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類別:教育學和心理學一個屬于教育學門類,一個屬于理學門類下的心理學類。?兩個學科看似毫不相關,實際上是兩個相互關聯且相輔相成的學科領域。教育學研究教育活動的規律和方法,而心理學研究人類的心理過程和行為。兩者的結合不僅能夠為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和指導,還能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和教育改革的實施?。
選科要求:教育學一般沒有選科要求,但院校多會把這個專業的招生計劃放在歷史類;多數院校對心理學沒有選科要求,但也有一定數量的院校會要求物理必選,甚至物化必選。
教育學:教育,而不是教學
通俗來說,教育學就是研究人類社會為什么會有教育,以及教育與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關系,教育與人之間的關系等。這是一個偏向于理論研究或是更深刻問題的研究的學科。教育學不培養特定學科的教師,不怎么關注具體的教學技能。
我們主要的專業課程包括教育學原理、德育原理、課程理論、教學理論、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管理學、教育研究方法導論、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法學、教育統計、教育測量、教育研究設計等。
教改、薄弱學校的改造以及國內的教育制度、歷史上有名的教育家的辦學事跡等都可能是我們的課堂探討主題。可以這么說,在我們學校,教育學專業就是培養“未來的教育研究精英”的,所以我們大都有繼續深造的心理準備。
為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有些院校會在專業方向上有所側重。如增加有關心理學等方面的教學,培養學生具備到各級各類學校進行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工作能力;增加計算機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等課程,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學科內容進行信息化支撐下的教學設計并實施。在有的師范類院校,這個專業也分為師范類和非師范類。
教育學的畢業生不以做某個學科的教學為主要工作,讀研深造或是出國留學是教育學專業學生中很常見的選擇。就業的主要工作方向有如下這些。
1. 到各類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中小學從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類崗位的門檻比較高。
2. 在“互聯網 + 教育”的大潮之下,教育設計師、職業指導師、公共事業管理師等崗位大量涌現,這些崗位也很適合理論功底深厚、知識面廣的教育學專業畢業生。
3. 進入和教育相關的出版社、報社、新媒體,從事教育類圖書、項目活動的策劃和編輯工作。這也是教育學畢業生比較常見的去向。
心理學:感性與理性的碰撞
許多人以為,心理學是一門洞悉人心的學問,能夠讓人通過一個表情、一個動作就看清對方的內心。其實不然,心理學不是玄學,雖然它最早起源于哲學,但在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建立了心理實驗室后,心理學就脫離思辨性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科學心理學由此誕生。每一個心理學學生都需要上一門獨立的課程——《西方心理學史》來系統了解心理學的過去。
在學習方面,大學的前兩年里,我們會陸續學習基礎的心理學知識。通過普通心理學,我們可以對于心理學的整個輪廓初窺門徑,從個體的認知、情緒、意志行為與人格入手,初步地探究一個人的日常言語行為的支配因素。如果我們想要更進一步了解“人們是如何做決定的”“人們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等問題,那我們便需要其他課程來幫助我們。比如,實驗方法和統計學的學習至關重要。這兩門課程分別教會我們如何用科學的實驗研究人的行為與心理、如何將實驗中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這是完成科學研究的必備技能。
完成了基礎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就到了自由選擇專業方向的大三了。在這一年里,學校會推出不同的專業選修課以供大家選擇。根據自己的偏好,你可以選擇我們未進入心理學專業時就耳熟能詳的心理咨詢方向課程,也可以選擇消費心理與行為、組織行為學、犯罪心理或者學校心理學等課程。除此之外,如果你有一顆搞科學研究的心,那你還可以選擇學習更深層次的心理學研究方法、認知神經科學等課程。
由此看來,心理學的學習內容紛繁復雜、千條萬道。沒有“讀心術”、不限于心理咨詢,它是一門還在蓬勃發展的學科,同每一個專業一樣,都有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