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各地公共圖書館開始積極深入思考、探索運用何種方式和途徑才能為公眾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益、更普遍均等的服務。各級各類圖書館在相關部門主導和自我提升的驅動下,嘗試開展館外服務,形成了不同類型的圖書館延伸服務模式,大大推動了信息共享的實現。
當前,盡管有許多公共圖書館努力通過開展延伸服務的方式擴大服務范圍,但從整體來看,這類服務的實際規模和影響力仍較為有限,且各地的服務模式不盡相同,既有交叉重疊,也有創新實踐,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服務成本,同時對其服務效果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基于此,文章將就圖書館開展延伸服務的實踐與思考展開相關論述。
二、公共圖書館開展延伸服務概述
目前,圖書館行業內尚未對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作出統一的定義,但業界普遍認為,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是以便利讀者、規范服務、統一管理、資源共享為出發點,以傳統借閱服務與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拓展性服務,它將虛擬空間服務與實體空間服務相結合,在外延上擴大服務覆蓋面,在內涵上強化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效能。
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征:其一,就整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而言,延伸服務是傳統服務體系之外的一種拓展性社會服務;其二,就單體的公共圖書館而言,延伸服務是一種依托館藏資源,延伸于現有圖書館實體服務空間之外的,能夠擴大服務范圍的館外服務;其三,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并非圖書館管理體制和運營模式的變革,而是圖書館為拓展服務觸角、擴大社會影響力、提高服務效益、體現社會責任而建立的新型工作機制。
就目前圖書館服務延伸的實踐來看,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建立分館、設置館外服務點、運營流動圖書車、郵寄文獻等形式把圖書館的服務延伸出去。概括而言,公共圖書館開展延伸服務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以流動服務實現服務方式的延伸;二是以合作辦館的方式實現實體服務空間范圍的延伸;三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服務的虛擬化延伸。
三、太原市圖書館開展延伸服務的發展現狀
多年來,太原市圖書館(以下簡稱“太圖”)在傳統服務的基礎上,擴大圖書館服務范圍,拓展圖書館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保障讀者享用圖書館各類資源和服務。特別是2017年新館建成開放之后,太圖不斷豐富延伸服務的內容,堅持相關部門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的理念,采用圖書館與社區、企業多方合作,盤活社會資源的服務模式開展延伸服務工作。首先,通過建設城市書房、主題圖書館或其他分館等館外服務分點,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空間的再造,為市民提供就近、便捷、舒適的復合型公共文化空間與服務;其次,利用太圖自助圖書館,實現網絡化、多點式、嵌入式的圖書“快借快還”,為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文獻借還服務;最后,啟用太圖流動圖書車開展流動服務,將圖書館“開到”基層一線、“開進”鄉村地區,更好地服務公眾。
(一)館外服務分點的建設及運營
截至2023年底,太圖共有36個館外服務分點,其中一部分是城市書房、主題圖書館、其他分館等大型文化空間;一部分是職工書屋、圖書閱覽室等小型文化空間。所有館外服務分點的館舍裝修、日常管理等工作均由合作共建方負責,太圖為館外服務分點提供書刊文獻,定期更新補充,還提供安裝專業設備的服務,如自助辦證機、自助借還機等,并派遣相關業務人員開展日常業務指導和運維服務,同時開通館藏數字化資源訪問權限,實現數字資源遠程共享。此外,還將所有館外服務分點納入山西省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真正實現了“一證通用、通借通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其中,多個館外服務分點經過精心籌建大大提升了服務質量,形成了文旅融合、文教融合、文企融合的新模式,有效提高了其在本市范圍的服務覆蓋率。例如,與企業、景區合作共建分館——太圖城市書房六味書齋館;組建營地主題分館、晉商文化主題分館等。
(二)太圖自助圖書館的建設及運營
太圖自助圖書館是太圖網借服務平臺的有效延伸,依托本館豐富的館藏資源及嵌入微信、支付寶的“太圖約書”服務功能,通過“圖書館+互聯網+信用”的創新服務模式,將“線上借閱”與“線下投遞”相結合,為讀者提供投遞到柜、圖書預借、送書上門等服務。為此,太圖還組建了專業的服務團隊,負責網借服務平臺的運營維護及宣傳推廣工作。
目前,太原市共有48座太圖自助圖書館,全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服務范圍覆蓋全市六個城區480萬余人。太圖自助圖書館的建設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在2023年和2024年,“新增太圖自助圖書館服務站點20座”均被列為當年太原市政府工作報告十件民生實事之一。讀者通過太原市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太圖約書”即可進行圖書借閱,暢享圖書預約、48小時送達、自助取書、就近借還等便捷服務。截至2023年12月31日,48座已經開放的太圖自助圖書館已服務11.2萬余人次的讀者,借還圖書近63萬冊次。
(三)流動圖書車的運營
太圖流動圖書車主要服務于公共文化設施相對薄弱的基層地區和人口分散的地區,由太原市圖書館集中管理,采用主動“送書上門”的服務模式,彌補公共文化服務的短板。
太圖流動圖書車于2022年4月正式開始運營,以中型客車作為載體,車內配置各類精選優秀圖書1000余冊。太圖流動圖書車依據不同服務對象、服務需求等設點服務,采用固定服務與巡回服務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與街道社區等單位合作,在人口密集、圖書館服務相對薄弱的區域設立巡回流通服務點,定時定點提供圖書借還、辦證、閱讀推廣等服務。并根據圖書車的運行情況、讀者的借閱喜好和借還情況,及時進行圖書文獻資源的更新調整。2023年,太圖流動圖書車進景區、進社區、進學校,充分發揮了流動圖書車“開進基層、浸潤書香”的作用。
四、公共圖書館開展延伸服務的思考
歷經多年的探索與發展,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但整體上仍然存在服務模式復雜、服務方式單一、服務內容單調等問題。為使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真正深入人心,獲得可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在服務理念、服務方式、服務內容等方面尋求創新、尋找突破口。各級公共圖書館在開展延伸服務的過程中,應找準服務盲點,構建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符合的服務模式。具體而言,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投入建設方面
1.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支持,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形式多樣,每項服務都有不同的參與方,以不同方式進行不同程度的參與,但無論使用哪種服務模式都離不開相關部門的支持。公共圖書館應積極尋求相關政策、經費方面的支持:一方面,積極作為,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將延伸服務項目納入相關部門主導的實施項目之中;另一方面,努力改善被動接受財政撥款的局面,積極爭取延伸服務項目專項經費。此外,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靈活籌集資金,如眾籌、公益捐贈等,積極尋求更多的資金來源。
2.積極尋求多方合作,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
公共圖書館應強化全局意識,把延伸服務作為構建健全的圖書館服務網絡與提升整體服務效能的重要舉措,構建“圖書館+”的服務合作模式,主動脫離合作“舒適圈”,努力尋求常規性合作對象之外的合作方,積極鼓勵和吸納不同領域的社會資本,如企業、社會組織、社區等,引導其通過提供設備、提供場地、冠名贊助、全項目資助等形式參與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形成共建共享、互利互惠的合作局面。
3.優化閱讀空間布局,全方位提升軟硬件基礎設施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王子舟在《圖書館員手冊》一書中提道:圖書館是神圣的殿堂、知識的宇宙、自學的場所、休閑的圣地和交流的平臺。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空間也應滿足目標群體對空間體驗感的需求,強化空間主題內容、布局優勢、軟硬件設施設備。一方面,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利用新技術打造數字化、智慧化的新型閱讀空間;另一方面,注重空間的合理分配布局,動靜分離,既要設置安靜舒適的閱讀區,也要設計互動交流的活動專區。
(二)發展運營方面
1.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數字化服務平臺
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各種信息工具的普遍使用,為公共圖書館開展創新性服務帶來了新的機遇。公共圖書館傳統的延伸服務常常受到空間與時間的制約,服務效能有限。因此,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應著力突破線下服務的限制因素,充分結合線上服務,在利用圖書館現有的數字圖書館及共享工程資源的基礎上,注重多種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打造使用流程精簡方便,集線上文獻借還、電子閱讀、聽書、信息檢索為一體的綜合性數字化服務平臺,實現圖書館資源一鍵獲取。
2.組建復合型人才隊伍,綜合提升服務效能
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受眾群體眾多,服務形式及內容復雜多變,要求開展服務的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能力和職業素養。因此,公共圖書館應注重組建復合型人才隊伍:一方面,吸納館員、志愿者、閱讀推廣人等,盡可能覆蓋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才,提升延伸服務的精細化、專業化程度;另一方面,應著力加強延伸服務從業人員標準化、專業化的培養,有計劃、成體系地開展服務培訓,提高其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策劃組織活動的能力、宣傳外聯的能力及溝通協調的能力等。
3.利用特色資源優勢,提供個性化服務
由于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點在數量和體量上,總是有限度的。公共圖書館應著力將已經建設開放的服務點的基礎借閱服務升級為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根據服務點所在區域的人群特點、服務點的建設主題,針對性地提供特色圖書期刊,開展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同時,可以開展參考咨詢服務,方便讀者就近獲取代檢索服務、定題咨詢服務等。
4.建立健全平衡機制,適時更新服務模式及內容
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需要社會多方參與,因此要建立健全平衡機制,互利共贏,才能實現長效健康發展。具體而言,公共圖書館應積極協調好合作各方,強化資源共建共享、互利互惠的理念,合作準備工作中應達成一致的合作目標及愿景,制訂完備的合作方案,細化合作全過程,建立完備的準入及退出機制、質效評價機制及監督反饋機制。合作中要根據不定時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調整服務模式及內容,提高服務質量。
五、結語
公共圖書館開展延伸服務的核心目標是便利讀者,將圖書館的各類優質資源、規范的服務主動送到讀者身邊,滿足讀者多樣的文化需求,并與其保持密切的聯系與溝通。因此,公共圖書館應始終秉持“普遍獲取,全民共享”的服務理念,持續在圖書館服務范圍內、服務受眾中尋找服務盲點,努力拓展延伸服務網絡,走出館舍,走向社會,主動開展服務,讓豐富有益的文獻資源惠及更多讀者,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切實保障公眾享有獲取公共文化的權利,肩負起新時代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責任和文化使命。
參考文獻:
[1]欒晶晶.24小時自助圖書館項目管理的發展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20.
[2]張大鵬.公共圖書館館外延伸服務的策略與實踐——美國兒童圖書館服務協會《兒童和家庭延伸服務模式白皮書》解讀[J].圖書與情報,2020(03):113-120.
[3]張峰濤.太原市圖書館對外延伸服務探索[J].圖書情報導刊,2019,4(03):1-4.
[4]謝曄.基于跨界合作的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8.
[5]吳漢華.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含義與邊界[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28(06):21-26.
[6]李果.延伸服務:界定·意義·創新[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01):75-77.
[7]邱冠華.蘇州城區總分館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圖書情報工作,2009,53(01):15-18.
[8]于良芝,邱冠華,許曉霞.走進普遍均等服務時代:近年來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03):31-40.
[9]邱冠華.人民的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向基層延伸的模式研究[J].圖書館建設,2007(06):19-24+28.
(作者簡介:洪霞,女,碩士研究生,太原市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建設、圖書館服務)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