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491 萬輛,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去年,中國再次蟬聯全球汽車最大出口國。
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中國汽車行業實現了彎道超車,開始走向世界。
從東南亞到中東,從拉丁美洲到歐洲,越來越多國家的消費者開始認可中國新能源車企品牌。
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轉型浪潮中,中國已經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中心,全球市場,也在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引擎。
盡管成績斐然,但中國汽車走向世界的挑戰仍不容小覷。
隨著中國品牌影響力的擴大,貿易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沖突難以避免,各國加強對本國汽車產業的保護,歐盟反補貼關稅調查、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威脅,都在增加中國車企的海外市場進入難度。
因為對當地法規和文化的不熟悉,也有車企在推進海外市場時出現違規或出現勞工糾紛,而被叫停的情況。
更重要的是,全球消費者對于中國汽車產品和品牌的認可和信任,也需要時間來培育。
通過對海外市場的快速擴張,越來越多全球消費者選擇了中國汽車,世界已經看見中國汽車的進步。
然而,想要讓世界愛上中國車,必須用可持續發展的思路“精耕細作”。從汽車大國發展成真正的汽車強國,就從出口大國向“全球化跨國汽車集團”轉型。
中國汽車走出去,要把目光從中國出口轉而聚焦進口國當地,通過技術合作、投資建廠、收購參股等多種方式參與全球競爭;
中國汽車走出去,要從整車出海走向技術出海、全產業鏈出海,要以“報團取暖”的方式推動供應鏈出海。利用中國本土供應鏈降低成本競爭優勢,也在推動當地產業鏈的發展;
中國汽車走出去,要加強對合規的投入和管理,遵守當地的法規和文化,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
中國汽車走出去,更要長期對品牌價值進行投資,讓更多消費者認可品牌的文化和價值,認可中國汽車的產品、技術與品質;
中國汽車走出去,中國企業也要積極對外傳遞中國文化,以產品自信、技術自信、文化自信,搭建中國和世界溝通的橋梁。
讓世界愛上中國車,雖道阻且長,但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天時地利人和之下,一定會有中國車企,成為與豐田、大眾相抗衡的世界級一流車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