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郁在《對海外華裔青少年夏令營活動的若干建議與構想》中提到,華裔青少年是未來海外華人社會的中堅力量,其感情取向、政治傾向直接影響著海外華人社會的未來。\"要想為海外華裔青少年搭建良好的生長平臺,舉辦海外華裔青少年夏令營是重要措施之一?!爸袊鴮じ谩毕牧顮I是面向廣大海外華裔青少年開展的聚焦中國傳統文化與地域特色的課程活動,是華文教育工作中最具僑務特色的一項。2“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對于提升華裔青少年的中文水平,強化這一群體的文化認同感具有重要作用。伴隨著全球文化環境的變化以及文化傳播方式的選代,目前,“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的課程需要不斷更新優化。作為中華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及中國當代經濟發展的優勢區域,“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段的課程設置具有鮮明的代表性,對其課程設置進行分析可為后續相關活動的開展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尋根之旅”夏令營的發展歷程及開設意義
“中國尋根之旅”區域夏令營自1999年始創,并延續至今,已成為國僑辦開展海外華裔青少年工作的經典項目,由此衍生了漢語學習營、舞蹈武術營、優秀華裔青少年營、與省市僑辦合辦營等多種形式的系列夏令營活動。
筆者在知網上以“尋根之旅”為關鍵詞搜索近5年(2019年到2024年3月)內的相關文章,共檢索到123篇。又以“華裔青少年夏令營”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其檢索到29篇相關文章,發現2020年之后的文章總數只相當于2019年一年的文章數量。筆者閱讀分析了這29篇文章的研究方向,進行總結歸納,發現在“華裔青少年夏令營”的關鍵詞下,對課程的研究較為空白。隨后,筆者又在知網上以“夏令營課程分析”和“華裔青少年夏令營課程分析”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發現知網上關于該項目主題的研究依舊空白。筆者又以英語關鍵詞“a rootof searchingjourney\"\"Chinese youth summer camp\"\"Analysis of Summer CampCourses\"\"Analysis of Chinese Youth Summer Camp Curriculum”進行檢索,僅找到以“Chineseyouth summer camp”為關鍵詞、以“華裔父母對夏令營的觀點”為研究方向的文章一篇??梢?,該領域的研究很少,開展“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課程分析的研究意義重大。
王照林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夏令營活動與新生代華僑檔案建設》中指出,夏令營活動不僅促進了華裔對中國、中國青少年、中華民族文化的理解,更激發了他們學習中文的熱情。3本文通過對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區域研學課程的分析,總結課程設置的特點及不足,并結合學生反饋情形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旨在進一步加強對華裔青少年夏令營課程設置的指導,促進辦營能力提升,優化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更好地發展夏令營研學課程,增強營員體驗感。同時,進一步推動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貫徹實踐,提升研究者的思想水平。
2023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段共安排了10個城市作為本次夏令營活動的場域,包括南京、蘇州、無錫、常州、揚州、南通、淮安、鹽城、連云港和,囊括了13個地級市中的絕大部分,覆蓋面積廣,縱貫路線長。夏令營活動時長一周,整體設置為課堂教學占 10% 的時間,外出參訪占 40% 的時間,沉浸體驗占 40% 的時間,文體交流占 10% 的時間。但由于每個地級市的文化資源及教學內容均有差異,因此,在整體趨同性以外,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
二、“尋根之旅”營的課程概況及問題
筆者以省僑聯文件為依據,進行審核性分析。夏令營以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蘊為脈絡,辦營過程與結果受到了主辦方省僑聯、協辦方市僑聯、海外華僑、營員及家長的一致好評,舉辦效果最佳,因此,本文以為參照系,按照“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區域10個城市夏令營的平均標準值與營參照值之間的區域作為合理值,分析“尋根之旅”營課程的類型和時長,兼顧分析其他地方營的情況,進而提出合理化建議。
筆者運用統計軟件對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區域課程的總時長進行統計,并按照課堂教學、外出參訪、沉浸體驗、文體交流四部分分類統計,除以10個地級市數量,計算出各個城市的課程均值。在課堂教學時長上,10個地方營的總課時均值為393分鐘;在外出參訪時長上,總課時均值為876.5分鐘;在沉浸體驗時長上,總課時均值為703.5分鐘;在文體交流時長上,總課時均值為623分鐘。
(一) 課程時長分析
筆者通過收集數據并統計計算得出,營課程總時長為2040分鐘,其中,課堂教學240分鐘,外出參訪340分鐘,沉浸體驗920分鐘,文體交流540分鐘。10個城市的總時長均值為2608分鐘,其中,課堂教學383分鐘,外出參訪876.5分鐘,沉浸體驗703.5分鐘,文體交流623分鐘,與營的總課時時長、課堂教學以及外出參訪時間存在明顯區別。夏令營每天安排的休息時長占比過大,外出參訪時路程時間過長,真正的參觀時間并不充裕。另外, 50% 的城市夏令營課程總時長安排超過了平均標準值2608分鐘,辦營體驗不夠完美。可見,一次體驗良好的夏令營并非課程時間越長、安排行程越滿就越好,充足的休息調整時間對于夏令營的圓滿舉辦有著重要作用。故為期一周的“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課程總時長安排在2040分鐘到2608分鐘之間較為合理。
(二)課程內容分析
筆者仔細研究營活動手冊發現,日程安排嚴格按照課程分類要求進行劃分,清晰明了。營重點圍繞名勝古跡以及特色文化開展,將課程教學中的白蛇傳與當地景點金山寺相結合,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營員身臨其境,了解白蛇故事與文化。同時,營員動手參與非遺制作,體驗書法,可謂精彩紛呈。然而,為了讓營員在短時間內了解更多文化,營安排了各種博物館參觀。這不僅讓營員走馬觀花、不甚了解,同時也讓夏令營的主題變得模糊。
此外,10個地方營在課堂教學的時長安排上有著較大的差異。三個城市的地方營課程時長明顯低于合理值范圍,還有三個城市的地方營課程時長大幅超出合理值范圍,有的課堂教學設置時長幾乎是平均值的兩倍,因此受到了營員和營員家長的非議,認為這不是夏令營,而是補習營、學習營。由此可見,“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各城市在課堂教學課程時長的設置上,不僅要注重讓華僑營員在課上學到中國的相關知識,更需要讓他們在實踐中切實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因此,在課堂教學的課程時長設置上,不需要安排過多的時間,做到為夏令營點綴即可。故為期一周的“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課堂教學的課程時長在240分鐘到393分鐘之間較為合理。
筆者發現,所有城市夏令營外出參訪的課程時長設置都達到了合理值范圍的最低值,然而,有三個城市地方營外出參訪的課程時長超出了合理值范圍,其中兩個城市幾乎是平均值的二倍,使營員感到身心俱疲。因此,合理設置外出參訪的課程時長十分重要,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故為期一周的“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外出參訪的課程時長在340分鐘到876分鐘之間較為合理。
夏令營沉浸體驗的課程設置時長上出現了較大的差異。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城市課程時長未達到合理值范圍,另有兩所城市則遠遠超出了合理值范圍,極差更是達到了1200分鐘。沉浸體驗式課程是夏令營活動的關鍵和精華,是夏令營的主要內容。營員親自動手參與,可以使他們更加零距離地感知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促使其魅力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因此,各城市的夏令營課程時長安排應更加注重對沉浸體驗課程時長的把控,相應加大沉浸體驗課占課程總時長的比例。為期一周的“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沉浸體驗的課程時長在703分鐘到902分鐘之間較為合理。
文體交流的課程設置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因為合理值范圍區間較小,因此,存在文體交流課程時間設置多的過多、少的過少的情況,總體方差過大。文體交流課程設置是夏令營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劑,不僅有助于加深營員與老師之間的親密程度,更可以為夏令營增添一份樂趣。過少的文體交流時間會讓夏令營變得枯燥無聊,而過多時間則會讓營員忽略感受中國文化、激活文化基因這一夏令營的本質意義。由此可見,關于文體交流的課程設置同樣至關重要。為期一周的“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文體交流課程時長在540分鐘到623分鐘之間較為合理。
(三)課程特點分析
營采取分組管理,相同時間內不同組前往相應地點進行活動,后進行交換,既實現了時間錯峰,又讓人員管理更加方便高效。10個城市中,只有營采取了這種方法,因此,營好評率最高。同時,通過對營活動手冊的日程安排進行研究,筆者發現,營是唯一一個嚴格按照《關于做好2023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有關工作的通知》的標準對活動安排進行嚴格分類的夏令營,內容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另外,在日程安排的餐飲休息環節,營還特地將有飲食忌口、天生體弱的營員進行單獨管理、特殊照料,給予他們最大的舒適感。但在安全隱患預防以及緊急醫療救治方面略有漏洞,需要進一步完善提高。
三、“尋根之旅”營的課程設置優化建議
(一) 優化課程時長:勞逸結合,張馳有度
經統計,本次夏令營中,課堂教學、外出參訪、沉浸體驗、文體交流的課程占比分別為 11% , 16% , 45% , 26% ,與《關于做好2023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有關工作的通知》的標準還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不斷改進,調整課程時長比例,增加總課程時長。夏令營每日的課程時間需要合理安排,既不可將所有行程安排得過于緊湊,使教師和營員忙于奔波,也不可將課程安排得過于松散,以免導致過分娛樂化。在課程時間的設置上需要留有一定余地,以應對突發情況。
(二)優化課程內容:突出主題,多元文化
營可以圍繞某一具體主題進行開展,切不可急功近利、貪多而不求甚解。郭劍波與鄭曉莉指出,華文教育的實質是借助中華民族語言的教學推廣,傳承、弘揚中華文化,保持華僑華人的民族特性。在介紹了白蛇傳文化后,營對于其他文化的穿插顯得過于生硬、無法連貫,且并未提及紅色文化、大運河文化以及當前的城市文化。毛筆書法、茶藝、中國結等沉浸體驗相較于其他城市的課程,在內容上出現了雷同的情況,并沒有開展真正體現特色的文化活動。此外,對于文化的了解不能僅從博物館中獲得,多增加課堂教學與外出活動,會更加豐富多彩。
(三)優化課程特點:以人為本,寓教于樂
本著“以人為本,寓教于樂”的理念,營應繼續保持高效管理優勢,以保證營員體驗的舒適感、幸福感。繆小云指出,作為海外華裔青少年“尋根之旅”夏令營的承辦方,有責任對他們進行中國文化的引導,幫助他們了解和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5同時,對日程安排的地點行程進行合理規劃歸類,將位置相近的地方安排在同一天進行,以減少路程中時間的消耗。另外,加強安全隱患預防措施,及時配備專業的醫療人員全程跟隊,以確保營員在發生意外時,能夠得到及時治療。
四、結束語
筆者深人研讀并剖析了“中國尋根之旅”華裔青少年夏令營10個地方營的相關文獻與資料,細致統計并系統梳理了夏令營多元課程的時長及其內涵。在此基礎上,筆者針對課程的時間規劃、內容設計及特色元素,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旨在為今后的“尋根之旅”夏令營活動添磚加瓦,促進其進一步提升。我們相信,隨著“中國尋根之旅”華裔青少年夏令營活動的日益規范化,華裔青少年不僅能夠從中汲取廣博的中華文化精髓,更能在心靈深處培養出對中華文化的深切情感與牢固歸屬感,他們必將成為未來連接中外文化的堅實橋梁,為促進不同文化間的對話、交流與理解貢獻力量。同時,在各自的領域內,他們也將以卓越的表現和獨特的視角,共同推動社會的持續進步與發展,為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別具一格的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嘉郁,對海外華裔青少年夏令營活動的若干建議與構想[J].八桂僑刊,2010(02):55-58.
[2] 李嘉郁,“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發展探析[J].八桂僑刊,2020(01):30-36.
[3] 王照林.海外華裔青少年夏令營活動與新生代華僑檔案建設[J]蘭臺世界,2018(S2):210.
[4] 郭劍波,鄭曉莉.夏令營與華文教育關系探討:以2008年瑞安市華裔青少年“尋根之旅\"夏令營為個案[J].八桂僑刊,2010(03):64-70.
[5]繆小云,來榕海外華裔青少年“尋根之旅”夏令營的閩都文化教學:以閩江學院為例[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3):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