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食品的種類越來越豐富,但與此同時,食品類的安全問題也逐漸增多,引起了社會和人們的重點關注。近些年,雖然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法律法規日益完善,但是從目前實際的食品安全現狀來看,我國還存在較多的食品安全問題,亟需加強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創新食品安全檢測技術。
2.食品安全現狀
目前,食品安全問題時刻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和安全,已成為全球性關注的重點問題。從我國的食品安全現狀來看,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提升,我國的食品花樣日益繁多,食品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隨著食品產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食品企業只重視自身的利益,而忽視了食品生產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食品安全問題,致使近年來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頻發。此外,雖然我國食品安全管理法規的制定和管理逐漸完善成熟,但是由于食品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食品安全管理還是跟不上食品產業的發展節奏,最終導致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漏洞越來越多,食品安全問題日漸增多。因此,我國急需調整對食品安全的管理方案,并且創新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提高食品安全檢測水平,培養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人才和檢測人才,提高我國食品安全管理的質量和檢測質量,進而確保食品安全。
3.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現狀和意義
3.1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現狀
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技術水平的差異導致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大相徑庭。一方面,某些地區和機構的檢測設備和技術相對先進,能夠采用更為靈敏和特異的檢測方法,及時發現食品中的有害物質。然而,許多小型檢測機構或地區由于資金不足、技術人才缺乏,使用的檢測設備老舊,檢測方法不夠科學,難以滿足現代食品安全的標準。這種技術水平的不均衡導致了食品安全檢測的結果不夠統一,影響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在目前的食品生產中,除了一些容易被檢測出來的食品安全問題以外,還存在較多不易察覺的食品安全隱患問題。因此為了有效改善食品安全隱患這個問題,我國需要嚴格控制食品的加工原材料,并且加強食品安全檢測的力度,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檢測制度和標準的檢測流程,以此來減少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使用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檢驗食品主要是為了有效減少食品中的安全隱患,通過一系列的檢測環節來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確保食品安全,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食品安全檢測是食品生產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過一些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來檢測食品的安全性,排除食品中的安全隱患,如果食品的質量安全不合格,該食品不能流入市場進行銷售。智能化技術不僅提升了檢測的數據處理能力,還支持大數據分析,為預防食品安全事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創新和研發備受重視,相關技術人員對食品安全檢測技術開展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我國需要積極引進先進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并且創新和應用新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從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應用效果有所提升,食品安全的監管質量也有所提高。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凸顯,各國紛紛加強對食品安全檢測的政策支持與法規建設。許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嚴格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明確了食品檢測的標準、程序和責任,確保檢測工作能夠有序開展。這些政策不僅為食品安全檢測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推動了檢測技術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同時,政府和相關機構在技術研發、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大投入,為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升級和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持。
3.2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意義
在食品的生產、加工和售賣的過程中,都需要進行嚴格的食品安全管理,確保食品的安全性。因此,為了有效減少食品安全問題,提升食品的安全性,在對食品進行安全檢測時,必須利用各種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對食品進行全面的檢測,并且深入分析食品成分、毒性、安全隱患等(見圖1)。目前,通過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應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在食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發揮出了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作用,同時也推動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加強了食品安全監督作用,提升了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性。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發展,直接促進了食品產業的升級與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食品的跨國流通越來越頻繁,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檢測技術的進步,使得各國能夠依據國際標準對進口食品進行嚴格的檢驗,確保產品符合安全標準,保護本國消費者的健康。同時,國際間的檢測技術交流與合作也日益加強,形成了良好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有助于推動全球食品安全治理的完善。通過提升檢測技術水平,促進了食品產業的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
4.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應用分析
4.1 質譜法
色譜法包含氣相色譜、液相色譜和質譜這三種檢測方法。在食品安全檢測中最常用到的是質譜法,質譜技術具有三個特點,分別是效率高、環保、定性高。在食品安全檢測中應用質譜技術,可精準檢測分析食品中的痕量成分,檢測結果準確可靠。同時,使用質譜技術以后,食品樣品的采集、轉移等程序得到了縮減,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檢測過程的復雜性,還能夠滿足食品質量檢測的要求。在質譜技術的應用過程中,能夠提供詳細的空間、時間等信息,提高食品安全檢測效率,同時質譜技術能夠利用計算機技術自動對食品安全的檢測數據進行分析。此外,在檢測食品安全時,通過質譜技術能夠將食品中各種獸藥、農藥殘留量準確檢測出來。比如,畜禽肉中殘留的青霉素、四環素等含量,蔬菜水果中殘留的啶蟲脒、氟蟲腈等含量,且檢測結果準確性高,大大降低了食品安全風險。在食品安全檢測環節使用質譜技術,還可以準確分析不同食品的材料成分和含量,進而分辨出食品質量的好壞。
4.2 轉基因檢測技術
目前,常用的轉基因食品分析檢測技術主要包括聚合酶鏈式反應和酶聯免疫分析法,主要是使用轉基因檢測技術檢測食品中的轉基因成分,均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精準度。轉基因食品,一般指使用了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食品原料的生物基因組進行改變,進而改變生物遺傳的一類食品。如今,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了食品安全問題中的一個重點。因此,轉基因檢測技術的應用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有效規范轉基因食品的生產和銷售。我國目前檢測轉基因食品的檢測試劑種類較多,轉基因檢測技術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轉基因食品檢測技術水平較為先進。
4.3 藥物殘留檢測技術
要有效減少食品原材料中殘留的藥物成分,除了嚴格管控農業和畜牧業中藥物的用量以外,還需要采用有效地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對藥物殘留進行準確檢測,確保食品的安全。目前,在檢測食品中殘留的藥物含量和藥物成分時,使用的藥物殘留檢測技術根據技術原理可以被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生化測定法,而另一類是色譜檢測法,這兩類藥物殘留檢測技術都可以準確檢測食品中殘留的藥物成分和藥物殘留量,但是,由于生化測定法中的酶抑制法的使用優點更多且操作簡單,檢測成本較低,因此,在檢測食品中殘留的農藥物含量時,生化測定法的應用更多。
藥物殘留檢測技術的檢測過程通常包括樣品采集、樣品前處理、檢測分析和結果解釋幾個關鍵步驟。首先,樣品采集需要遵循規范,以確保樣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通常在產地、市場或加工環節進行。其次,樣品前處理是為提高檢測靈敏度和準確性而進行的,包括提取、濃縮和凈化等步驟,常用的方法有溶劑萃取、固相萃取和液-liquid萃取等,這些技術可以有效去除干擾物質,富集目標藥物。
經過前處理的樣品會被引入檢測儀器進行分析,常見的分析技術如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和液相色譜-質譜聯用(LC-MS),這些技術能在復雜基質中精確分離和定量藥物殘留。最后,通過數據處理和結果解釋,結合標準曲線和質控樣品,評估樣品中藥物殘留的含量。整個過程要求嚴格遵循實驗室的操作規程,以確保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從而為食品安全提供科學依據。
4.4 生物酶技術
在生物酶技術中,生物酶的來源主要是生物體內,屬于一種催化物,催化效率高。在應用生物酶檢測食品安全性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會使用到蛋白酶對蛋白質等物質的水解生物酶進行催化,因為蛋白酶的來源較廣,容易獲取。此外,生物酶對食品的發酵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在食品安全檢測環節中使用生物酶技術可以有效檢測飲料等液體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質。生物酶技術能夠在食品安全檢測中得到廣泛應用,有最主要的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生物酶自身的性質較為特殊,對反應環境要求較低,只需要溫和的反應環境即可進行反應;第二個原因是生物酶反應完以后還可以進行二次利用,因此更加符合綠色的發展理念,節約了資源,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
4.5 食品摻假檢測技術
在目前的食品安全問題中,食品摻假是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指的是在食品的生產中利用其他材料代替原本的生產材料。比如,有些食品企業在菜籽油中加入芝麻油沖量、牛肉中摻雜低價雞肉豬肉等。摻雜摻假行為不但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同時也損害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影響了食品安全。因此,在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中,創新了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紅外光譜分析技術,主要是通過紅外光使分子發生振動,然后通過比對食品之間的分子振動情況來檢測食品的摻假情況;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是基于核酸分子檢測的分子生物學技術,主要通過檢測不同動物的DNA序列的獨特性對畜肉進行源性成分鑒定,識別出產品以次充好、摻雜摻假情況。
結語
目前在我國食品安全的檢測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食品安全質量要得到提高,就需要國家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和法規建設,同時加大對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創新力度,利用新型檢測技術,結合有效的管理措施,切實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作者簡介
吳靜利(1989.11-),女,漢族,陜西富平人,碩士研究生,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食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