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企業高質量“走出去”與國際反壟斷

2025-05-04 00:00:00劉翔峰
開放導報 2025年2期
關鍵詞:走出去企業

[摘要] 企業“走出去”作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載體和關鍵節點,是提升創新影響力、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有效途徑。當前,我國企業“走出去”已經進入相對成熟階段,“走出去”目標從拓展東道國市場,到降低生產成本、繞開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進入第三國市場、獲取更高技術,再到參與國際市場公平競爭,成為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我國企業“走出去”仍面臨國際反壟斷監管挑戰,如地緣政治下的數字企業等反壟斷合規挑戰,跨境并購或合資設立企業可能涉及經營者集中申報風險,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國際貿易、國際化經營面臨的反壟斷風險,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科技型公司面臨反壟斷挑戰等。應積極應對國際反壟斷風險,促進企業合規經營;促進反壟斷法治建設與國際接軌,注重維護產業鏈安全;積極應對各司法轄區反壟斷監管組合,促進競爭政策、產業政策有效結合;促進反壟斷有效執法,加快完善反壟斷監管法律法規,構筑企業高質量“走出去”應對國際反壟斷的制度體系。

[關鍵詞] 新發展格局" " 企業“走出去”" "國際反壟斷

[中圖分類號]" F279.24"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4-6623(2025)02-0104-08

一、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企業

高質量“走出去”

1. 構建新發展格局對企業“走出去”提出更高要求

黨的二十大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這是適應我國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發展要求和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促進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本質上是建設以公平競爭等市場基礎制度為基礎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給企業提供公平競爭與平等發展的機會,同時通過制度型開放更好聯通國內國際市場,不斷塑造企業的國際競爭新優勢。新發展格局就是通過對內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對外以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確保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推動力不斷提升,著力破除制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有針對性地加快補齊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弱項,解決企業“走出去”難點痛點,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提升我國產業及技術的國際競爭優勢。未來新發展格局將持續推動以制度型開放為特征的高水平市場開放,越來越多企業“走出去”成為國際市場經營主體。適應新發展格局要求,反壟斷監管在企業國際化發展過程中,既要維護公平競爭秩序,又要在國際市場中為企業的公平競爭和平等發展提供必要制度保障,這無疑對完善我國反壟斷監管提出了更高的新目標和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準確把握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構想”。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一項關乎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既把握了未來發展主動權,又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本質是實現技術自立自強,我國經濟發展環境已經出現變化,特別是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出現變化。勞動力成本在逐步上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達到瓶頸,舊的生產函數組合方式已經難以持續,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全面上升。因此,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第一項重大舉措就是科技創新,第二項就是突破產業瓶頸。要把這個問題放在能不能生存和發展的高度加以認識,全面加強對科技創新的部署,集合優勢資源,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要求實現技術競爭優勢,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是確保國內大循環暢通、塑造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競爭新優勢的關鍵,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把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強在對外開放環境中動態維護國家安全的本領。

2. 企業“走出去”對構建新發展格局至關重要

其一,企業“走出去”是促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載體。一方面,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于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從而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生產者權益保護,才能更好激發企業活力和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另一方面,雙循環發展有利于促進國內外資源要素有序流動,增強企業在全球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推動企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并加速向中高端邁進。

其二,企業“走出去”是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的關鍵節點。提升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才能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這是穩固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帶動能力的迫切需要。新發展格局要求統籌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努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國家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其三,企業“走出去”是提升創新影響力的關鍵環節。企業“走出去”通過貿易、投資、技術合作等方式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可以增強我國出口產品和服務競爭力,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更是企業“走出去”的重要主體,在境外投資、跨國并購和科技合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良好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增強綜合國力作出重要貢獻。我國企業的利益已延伸到全球各個角落,要注重了解國際事務,深入研究利益攸關國、貿易伙伴國、投資對象國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趨利避害。

其四,企業“走出去”是推動高水平開放的有效途徑。企業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經營主體和促進雙循環的承載主體,企業高質量“走出去”,能帶動我國加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基礎的強大市場,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在激烈國際競爭中的強大競爭力以及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強大推動力,可以順應我國經濟發展趨勢、把握發展主動權,更好形成科技創新競爭優勢。同時,企業高質量“走出去”,才能持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動深化商品、服務、資金、人才等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提高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

二、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發展特征

(一)我國企業“走出去”進入成熟階段

企業是我國“走出去”戰略的真正載體。“走出去”與“引進來”相對應,構成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政策內容。企業“走出去”與開放型經濟發展從低水平到較高水平的普遍規律相適應,其具體部署與不同發展階段相適應,也是推動企業國際化的過程。企業“走出去”的內在邏輯是經濟要實現轉型升級,必須通過對外投資合作來優化資源配置,重構價值鏈條,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

企業“走出去”始于改革開放初期的嘗試性對外投資,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走出去”,并輔之以一系列跨境對外投資便利化政策。2015年我國正式成為凈資本輸出國之后,從2016年起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相繼提出完善境外投資全程監管、規范企業海外經營行為,開始重視風險控制和防范,建立高效的對外投資安全保護體系。2020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國內循環越順暢,越能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越有利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企業“走出去”無疑成為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載體。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完善促進和保障對外投資體制機制,健全對外投資管理服務體系,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這一要求標志著企業“走出去”的國際化經營已經走過了初期、成長階段,進入了相對成熟階段。“走出去”動機從拓展東道國市場,到降低生產成本、繞開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進入第三國市場、獲取更高技術,再到參與國際市場公平競爭,已經發生了本質性變化。對外投資不僅成為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對東道國和全球經濟也都產生了愈發重要的影響,我國企業“走出去”深度拓展了東道國的并購經營,各類反壟斷監管挑戰日益嚴峻,尤其是中國企業對美歐投資日益發展,與當地的經貿聯系日益緊密,受其反壟斷監管的可能性和影響也有所增加,因此不可避免遇到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合規競爭與公平競爭挑戰,需要深入分析新發展格局下企業“走出去”的挑戰與風險,結合國際反壟斷監管環境,提出解決方案,為企業排憂解難,為政策調整提出相應思路,給執法者、守法者以明確指引。

(二)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發展特征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走出去”戰略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涉足國際市場。涉外經營規模持續擴大,對外投資、海外并購和出口貿易方面均取得了顯著增長。

1. 對外直接投資增長迅速

企業“走出去”流量、存量居世界前列。根據商務部數據,2012年以來,我國已連續12年位列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前三,雖然其間投資額有所波動,但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日益凸顯。根據商務部《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發展報告2023》,2022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1631.2億美元,占全球份額的10.9%。到2022年末,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27548.1億美元,占全球存量從2002年的0.4%升至6.9%,排名升至第三位,僅次于美國(8萬億美元)、荷蘭(3.2萬億美元)。

從對外投資的重點行業來看,2022年我國對外投資主要流向租賃和商務服務、制造、金融、批發和零售、采礦、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領域,對上述六大領域的投資均超過百億美元,占比接近九成。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保持首位,制造業由上年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

從對外投資的重點區域和國別來看,2022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76.2%流向亞洲地區,較上年提升4.6個百分點。其中對中國香港投資975.3億美元,占對亞洲投資的78.5%;對東盟10國投資186億美元,占對亞洲投資的15%。同期,對北美洲、大洋洲投資快速增長。對北美洲投資72.7億美元,同比增長10.5%,占當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4.5%。對大洋洲投資30.7億美元,同比增長44.8%,占當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1.9%。

2. 海外并購的地域和產業相對集中

由于全球經濟復雜多變以及外部環境不穩定,2022年我國對外投資并購實際交易總額200.6億美元,同比下降37%。其中,直接投資151.9億美元,占并購總額的75.7%,占當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9.3%;境外融資48.7億美元,占并購總額的24.3%;企業共實施對外投資并購項目483起,涉及56個國家和地區。

從海外并購的重點行業來看,2022年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并購涉及采礦業、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17個行業大類。其中,采礦業的并購金額最多,為54.3億美元,涉及20個項目;其次是制造業,并購金額為42.1億美元,涉及119個項目;排名第三的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并購金額為25.7億美元,涉及104個項目。

從海外并購的重點區域和國別來看,2022年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并購主要集中在開曼群島、巴西、中國香港、阿根廷、英國、新加坡、英屬維爾京群島、津巴布韋、加拿大和美國。此外,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施并購項目118起,并購金額達到55.2億美元,占并購總額的27.5%。其中,阿根廷、新加坡、津巴布韋、韓國、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吸引我國企業投資并購規模均超3億美元。

目前,海外并購的最大風險是目標國家反壟斷機構審查,審查流程因國家和案件而異,審查時間、結果的不確定性和法律咨詢的高昂費用給企業帶來了時間成本和商業機會損失。反壟斷審查會帶來對市場準入的限制,并購如果被認定為可能導致市場壟斷,則有可能會被禁止或限制該交易,影響企業進入目標市場。

3. 出口貿易結構逐步轉型升級

一方面,家具、玩具、服裝、箱包等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依舊占據相當大的比重,這得益于中國的人口優勢和完善的輕工業體系;另一方面,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斷增加。結合海關總署和美國經濟普查局的定義,“中高端制造出口產品”定義為汽車及零部件、電子產品、工程機械、電力設備、激光設備、航天設備、機床、生物醫藥和醫療設備。據海關總署統計,2023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達13.92萬億元,占出口總值的58.6%,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29.9%,反映出我國在新能源和環保技術方面的進步和創新,2023年我國出口排名前三的品類基本都屬于“中高端制造出口產品”。從對外出口的重點區域和國別來看,2023年我國出口最多的目的國前五位分別為美國(5002.9億美元)、日本(1575.2億美元)、韓國(1489.9億美元)、越南(1376.1億美元)、印度(1176.8億美元)。

出口貿易可能遭遇價格控制和市場劃分的反壟斷訴訟。外貿結構在穩步轉型,但同時遭遇的反壟斷訴訟也在增加,尤其當企業涉及價格控制、市場劃分等敏感行為。如,中國曾有17家生產出口菱鎂礦及制品的企業被美國公司提起反壟斷訴訟,指控其操縱價格和控制出口,違反美國反壟斷法。企業一旦被認定為壟斷則會面臨巨額罰款,對企業的現金流和盈利能力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三、我國企業“走出去”面臨

國際反壟斷監管挑戰

1. 國際反壟斷監管變化趨勢

新發展格局客觀上對企業“走出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國內經濟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營載體,企業肩負新的歷史使命并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沖突也會給企業海外投資和經營帶來更多不確定性風險,尤其是各類反壟斷監管新型挑戰層出不窮,企業“走出去”進入各司法轄區也面臨各種傳統和意想不到的新型反壟斷監管挑戰。針對美歐日等主要司法轄區反壟斷法規體系、執法機制、監管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厘清企業“走出去”外部反壟斷監管環境和隱形挑戰,幫助企業了解公平參與國際競爭的反壟斷體系,明確反壟斷合規紅線,清晰進入他國市場的準入門檻,規范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經營行為,建立反壟斷預警機制,從容應對各類反壟斷風險挑戰,對于幫助企業高水平參與國際競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際反壟斷監管自美國反壟斷法《謝爾曼法》頒布起,保護自由競爭環境、追求保護公平競爭秩序成為反壟斷監管的基本目標和固有價值。美歐日各經濟體反壟斷目標各有側重,法律框架有顯著差異,在規則制定、違法行為認定及處罰措施上都有不同,我國企業“走出去”到不同司法轄區,因各國反壟斷法案及市場情況不同,反壟斷監管挑戰也有所不同。

美國反壟斷執法體系是二元制結構,《謝爾曼法》《聯邦貿易法》構成了美國反壟斷法的主要框架,其對應的反壟斷行政體系為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其監管對司法系統依賴性高,分為聯邦實施、私人實施和州政府實施三個途徑。美國的反壟斷法側重禁止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反壟斷執法注重經濟效率,反壟斷裁決重視消費者福利。其監管趨勢是,反壟斷強監管理論呈現出明顯回歸,美國經歷了布蘭迪斯主義、哈佛學派、芝加哥學派、新布蘭迪斯主義的輪回,而新布蘭迪斯理論回歸和反壟斷目標調整有關,反壟斷監管目標多元化,反壟斷法不再僅僅關注結果,還必須關注市場結構和競爭過程。美國通過了一系列涉及數字平臺的新法案,對本國大型平臺加強反壟斷規制,注重防止企業過度擴張,穩定市場競爭秩序,促進平臺企業創新和維護用戶合法權益。

歐洲積極向策源地美國學習,二戰后才開始制定反壟斷法。《歐盟運行條約》第101條、第102條和第106條是歐盟反壟斷法律體系的根本和全部,在這部反壟斷領域根本大法的授權下,歐盟成立了境內唯一的跨境反壟斷執法機構:歐盟委員會競爭總司,形成了一元制反壟斷機構。歐盟反壟斷監管側重規范特定行業和市場行為,嚴厲打擊濫用市場主導地位的行為,追求公平市場競爭及合理資源配置。其監管趨勢是,反壟斷目標走向多元化,從多元目標走向消費者福利標準主導,但近年在歐盟委員會提出“數字歐洲”和“綠色新政”兩大核心目標后,其規制理念和工具又發生顯著變化,歐盟委員會進一步強調拓展反壟斷目標,立法上更關注數字經濟領域,強調經濟效率疊加經濟自由、多元化與民主等多重目標。同時,歐盟及時補充現有競爭政策工具的立法舉措,隨著由實現靜態效率的完全競爭市場轉向更為動態效率和創新思維,歐盟委員會發布《數字市場法案》等,回應汽車數字化、電氣化和新移動模式帶來的市場變化,確保數字經濟行業的可競爭性和公平性。

日本是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及法律移植典范,競爭法本土化改造走在世界前列。日本受美國法影響,建立起扎根于本國經濟、法治、文化土壤的競爭法律體系,實現反壟斷法本土化理論創新。現行競爭法的反壟斷功能雖未充分發揮,但日本公平貿易委員會(JFTC)積累了包括針對外國關聯公司在內的廣泛執法經驗。日本反壟斷監管注重應對他國反壟斷監管,維護企業發展優勢。其趨勢是,《禁止壟斷法》的修改預示著更多運用法律手段、加大對違法者處罰力度,也在加強域外管轄及數字市場監管。

2. 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國際反壟斷監管挑戰

據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規定,壟斷行為包括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因此,中國反壟斷監管是針對企業的對外貿易投資和科技合作及在他國商業存在所發生的生產經營及合作經濟活動中的上述壟斷行為進行監管,可包括出口協議、經營者集中、濫用市場優勢地位等各類反壟斷行為。各司法轄區針對他國企業的反壟斷監管包括對企業在本國生產經營、貿易、投資、合作等一切經濟活動中的壟斷行為進行監管。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反壟斷監管挑戰表現為下列情形:

一是地緣政治下的數字企業、新能源汽車企業等反壟斷合規挑戰顯著。數字和綠色發展成為各國關注競爭、創新的反壟斷目標的重要領域。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歐盟委員會對外資準入不斷設置門檻,企業合規成本和市場準入門檻都在提高,因而面臨市場支配地位、守門人業務限制等反壟斷挑戰升高。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反壟斷合規挑戰不斷趨緊,歐盟對反壟斷執法相當嚴格,汽車領域是其反壟斷規制和執法的重點領域。因美地緣政治風險極高和巨大的政策不確定性,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會更傾向于向歐盟和東盟國家投資,而受關稅壁壘因素影響,巴西、土耳其、英國、墨西哥等投資吸引力較強。此外,聯合研發協議也可能涉及反壟斷監管,企業與國外研發機構或同行業公司簽署聯合研發協議以共同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尤其是醫藥健康、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領域,可能對相關市場的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企業如果簽署聯合研發協議,則要對主要條款進行反壟斷合規審核,也可能涉及實施“卡特爾”行為等反壟斷風險。央企、國企未來面臨的反壟斷監管挑戰也日趨嚴峻。

二是跨境并購或合資設立企業可能涉及經營者集中申報風險。企業“走出去”包括綠地投資、跨境并購、設立合資企業等方式。綠地投資不涉及經營者集中,但跨境并購及新設合資企業則要考慮目標國經營者集中申報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域外管轄制度對本司法轄區以外且對本區內市場產生排除、限制競爭影響的壟斷行為,適用反壟斷法,同一項交易會涉及是否在多個司法轄區申報,各國申報標準有營業額/市場份額、交易額、交易方資產額等不同指標,也有事前強制申報和事后申報的區別。

三是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國際貿易、國際化經營面臨的反壟斷風險更趨復雜。海外經營行為可能涉及反壟斷挑戰。與價格相關的橫向壟斷協議被視為非常嚴重的限制競爭行為,如轉售價格等縱向壟斷協議在多數司法轄區也被規制。企業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本身并不違法,只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才構成違法,一般包括銷售或采購活動中的不公平高價或者低價、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拒絕交易、搭售、歧視性待遇等行為。當企業在某一市場中占有較高市場份額時,要注意其市場行為商業目的是否為限制競爭,避免出現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風險。企業國際化經營步伐加快過程中的各類反壟斷規制風險也急劇上升,例如,中方企業經常會被要求作為反壟斷調查中的第三方提供關于行業和市場的各類相關數據信息,來幫助執法機構厘清相關市場和行為影響,這些都極大干擾了我國企業正常經營。再以歐盟為例,其反補貼條例《外國政府補貼條例》(FSR)無形中賦予歐盟擴大審查的權利,中國在歐盟企業的貿易投資往來無疑面臨更多困境。在各國反壟斷對抗均在加強的環境下,目前仍缺少有約束性的反壟斷國際公約、地區性公約、雙邊公約及相關國際合作機制,已有的備忘錄或國際禮讓原則尚無法滿足企業期待。

四是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科技型公司面臨反壟斷挑戰。隨著全球科技競爭加劇,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科技企業“走出去”主要包括聯合研發、跨境技術并購、在東道國投資等形式,這些企業憑借數據、算法等要素優勢在人工智能領域競爭中較易取得上風,可能面臨特定的反壟斷監管挑戰。對人工智能領域的反壟斷調查的關鍵是控制權評估,也就是調查傳統巨頭企業對AI企業的控制力、影響力,防止其通過控制AI領域關鍵企業從而支配AI領域市場。歐洲開放市場研究所表示,人工智能領域是一個容易出現資源傾斜的市場,科技巨頭能利用在搜索引擎、云計算、瀏覽器上的初始優勢,鎖定并操縱依賴其基礎設施的企業和消費者。人工智能領域的集中度越來越高,未來反壟斷調查可能越來越頻繁,反壟斷機構會在阻止數字技術壟斷,尤其要在AI領域發揮作用。與此同時,在數據、算法、算力等人工智能領域具有顯著優勢的東道國傳統科技巨頭企業,在競爭中可能相互合作,以形成人工智能領域的寡頭壟斷或聯合壟斷,進而控制人工智能領域市場“入口”,排擠我國“走出去”相關企業,破壞公平競爭,同時聯合當地司法轄區對我國“走出去”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

四、構筑企業高質量“走出去”應對

國際反壟斷的制度體系

(一)積極應對國際反壟斷風險,促進企業合規經營

一是幫助企業建立應對國際反壟斷風險意識。企業出海生態中,除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中國及目標國政府也是重要的參與者,是跨境經濟活動中法律與政策的供給方。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面臨各司法轄區的市場秩序監管規則,如美國側重禁止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歐盟側重規范特定行業和市場行為,嚴厲打擊濫用市場主導地位的行為。目前,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面臨較大的反壟斷調查和訴訟風險,需要主動思考,積極應對國際反壟斷。

二是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在面對各國反壟斷對我企業的不公正制裁或限制及損害我國企業的合法權益時,需要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以及公平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權利,積極提升競爭力、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塑造良好國際形象。

三是促進企業合規經營和可持續發展。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國反壟斷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完善和更新。我國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國際反壟斷法律動態,及時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以確保在海外市場中可以合規經營與可持續發展。此外,通過積極應對他國反壟斷措施,企業可以及時發現并糾正自身在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高合規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為自身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促進反壟斷法治建設與國際接軌,注重維護產業鏈安全

我國企業在應對國際反壟斷調查過程中需要不斷了解適應國際法律環境和商業慣例,在提升企業法律意識過程中不斷推動我國法治建設與國際接軌,在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借鑒他國先進經驗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法律體系,從而為企業提供更加穩定、可預期的法律環境。同時也要注意到,當前全球保守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美國關稅政策反復修改,不排除有的司法轄區會借助反壟斷手段對我國企業進行市場準入限制,通過設立非關稅貿易壁壘阻止或限制進入某些關鍵市場領域,保護本國產業免受競爭壓力,這種限制尤其會對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進行封鎖,在干擾國際供應鏈的正常運行并增加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風險的同時,也影響了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和經濟發展空間,應積極應對國際反壟斷調查,維護我國產業鏈安全。

(三)積極應對各司法轄區反壟斷監管組合,促進競爭政策、產業政策有效結合

各國在加強反壟斷促進國內公平競爭前提下,積極實現反壟斷機制與貿易政策、產業政策、外資審查政策等組合運用,達到增強本國核心競爭力的效果。美國關注對本國關鍵技術、關鍵產品保護,歐盟關注培育本區域龍頭企業,日本關注反壟斷政策與產業政策結合,各國既對本國市場集中度監管趨嚴,又輔之以相關產業政策扶持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我國要在完善公平競爭機制過程中,利用市場競爭機制有效調節相關領域和環節來減少不必要的干預,避免因缺乏退出機制的產業政策容易退化為長期補貼從而干擾產業正常新陳代謝和企業創新動力釋放,保障事前的充分競爭和注重完善產業政策的事中事后監管。通過產業政策的功能性與反壟斷的競爭因素相結合,優化政策功能,促進市場公平有序競爭。同時,我國也可以借鑒國際經驗,通過反壟斷政策、競爭政策、貿易政策等一系列路徑相結合來維護產業核心競爭力,完善科技創新機制。

(四)促進反壟斷有效執法,加快完善反壟斷監管法律法規

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目標,綜合考慮反壟斷所需要面對的全球經貿發展大背景,以及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領域帶來的顛覆性全球影響,積極完善我國反壟斷監管法律法規,從制度、能力建設和參與主體等多方面協同推進,應對美歐反壟斷監管,切實增強應對能力和提高應對效率。法律完善既能為規范外國企業在華經營模式、保障市場創新驅動能力、減少市場低效提供進一步支持,還能為我國企業積極應對美歐反壟斷監管提供依據,完善數據跨境流動等有關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的法律法規,還可為企業在境外抗辯提供依據和支持。反壟斷有效執法對于法律法規的效用有著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合理、準確地根據法律條文內容執法,既能夠支持法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又可以形成包括數字經濟下的反壟斷典型案例,為各方理解責權利的邊界、對反壟斷的定義和行為邊界界定都有益。這些案例不僅有助于支持國際司法合作,還可以為我國企業在美歐等地合規經營、減少受到反壟斷懲罰的風險提供支持。

在推動我國企業高質量“走出去”過程中,要根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搶占戰略制高點,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主動應對各國的反壟斷監管面向市場發展、國際競爭和未來創新的整體導向,既要促進和保護競爭,又要用好反壟斷政策規則合理解決國際反壟斷爭端,促進政府間積極對話和國際合作,增強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促進戰略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理查德·A·波斯納.法律的經濟分析[M].蔣兆康,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

[2] 富新梅.美國數字經濟領域反壟斷的轉向及其啟示[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2(9):42-47.

[3] 黃勇.推動平臺經濟發展的法律措施研究[J].經濟導刊,2023(10):36-43.

[4] 姜鵬飛.反壟斷法域外適用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20.

[5] 李霖.中國企業跨境并購中的反壟斷風險防控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8.

[6] 林毅夫.平臺經濟的發展與規制[J].經濟研究,2017,52(7):20-33.

[7] 劉美蓉.歐美企業并購反壟斷審查制度對中國的啟示[J].現代商業,2014(17):287-288.

[8] 羅豪才.軟法與公共治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9] 馬里厄斯·克里奇斯托弗克.歐盟個人數據保護制度:《一般數據保護條例》[M].張韜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23.

[10] 孟雁北.大數據競爭:產業、法律與經濟學視角[M].法律出版社,2020.

[11] 薩維尼·格林.薩維尼法學方法論講義與格林筆記[M].楊代雄,譯.法律出版社,2008.

[12] 沈虞芳.中國企業在歐盟實施并購面臨的反壟斷審查及應對措施[D].西南政法大學,2011.

[13] 時建中,郭江蘭.論平臺經濟領域前置式反壟斷監管[J].探索與爭鳴,2021(9):44-53.

[14] Baker, J. B. (2020). The new brand of antitrust policy. Harvard Business Law Review, 10(1), 1-58.

[15] Baumol, W. J., amp; Ordover, J. A. (Eds.). (2019). Antitrust policy: What’s new, what’s no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6] Davilla M. Is big data a different kind of animal? The treatment of big data under the EU competition rules[J]. Journal of European Competition Law amp; Practice, 2017, 8(6): 370-381.

[17] Ezrachi, A., amp; Stuckey, M. E. (2016). Virtual competition: The promise and perils of the algorithm-driven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18] Hovenkamp, H. (2018). Antitrust law and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Competition Law amp; Economics, 14(4), 639-660.

[19] Khan, L. M. (2017). Amazon’s antitrust paradox. Yale Law Journal, 126(3), 710-725.

[20] Lougher G, Kalmanowicz S. EU competition law in the sharing economy[J]. Journal of European Competition Law amp; Practice, 2016, 7(2): 87-102.

Enterprise High-quality “Going Global” and International Antitrust

Abstract: Enterprise “going global” serves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key node in the new dual-circulation development paradigm, constituting an effective means to enhance innovation influence and promote high-level opening-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t present, Chinese enterprises’ “going global” has entered a relatively mature stage, with objectives evolving from expanding host country markets, to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s, bypassing tariff and non-tariff barriers to enter third-country markets, acquiring higher technologies, and ultimately to participating in fair 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becoming a vital approach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global development. Meanwhile, Chinese enterprises’ “going global” still faces challenges from international antitrust regulation, such as antitrust compliance challenges for digital enterprises amid geopolitical tensions, risks related to concentration of undertakings filing in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r joint venture establishments, antitrust risks faced by enterprises in thei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as well as antitrust challenges faced by technology companies integrated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t is imperative to actively address international antitrust risks to promote enterprises’ compliance operations, facilitate the alignment of antitrust legal construction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emphasize the safeguarding of industrial chain security. It is essential to proactively respond to the antitrust regulatory portfolios in various jurisdictions, promoting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policies and industrial policies. Additionally,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enhance effective antitrust enforcement,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antitrust regulatory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establish a systematic framework for enterprises to “go global” with high quality while addressing international antitrust challenges.

Key words: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Enterprise “Going Global”; International Antitrust

猜你喜歡
走出去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啪啪|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欧美日本中文| 国产欧美性爱网| AV在线天堂进入| 成色7777精品在线|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亚洲精品动漫|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五月婷婷导航|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激情亚洲天堂|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国产青青草视频|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欧美亚洲激情|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国产毛片不卡|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无码福利视频|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国内视频精品| 91人妻在线视频|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国产人人射|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视频91| 久久a级片| 91伊人国产| 97在线碰|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高清码无在线看|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日韩美毛片|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综合天天色|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91精品视频| 国产一级小视频|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久久成人18免费|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午夜精品影院|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