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的逐漸進步,我國老年人的平均壽命逐漸增加,人口老齡化趨勢逐漸凸顯。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約占全國人口的 21.1% ,已達2.97億人,而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約占總人口的 15.4% ,共計2.17億人。預計2035年前后,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 30% 。屆時,我國將正式由深度老齡化階段邁人重度老齡化階段。
在以往的消費邏輯中,年輕人一直被視作消費主力。長期以來,老年人由于社會經濟原因,購買力遠不及年輕人,消費權利與能力也常常被忽視。然而,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消費市場也在逐漸擴大,其中,保健品行業更是深受老年群體的青睞。作為一種新興產業,保健品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且產品種類繁多。但是,由于缺乏相關的監管制度以及法律規定等原因,使得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保健品來欺騙老年消費者從而牟取暴利的現象屢見不鮮,給老年人及其家人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和健康危害。
研究治理保健品亂象滋生的對策,不僅有助于提高公眾對保健品的認識、增強公眾的保健意識和能力,保護消費者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也能為政府和監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推動保健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保健協會明確指出,保健品是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調節人體生理功能為主要功能的食品,是供特定人員人群食用,無治療疾病功效的,對人體健康無危害的保健食品,而不是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藥品。
目前,保健品市場主要針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關節炎等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壓和糖尿病是我國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高血壓患者逐年遞增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常見的高血壓藥物需要終身服用,副作用較大,患者的經濟壓力也較大,因此,很多老年人在部分銷售人員的蠱惑下,購買大量以“一次服用,終身受益”為幌子的保健藥品。殊不知,目前市場上大量的所謂降血壓、降血糖保健品均非法添加化學成分,以達到快速降血壓、降血糖的目的。這些保健品中添加的藥品名稱和劑量不透明,具有高度的隨意性,甚至添加市場上早已淘汰的毒性產品?;颊唛L期服用此類保健品,不僅對自身疾病沒有任何治療作用,甚至會對患者自身的身體健康造成更嚴重的危害。
一、保健品亂象滋生的原因分析
近年來,以銷售保健品為幌子的詐騙行為屢見不鮮。除了利用虛假廣告外,不法分子還借助虛假宣傳和情感陪護等手段,騙取老年人的信任,并借此機會推銷所謂的“保健品”,從而非法獲取老年人的積蓄。保健品市場中針對老年人的欺詐現象叢生,其社會成因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一)老年人對保健品的錯誤認知讓保健品銷售市場急劇擴張
老年人由于年齡大了,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容易受到各種疾病的困擾。當前,我國大部分老年人所掌握的醫療保健知識極為有限,獲取信息渠道不暢,知識更新較慢。許多老年人對保健品認識存在一些誤區,誤以為保健品可以預防甚至治愈所有疾病,如失眠、頭痛、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可以作為藥品的替代品;還有的老年人認為保健品安全無副作用,可以替代健康飲食、運動和鍛煉而長期使用。這些老年人戴著“濾鏡”看待保健品,極易受到保健品的吸引,輕信一些具有“神效”的“祖傳秘方”保健品,抱著“有病治病、無病保健”的心態,成為保健品的消費主力。
(二)家庭陪伴和社區保健服務的缺失讓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
近年來,隨著獨生子女的父母逐漸步人老年,空巢老人現象迅速增加。研究發現,近半數的空巢老人存在憂慮心理,常常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感到懷疑和擔心。他們經常感到頭暈耳鳴,難以入睡或睡眠質量不高。而受虛假保健品廣告蒙蔽的老年人大多是這些空巢老人,他們與家人和社會的聯系較少,其居住的社區為老年人提供的醫療保健服務也極其有限。此外,老年人的醫療保健生活受到的社會關注太少,絕大多數社區未定期組織身體檢查,社區周圍也沒有老年服務機構和老年診所,社區保健服務少。
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喜歡熱鬧,但兒女不在身邊,極易產生孤獨的心理狀態,通過噓寒問暖的方式,給予老年人兒女無法給予的陪伴,使老年人在心理上產生依賴感,再利用加入會員減免部分費用的誘惑,騙取老年人的個人信息。在博取老年人的信任后,向其推銷保健品,允諾高額返利,從而成功完成銷售。受騙老年人因兒女不在身邊,無法及時發現自己被騙。
(三)“打游擊式”的推銷模式讓監管打擊難度增大
多數保健品商家存在“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他們故意夸大保健品的療效,虛抬物價,甚至售賣含有違禁藥品的假藥。銷售推廣活動常常采用“游擊戰術”,在居民小區或養生會館等地進行,現場禁止攝影,外界人士難以獲悉詳情。
商家利用老年人愛占小便宜的心理,從“參加講座領雞蛋”“免費體檢”到許諾旅游送獎品等,在“授課”和外出途中,利用老年人關注健康的心理,誘導他們“對號入座”。在夸大虛假保健宣傳下,很多老年人常常上當受騙。這種“逐步推進”的推銷策略往往不易被識破,騙子在騙取一定數額的資金后便攜款潛逃。即便如此,他們依然能夠借助先前積累或非法獲取的大量個人信息進行身份的轉換,從而重復犯罪行為。由于犯罪所需成本相對較低,使得此類行為屢禁不止。
二、治理保健品亂象滋生的對策
(一) 加強宣傳教育,增強消費者防范意識
引導老年人改變不合理的醫療保健觀念,關鍵要讓其擁有更多基本的科學醫療保健知識,鼓勵老年人主動科學養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理念,切忌“病急亂投醫”。為了進一步加強全民對保健品知識的認知,宣傳需要全面覆蓋保健品的鑒別方法、功能、種類以及適宜人群等多個方面。通過這樣的普及,提升老年人的防騙意識和能力,從而有效遏制保健品欺詐行為。相關單位和組織應特別關注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等容易受欺詐影響的人群。同時,我們還需要加深對醫療保健知識的理解與重視,強化針對老年人的基本醫療保健知識咨詢服務。應當為老年人提供明確且科學的服務咨詢場所,確保他們能夠獲取準確的信息和幫助。通過這些努力,希望能夠讓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醫療保健知識,積極學習醫療保健知識的良好風氣,共同促進一個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3,4]
(二)家庭、社會齊心協力,積極營造家庭關心、社會關愛的和諧養老環境
社會和社區應提供更多養老設施,增加老年人之間的交流溝通,減少他們因沉迷保健品而上當受騙的風險,為老年群體構建安全的養老環境與氛圍。進一步提高社區醫療服務質量,確保老年人能夠便捷地獲得就近的診療和藥品供應。定期為老年人開展健康檢查,以減少不法分子上門推銷保健品的可乘之機。社區定期為老年人進行體檢,與醫院共同開設老年人門診甚至老人醫院。[5]
定期舉辦團隊活動,促進老年人之間的感情交流,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并提升他們的消費教育意識。協助老年人緩解退休后的空虛感,鍛煉其智力,以延緩智力衰退進程。
對孤寡老人進行慰問關懷,時刻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組織老年人的子女開展相關的教育講座。子女的醫療保健意識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老年人對保健品的消費觀念。培養子女的醫療保健意識,協助他們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技能,并引導他們抽出更多時間陪伴父母。增強子女對老年人醫療保健的重視程度,適當為老年人選購保健品,并積極引導老年人通過正規渠道主動進行保健。
當老年人的陪伴需求得到滿足,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時,保健品營銷人員的情感攻勢就無法取得預期效果,老年人就不會再輕易受其誘導而做出非理性的消費行為,這一結果的實現離不開社會的支持。
(三)加大犯罪打擊力度,有效發揮法律的威作用
加大保健食品的監管力度,明確經營者責任。對保健食品市場采取“信用分級”制度和分級管理模式,完善保健品行業監督管理,彌補現場工作人員數量不足導致的監管盲區;對網絡銷售、電話銷售、電視銷售等線上銷售及上門推銷等,設立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制度,充分掌握其經營規律,開展重點調查。
對保健品生產、批發、銷售、監管等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種違法行為和安全漏洞,根據法律法規和市場準則進行警告或處罰。對不符合規定的相關情況,責令現場整改,情節嚴重者,責令限期整改。到期后,驗收仍不合格者,依法進行行政處罰。對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危害較大的,尤其是欺騙老年人、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保健食品相關案件嚴厲查處,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營銷環境。
完善并嚴格執行懲罰性賠償及信用懲戒機制,以加大對相關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在對犯罪分子施以嚴厲懲處的同時,積極采取措施追回贓款、挽回損失。對于虛假廣告的制作者、發布者以及參與其中的明星代言者,責令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并對保健品廣告的違法行為施以更加嚴厲的懲罰。同時,對編造和散布虛假信息的發布者,加大其民事責任和懲罰性賠償責任的追究力度,讓違法者不敢再犯。落實從業禁止制度,整治違法從業。
此外,必須進一步強化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措施,在打擊保健品詐騙犯罪的同時,注重深入挖掘相關聯的犯罪行為。依法追溯個人信息泄露的源頭,徹底切斷犯罪鏈條。
(四)健全完善保健品相關法律法規,加大打擊力度
目前,我國缺乏專門針對保健品監管的法律法規。相關部門應及時對現有法規中與保健食品相關的內容進行梳理,實時關注保健品行業動態,掌握保健品生產銷售各個環節產生的各種可能的違法行為。盡快出臺專門針對保健食品監管的法律法規,尤其是對違法添加化學藥品、假冒其他產品名稱、對保健品效果進行虛假宣傳等行為進行界定。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確立嚴格的保健食品經營準入制度。規范和統一批準文號格式,便于基層工作人員監督檢查,提高監管工作效率。
明確監管責任,規范行政處罰量化標準。應對新的違法犯罪手段,明確處罰部門后,進一步要求各部門對違法犯罪行為的立案標準和懲處措施進行統一規范,確保法律依據明確,執法標準一致。
加強保健品從生產至銷售全流程的監管機制。針對保健品生產和營銷的各個階段,設立監管控制點。針對保健品問題頻發的環節,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以消除部分風險,彌補安全漏洞,確保保健食品的安全與衛生。
三、結束語
當下,保健品不良商家通過欺騙老年消費者來牟取暴利的現象屢見不鮮,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本文分析了保健品亂象滋生的原因,從而對保健品“坑老”現象頻發提出有效建議:首先,針對老年群體對保健品存在認識誤區,相關部門應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其防范意識;其次,針對陪伴和保健服務的缺失,全社會各個方面應積極營造家庭關心、社會關愛的敬老、愛老氛圍;最后,針對監管難度大的問題,應加大犯罪打擊力度,從而有效發揮法律的威作用。
保健品市場亂象的成因復雜多樣,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讓保健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薛媛媛,嚴歡.需求與補償:城市老年人保健品消費行為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1
[2]陳曉東,張兆瑞,城市空巢老人健康需求及對策分析[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1):100-104.
[3] 王振中,關于嚴厲打擊保健品市場亂象的建議[J].上海人大月刊,2019(04):21.
[4]劉暢.保健品詐騙犯罪偵防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12):36-40.
[5] 趙丹.吉林省農村老年人保健品消費問題調查[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8,38(12):1574-1575.
[6]趙威.保健品銷售中老年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D].深圳:深圳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7]厲杰,對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行為的市場調查統計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8(19):12-13.
[8] 靳磊,王磊,潘瑩瑩,等.“保健品”信息在老年群體中的傳播研究:基于對30名山西省老年人的深度訪談[J].聲屏世界,2019(1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