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資源作為圖書館館藏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價值。藝術作品不僅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還能提升人們的藝術素養和創造力。然而,目前圖書館藝術類資源的閱讀推廣面臨著諸多問題。藝術類資源的專業性較強,受眾相對較窄,導致很多優質的藝術類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傳統的推廣方式難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無法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閱讀需求。因此,如何借助新媒體優勢,提高圖書館藝術類資源的閱讀推廣成效,成為當前圖書館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新媒體的主要特點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以下鮮明的特點:
(一)即時性
新媒體具有即時性,信息的傳播速度極快,幾乎可以做到實時更新。以某平臺為例,國內外的重大藝術展覽、藝術活動等信息,往往能第一時間在平臺上發布,讀者可以迅速獲取信息,打破了傳統媒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這種即時性讓讀者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藝術領域的最新動態,滿足讀者對新鮮資訊的需求。
(二)互動性
在新媒體平臺上,用戶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他們可以通過評論、點贊、轉發等方式參與信息的傳播。以某平臺的藝術短視頻為例,用戶可以在視頻下方留言評論,表達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看法和感受,或與創作者和其他用戶進行互動交流。這種互動性增強了用戶的參與感和體驗感,也使得信息傳播更加廣泛和深入。
(三)個性化
新媒體平臺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和服務,實現精準營銷,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圖書館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讀者的閱讀偏好和行為習慣,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藝術類資源推薦服務,從而切實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
二、圖書館藝術類資源閱讀推廣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讀者的審美能力
通過閱讀藝術類書籍、欣賞藝術作品,讀者能夠接觸到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如繪畫中色彩的搭配、線條的運用;音樂中旋律的起伏、節奏的變化等,能夠激發讀者的審美感知,培養他們對美的敏感度和鑒賞力。當閱讀油畫類書籍的時候,書中對油畫作品的詳細介紹和高清圖片展示,能夠讓讀者直觀地感受到油畫的獨特質感和色彩表現力,從而提升對繪畫藝術的審美認知。
(二)有助于提高讀者的文化素養
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藝術作品都反映了當地的歷史文化、社會風貌等。閱讀藝術類資源,讀者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藝術發展歷程、藝術流派的演變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特色。例如,通過閱讀中國傳統藝術類相關書籍,讀者能夠深入了解中國書法、國畫、戲曲等藝術形式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感受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觀念和精神追求;閱讀外國文藝類書籍時,讀者可以了解如古希臘雕塑的完美比例、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人文主義精神、印象派繪畫對光影的獨特表現等,從而拓寬自己的藝術視野,增強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三)有助于培養讀者的創新意識
藝術作品往往富有創新性,以獨特的視角和表現方式展現創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讀者在閱讀藝術類資源時,能夠受到這種創新思維的啟發,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一些現代藝術作品采用新穎的材料和表現手法,打破了傳統藝術的局限,讀者在欣賞這些作品的過程中,能夠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三、圖書館藝術類資源閱讀推廣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同質化嚴重
在新媒體視角下,不同圖書館在藝術類資源推廣內容上存在較為嚴重的同質化現象。許多圖書館在新媒體平臺上推薦的藝術類書籍、介紹的藝術作品以及發布的藝術知識等內容相似度較高,缺乏獨特的視角和深度挖掘。例如,在介紹藝術作品時,往往集中于一些廣為人知的經典作品,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凡·高的《星月夜》等,對作品的解讀也多是常見的觀點和分析,缺乏創新性和獨特性。這種同質化的推廣內容難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無法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閱讀需求,也不利于圖書館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和競爭優勢。
(二)形式單一缺乏創新
在新媒體平臺上,一些圖書館的藝術類資源閱讀推廣大多局限于簡單的圖文形式,未能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優勢。例如,部分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推送,主要以文字加圖片的形式介紹藝術類資源,缺乏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元素的運用。在短視頻平臺上,雖然有一些圖書館開始嘗試制作短視頻,但內容形式較為單調,多為靜態圖片的拼接和簡單的文字說明,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此外,對于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興技術,部分圖書館尚未將其應用到藝術類資源的閱讀推廣中,無法為讀者提供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這種單一的推廣形式難以適應新媒體時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審美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閱讀推廣效果的提升。
(三)讀者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其一,圖書館在活動宣傳方面的力度不夠,宣傳渠道有限。一些圖書館主要依賴于官網和新媒體平臺的簡單推送,缺乏多樣的宣傳手段,且宣傳內容缺乏吸引力,只是簡單地介紹活動的時間、地點和主題,沒有突出活動的亮點和價值,導致很多讀者對活動了解甚少,無法引起他們的參與興趣。其二,讀者參與活動的激勵機制不完善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圖書館往往沒有對參與活動的讀者采取足夠的激勵措施,如實物獎勵、證書、積分等,即使有一些激勵措施,也缺乏吸引力,無法滿足讀者的需求。
(四)專業人才短缺
新媒體運營需要工作人員具備豐富的新媒體知識和技能,熟悉新媒體平臺的規則和特點,能夠制訂有效的運營策略,從而進行內容策劃、編輯、發布和推廣等工作。然而,目前圖書館工作人員大多缺乏新媒體運營經驗,無法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優勢進行藝術類資源的推廣。此外,藝術類資源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藝術性,需要專業的藝術人才進行解讀和推廣。然而,目前圖書館所具備的專業藝術人才相對較少,無法對藝術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講解,難以為讀者提供專業的藝術指導和建議。
四、提高圖書館藝術類資源閱讀推廣成效的策略
(一)打造特色內容
結合圖書館的館藏特色,深入挖掘藝術類資源的獨特價值,是打造特色內容的關鍵。不同圖書館的藝術類館藏各有優勢,一些歷史悠久的圖書館可能收藏有大量珍貴的古代藝術典籍,這些典籍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其版本、裝幀、批注等都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圖書館可以圍繞這些古代藝術典籍推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推廣內容,如發布專題文章,詳細闡述典籍的成書背景、作者生平、藝術價值以及其在藝術史上的地位;拍攝紀錄片,展示典籍的實物形態和保存狀況,并邀請專家學者進行解讀,讓讀者更直觀地感受古代藝術的魅力。另外,應關注不同讀者群體的需求差異,提供個性化的內容推薦,以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例如,藝術專業學生對藝術理論書籍、藝術作品集以及最新的藝術研究成果有較高的需求,圖書館可以為他們推薦專業領域內的經典著作和最新學術期刊,組織專業教師進行深度解讀和學術研討活動,幫助學生深入學習專業知識,拓寬學術視野。而針對普通藝術愛好者,可以推薦通俗易懂、趣味性強的藝術內容,如藝術故事、藝術科普、藝術作品賞析等。
(二)創新推廣形式
首先,利用數字化技術。在“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應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提供在線藝術資源服務。可以建立藝術資源數據庫,讓讀者能夠隨時隨地訪問和閱讀藝術資源。例如,通過圖書館的官方網站或移動應用端,讀者可以瀏覽高清的藝術圖片、收聽音樂作品、觀看舞蹈視頻等。其次,利用社交媒體平臺推廣。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宣傳圖書館的藝術類資源,可以發布藝術作品推薦、藝術活動信息、藝術家訪談等內容,以吸引讀者的關注。例如,舉辦線上藝術展覽,通過社交媒體平臺進行推廣,讓更多人了解圖書館的藝術資源。最后,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創建虛擬圖書展覽和藝術體驗空間。讀者通過虛擬現實設備,能夠身臨其境地欣賞藝術作品,感受藝術的魅力。例如,打造VR藝術空間,開發虛擬藝術長廊,同時配備手勢識別交互系統,實現畫作局部放大解析。另外,還可利用AR技術,開發實體圖書的AR擴展功能,掃描書頁觸發3D模型展示,或設計藝術創作AR工具,支持用戶在線臨摹并生成數字藏品等。
(三)加強與讀者的互動溝通
一方面,拓寬互動渠道。圖書館可以建立專門的藝術類資源在線論壇,為讀者提供一個交流和討論的平臺。在論壇上,讀者可以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和藝術見解,也可以提出問題和建議。圖書館可以邀請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作為論壇嘉賓,定期開展討論活動,解答讀者的疑問,提供專業的指導。另外,還可以提供在線咨詢服務。圖書館應配備專業的工作人員,負責解答讀者在閱讀藝術類資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線咨詢服務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如微信公眾號的在線客服、圖書館官網的在線咨詢等。工作人員應及時回復讀者的咨詢,提供準確、詳細的解答。對于一些常見問題,可以整理成問答庫,方便讀者自行查詢。另一方面,設計參與式活動。在活動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讀者的需求和興趣。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讀者訪談等方式,了解讀者對活動內容和形式的期望和建議,并根據讀者的反饋不斷優化活動設計。藝術創作比賽是激發讀者創造力的重要活動。圖書館可以設定一個藝術創作主題,如“我心中的藝術世界”,邀請讀者根據主題創作繪畫、攝影、文學等藝術作品。讀者可以將自己的作品上傳到新媒體平臺參與比賽。圖書館可以組織專業評委對作品進行評選,選出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和獎勵。通過藝術創作比賽的形式,圖書館不僅能夠激發讀者的創造力,還能為讀者提供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促進讀者之間的藝術交流。
(四)培養專業人才
通過內部培訓和外部引進等方式,打造一支既了解新媒體運營又擅于進行藝術推廣的專業人才隊伍,是提升圖書館藝術類資源閱讀推廣成效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就內部培訓而言,圖書館應制訂系統的培訓計劃,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參加新媒體運營和藝術推廣相關的培訓課程。例如,邀請藝術領域的學者和專家,開展藝術知識講座、藝術作品賞析等培訓活動,提高工作人員的藝術素養和專業水平。同時,培訓形式要豐富多樣,可以采取線上課程、線下講座、實踐操作等多種方式。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線上課程學習新媒體運營的理論知識,參加線下講座與專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學習,并在實踐操作中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從而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另一方面,圖書館應積極招聘具有新媒體運營和藝術專業背景的人才。在招聘過程中,要明確崗位要求,注重應聘者的專業能力和實踐經驗。在引進這些專業人才后,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發展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從而帶動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創新和發展。此外,圖書館還可以與高校、科研機構等開展合作,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定向培養適合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專業人才。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對文化藝術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讀者對藝術類資源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的積極性也將不斷提升。因此,圖書館應充分利用這一趨勢,加強對讀者的引導,致力于建立長期穩定的讀者群體,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個性化的閱讀推廣服務,從而推動我國的藝術文化實現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毛小雪.淺析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推廣[J].文化產業,2024(20):124-126.
[2]申菊.文旅融合視域下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讀主題推廣的實踐策略[J].參花,2024(16):131-133.
[3]喬建芬.數字化時代下的圖書館閱讀推廣[J].文化產業,2024(09):94-96.
[4]陳凌子.融媒體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路徑[J].百科知識,2023(18):21-23.
[5]王文靜,鄧馨悅.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3,7(14):108-111.
[6]周穎樂.數字信息化時代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分析[J].智慧中國,2023(04):78-79.
[7]張章.圖書館藝術類資源閱讀推廣的方法探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2(09):50-54+60.
[8]王榮.新媒體環境下的縣級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創新[J].參花(下),2022(04):119-121.
(作者簡介:曲娟,女,碩士研究生,山東財經大學藝術學院,館員,研究方向:圖書管理;楊君誼,男,博士研究生,山東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陶瓷考古)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