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是影響血糖的主要因素之一。為了穩定血糖水平,我們應選擇復雜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糙米、全麥面包等)、豆類、薯類。這些食物富含纖維,消化吸收相對較慢,不會引起血糖的急劇上升。根據個人情況,可以通過食物交換份法來計算所需的碳水化合物量。一般來說,一份碳水化合物約為15克,每餐建議攝入3~5份。這樣既能滿足身體能量需求,又能避免血糖波動過大。
蛋白質是身體正常代謝和組織修復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優質蛋白質來源包括瘦肉(如雞肉、魚肉、牛肉)、豆類、蛋類、奶制品等。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1~1.2克蛋白質,以滿足身體的基本需求。
脂肪是飲食中另一個重要的營養素,但不同類型的脂肪對健康的影響截然不同。飽和脂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應盡量減少攝入。飽和脂肪主要來源于動物脂肪(如豬油、牛油)、全脂奶制品等。相反,不飽和脂肪對心血管系統有益,應適當增加攝入。橄欖油、魚油、堅果中的脂肪都是不飽和脂肪的良好來源。建議脂肪攝入量占總熱量的20%~30%,以確保既滿足身體需求,又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可以提高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建議每周進行至少 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次持續 30 分鐘以上。運動強度應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適當調整,避免過度疲勞。
力量訓練包括舉重、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可以增加肌肉量。在運動時,肌肉細胞中的線粒體需要能量來驅動肌肉收縮和運動,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這就意味著,更多的肌肉量有助于控制血糖。可以每周進行 2~3 次力量訓練,每次包括 2~3 組動作,每組動作重復8~12次。進行力量訓練時,要注意正確的姿勢,避免受傷。
運動應保持規律,避免長時間不運動后突然劇烈運動。如果是使用胰島素或磺酰脲類藥物的患者,應注意避免在藥物作用高峰時運動,以免引起低血糖。
藥物治療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根據病情的不同,醫生會開具不同類型的降糖藥物,如:
1.雙胍類如二甲雙胍,是治療2 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主要通過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改善外周胰島素抵抗來降低血糖。一般每天服用 2~3 次,最好在餐中或餐后服用,以減少胃腸道不適的副作用。
2.磺酰脲類如格列本脲、格列齊特,能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這類藥物容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使用時要注意劑量。通常每天服用 1~2 次,在飯前半小時服用。
3.格列奈類如瑞格列奈,可通過刺激胰島素的早時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其起效快,但作用時間短。一般在餐前服用,每天 3 次。
4.α-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可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腸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此藥應與第一口主食一起嚼服,每天 3 次。
5.速效胰島素如門冬胰島素,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在進餐前即刻注射;中效胰島素,如低精蛋白鋅胰島素,可在睡前或者早晚2次注射,用于控制空腹血糖;長效胰島素如甘精胰島素,可提供穩定的基礎胰島素水平,通常每天注射1次,注射時間相對固定。
患者要定期復查血糖,根據血糖情況調整治療方案。建議患者每天至少監測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并根據需要增加監測頻次。定期到醫院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反映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有助于評估長期血糖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