價的重要參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競賽,將競賽經驗轉化為學習動力。
(三)師資隊伍建設與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是“賽教融合”理念下課程改革的重要支撐。應加強教師的專業培訓,提升教師的職業技能和教學能力,使教師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參與職業技能大賽。同時應鼓勵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發揮主體作用,通過小組討論、同組競爭、項目研究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建立師生互動平臺,鼓勵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與合作,共同探索課程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結"語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賽教融合”理念下的課程改革不僅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更是對教育目標和方法的一次全面更新。這種改革不是單一維度的調整,而是一個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系統工程,涉及課程內容的重構、教學方法的創新、評價體系的完善以及師資隊伍的強化等關鍵領域。
通過實施綜合改革措施,地方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質量將得到顯著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教學能力將得到有效加強,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將得到充分激發。視唱練耳課程的改革實踐不僅能夠為音樂教育專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也能夠為其他專業的課程改革提供可借鑒的經驗。這些改革將有助于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的音樂教育人才,他們將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為推動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隨著“賽教融合”理念的深入實施和不斷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音樂教育將充滿活力,朝著多元化、個性化和高水平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婷,張義瑤.高校藝術專業教學的多元化改革——以《視唱練耳》課為例[J].高教探索,2017(S1):22-23.
[2]張玉榛.全球視閾的中國視唱練耳學科回眸反思與發展愿景[J].人民音樂,2018(4):57-59.
[3]姜麗娜.高師視唱練耳課程改革后若干問題思考[J].音樂創作,2017(11):154-155.
(責任編輯:金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