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教育逐漸轉向更為全面和多元化的發展路徑。在這一背景下,更多的人開始認識到高校檔案不僅是用來記錄和保存信息的工具,還具有深遠的育人功能?!吨腥A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條例》對檔案育人有著明確規定和具體規劃。高校檔案工作不僅是信息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一種“育人新資源,育人新方式”。在此背景下,高校檔案工作已經從單一的信息記錄和存儲擴展到了更為深遠的領域,包括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認知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新的方法。
一、高校檔案的育人功能探析
1.輔助認知結構構建
當代高等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關系到學生如何理解、整合以及應用所學的知識。高校檔案以其豐富、多元和歷史沉淀的特點,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資源庫,能夠有力輔助認知結構的構建。首先,高校檔案可以成為認知結構構建的“源頭活水”。它包含了豐富的歷史數據和案例,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直觀、實證的學習平臺。通過分析檔案中的案例和數據,學生可以從中構建和發展他們的理論認知,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實例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有機、動態的認知結構;其次,高校檔案可以作為一個交叉學科的學習資源。檔案中不僅記錄了學校的歷史發展,還包含了各學科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跨學科的學習平臺,可以幫助他們從多維度、多層次的視角來理解和探討問題,從而有利于構建一個更為全面和深刻的認知結構;再次,高校檔案可以作為一種“橋梁”,連接學生與歷史、現實與理論。檔案中的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的進程和社會的變遷,將理論知識與現實情境相結合,建立一個基于現實背景的認知結構,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社會和歷史的變遷,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學術研究和實踐活動。
2.培養跨學科思維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跨學科思維的培養已成為一項基本要求,它旨在幫助學生培養能夠整合多元視角和方法的思考方式。高校檔案由于其特殊的歷史性和多元化的內容,成為培養跨學科思維的重要基石。高校檔案存儲了學校豐富的歷史和學術資源,包括但不限于歷史文獻、學術論文和項目報告,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進行多學科探索的平臺。
通過深入研究這些檔案,學生可以從不同的學科中汲取知識和靈感,形成一個多元但又相互關聯的認知結構。以一個基于問題的學習項目為例,學生可以被指派去研究一個特定的歷史事件或社會現象,不僅要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還需要理解它在社會、政治和經濟上的影響。這意味著他們需要查閱和分析來自不同學科的資源來形成一個全面的視角。
與此同時,高校檔案也可以成為一個實戰訓練場,讓學生實際應用跨學科知識。例如,在一個與環保相關的項目中,學生可以結合來自歷史、科學、技術和社會學的知識開發一個綜合性的解決方案。通過深入研究和使用高校檔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研究技能,還可以培養其跨學科思維,為未來的學術和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3.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主建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引領,它對于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塑造和認識體系構建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在這一背景下,高校檔案所蘊含的深厚歷史和文化資源可以被視作一個有力的工具,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和深化其價值觀體系。首先,高校檔案可以作為一種教育工具,通過直觀的歷史材料來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允許學生深入價值觀的歷史根源,通過實證材料來理解它的形成和發展。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供一個更為具體和生動的學習體驗,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其次,高校檔案可以用于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使其成為一種促進學生自我探索和思考的平臺,允許他們從一個更加個性化和深刻的角度來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為深刻和個性化的理解,還可以促進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最后,高校檔案作為一種社會實踐的基地,幫助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現實聯系起來。通過參與檔案的整理、保護和研究,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實際社會環境中的應用和意義,從而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高校檔案育人面臨的困境
1.檔案育人理念滯后,育人方式單一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檔案育人工作仍然受限于傳統的育人理念,極大地限制了檔案育人功能的深入挖掘與實現。對于檔案的認識往往停留在其保存歷史信息的功能上,缺乏對檔案內涵豐富性和多維度用途的認識和利用。很多高校在檔案管理上仍然采用保守、傳統的管理模式,忽視檔案資源在培養學生認知結構、價值觀自主建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實際操作中,意味著高校往往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檔案的整理和保存上,而不是教育和利用上。
在育人方式上,自前高校采用的方式主要集中在講座和研討會上,缺乏多元化和層次化的育人方式,不僅限制了檔案育人的深度,還沒有充分利用檔案的多元資源來豐富育人的內容和形式。一方面,當前的育人方式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的認識和尊重,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檔案育人的效果和影響力;另一方面,育人方式的單一化也限制了檔案育人的廣度。目前的育人方式往往囿于表面,無法深入檔案材料的多層次、多維度來實施教育和研究。比如,通過檔案來培養學生的歷史認知或者通過檔案來引導學生展開跨學科的思維訓練,是目前高校檔案育人尚未深入涉及的領域。
2.檔案資源整理與挖掘滯后
在當前的高校環境中,檔案資源的整理與挖掘面臨一系列嚴重的問題,嚴重制約了檔案育人功能的深入實現。首先,整理滯后問題主要表現在檔案信息的更新不及時和信息記錄不全面上。很多高校在檔案整理方面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沒有形成一個系統化、規范化的檔案整理機制,導致很多有價值的檔案信息沒有被及時、準確地記錄和保存。此外,由于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限制和對檔案價值認識的不足,很多檔案在整理過程中失去了其原有的價值和意義。其次,檔案的挖掘滯后主要體現在對檔案深層次價值的忽視上。目前,很多高校在檔案挖掘方面仍然很初級,沒有深入挖掘檔案的多維度價值,包括其在培養學生認知結構、價值觀自主建構等方面的潛在價值,導致檔案資源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大幅被削弱。最后,檔案資源的數字化程度低下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盡管很多高校已經開展檔案數字化工作,但進度較慢,且質量參差不齊,不僅限制了檔案資源的利用范圍和效率,還限制了檔案資源在育人方面的深度和廣度。
3.對檔案育人元素挖掘不足
首先,盡管各高校積累了豐富的檔案資源,但在檔案育人元素的挖掘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往往只停留在利用檔案進行簡單的歷史教育和學術研究上,而沒有深入探索檔案資源在促進學生個體全面發展方面的內在潛力,主要體現在檔案資源的識別和利用程度上,由于缺乏一個系統的指導方針和評估機制,許多具有育人價值的檔案被邊緣化,無法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其次,當前的檔案育人通常未能緊扣學術發展和社會需求展開設計和規劃。一方面,高校在挖掘檔案育人元素時往往忽略了檔案資源對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實踐能力的作用,未能將其與課程設計和教育目標緊密結合。另一方面,目前的檔案育人通常停留在理論探討階段,缺乏實際應用和實踐驗證,導致其效果難以得到保障。此外,高校檔案育人也面臨著專業人才的短缺問題。當前大多數高校缺乏能夠深入挖掘檔案育人潛力的專業隊伍,導致很多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教育價值的檔案無法得到合理利用,不僅限制了檔案育人的深度和廣度,還使檔案資源無法充分發揮其在育人中的作用。
三、高校檔案育人功能的挖掘與實現路徑
1.理念刷新與方法創新:打造現代化的檔案育人體系
第一,理念刷新,倡導檔案“活化”教育。高校需要對當前的檔案育人理念進行一次全面的刷新。目前的檔案育人往往更側重于傳統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通常是靜態、線性的,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對此,應提倡“活化”教育理念,即將檔案教育從被動的知識傳授轉變為主動的知識探索。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檔案從塵封的資料室中解放出來,將其變成一個可以互動和探索的“活”學習資源。具體來說,可以通過開展主題性的檔案展覽、組織檔案創作工作坊等活動來實現這一目標。比如,在檔案創作工作坊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檔案素材,實現創新性的再創作,從而實現對歷史知識的深度挖掘和理解。
第二,方法創新,實現檔案數字化和虛擬互動。高校需要利用現代技術來實現方法創新,實現檔案的數字化和虛擬互動。通過檔案數字化,可以更方便地分類、整理和檢索檔案,大幅提高了檔案的可用性和可訪問性。同時,還可以通過虛擬現實(VR)或增強現實(AR)技術來創建虛擬的檔案展覽,讓學生通過更為直觀和互動的方式來學習和探索檔案資料。例如,高校可以依托校史館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創建一個虛擬的歷史場景,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歷史事件,從而獲得更為深刻的歷史理解和體驗。
第三,實現可持續的檔案育人體系。高校需要構建一個可持續的檔案育人體系,通過定期的問卷調查或訪談來收集學生和教師的反饋,了解當前對檔案育人體系的看法和建議?;谶@些反饋,不斷調整和優化檔案育人體系,確保其始終保持在一個高質量的狀態。
2.技術引領資源升級:促進檔案資源的深度整理和利用
第一,實現檔案資源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在檔案數字化過程中,高校檔案管理部門應不僅局限于將物理檔案轉變為電子文件,還應該涉足深層次的內容維度,即將各種非結構化數據,如圖片、音視頻和自由文本轉化為被機器理解和處理的結構化數據,可以極大地提高數據的可檢索性和可利用性,從而實現檔案資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為保證轉換質量,還需要利用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和工具,如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技術。在此基礎上,引進技術和設備實現檔案智能化管理,開展檔案的深度分析和挖掘,包括基于內容的檢索、自動分類和標簽生成以及情感分析和趨勢預測等。例如,可以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自動提取檔案中的關鍵信息,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育人目標。
策二,加強跨學科合作,實現檔案資源的多元利用。一方面,創立跨學科工作小組。在現實操作中,可以創立跨學科工作小組來實現檔案資源的多元利用。工作小組應包含不同領域的專家和學者,以確保檔案資源從多方面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例如,歷史學家可以與數據科學家合作,利用現代技術對歷史檔案展開深度挖掘,提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另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的利用平臺。平臺應提供一系列工具和服務,幫助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更方便地獲取和利用檔案資源。此外,通過該平臺還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和整合,從而提高檔案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價值。
3.深化元素挖掘:提高檔案管理專業化水平
第一,建立完善的檔案評估和指導體系。在宏觀層面,構建一個全面的指導和評估體系。這個體系應該是多維度的,包括但不限于檔案的歷史價值、教育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綜合評估。通過該體系,可以確保所有有價值的檔案資源都能被充分利用和發掘;在微觀層面,需要在現有的教育體系中整合檔案資源,將其與課程設計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例如,可以設計一些以檔案研究為基礎的實踐課程和項目,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和理解檔案資源的價值。
第二,強化檔案育人與學術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對接。一方面,高校需要更好地理解當前的學術發展趨勢和社會需求,以便將檔案育人更好地與之對接。包括定期開展需求分析和趨勢預測,確保檔案育人工作始終保持與時俱進。另一方面,基于上述分析和預測,開展更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和實踐項目,可以開發一系列與當前社會熱點問題及學術研究方向相關的檔案育人課程和項目,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
第三,培養專業的檔案管理人才。為了實現高效的檔案資源整理與挖掘,高校必須依賴具備高度專業素養的檔案管理人才,這意味著不僅提供系統的培訓和教育,還要提供一個具有挑戰性和吸引力的職業發展路徑。一方面,可以通過合作教育方式,讓檔案管理人員接受實時、基于實際案例的培訓,以確保他們掌握最新的技術和方法。另一方面,加入與第三方機構的合作,靈活運用多種用人方式引進技術顧問和專家,加強人才隊伍的技術儲備。
參考文獻:
[1]王瑋.試論高校檔案文化育人體系的構建[J].檔案與建設,2020(03):36-40.
[2]張繼先.“以檔育人”視角下高校檔案教育功能研究[J].職大學報 
[3]曹虹,陳冬林.試論高校檔案的育人功能及途徑選擇[J].大學教育,2013(19):130-131.
[4]曹虹.高校檔案育人功能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3.
[5]甘荔.高校檔案與校園文化建設[J].蘭臺世界,2007(08):29-30.
[6]王錦.高校檔案育人元素的挖掘及其育人功能的實現[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02):80-82.