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何喜歡電子布洛芬”的詞條沖上熱搜,引發人們關于成年人為何被潮玩“硬控”的討論。
布洛芬本是一種藥物名稱,有鎮痛、抗炎的作用。而“電子布洛芬”指的是通過視頻平臺、社交軟件等數字媒介進行傳播,為人們釋放壓力、宣泄情緒提供情感寄托的流行療法。所指范圍不僅包括治愈的劇綜片段,也包括熱門IP中的卡通人物或形象。隨著知名度的提高,往往會衍生出實物周邊制品,例如谷子、棉花娃娃、玩偶公仔、手辦盲盒等。“電子布洛芬”的興起,是成年人的童心未泯,也是希望能夠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尋找到心靈棲息之地的訴求。
例如近期熱門的動畫《吉伊卡哇》,其主角就是三只造型呆萌的小動物。起初該IP進入大眾視線是因為治愈的畫風,而后隨著表情包的廣泛使用和與名創優品的聯名,該動畫形象逐漸進入實體市場,周邊公仔的銷量日趨火爆。此外,還有Jellycat(吉利貓)這種熱門IP,年輕人們購買商品往往不僅是為了玩偶本身,更是為有個性、有靈魂的IP形象買單。
“‘電子布洛芬’能在年輕人中引起共鳴,確實可以讓他們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得到治愈。”心理專家表示。
(摘編自“紅網”)
【話題提煉】
學會解壓、簡單的快樂、自我調節、成長的力量、精神慰藉……
【觀點提要】
①“電子布洛芬”不僅滿足了當下年輕人對可愛物品的追求,更成為他們表達個性和尋找歸屬感的一種方式;②“電子布洛芬”應運而生,成為年輕人情感寄托的港灣;③年輕人的消費觀越來越側重于取悅自己,更愿意為自己的情緒價值買單。
【速寫引領】
在當前快節奏的生活中,“電子布洛芬”通過打造深入人心的情感連接,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年輕人的社交需求、補償心態,以及緩解壓力的需求,可以說“電子布洛芬”是年輕人出于對精神內耗實施的一種“自救”,同時也刻畫出年輕人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在享受“電子布洛芬”帶來的情緒價值的同時,年輕人也應保持理性,尋找更多元化的情緒釋放方式。同時,年輕人也應學會自我調節,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興趣愛好,以更好地應對現代生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