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設計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的書面作業設計形式容易增加學生的課業壓力,且不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習成長規律,需要做出改革。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低年級非書面作業設計的必要性和設計策略,以期為教師的實際作業設計提供一定參考和借鑒。
一、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低年級非書面作業設計的必要性
(一)“雙減”政策對小學作業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圍繞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提出了具體要求。其中,在作業設計方面,“雙減”政策明確提出了不可以給一、二年級的學生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同時,“雙減”政策還提出了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豐富作業設計的形式的要求。“雙減”政策的頒布,使非書面家庭作業的價值逐步凸顯,初步確定了非書面家庭作業的地位和功能。布置非書面家庭作業,提高非書面家庭作業的設計質量,充分發揮非書面作業的價值,這在減輕一、二年級小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雙減”政策還提出了教師在實際的作業設計工作中要學會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減少學生的作業量,減輕學生面臨的作業負擔,通過區分作業類型,減少作業數量等,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這些都要求教師立足新課標背景下的核心素養培育要求,根據低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育要求和學習特點,創新作業設計形式,設計符合低年級小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的非書面作業,充分發揮作業的育人價值,落實五育并舉、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使所有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有所成長。
(二)非書面作業是低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書面作業本身就是低年級小學生數學作業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作業設計中占據重要地位,對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落實素養教育的要求意義重大。作業按照呈現方式分類可以分成書面作業和非書面作業。一直以來,教師在實際的作業設計中都習慣設計書面作業,安排學生做大量的數學題,采取“題海戰術”,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這種書面的作業設計形式確實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的作業完成積極性,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大量的習題練習中,學生不僅感受不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獲得不好的學習體驗,還會產生較大的學習壓力。長此以往,這會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甚至導致學生厭學。
非書面作業作為作業設計的重要形式,和書面作業相較,它更加靈活,且適合低年級小學生。第一,非書面作業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低年級小學生尚未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認知水平有待提升,還保留著愛玩、好動的天性。在設計非書面作業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低年級小學生的天性,使學生在玩中學,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和鞏固數學知識,從而感知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實現快樂學習。第二,書面作業的呈現方式一般是數學題,而數學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低年級小學生在題海訓練中很容易將思維框在解題技巧方面,影響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利于學生形成靈活的數學思維。非書面作業則剛好彌補了書面作業的弊端,其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教師通過設計非書面作業,可以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活動、實踐活動等,展示學生旺盛的生命活力,全面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解決小學低年級數學非書面作業設計的問題
目前,小學數學低年級非書面作業設計的現狀不容樂觀,需要教師立足“雙減”政策的要求,探究低年級數學非書面作業設計的科學方法,解決當前的作業設計問題。具體表現為如下幾點:
第一,部分教師的作業設計觀念存在偏差。即部分教師單純地認為低年級小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還不完善,需要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加以完善,于是在設計作業時更側重書面作業設計,重視學生的習題練習,尚未認識到非書面作業的設計價值。另外,部分教師認為低年級小學生受年齡、性格等方面的影響,在日常的數學學習中缺乏自控力,特別是在課下,很難自律學習。而非書面作業的形式更加自由,無法對學生形成約束作用,很難保證學生主動完成作業,故而習慣設計書面作業。第二,作業設計本身是一個完善的系統,包含作業設計的目標、類型、難度和具體內容等關鍵要求。非書面作業設計作為作業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包含這些元素。但部分教師在設計非書面作業時,沒有站在整體角度,科學規劃作業要素,存在作業設計的目標不突出、過分注重非書面形式,而忽視數學知識鞏固等問題,使非書面作業設計的質量有待提高,無法發揮實際的作用;第三,部分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有待提高,特別是設計非書面作業的能力較弱,導致非書面作業的操作性不強,無法支撐學生在課下完成知識鞏固和訓練,影響著學生的數學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設計非書面作業不僅是新時代下“雙減”政策的要求,還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發展要求。它在解決當前的作業設計問題,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推動作業設計的改革和創新發展,提升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更決定了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低年級非書面作業設計的重要價值。
二、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低年級非書面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設計生活類作業,使作業具備生活氣息
核心素養下,教師要善于設計生活類作業,建立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保證作業的可操作性。第一,教師要明確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是在生活中應用。為此,教師要從教材中挖掘生活化的內容,尋找設計生活類作業的契機,幫助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學習和鞏固數學知識,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知識的遷移應用。第二,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通過設計生活類作業,幫助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生活來源,在激發學生的作業完成興趣的同時,激發學生的生活熱情。
以《時、分、秒》為例,圍繞這一節知識,教師設計了如下生活類作業,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生活中的鐘表,初步認識時間,形成時間概念。
作業1:設計并制作自己喜歡的玩具鐘表。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已經簡單學習了鐘表的組成結構,認識了表盤上的時針、分針和秒針,為課后的動手操作做好了準備。于是教師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中的鐘表,嘗試在生活中就地取材,動手設計并制作自己喜歡的玩具鐘表。
教師設計的這項作業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且緊密貼合知識主題,成功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觀察生活,尋找生活化材料,如硬紙板、木條、圖釘等,并發揮自己的繪畫功能,用彩筆在硬紙板上畫出表盤,然后用木條和圖釘制作鐘表的時針、分針和秒針。另外,考慮到低年級小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弱,且為了保證操作的安全性,教師還鼓勵學生積極求助,在遇到不會操作的問題時,及時向家長求助,或及時在家長群中向教師求助。最終,在家長和教師的幫助下,所有學生都制作了自己喜歡的玩具鐘表,進一步認識了時針、分針和秒針,鞏固了課堂所學知識。此外,學生也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到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感知了數學知識的生活化特點,在不知不覺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這樣學生在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會具備一雙善于發現、善于觀察的眼睛,主動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探究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核心素養,促進了其全面發展。
作業2:開展“你問我說”的游戲。教師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積極和父母互動,讓家長隨時隨地指著家里的鐘表提問:“現在是幾點?”學生馬上回答:“現在是幾點幾分。”
教師設計這項作業的目的是加強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互動,增進學生與家庭之間的聯系,讓父母有機會驗收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效果,也讓孩子有機會在家長面前展示自己,從而增強其學習自信心。另外,教師還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此游戲進行改良,改成“你問我畫、你問我撥”等,成功增加了非書面作業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學生靈活利用了課后時間,鞏固了數學知識,構建了和諧家庭。
(二)設計實踐類作業,增加數學作業的吸引力
核心素養下,教師要設計實踐類作業,賦予非書面作業一定的操作性,增加數學作業對學生的吸引力,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保證學生的作業完成效果。第一,教師要拓展教育陣地,將其拓展到生活、社會之中,充分整合家庭、社會中的數學資源,通過設計實踐類作業,讓學生有機會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從生活和社會中汲取數學知識,總結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使學生積極、努力學習數學知識,在長大以后可以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改變生活,改變世界。第二,在設計實踐類作業時,教師需要考慮實踐類作業的可操作性,以免作業流于形式,無法發揮實際的作用,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以《購物》為例,在課堂學習中,學生認識了人民幣,學習了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系。為了讓學生看懂商品上的價格標簽,結合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系,理解商品的價值,教師設計了實踐類的非書面作業,實踐主題是“今日我當家”。
第一,教師選擇了社會上的超市、商場、菜市場等作為實踐場所,鼓勵學生任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場所,在家長的陪同下走進超市、商場等,觀察不同商品的價格標簽,用筆記錄下來,通過元、角、分之間的換算,完成對比分析,判斷它們的價值。
第二,教師結合“今日我當家”的實踐主題,鼓勵學生當家做主,在征求了家長的同意的情況下,為家庭成員購買一件禮物,或者買一天用量的蔬菜。同時,為了保證實踐活動順利進行,教師提前聯系了學生的家長,通過家校溝通,讓家長適當放手,讓孩子有表現自己的機會的重要性,從而同意孩子在自己的陪同下,消費規定區間的金錢,感受當家做主的滋味。
第三,在家長的支持下,所有學生都嘗試支配了一定數量的金錢,并在超市、商場等場所中觀察、記錄了不同商品的價格標簽,了解了商品的價值,在不知不覺中鞏固了元、角、分的數學知識,完成了知識的實踐應用。與此同時,學生還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感受到家長每日操勞一個家的辛苦,產生了感恩之心,在無形中增進了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感情。
(三)重視作業評價,充分發揮非書面作業的價值
核心素養下,教師要重視作業評價,充分發揮非書面作業的育人價值。第一,教師要明確非書面作業和書面作業的區別,了解非書面作業在驗收、評價方面的難處,從而轉變教學觀念,改變從前收作業、批改作業的作業評價模式,采取更加靈活的作業評價方法,及時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效果,實現科學點評;第二,教師要學會利用信息技術,記錄學生完成非書面作業的過程,為最后的作業評價提供素材;第三,教師要立足核心素養培育的要求,站在多個角度評價學生,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樹立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充分發揮作業評價的育人價值,深化非書面作業的教育效果;第四,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機會,參與學生的非書面作業完成過程,將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實現科學有效的師生互動。在這個過程中隨時隨地觀察、評價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點撥學生的學習思路,保障學生的作業完成效果。
以《時、分、秒》為例,教師設計了制作玩具鐘表的作業。如果教師僅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展示自己的制作成品,根據學生最終的成品評價,很難保證評價的全面性和真實性。因為可能有部分學生偷懶,直接將作業丟給家長,家長制作出的成品必然比學生制作出的成品優秀,教師僅根據最終成品評價必然是不全面的。因此,教師靈活利用信息技術,要求家長利用電子設備拍攝記錄孩子制作玩具鐘表的整個過程,為教師后期的作業評價提供了有效依據。同時,對部分學習基礎較差,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則采取了視頻交流的方式,隨時隨地指導學生制作鐘表,實現對學生的全過程作業評價和指導,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困生、后進生轉化。
在《購物》的作業設計中,教師設計了“今日我當家”的實踐類作業,教師也加強了對學生的作業驗收和評價。教師要求學生提前設計購物清單,即想清楚自己要為家庭成員買什么禮物,或者買哪些蔬菜。教師則根據學生的購物清單,判斷學生實踐操作的可行性,給出科學評價。例如,有的學生對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還不太熟悉,尚未認識到一元錢、一角錢和一分錢之間的巨大區別,從而在設計購物清單時過于理想,嚴重超出了家長規定的價格區間。針對此問題,教師及時給出評價,幫助學生鞏固元、角、分知識,重新規劃購物清單。教師參與了班級中幾個學困生、后進生的購物旅程,實地觀察了學生的實踐表現,及時糾正了學生在計算價格時犯的錯誤,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聯合家長利用電子設備記錄了學生購物的整個過程,完成了科學點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研究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低年級非書面作業設計有較多的價值,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和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習成長規律,有利于充分發揮非書面作業的育人價值,豐富數學作業設計的內容和形式,增加數學作業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鞏固知識,提升能力。因此,教師要立足核心素養培育的要求,設計生活類作業,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完成知識的遷移應用。另外,教師還要設計實踐類作業,整合生活、社會中的教育資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重視作業評價,深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