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
語出《詩經·八佾》: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唬骸岸Y后乎?”
譯文: 子夏問道:“‘輕盈的笑臉多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媚呀,好像在潔白的質地上畫著美麗的圖案呀?!@幾句詩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說:“先有白色底子,然后在上面畫畫?!弊酉恼f:“這么說禮儀是在有了仁德之心之后才產生的了?”
【點撥】
“繪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繪畫。引申出來就是,擁有良好的生命底色,才能進行錦上添花的加工。自信、強大、尊重自然規律,一個人才能真正懂得素的可貴,才敢以“素”色示人,以“素”為美。懂得了素的可貴,還需不斷提升與淬煉生命底色的品質,任何時候都不能停止道德、品格、修養、能力的學習實踐與創新,唯有如此,才能保證生命底色的明亮與走向,才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適用話題】
生命的底色、以“素”為美、素面朝天……
【創新示例】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溪水之所以清澈見底,離不開源頭澄澈的活水。這就好比繪畫作品成功與否,離不開先上的一層底色。底色,是畫之源,更是人生發展的基石,國家前進的根本。
孔子所言“繪事后素”,人亦如此。只有選對了正確的人格底色,人生的畫卷才會絢爛多彩。有的人選擇了一顆善良真誠的心,拿起純白的染料繪底。戰火紛飛中,特蕾莎修女不顧傷者的蓬頭垢面、蛆蟲滿身,依然悉心照料傷員,仔細為其清理傷口;溫州的“蘭小草”15年堅持匿名捐款,為了幫助天下可憐的孤兒,無家可歸之士……在人生畫板上,他們用善心將白色做底,其人格所攜帶的繽紛色彩則如同彩虹般映照人世,溫暖人間。 (《談底色》)
我們為什么要化妝?為了適應這個世界。我們為什么要保留自我?為了不讓這世界徹底地改變我們,為了不成為碌碌眾生中的一員。在為我們自己的生命梳妝打扮時,最重要的,是保持自我,保持一顆即使在濃墨重彩下仍跳動不息的赤子之心。只有擁有美麗純白的底子,才能有最美的畫;只有繪事后素,才能真正做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只有擁有一顆真實的赤子之心,我們才能擁有最美的自我,才能在自己的舞臺上跳出獨一無二的舞蹈。
(《生命的化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