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文化產業和文化產業數字化將會是文化產業下一步發展的關鍵,鄭州必須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加快推動數字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和升級。基于此,本文將從鄭州市數字文化產業和文化產業數字化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文化產業數字化存在的問題和痛點,并試圖找到一條推動數字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可行路徑。
一、鄭州市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的相關工作情況
(一)宏觀規劃
鄭州當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數字文化建設工作,將文化數字化戰略作為“數字鄭州”的重要內容,出臺了一系列文化產業數字化支持政策。先后在《鄭州市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中提出大力發展數字文創產業,將打造繁榮的數字文化納入發展規劃,并持續完善頂層設計,從規劃層面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上云用數賦智”。
(二)支持力度
2021年鄭州市印發了《鄭州市建設文化旅游強市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實施細則(試行)》,鼓勵文化企業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文化資源數字化處理、虛擬圖形圖像等高新技術支持文化創意內容、裝備系統的開發與應用,但與其他文化產業發展先進城市相比,支持力度和資金總額相差較大。2022年鄭州設立了市級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扶持獎勵資金,并專門針對文化產業類進行定向扶持,其中包含“重點文化產業領域”“文化產業集聚發展”等四個大項、十四個小項。此外,認定新型業態文化企業7家,給予獎勵資金140萬元。這些措施表明鄭州市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支持越來越完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三)產業門類
在鄭州市文化產業各門類中,具有較好產業基礎且與數字文化產業關聯較為緊密的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等近年來發展迅速。2022年,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企業營收占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總營收近半,特別是在短視頻等相關產業帶動下,新聞信息服務業營收增速高漲。此外,文化旅游相關產業發展迅速,帶動效益明顯。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683.2萬人次,其中,接待市外游客1137.5萬人次。
(四)產業主體
近年來,在數字技術推動下,數字文旅、影視動漫、網絡游戲、數字文創、互聯網文化服務等行業快速發展,成為拉動全市文化產業增長的生力軍。“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入選首批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在鄭州涌現出一大批率先進行數字轉型和探索的文化企業,借助數字化技術,不斷推動傳統文化的時尚表達、厚重文化的現代轉化。
二、鄭州市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鄭州市的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較為落后,現有業態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的中下游,市場主體、項目、人才等與其他國家中心城市和沿海發達城市相比,均不具有顯著優勢,傳統文化產業在數字賦能轉型升級方面也相對保守,未能形成比較優勢。具體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基礎薄弱,項目支撐力不強
鄭州市數字文化產業起步較晚,缺少國內知名企業,數字文化產業項目少,缺乏從內容創作到技術研發的完整生態體系,數字文化產業與傳統文化產業融合度低。到2024年,鄭州市具有新型文化業態的企業達到17350 家,但其中通過認定的動漫企業僅有23家,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僅有16家。這說明當前鄭州文化產業結構雖然發生了一定轉變,但仍以傳統文化項目為主,數字賦能程度相對較低,整體仍處于產業鏈條的下游。
(二)對外競爭力弱,缺少頭雁企業
2021年鄭州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共有515家,在全市文化企業數量總量中占比極小,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總量占比也相對較低。具有產業整合力和引領力的“頭雁”企業缺位,未能形成“集群雁陣”效應。雖有一批高發展潛力企業,但在快速發展期缺乏產業資源配套,容易被其他區域同檔甚至實力偏弱的企業借助區域產業優勢快速趕超。占產業總量絕大多數的小微企業較為分散,企業之間信息不互通,業務關聯性差,產業集聚度偏低,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文化業態和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文化產品有待培育和開發。
(三)支持力度不足,企業突破困難
輕資產是大部分文化企業的突出特點,同時也導致文化企業普遍面臨擔保融資難的問題。特別是鄭州市文化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部分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文化科技企業,在項目初期、“小升規”“規上市”等關鍵節點,更需要資金的扶持,幫助其進一步發展。但鄭州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總額與其他文化產業發展先進的城市相差較大,且逐年縮減。同時,缺少相關部門主導的數字文化投融資基金,因此在發揮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杠桿作用,帶動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培育高成長性文化產業項目方面,明顯滯后于其他城市。
(四)缺少數據支撐,產業賦能受限
文化產業相關企業界限模糊不清,缺少數據標簽,交易數據缺少統計支持,企業規模及經營相關數據缺乏參考依據,在本地企業間、產業上下游及交叉資源合作方面存在多層信息墻,供需信息不通。金融機構、資本投資等第三方因缺少所需的企業經營及交易流通數據而難以給予金融扶持。相關部門因缺少數據支撐,產業扶持政策難以聚焦,資源難以統籌調動,扶持效果難以統計,無法形成產業政策循環賦能。
三、推動鄭州文化產業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一)完善數字文化產業協調推動機制
高效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僅靠宣傳文化部門的力量是完全不夠的,必須建立和完善一套選題與工作機制。建議在鄭州市“數字鄭州”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框架基礎上,形成宣傳、文化部門組織協調,其他相關單位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建立起相關職能部門領導、負責抓數字文化產業的常態機制。在編制數字文化產業的宏觀戰略規劃、操作細則、發展建議等政策文本過程中,需要各相關機構協同合作、集思廣益,共同促進產業政策的制定與執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服務文化企業健康發展。此外,應健全數字文化建設考核工作機制,嚴格按照全市綜合考評要求,將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納入考評體系,對各開發區、縣(市)區文化產業增加值總量、占GDP的比重等發展指標進行績效考核,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濃厚氛圍。
(二)實施兩項突破
文化產業涵蓋面廣,分支路徑眾多,必須要善用后發優勢,找準方向,集中有限資源實施重點突破。要結合鄭州文化資源稟賦,依托發展戰略,尋找契合點,借勢發力,重點推動一到兩個領域的發展,形成文化品牌,力爭在重點突破方向上取得實效,形成聚合效應。鄭州作為文博旅資源大市,文旅元宇宙及相關產業發展具有很大的前景和潛力。因此,可以此為契機,將文旅元宇宙作為未來數字文化建設的重點突破方向,并且要做好頂層設計,吸引要素集聚,同時強化項目引領,構建產業生態。在做好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全力打造若干重點項目,通過策劃宣傳聚焦,樹立品牌形象。針對鄭州市文化企業多而不強,關聯度弱,缺少數據支撐等問題,建議按照“平臺經濟”的發展思路,探索構建一個由相關部門主導,由大型國有企業負責建設和運營,由技術領先、資源富集的數字領軍型企業協同建設的“文產云”數字平臺,為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與“文旅云”一并成為鄭州市文化大數據體系的“雙翼”。
(三)推動三大工程
第一,實施消費促進工程,推動構建數字消費場景。打造順應文化消費領域的新潮流,積極孵化創新的文化商業模式,全力打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虛擬與現實相融合的數字化文化消費體驗。將數字技術、數字元素與城市漫步(City Walk)、劇本扮演、研學等當前最流行的文旅消費模式相結合,打造更加智能、沉浸、強交互的數字文旅消費場景,通過多維度、多場景的數字文旅活動,以“文旅+”場景,串聯起都市休閑娛樂新場景。著力實施“互聯網+”戰略,將文化資源和產品數字化資源遷移至云端,促進實體文化業態向數字領域快速轉型。通過運用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等技術,孵化云演藝、云展覽等新型文化業務模式。此外,深化數字文化產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智慧農業等其他行業的跨界合作,整合社交電商、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新興在線經濟平臺,打造多元化的數字文化消費生態,以此充分挖掘并激發數字文化消費的新動能和活力。
第二,實施要素保障工程,推動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首先,要設立數字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發揮投資基金杠桿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支持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拓寬文化產業投融資渠道。同時,要用好市級文化產業扶持獎勵資金,加大對數字文化產業項目的支持力度,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其次,要強化數字文化產業要素保障。提倡發掘未被充分利用的工業建筑和倉儲設施等現有空間資源,來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對于那些符合本市重點產業發展要求的數字文化產業項目,將給予優先考慮,納入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中,確保其土地使用需求得到滿足。健全數字文化領域專門人才的引進、任用、流動、評價和激勵體系,立足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遴選、引進、培養一批熟悉文化市場規則、創新能力較強、掌握產業核心技術的領軍人才。推動高校與文化企業的深度聯合,探索建立數字創意實驗室、數字文化產品研究中心等機構。最后,要持續優化產業環境。加快提升鄭州知識產權服務保障能力,促進知識產權的保護開發及利用,為文化企業提供更加精準、便利、透明、高效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加強重點行業協會建設,充分發揮協會的溝通、協調作用。還要促進數字文化企業與學術機構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以推動創新資源向文化企業集中,積極培養創新的主導力量。
第三,實施品牌塑造工程,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數字文化產業集聚效應明顯,且需要吸納大量的高新技術人才。當前,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較好的城市都在積極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吸引相關產業集聚。例如,成都以時尚創意消費為核心主推的“煙火成都”,哈爾濱以中歐文化交流為核心推動“設計之都”的申報。這些城市形象樹立起來之后,自然將吸引相應領域的人才集聚。而且數字文化產業是智力密集型產業,很多小型企業、工作室卻具有業內先進的技術和資源,潛力巨大,需要一定的宣傳推介助其快速打開市場。鄭州市要積極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打響“天地之中、華夏之源、功夫鄭州”品牌,應適時舉辦鄭州市文化產業發展高端論壇,邀請國內知名文化產業專家就鄭州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等話題進行探討,為推進鄭州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新舉措、新辦法。還可以舉辦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將數字文創作為重要賽道,通過以賽帶展、以展促品、以品塑產的方式打造一個立足鄭州,面向全國的文化創意賽事品牌。此外,要積極參與文博展會、中國好禮系列活動等,為企業搭建宣傳推介平臺,助力鄭州本地企業走出去。
四、結語
在推動鄭州文化產業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我們見證了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感受到了創新驅動帶來的澎湃活力。展望未來,鄭州市將繼續以數字技術為引擎,激發文化產業的無限潛力,培育出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品牌。通過持續創新,鄭州市的文化產業將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文明交流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高書生.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如何落地落實見成效[J].廣播電視網絡,2022,29(12):6-7.
[2]王承哲,李立新,楊波,編.河南文化發展報告(2023)[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
[3]李云.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J].山東開放大學學報,2024
(04):57-60.
(作者簡介:孟逸喆,女,碩士研究生,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黃河文化、文化政策與管理)
(責任編輯 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