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各種圖書排行榜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一些圖書榜對引導人們讀好書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大多數圖書榜要么把目光放在銷量上,要么一味地青睞新出版的書籍,為商業所綁架。
這樣的圖書榜很容易誤導讀者,尤其是年輕的讀者。圖書的暢銷和品質有的時候有關系,更多的時候是毫無關系的。如果按暢銷度去讀書,會把讀者趣味降低了。
以文學類書籍來說,無論是國外大文豪的作品,如莎士比亞、托爾斯泰、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福克納,還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抑或是魯迅、郁達夫、柔石、老舍、巴金、沈從文、蕭紅等文壇先驅的作品都備受冷落。
經典書是書中的“奢侈品”,每一個品牌都是經過歲月淘洗的,是書中的黃金寶石,值得珍藏。不讀經典,讀書的品位不知不覺就降低了。
新書固然有好的,但大多數新書還是要經過時間的驗證,才能判斷它的價值。如果只讀新書,不讀老書、只讀暢銷書,不讀經典書,讀書的營養肯定缺失,會造成精神上的“缺鈣”。其實不是新的就是好的,也不是舊的就是過時的,經典才是真正的時髦。
有人說現在沒有好作品讀,其實不然。就我的閱讀視野來說,一些刊物刊發的中短篇小說,在文學性上并不遜色,只不過因為出版社熱捧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的光華無形中被遮蔽了。
其實好的文學“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等待著讀者發現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