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心”主辦方汽車與運動雜志社牽頭,聯合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中汽研(天津)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中汽中心工程院”)、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先進驅動系統分會、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中石化石科院等高校科研機構,以及一汽研發總院、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北汽、奇瑞汽車、上汽、Aurobay極光灣、賽力斯、豐田汽車、江淮汽車、長城汽車、廣汽、極氪汽車、理想汽車、江鈴汽車十余家汽車企業的動力研發部門,共同舉辦了“中國心”節能動力系統研討會”,探討建立多元化動力技術路線時代的動力系統能效新標準,更好地推動汽車動力領域的技術進步。
這是一場干貨滿滿的技術討論會,汽車與運動雜志社總編輯楊建軍主持了會議。在3個小時的會議中,來自高校科礦機構的動力專家、企業嘉賓,首先聽取了中汽中心工程院高級研究員崔國旭對中汽中心工程院動力系統能效評價方法研究的介紹。
與會各方認為,發動機熱效率是標志發動機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近幾年,中國品牌在熱效率方而已經取得驕人的成績。但熱效率的測試方法和邊界條件要統一,要制定與世界行業標準同步的測試標準。
專家評委非常關連熱效率的測試方法和邊界條件的設定。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汽車工程學會會士,“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洗專家評審委員會副主任李理光認為,熱效率測試是杏要佳用工信部已公布產品條件作為邊界條件:比如是否帶附件、是否綜合考慮油耗、潤滑油、排放等要求。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心”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殷承良,也強調規范熱效率測試的邊界條件,在統一的工況下測試,不能為了好看的數據犧牲其他性能。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先進驅動系統分會秘書長張彤,則對不同混動狀態下的測試工況的選擇、能量轉換測算以及測試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在當前多元化動力模式下,發動機單體的最高熱效率不能完全代表混動技術水平,應該按照動力總成能效進行評價。“同濟大學教授韓志玉表示。
“我們希望行業內能停止指標內卷,減輕研發團隊在熱效率領域的競爭壓力,在報道企業發動機熱效率刷新的同時,應披露技術進步的路徑和效果,把指標競爭改為技術競爭,推動動力技術的健康發展。”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許敏表示,當前動力總成是多元化的,HEV、PHEV、REV等多種路線并行,應該制定一整套完整的測試方法和標準覆蓋各種構型、各種模式、各種場景。
在多元化動力技術路線的時代,汽車動力系統的綜合能量轉化效率更能反映汽車產品整體的能效,也是用戶能直接感受到的。
賽力斯集團動力BU總裁凌青海、埃科泰克動力總成公司副總經理張志福、長城汽車動力院副院長段景輝均認為,熱效率認證不僅應該統一測試邊界條件,更應考慮量產狀態下的數據。
Aurobay極光灣技術規劃部部長劉國慶、東風研發總院乘用車動力研發總監趙寧建議,熱效率數據采用能效等級劃分,避免企業無序內卷。
“十年前發動機的技術指標從升功率轉到熱效率,現在熱效率已經成為企業非常看重的汽車動力指標技術,也是用戶購車的重要參考因素。”豐田中國環境能源技術戰略部室長殷蕾認為,當前多元化動力模式盛行,成為熱效率測試方法修正優化的契機。作為一家全球化企業,豐田也建議相關數據的檢測最好在量產狀態下取得。
中汽中心工程院副總經理張志國表示,此次閉門會聚焦行業關注問題,專家們也提出了很多中肯有益的建議,中汽中心工程院將綜合與會各方的意見,進一步優化當前的測試方法,讓消費者能真實感受到動力系統效率這一指標帶來的實惠。
“熱效率是評價發動機技術的一個重要指標,當前行業出現的亂象實際也是行業內卷的一種體現。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通過技術的手段來解決。”中國汽車報社總編輯桂俊松說。
會議最后與會各方表示,應由中汽中心工程院牽頭,聯合“中國心”專家,與汽車企業共同探討、研究并制定系統能量轉化效率測量標準。汽車與運動雜志社總編輯楊建軍也表示,會后將綜合各方意見反饋,繼續推進后續工作。“明年正好是中國心’20年,我們希望能夠在這個平臺上繼續為推動行業發展做出貢獻。“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